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必修 (上)3.3.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教案【课件研究所】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必修 (上)3.3.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教案【课件研究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6 17:11:54

文档简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写作背景,积累咏史怀古诗的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词中的典故,体会用典的妙处。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辛词慷慨悲郁的艺术风格。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者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以及壮志难酬的苦闷,学习辛弃疾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以及壮志难酬的苦闷,学习辛弃疾的爱国情操。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词中的典故,体会用典的妙处。
四、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自主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
(一)解题,了解咏史怀古诗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京口即镇江。
怀古——所写内容。怀古诗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
链接高考——咏史怀古诗
定义:怀古诗词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词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
基本思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表达手法:用典、对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思想感情:
一、怀人伤己
1.(作者自己)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2.(古人与自己)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二、借古讽今
1.(国家角度)感叹国运衰微,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朝代兴亡。
2.(统治者角度)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抒发爱国情怀。
三、理性反思
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二)知人论世
1、走近诗人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抗金归宋,献《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弹劾,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
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关切、忧虑,全部寄寓词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其词题材广阔,善于化用典故,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多有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2、写作背景:
写此词时辛弃疾已六十五岁,他从42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生活,得不到朝廷重用。这期间,1203年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tuō)胄(zhòu)起用。1204年韩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韩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韩不听辛弃疾之劝,后来把他调离了镇江。本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
研读文本
一、初读文本,理解诗词内容
1、正字音,明节奏
2、把握感情,读出变化
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悲凉、悲壮、悲愤
【诵读指导】
诵读此词开头两句音调高亢,气势壮阔,接下来音调宜稍降,语速徐缓,“想当年”三句,宜高声朗诵,下片前三句音调又稍降。下片音调宜低沉,语速徐缓,吐字有力。结尾三句音调宜稍扬,“尚”宜重读。仄声韵脚字(“处、去、住、虎、顾、路、鼓、否”)宜读得干脆有力。
释字义,疏通本词
二、细读文本,探讨用典艺术
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过,“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请你填写下列表格,析典故,理解情感用意。
1、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觅”字换成“见”字好不好?为什么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句中的哪些词用得最传神 为什么
金、铁、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刘裕当年率军北伐的雄姿:橫戈跃马,驰骋沙场,如虎如貔,何其壮哉!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句中出现了两个贬义词,“草草”、“仓皇”,还有运用反语“赢得”表达诗人对元嘉草率出兵,导致北伐失败的批判态度。这里为何辛弃疾要列举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仓促北伐,一败涂地的史实?
联系写作背景:当时独揽军政大权的外戚韩胄欲借金国势渐衰之机兴师北伐,建“盖世之功”,巩固个人地位,便起用了闲居多年,已66岁的辛弃疾。辛弃疾认为当时南宋还未具备战胜金兵的条件,因此这里列举历史事实的教训是表明自己对韩侥幸求逞是不赞成的,认为切不可草率从事。然而韩胄之流悍然不顾辛弃疾的劝告,次年率军出兵,大败被诛。历史证明辛弃疾是何等的深谋远虑!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可堪回首”承上启下,转入现实。长江北岸瓜步山下,百姓正在异族皇帝佛狸庙前迎神赛会,鸦飞鼓响,香火缭绕,热闹非凡。这表明了南宋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识已经模糊。面对此景,作者无限痛心,“可堪回首”一语千钧,包含无尽悲痛。
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以廉颇自比,表示年事虽高,尚有余勇,能为国效力,其耿耿忠心,日月可鉴。可惜他空怀壮志,长期被弃置不用,甚至像当年去询问、观察廉颇的人都没有一个。“凭谁问”三字豪壮中透出激愤。这三句是全词感情发展的高峰,足见词人那无尽的悲愤与感慨。
细读文本,深研典故联系
此词用典繁富,虽偶有人评曰: “微觉用事多耳” 但明代杨慎在《词品》 中说: “辛词当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为第一”, 并且更多的人盛赞辛词用典贴切。 请同学们认真研读本词,找到典故之间的联系。
第一组:孙权和刘裕两典切题中之“京口”
第二组:刘义隆和拓跋焘切中国家时势
两个典故之间是因果关系
第三组:廉颇的典故
总结:由此可以看出,辛弃疾用典可谓环环相扣,使整首词呈现出含蓄沉潜的艺术魅力。
把握主旨情感:作者登上镇江的北固亭,面对大好河山,想到祖国的北方仍然沦陷在敌人之手,想到韩侂胄等人并不想真正肩负起抗敌复国的重任,于是怀古伤今,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
三、拓展文本,对比鉴赏
1、《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咏史怀古词,请进行比较阅读,然后思考两篇作品在思想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有何异同。
2、对比阅读:当婉约遇见豪放
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四、感受英雄形象
王国维《人间词话》这样评价,“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北固亭上的辛弃疾已经不是简单的一幅图片、 一个剪影。他已然化为了一个符号,孤独的悲情英雄的符号。请以《北固亭上的辛弃疾》 为题写一段话,来描摹辛弃疾的英雄形象。(共42张PPT)
课程研究所·自营系列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YONG YU LE
JING KOU BEI GU TING HUAI GU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写作背景,积累咏史怀古诗的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词中的典故,体会用典的妙处。
审美鉴赏与创造
感受辛词慷慨悲郁的艺术风格。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作者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以及壮志难酬的苦闷,学习辛弃疾的爱国情操。
词牌名
登临地点。京口即镇江
所写内容。怀古诗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
怀古
北固亭 :《读史方舆纪要》“北固山在镇江城北一里,下临长江,三面滨水,回岭斗绝,势最险固。晋蔡谟起楼其上,以贮军实,谢安复营葺之,即所谓北固楼,亦曰北固亭。大同十年,武帝改名北顾亭。”盖取其不忘中原之意也。
解读诗歌
定义
形式标记
基本思路
表达手法
怀古诗词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词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用典、对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思想感情
怀人伤己
借古讽今
理性反思
1.(作者自己)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2.(古人与自己)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1.(国家角度)感叹国运衰微,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朝代兴亡。
2.(统治者角度)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抒发爱国情怀。
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关切、忧虑,全部寄寓词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其词题材广阔,善于化用典故,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多有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
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抗金归宋,献《美芹十论》《九议》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弹劾,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
写作背景
写此词时辛弃疾已六十五岁,他从42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生活,得不到朝廷重用。
这期间, 120年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tuō)胄(zhòu)起用。1204年韩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韩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韩不听辛弃疾之劝,后来把他调离了镇江。本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
初读文本,理解诗词内容
1、正字音,明节奏
2、把握感情,读出变化
3、释字义,疏通本词
1、正字音,明节奏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 xiè)歌台,风流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 ,赢/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2、把握感情,读出变化
悲凉、悲壮、悲愤
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诵读指导】
诵读此词开头两句音调高亢,气势壮阔,接下来音调宜稍降,语速徐缓,“想当年”三句,宜高声朗诵,下片前三句音调又稍降。下片音调宜低沉,语速徐缓,吐字有力。结尾三句音调宜稍扬,“尚”宜重读。仄声韵脚字(“处、去、住、虎、顾、路、鼓、否”)宜读得干脆有力。
2、把握感情,读出变化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舞榭( xiè)歌台↗ ,风流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 ,赢/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
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
3、释字义,疏通本词
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金戈铁马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可堪回首
寻常巷陌
烽火扬州路
英雄的业绩
草率、仓促行事
宋时行政区域名称
兵强马壮
落得
不堪,哪堪
普通
3、释字义,疏通本词
疏通本词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细读文本,探讨用典艺术
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过,“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请你填写下列表格,析典故,理解情感用意。
小组合作:析典故,理解情感用意
古人 古事 对应诗句 意图情感
提示:结合文本和注解,抓住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字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孙权”典
19岁成为吴统治者,20岁成为三军统帅,年少有为。他不畏强敌,曾经多次拒曹操于江北,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曹操曾赞许之:“生子当如孙仲谋。”
“觅”字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孙仲谋的崇敬、仰慕与向往,主观情感色彩十分强烈,“见”字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讽南宋苟安,叹英雄无觅
思考:
“觅”字换成“见”字好不好?为什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刘裕”典
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他出身低微,史载刘裕曾两次统帅晋师北伐,先后征讨南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取代了东晋政权。
向往英雄业绩 表达抗金决心
金、铁、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刘裕当年率军北伐的雄姿:橫戈跃马,驰骋沙场,如虎如貔,何其壮哉!
思考:
这句中的哪些词用的最传神?为什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刘义隆”典
联系写作背景:当时独揽军政大权的外戚韩胄欲借金国势渐衰之机兴师北伐,建“盖世之功”,巩固个人地位,便起用了闲居多年,已66岁的辛弃疾。辛弃疾认为当时南宋还未具备战胜金兵的条件,因此这里列举历史事实的教训是表明自己对韩侥幸求逞是不赞成的,认为切不可草率从事。然而韩胄之流悍然不顾辛弃疾的劝告,次年率军出兵,大败被诛。历史证明辛弃疾是何等的深谋远虑!
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思考:
句中出现了两个贬义词,“草草”、“仓皇”,还有运用反语“赢得”表达诗人对元嘉草率出兵,导致北伐失败的批判态度。
这里为何辛弃疾要列举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仓促北伐,一败涂地的史实?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拓拔焘”典
元嘉年间,宋文帝北伐兵败,北魏太武帝拓拔焘率兵追至长江北岸瓜步山,在那里修建了一座行宫,后改为祠庙,称佛狸祠,后佛狸祠成为异族侵略者武功的象征。辛弃疾写此词时,扬州和佛狸词均已被金占领。
“可堪回首”承上启下,转入现实。长江北岸瓜步山下,百姓正在异族皇帝佛狸庙前迎神赛会,鸦飞鼓响,香火缭绕,热闹非凡。这表明了南宋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识已经模糊。面对此景,作者无限痛心,“可堪回首”一语千钧,包含无尽悲痛。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拓拔焘”典
两种场面今昔对照,不堪回首,体现他对国运的担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收复失地,百姓会忘记自己是宋朝子民。
怀古转而伤今,叹朝廷无能
“烽火扬州路”
是追忆四十三年前,扬州一带抵抗金兵,战火纷飞的景象,惨不忍睹。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是写现在沦陷区人民安于异族统治,生活一片安宁祥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廉颇”典
辛弃疾以廉颇自比,表示年事虽高,尚有余勇,能为国效力,其耿耿忠心,日月可鉴。可惜他空怀壮志,长期被弃置不用,甚至像当年去询问、观察廉颇的人都没有一个。“凭谁问”三字豪壮中透出激愤。这三句是全词感情发展的高峰,足见词人那无尽的悲愤与感慨。
壮志未已,盼统治者重用人才
廉颇被免职后在魏国。赵王想要再用他,派人去看他。廉颇之仇人郭开贿赂使者。使者到廉颇处,廉颇特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廉颇。
析典故,理解情感用意
古人 古事 情感 用意
孙 权
刘 裕
刘义隆
拓跋焘
廉 颇
置镇京口,雄踞一方
起兵北伐,建立政权
草率出师,仓皇而逃
率兵追击,建立行宫
一饭斗米,以示勇武
景仰、惋惜
仰慕、向往
不屑、讽刺
耻辱、悲哀
同情、悲叹
叹英雄后继无人
表建功立业雄心
劝为政者勿草率
谏为国者勿忘耻
望为政者用人才
此词用典繁富,虽偶有人评曰: “微觉用事多耳” 但明代杨慎在《词品》 中说: “辛词当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为第一”, 并且更多的人盛赞辛词用典贴切。 请同学们认真研读本词,找到典故之间的联系。
孙权建都京口,以一个帝王的身份打败了来自北方侵略他的曹操,确保国土不受侵犯。表达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
刘裕出生在京口,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表达向往英雄业绩及抗金决心。
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贵族英雄,一个是草根英雄,两个例子类举,并不显得重复。
刘义隆的草率出兵,结果大败,被拓跋焘追至长江北岸瓜步山(今江苏六合)上。
同时,刘义隆的北伐失败又和其父亲刘裕的胜利北伐形成了对比。
作者虽然年纪老大,可仍然有一颗力图收复中原的进取之心,但是一个“凭”字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伤,作者自比廉颇但又不如廉颇,廉颇尚且有人去问一问,而自己连个问的人都没有。
总结:
由此可以看出,辛弃疾用典可谓环环相扣,使整首词呈现出含蓄沉潜的艺术魅力。
辛词中用典很多,却无堆砌之感,因为内容大多与作者的政治态度和个人遭遇有关。上片借历史人物书写自己的抱负,下片一开始就是令人沮丧的历史图画,使人回溯历史,意在汲取教训,不打无准备的仗。最后用廉颇思赵一事,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综观全词,用事虽多,然而抒情的脉络清晰,词中所涉及的历史故事全都图画般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诗人的思想感情清晰可及。






























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
对比 目的 作用
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
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淡了
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
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意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用古代的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
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用历史上的英主与庸才相比
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
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
总结艺术特色
借古讽今
下片
上片
刘裕
刘义隆
廉颇
孙仲谋
拓拔焘
舞榭歌台 风流业绩
金戈铁马 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仓皇北顾
佛狸祠下 神鸦社鼓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景仰之情
赞叹之情
警告当局
怒斥偏安
壮志未已
本词小结
总结归纳,把握主旨情感
作者登上镇江的北固亭,面对大好河山,想到祖国的北方仍然沦陷在敌人之手,想到韩侂胄等人并不想真正肩负起抗敌复国的重任,于是怀古伤今,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
拓展文本,对比鉴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咏史怀古词,请进行比较阅读,然后思考两篇作品在思想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有何异同。
词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相同点 风格:都豪放 景物方面
人物方面
“大江东去,浪淘尽”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所写景物雄奇伟壮,场景气势恢弘,意境雄浑壮阔
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少年得志,婚姻美满,儒雅潇洒;赤壁鏖战时,他指挥若定,以弱胜强,建立功业。这样的形象充分体现豪放气派
孙权继承父兄大业,年轻有为,英明果断,积极抗曹;刘裕虽出身卑微,却能励精图治,厉兵秣马,势如破竹,成就北伐大业;霍去病,北击匈奴,“封狼居胥”;廉颇老当益壮,穷且益坚,壮心不已,愿为国家效命。这些英雄豪杰均体现出豪放气势
风格:都豪放 事件方面
情感方面
文题: 都是怀古词 手法 情感
两首词中展现的都是重大历史事件,如奠定三足鼎立的赤壁之战,刘裕的北伐中原,西汉与匈奴之争,南宋与金之战等都是历史的巨幅画卷,均能体现豪放气势
两首词都是词人面对祖国河山,缅怀古代英雄,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都有“怀古”二字,表明两首词都是怀古词
都借古讽今,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都赞扬了一些英雄豪杰,流露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更主要的是抒发了积极进取的豪放之情
不同点 形象:所写之景及人有所不同
语言
主要写的是周瑜。周瑜儒雅洒脱,春风得意,二十四岁做中郎将,三十四岁做三军大都督,“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年纪轻轻就建功立业;而满腹锦绣的东坡居士不但未被重用,而且被贬。写本词时已年近半百,功业无成,因而特别仰慕周瑜
出现了孙权等六个历史人物。孙权十九岁成为东吴的统治者,果敢坚毅,二十岁作为三军统帅,不畏强敌,以少胜多。辛弃疾推崇他其实是批判软弱无能、妥协投降的南宋统治者
开阔明朗,如“穿”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陡峭,具有立体感;“卷”逼真地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
因用典多而显得含蓄深沉,如“赢得”就蕴含着浓烈的讽刺意味
手法
抒情
以描写为主,从写景中逐层托出人物,另外运用了衬托手法,以“多少豪杰”及“小乔初嫁”衬周郎
以叙事为主,人物蕴含在事件之中,另外是用典颇多,典中套典,自然精当
紧扣个人际遇,在感伤自我的同时,豪中带旷,即借周瑜的英雄气度抒写自己的豪迈、旷达
紧扣政治现实,借咏史来谈自己的战略见解,更主要是借颂扬孙权、刘裕等英雄的壮举来斥责统治者的贪图享乐、苟且偷安,流露出浓烈的忧民忧国的情怀,豪放之中更多悲壮之气
对比阅读:当婉约遇见豪放
永遇乐·落日熔金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当婉约遇见豪放
篇目 《永遇乐·落日熔金》 (李清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风格
语言
手法
情感
相同点 婉约
豪放
真切感人,质朴自然
激越昂扬地抒情
以乐衬哀,今昔对比
用典
借临安元宵节情景,抒发自己的敌国之思
表现了自己对国家地担忧以及自己报国无门的感叹
两首词人都以个人身世之悲苦,含蓄表达了对南宁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异曲同工:身世相同,词牌相同,风格不同
感受英雄形象
王国维《人间词话》这样评价,“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北固亭上的辛弃疾已经不是简单的一幅图片、 一个剪影。他已然化为了一个符号,孤独的悲情英雄的符号。请以《北固亭上的辛弃疾》 为题写一段话,来描摹辛弃疾的英雄形象。
登亭远眺, 残阳如血。晚风吹来,吹动了你的衣衫,却吹不散你心头的忧伤———英雄难觅,故土难收, 知音难遇,让拥有一腔热血、 一身武功、 满腹韬略的你黯然神伤, 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又有谁来替你拭去。
光阴似箭, 流年如水。 四十三年了, 你一直做着自己的英雄梦。 梦回吹角连营, 梦里金戈铁马, 那义薄云天说的是你吗?那热血难凉说的又是你吗 是的,“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说的正是铮铮铁骨的你,只可惜你生在了一个错误的时代。
北固亭上的辛弃疾
一个人的怒吼抹不开一个时代的苍凉。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你痛苦,“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 你期待,“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但是,一个错误的时代只能成全一个伟大的词人,却不能成全一个伟大的英雄。
在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我依稀看到了你横溢的才华化为缕缕墨迹, 在纸上虎啸生风、 横刀立马;我依稀听到了你豪放的歌声,在格律中,化为剑啸,至今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