统编版语文必修 (上)2.1.3《“探界者”钟扬》课件+教案+素材【课件研究所】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必修 (上)2.1.3《“探界者”钟扬》课件+教案+素材【课件研究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6 17:11:54

文档简介

课题 “探界者”钟杨 课型 新授课
教 材 分 析 《“探界者”钟扬》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的第四课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人物通讯,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人物通讯中的人物当然要具有新闻性。从实际报道的情况看,这些能够进入通讯中充当主角的人,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探界者”钟扬》一文中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 情 分 析 学生对实用性文本阅读比较陌生,对于人物通讯了解甚少,但本课前已经有两篇这类型的课文,所以学起本课来也不会很困难。对于一种较新的文学体裁,讲课的过程依然要关注基础知识理解,继续深化人物通讯类文本阅读技巧,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恐惧心理,激发阅读理解的兴趣,然后再逐层深入去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人物通讯和写人记事类小说、散文还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就把这些课文当做写人的记叙文去理解,想象让自己写一个这样的名人会写些什么,怎么写,怎么写得有意义,有价值。
教 学 目 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本文组织材料的技巧,能够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特点和一般写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够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钟扬在科学上的探索精神以及在工作上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所表现出的崇高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钟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高尚无私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重点 1. 分析概括人物主要事迹;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写人的手法。
难点 学习本文组织材料的技巧,能够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特点和一般写法。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电脑、课件 学具:笔、本(课本、练习册、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 观看微视频《播种未来》(致敬钟扬教授) 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钟扬: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我们通过观看视频和聆听颁奖词感受到钟扬身上触动人心的精神和品质。但这样可敬可亲的人,2017年9月25日,在内蒙古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钟扬不幸离世的消息令学界深感悲痛,许多学者和记者纷纷以各种形式撰文纪念这位良师益友。在众多的文章中,叶雨停的《“探界者”钟扬》脱颖而出,甚至闯进了部编版高中课本。让我们跟随叶雨停的采访去深入了解钟扬,去品味这篇文章能闯进高中课本的缘由吧。 由介绍钟杨的微视频和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导入,引起学生阅读兴趣
新课教学 情境任务:还原采访、编写过程——设想自己是报道“钟扬”这个杰出人物的作者,去完成人物采访和写作 活动一、 还原素材的选择及目的 一、假如你是新闻记者,让你去报道钟扬,你会如何去报道,采访什么内容,准备什么素材,这些内容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一)查阅资料,了解钟杨一生的重要节点 根据课文内容梳理出钟杨的人生“轨迹图”,请说说你这样画的理由。 参考: 理由:按照人物、时间、地点、典型事件进行梳理。生命横坐标是对生命广度的拓展,纵坐标是对生命高度的探索以及生命价值的实现入手。在这张图中,我们可以清晰明了、直观地看到钟扬的一生。从黄冈的英雄少年,经武汉、上海踏足西藏,从2001年采集种子到2017年逝世,以及他逝世前对种子事业的安排,我们可以看出钟扬心心念念的都是种子,正所谓一生“一粒种”。(其他模式的答案也可以) (二)采访他人,结合钟扬自己言行,还原人物本真 作者采访了哪些人,收集到哪些素材,为什么采访这些人? 参考:在文本中我们可以听到来自不同的声音,他们是钟杨的妻子、同事、设计部主任、赵老师、同学们以及钟杨自己。充分准备素材,为更好地写好人物通讯做准备。 通过还原素材准备,了解文章内容
活动二、还原素材的组织和编辑 二、准备好充分的素材和明了大致的表达方向之后如何去组织、编辑素材,让这篇通讯显出创作亮点? (一)我这篇通讯拟什么题目合适?为什么这么拟呢? 参考:钟扬本身是一位植物学家,但贡献又不局限于植物学研究领域。在成长历程中,有过许多“非常”之举,涉足了不同的领域,具有多重“身份”,而且在各个方面他都大胆尝试,勇敢挑战,探索新天地。于是命题为“探界者”钟扬,“探界者”指探索界限的人,钟扬是写作对象。 “探界者”有多重含义: ①探学习工作之界 ②探植物学之界 ③探科普之界 ④探教书育人之界 ⑤探生命之界。 这些充分体现了钟扬把工作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 (二)我如何把采访的素材进行组织编辑,让通讯亮点纷呈? ①钟扬本身是一位植物学家,但贡献又不局限于植物学研究领域。在成长历程中,有过许多“非常”之举,涉足了不同的领域,具有多重“身份”,写作素材大多源自对其周围人物的访谈,适合采取分阶段、多角度来塑造典型人物的结构方式。 ②采用小标题,层次分明。根据事实材料特点,运用了时间纵式、场面与细节凸显、分阶段多维度塑造人物。这样能让表达更清晰,内容更有侧重点,人物形象更明朗。 ③采用倒叙手法吸引读者兴趣,也是规范的通信报道。 敲定文章写作文思路:层次结构,全文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总述钟扬的身份及生命历程。 第二部分:“‘英雄’少年” 寻求生之所爱。 第三部分:“种子达人” 献身于种子事业。 第四部分:“科学队长” 普及科学知识。 第五部分:“‘接盘’导师” 悉心培养学生。 第六部分:“生命延续” 探寻生命边界。 通过如何组织、编辑素材的情景去了解文章结构思路、表现手法,以及这样写的目的 通过研究文章如何表达,了解人物品质,积累写人方法
活动三、 还原素材细节打磨过程 三、细节处理,如何表达,想表现怎样的人物形象? (一)文章哪些句子或者段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哪些描写最为精彩 试 用做批注的方法阅读文章,分享你的感悟。(按小标题,分小组去讨论,批注) 1.开头用拟南芥引出钟扬的作用: ①结构上,从与人物一生主要贡献相关的植物入手,引出主人公; ②内容上,切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 ③主题上,用拟南芥象征并赞扬钟扬的普通、质朴、顽强。 ④“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与生命的长度衬托,更显出其生命价值的意义。 2.“‘英雄’少年”部分: ①“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贬词褒用,点明他不安于现状,勇于开拓进取,也照应作者给予他的“探索者”的评价。 ②对母亲、妻子的回忆的描写的作用:从侧面烘托钟扬勤奋好学、勇于进取的特点。 ③穿插钟扬与妻子的婚事的描写的作用:使人物形象真实的立在读者面前,也突出了人物的雷厉风行的性格特点,又照应上文“不安分的人生”。 3.“种子达人”部分: ①对生活品质的“不讲究”与对工作的“不将就”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其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②“作为一个植物学家……”一段的语言描写,既表现出他的工作热情,又展示出他性格的幽默风趣的一面,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③“惊险和惊喜并存”:惊险,指工作环境,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惊喜,指工作有收获,能采集到珍贵的种子样本。 ④采集到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的典型事例,表现了他为我国的科研事业而不畏艰辛、不懈努力。 4.“科学队长”部分: ①一开头直接引用钟扬的语言“生命诞生以来……”,表现了他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而且语言与他的身份相符合,科学而严谨。 ②钟扬对建自博馆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文章引用设计部主任的话,从侧面表现了钟扬对自然科学普及所做的贡献,体现了他的责任与担当。③跟上海科技馆合作,有很多身份,都体现出对科普工作的火一样的热情,突出他对科普事业的热爱。 ④从上海实验学校一位学生的介绍中可以看出,钟扬在科普工作中什么都干,什么都做得令人肃然起敬,并归结到钟扬的育人上,从侧面突出他的工作上的热情和才华以及对人的影响。 5.“‘接盘’导师”部分: ①负责接收“转导师学生”,表明他的质朴、仁爱、责任心和担当精神。 ②引用钟扬自己的语言“培养学生就像我们……”,把培养学生比喻为采集种子,表现对教育工作的强烈的责任感。 ③博士生的回忆,表明钟扬对学生的关爱,不怕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努力帮助学生成长。 ④钟扬的学生中,各方面的人才都有,而且“各显神通”,再次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以学生的成功烘托钟扬教育的成功。 6.“生命延续”部分: ①线虫的实验证明,改变基因是可以控制生命的长短的,但代价是丧失生育能力。钟扬的回答表明,如果要放弃工作来实现长寿,那对他来说,这样的长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由此引出钟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②“在一个适宜生物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中……”用钟扬自己的话进一步阐述了他眼中的生命的意义就是奉献自我。 ③西藏大学老师展示的钟扬2017年6月24日的工作安排,表现了钟扬对待工作的“时不我待”的拼命精神。 ④钟扬的愿望很多,他感觉自己的时间太短了,在他心目中,工作、愿望比生命更重要。 ⑤结尾呼应文章开头,对钟扬来说,生命的意义,就是拓展生命的高度和广度。 (二)这些素材在表现人物优秀品质方面有哪些特色? 参考:1.善于用事实说话。文章除了直接评价赞美,更多的是用事实说话,彰显理性与客观。比如用他的婚事表现他的雷厉风行,用他的住房条件和衣着外貌表现他的不讲究,信念坚定,执着追求,用他的小纸条上的工作安排表现他的忘我精神和忙碌劳累等。 2.引用人物自己的话来塑造人物形象。文章多处引用钟扬的演讲、文章、书籍中的文字,从不同层面表现他的品质。 3.侧面烘托。文章多处引用钟扬母亲、妻子、同事、学生的话,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活动四、 还原反思过程——检查、反思,深入思考写作目的 四、(一)总结本文写作特色 检查反思我选材、组织构思和表达方面是否存在问题,有没能够有效反映人物典型,树立社会主义正向导向?(高度总结写作手法和主旨) 参考:1.多方面、多渠道搜集材料,多角度、多层次的表现人物。文章从植物学家、科普达人等角度,选取钟扬的典型事例,既介绍他少年时的经历,有展现他工作后的多方面的付出;选择的众多人物中,有张扬的亲人、同事、朋友、学生等;描写的角度有钟扬工作方面的,有生活细节方面的。文章所记事件虽然很多,而且看起来有点“乱”,但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讴歌钟扬的爱岗敬业、牺牲奉献精神)来安排的,所以又散儿不乱,多而集中。 2. 审视文章内容和构思表达,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立体、有血有肉的钟扬。他热烈而真切,他深刻而高远,在他的追求里始终是人类、是国家,是科学、是教育,是种子,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用自己的行动深耕“一粒种”,为我们诠释了“种子精神”。 (二)思考主题价值 钟扬精神在这个时代过时了吗?在如今社会我们听到更多声音的是“搞科研嘛,不愿当官,写点论文,走点捷径,奔个院士总应该吧?” ;是内卷、躺平、佛系、“半躺平”、“半焦虑”;是“你奋斗的终点不如别人的起点。”报道钟扬还有意义不,你还能找到像钟扬这样的人吗? 参考:不过时,价值甚大。 从人物品质来说:他不要职务,不要“大好前程” 他不愿埋首纸质论文,不愿走捷径 他偏要成为不起眼的小草,征服不毛之地 对一些众人热衷的名利,他从不在乎 对一些常人从不关心的东西,他格外执着 那是雅鲁藏布江边的巨柏 那是珠峰北坡的小草 那是西藏大学的博士点 那是无人涉足的西藏 那是世界屋脊种子宝库的空白 那是为人类储存下绵延后世的“基因”宝藏 他甘愿成为一个先锋…… 这样的人还有手中一把刀,心中一团火,不知疲倦的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在深山中倾听,于花甲年重启的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 在新能源的赛道上,驰骋了四十多年的先行者陈清泉 领奖前、春节期间依旧趟泥水握稻穗的农夫袁隆平 获得诺贝尔奖、爆火后“隐身”好好“干活”的小草屠呦呦…… 他们甘愿成为时代的先锋 他们以自己奋斗的终点为我们开启人生起点;他们以自己的坚守和奉献告诉我们什么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精神流量,什么是劳动最亮的底色。当然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迷茫和不确定性,只是他们选择在不确定的世界做确定的自己。以热爱之心入世,守初心、护初心、行初心,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把“小我”融入“大我”,完善自我人格,实现自我与社会价值的双赢。 通过检查、反思环节,总结写作亮点和文章主旨,明了学习的意义
活动五、 总结还原创作过程的收获 五、(一)采访本文作者,聆听作者创作心声,探究本文能脱颖而出的作者方面的因素。 叶雨停(90后记者):我2018年1月赴上海、成都、拉萨进行实地采访,历时两月,克服高原反应,采访了钟扬老师的家人、朋友、同事、学生,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的钟扬。 在采访前期,我与部门主任堵力老师策划沟通了一周多。在采访和写作中,我发现钟扬是一个很多面的人,他是少年天才、种子达人、科学队长、接盘导师,在历时一周的实地采访中,我曾去过他家和多处工作地点,见到并采访了60多位与他相关的人,收集到了几十万字的文字材料。在庞大的采访素材中,我筛选出这些'小故事’,希望用它们还原出一个真实的钟扬。" 与我同行的是经验丰富的各大媒体的老牌记者,我不惊不畏,在激烈的同题竞争中,没有选择一味煽情而是向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展示了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和与众不同的探索者的形象。 师者语:如果说钟扬是感动了中国,感动了时代的劳动者,那么叶雨停也是一位匠心独运,崭露头脚的新时代新闻工作者,都是可敬可亲的时代追梦人。 (二)总结人物通讯的写法 1.凸显真实 ①直接引用人物说的话。 ②引用人物文章、书信的内容。 ③引用身边亲友、学生的回忆、评价(侧面烘托)。 2.结构出彩 ①漂亮标题,吸引读者 ②开卷之初,以奇夺目 ③设计材料主次,凸显个性 ④灵活表现:陈述、设问等句式;多种修辞手法;典型事例、细节描写列举数据。 3.深挖人物精神品质 点睛评论 鉴赏
活动六、比较阅读,培养群文阅读能力 六、(一)袁隆平、张秉贵、钟扬,他们三个人的工作岗位各不相同,但在他们身上却体现着许多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一下他们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 参考①热爱本职工作,致力于做好本职工作; ②有责任,有担当,有着崇高、远大的理想; ③面对困难、挑战,不屈不挠,不懈奋斗; ④主动探索,勇于实践; ⑤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 (二)《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这三篇文章在结构和刻画人物方面各有哪些异同 【点拨】 文章结构:①三篇文章都运用了倒叙手法。 ②《喜看稻菽千重浪》《“探界者”钟扬》都采用了小标题,层次清楚,结构鲜明。 刻画人物:①《喜看稻菽千重浪》以正面描写人物为主,《心有一团 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则采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描写人物。 ②《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在描写人物时,运用了细节描写;《“探界者”钟扬》则主要是概述事迹。 ③《喜看稻菽千重浪》多处描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界者”钟扬》多处用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既有人物语言描写、行动描写,也有人物的心理描写。 通过群文阅读,比较阅读,提升思辨思维能力,构建单元阅读思维,深入把握本单元目标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追记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教授钟扬 张烁 大德曰生 你可知,一粒袁隆平教授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让我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你可知,仅仅20多株被西方“植物猎人”引进的我国野生猕猴桃枝条,发展成了新西兰经济的支柱产业? 你可知,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收集有全世界最多的豆科植物种子,一旦全球变暖,英国将占据粮食作物的基因优势? “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钟扬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当下为人类建一处种子的“庇护所”。这个想法,终因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的结缘成为现实。自此,钟扬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双肩包,带着学生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 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千米,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 4000 多万颗种子,占到了西藏高等植物的近1/5。他的理想,是在未来10年间,收集西藏植物的1/3以上,如果有更多人加入,也许30年就能全部收集完…… “最好的植物学研究,一定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做出来的。”钟扬有些“傲娇”地与学生共勉,这也成为他一生大写的标注。 党员本色 经年累月的高原工作,让钟扬的身体频发警报。2015年5月2日,51岁生日当晚,他突发脑出血,血管中流出的殷红鲜血化作CT片上大块惊人的白斑。从医院出来,医生给他规定了3条“铁律”:一是戒酒,二是吃药,三是绝不可再去西藏。担心钟扬的人们“舒了口气”:这个“钟大胆”,可以在进藏上消停消停了吧。 离开ICU刚半年,他又进藏了。开始不敢坐飞机,就辗转坐火车。怕在家人那里“落埋怨”,就偷偷一个人行动。很多人不解,他连命都不要了,到底想要什么?钟扬,他仿佛对一些人们热衷追逐的事从不在乎,又仿佛对一些人们不可理解的事格外执拗。 研究植物一辈子,万千植物中,钟扬最爱高原植物,它们在艰苦环境中深深扎根,顽强绽放……他曾深情写下这样的诗句:世上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这是高原植物的品格,也是钟扬,这个有着2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 先生之风 “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钟扬说,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们。 初始援藏,钟扬想为青藏高原盘点植物“家底”。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的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于是,他想把西藏大学的“造血机制”建起来,打造最好的平台,把学科带到新高度。 事实上,钟扬的视野从没离开过下一代。“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要从小培养,现在让孩子们多一点兴趣,说不定今后就多出几个科学家。”谁能想到,一个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的大教授,每个月却坚持抽出两天去上海的中小学开科普课。多年来,钟扬以巨大热情投入科普教育中,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建设,承担了自然博物馆500块中英文图文的编写工作,出版了3本科普著作和6本科普译著,每年主讲30场科普讲座。钟扬,是有口皆碑的明星科普专家。 高原永生 2017年9月25日凌晨5时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返程途中,钟扬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了53岁。 这就是那个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库,在青藏高原跋山涉水50多万千米,数次攀登至海拔6000多米,收集了4000多万颗种子,打响了“植物保卫战”的人吗 这就是那个不顾高血压、心脏肥大,坚持16年援藏,让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的人吗 这就是那个从教30余年,立志要为每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的人吗 钟扬那带着湖南味的普通话依然回荡在耳边:“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下去,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 (摘编自201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 问题: 1.钟扬在植物学研究、共产党员的追求和教师的责任等方面有自己的价值观。请结合材料,探究在钟扬身上体现出的价值观与人生的关系。 2.作为科学家,钟扬身上体现了哪些科学精神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4①价值观是每个人的信念体系,它直接影响每个人的人生轨迹(理想追求、生存方式、道德品格和事业成就)。②钟扬作为科学家,在事业追求上,胸怀天下,理想崇高,不怕吃苦。立志为祖国、为人类负责,建立种子的“诺亚方舟”。③钟扬作为共产党员,顽强执着,脚踏实地,不计荣辱。他深深扎根艰苦环境,毫不畏惧,一生坚守他的人生追求。④钟扬作为教师,认为教师就要追求薪火相传,他倾注心血培育学生,热情投 入科普教育。 2.①着眼未来的创新精神:②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③不畏艰辛的实 干精神。 通过对比阅读,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知识能力进行转化运用。
作业布置 学以致用:让我们也学习钟扬和叶雨停的敬业精神,把学习当做我们当下的第一要义,积极创作吧。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刚过,我们学校“张文文”老师荣获“市最美教师”称号,请根据所学通讯技巧,给张老师写一篇人物通讯,宣传张老师的事迹,弘扬张老师的精神。 学以致用,实现能力提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