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荀子》
课程研究所·自营系列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在宇宙观方面
他认为人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在认识论方面
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的口号,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
在政治上
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
在人性问题上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后期赵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荀
子
前313
|
前238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在宇宙观方面
他认为人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在认识论方面
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的口号,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
在政治上
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
在人性问题上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后期赵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荀
子
前313
|
前238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1.掌握文言实词含义用法及特殊句式结构:
例:已、中、过、疾、假等实词的用法。
2.掌握比喻(设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并找出 本文中心论点。
3.从不同角度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并积累素材。
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劝
劝勉
学
学习
活动任务一
小组合作,疏通字词,梳理文章脉络。
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
要
求
翻译
原
则
信
达
雅
翻译
具
体
方
法
留
删
补
换
调
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之)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动词,停止
形成,凝结
合于
比
从
通“煣”,用火烘木,使其弯曲
省略句
即使
通“又”
通“曝”,晒
靠近、接近
磨刀石
广博地学习
每天,名作状
检查
反省
通“智”,智慧
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之)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该(可以、能够)停止的。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加热使它成为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就智慧明达,行为不犯错误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之)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这一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找出第二段的中心句并概括:
总论点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金就砺则利
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提高
不可逆
人
分论点
比喻句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曾经
表修饰
片刻
提起脚跟
(表修饰)
表承接
表修饰
快,这里指“洪亮”
明显,显著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借助,利用
船桨
名作动,游泳
横渡
通“性”,天赋,资质
外物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我曾经整天地思索;(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提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没有更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没有加大,但听的人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啊。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分论点
比喻句
弥补不足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见
闻
水
陆
学习
要靠后天学习,要借助外物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堆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就在这里兴起;汇聚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在这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自然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无法到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无法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跳出十步;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起
兼词, “于此”、“于是”
表承接
古代的半步
固定句式,没有用来…的(办法)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拿刀刻东西,但是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因为心思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钳子,(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容身的地方,因为心性浮躁。
雕刻
雕刻
爪子和牙齿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藏身
表并列
腿
定语后置的标志
因为
心思
有意义,有作用,咱学不学?怎么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勉、鼓励人们学习
思考:第3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思考:第3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谈学习的方法的?
思考:第3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谈学习的方法的?
要积累
要坚持不懈
要专一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对
比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对
比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正面设喻
反面设喻
对
比
活动任务二
正在读高一的李华同学面对全新的学习内容,不知道该怎样应对,他觉得自己没有读书的天赋,并产生了退学的想法。假如你是李华的同学,请你从荀子的《劝学》中寻找能劝勉他的话,制作成书签,让他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时时勉励自己。
书签制作
详解文句,明确比喻、对比论证方法
设置书签正面:
从《劝学》选择一句话,提炼成更简练的字词,写在书签正面。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设置书签正面:
从《劝学》选择一句话,提炼成更简练的字词,写在书签正面。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设置书签正面:
从《劝学》选择一句话,提炼成更简练的字词,写在书签正面。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设置书签正面:
从《劝学》选择一句话,提炼成更简练的字词,写在书签正面。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设置书签正面:
从《劝学》选择一句话,提炼成更简练的字词,写在书签正面。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金石可镂。
设置书签正面:
从《劝学》选择一句话,提炼成更简练的字词,写在书签正面。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躁也
积累、坚持、专心,它们之间的顺序可以调换吗?
不可以。
日积月累引出坚持不懈,想要达到更高的境界,就要有专心的品质。由浅入深,层层推理,论证非常严密。
比喻(设喻)论证
设置书签反面
绘制对应正面寓意的事物图景。
1. 蓼蓝提取的工序及提取物
2. 木头接受墨绳比画加工的画面
3. 深山生风雨的画面
知识拓展:设喻论证
严格地说,通常所谓“比喻论证”是不确切的,比喻是一种修辞技巧,常用来说明事物的状态、大小、色泽等等;设喻则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应称为“设喻论证”。
效果: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使论证浅显易懂,还有助于读者在阅读中很快就能明白作者的用意。
采取正反(或矛盾或对立)两事物进行对比,找出事物差异,突出强调,揭露事实本质。
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
设置书签正面
设置书签反面
积
不舍
心一
不积
舍
心躁
通过各种事物的比喻和对比,荀子特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如果也可以广泛地学习,每天也对自己检查,省察,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也会慢慢地去“恶”近“善”,逐步靠近君子或成为君子,甚至超越君子。
活动任务三
新农村建设落实到每个村落,为了改变农村人们“学习无用”的观念,促进教育的普及,现在要在村里设置读书屋。除了《劝学》,社区主任打算再选一篇相应的文章,把它写在读书屋的正门边的墙壁上,以激励大家读书学习。请你从给出来的几篇诗文里选择,并阐释你的理由。
读书屋设置
梳理文章论述中心,理解荀子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劝学篇》是亚里士多德写给塞浦路斯王的信,忠告他应该重视学习哲学。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诸位贤弟足下:
……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廿一日誓永戒吃水烟,洎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以之。
……黄子寿近作《选将论》一篇,共六千余字,真奇才也。子寿戊戌年始作破题,而六年之中遂成大学问,此天分独绝,万不可学而至,诸弟不必震而惊之。予不愿诸弟学他,但愿诸弟学吴世兄、何世兄。吴竹如世兄现亦学艮峰先生写日记,言有矩,动有法,其静气实实可爱。何子贞世兄,每日自朝至夕总是温书,三百六十日,除作诗文时,无一刻不温书,真可谓有恒者矣。故予从前限功课教诸弟,近来写信寄弟,从不另开课程,但教诸弟有恒而已。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予身体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则头晕,不耐久坐,久坐则倦乏,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
参考示例:
《劝学篇》是亚里士多德写给塞浦路斯王的信,忠告他应该重视学习哲学。——对于农村来说不合适。
开放性的答案,只要阐释好理由。但要结合地点环境(农村建设)及阅读对象去选择。
参考示例:
《致诸弟》的劝学内容可概括为告诉弟弟们,相互切磋学业,要恪守耐和专。
课文第4段,就是讲坚持不懈,要专心。最明显的用语“锲而不舍”和“用心一也”。如果不坚持骏马也不能走得太远,朽木也不能刻断;如果坚持,劣马也能走得很远,金石这样坚硬的东西也能雕刻。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够向上吃泥土,向下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和螃蟹的浮躁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
开放性的答案,只要阐释好理由。但要结合地点环境(农村建设)及阅读对象去选择。
参考示例:《吕氏春秋·劝学》
两者都强调学习能够改变人。《吕氏春秋·劝学》是勉励人努力学习,一个人想要忠孝、显荣,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实现。课文《劝学》第2段讲人经过广泛地学习才能增长知识,成为君子。第3段结尾,是讲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这外物在本文指的是“学习”。这一段就可以理解为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学习来提升自己。
开放性的答案,只要阐释好理由。但要结合地点环境(农村建设)及阅读对象去选择。
这篇课文是《荀子·劝学》的节选,段落之间有很多删减。为了加深巩固大家对课文内容和结构的理解,我选出了三小部分,大家试着为他们找回各自的位置。
拓展延读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吴国、越国、东夷、北貉这些南方和东北边地部落的人,刚出生的时候,哭声相同,长大后,风俗习惯就不同了,这是教育使他们这样的。)
放在课文第2段之后。选文与课文第2段都强调学习可以改变人。
置于课文第3段之后。文章的第3段讲“善假于物”,如登高、顺风、假舆马、假舟楫等,凭借外界条件的帮助可以弥补不足,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这里借用鹪鹩与芦苇的关系比喻论证,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环境不仅仅能够从正面给人以积极的引导,而且也能从消极的方面给人带来各自影响。告诫人要在“假于物”的时候应该有所选择。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鳲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鳲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鳲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鳲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放在课文第4段之后。引用《诗经》里的内容来增强论证,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布谷鸟宿在桑树上,养育七只小鸟,喂小鸟时,早晨从上开始,依次往下喂,晚上从下开始,依次往上喂,平均不走样,天天如此。那些善人君子呀,行为、举止、仪态始终如一。行为、举止、仪态始终不走样,心像打结一样,不会散开,专心致志。
——《诗经·曹风·尸鸠》课题 劝学 课型 新授课
课 标 解 读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阅读近期重要的时事评论,学习作者评说国内外大事或社会热点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在阅读各类文本时,分析质疑,多元解读,培养思辨能力。
教 材 分 析 荀子的《劝学》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文本主要论述的有关学习的意义、方法、态度等在今天看来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学内容,应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劝谁学,阐明荀子劝学的对象分析;第二,学什么,强调学习的内容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知识”,而是“礼”;第三,怎么学,明确学不仅仅是读书,还要有行动。无论是节选中的“善假于物”,还是原文中的“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都不是书本知识的简单获取,而是效仿优于自己的人或物。立足全篇,知人论世,了解《劝学》原本的含义,才能完成对文化的传承与反思。
学 情 分 析 《劝学》是高中阶段第一篇文言文。初中阶段,学生已经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同时,学生也接触学习过议论性散文,掌握了一些阅读和赏析的方法。但是,该阶段的学生文言知识储备相对零散,未能形成体系,且存在知道句子大意即可,不探究文言现象的问题。在议论性散文学习方面,学生对文本的鉴赏能力较弱,作品构思、选材、语言和表现手法的精妙借鉴吸收少。
教 学 目 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言词句,夯实文言基础,掌握常见文言词句的意义和用法。 思维提升与发展:把握本文的观点,理解围绕观点采用的论证方法,梳理论证思路。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分析和交流探讨鉴赏文本的主要内容与写作技巧: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荀子的“性恶论”思想,理解他强调后天学习的思想基础。认识古代先贤对学习之道的深刻阐释,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养成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会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重点 1.掌握重要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难点 辩证地思考作者的观点,理解古人有关学习的观点的当下现实意义。
教学准备 教具:一体机(多媒体电脑)、课件 学具: 笔、本、课本、练习册、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经典咏流传《锲而不舍》 从小学到此时此刻,也算是十年寒窗了,你是否思索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学习的意义在哪里 这些年来,你在学习上有哪些好的方法 相信大家也很想知道两千多年前的人,是怎么对待这个问题的。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通过一篇散文的指引,穿越时间隧道去倾听两千多年前的儒家大师荀况关于学习的谆谆教诲。 补充课前文学文化常识: 苟子 (约前313年一前238年),名况,字卿,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苟卿,战国后期赵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韩非和李斯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主要思想: 宇宙观:“制天命而用之”。认为与其迷信天的权威,去思慕它,歌颂他,等待"天"的恩赐,不如利用自然规律以为人服务。 认识论:“行”对于“知”的必要和后天学习的重要。 政治观:“法后王”,"后王",是对当时理想人君的理想化描述。人性论:性恶论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引入《劝学》
新课教学 (备注:读书任务要贯穿在每个环节里。) 活动任务一:小组合作,疏通字词,梳理文章脉络 要求:利用工具书,结合书下注解疏通课文,画出有疑问或者不理解的地方。标注有代表性的文言现象。私下交流,无法解决的再询问老师。(略) 文言现象整理: (一)古今异义 1.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2.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三)特殊句式(固定格式) 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被动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 4.固定用法。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1.积累文言词句,夯实文言基础,掌握常见文言词句的意义和用法。2.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工具学习的能力。
活动任务二:书签制作 详解文句,明确比喻、对比论证方法 情境设置:正在读高一的李华同学面对全新的学习内容,不知道该怎样应对,他觉得自己没有读书的天赋,并产生了退学的想法。假如你是李华的同学,请你从荀子的《劝学》中寻找能劝勉他的话,制作成书签,让他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时时勉励自己。 (一)设置书签正面:从《劝学》选择一句话,提炼成更简练的字词,写在书签的正面。 参考:1.不止(活到老学到老):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总论 2.知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的意义 假物: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习的方法 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的方法 恒: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金石可镂。——学习的方法 专:蚓无爪牙之利……用心躁也——学习的态度 追问第四段关键词:积累、坚持、专心,它们之间的顺序可以调换吗? 明确:不可以,日积月累引出坚持不懈,想要达到更高的境界,就要有专心的品质。由浅入深,层层推理,论证非常严密。 设置书签的反面:绘制对应正面寓意的事物图画。 参考示例: 蓼蓝提取的工序及提取物 木头接受墨绳比画加工的画面 深山生风雨的画面 …… 明确:比喻论证效果: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使论证浅显易懂,还有助于读者在阅读中很快就能明白作者的用意。 (三)或者根据正反对比论证设置书签的正反面,落实对比论证的方法。 明确:积与不积,舍与不舍,心一与心躁 对比论证作用:采取正反(或矛盾或对立)两事物进行对比,找出事物差异,突出强调,揭露事实本质。 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 小结:通过各种比喻,荀子特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如果也可以广泛地学习,每天也对自己检查,省察,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也会慢慢地去“恶”近“善”,逐步靠近君子或成为君子,甚至超越君子。 设置情境,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分析和交流探讨鉴赏文本的主要内容与写作技巧: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活动任务三: 读书屋设置 梳理文章论述中心,理解荀子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情境设置:新农村建设落实到每个村落,为了改变农村人们“学习无用”的观念,促进教育的普及,现在要在村里设置读书屋。社区主任打算选一篇相应的文章,把它写在读书屋的正门边的墙壁上,以激励大家读书学习。请你从给出来的几篇诗文里选择,并阐释你的理由。 ①孟郊、颜真卿、朱熹都写过《劝学》诗,劝勉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学习。 劝学·孟郊(唐)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劝学·颜真卿(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朱熹(宋)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②《劝学篇》是亚里士多德写给塞浦路斯王的信,忠告他应该重视学习哲学。(不合适) ③ 《吕氏春秋·劝学》是《孟夏纪》的第二篇。主旨是勉励人努力学习,一个人想要忠孝、显荣,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实现。而学习的关键是尊师。 原文: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④《曾国藩家书》里有一封长信《致诸弟》,可概括为:告诉弟弟们,相互切磋学业,要恪守耐和专。原文: 诸位贤弟足下:
四妹小产以后,生育颇难。然此事最大,断不可以人力勉强。劝渠家只须听其自然,不可过于矜持。又闻四妹起最晏,往往其姑反服侍他,此反常之事,最足折福,天下未有不孝之妇而可得好处者。诸弟必须时劝导之,晓之以大义。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廿一日誓永戒吃水烟,洎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以之。
……
黄子寿近作《选将论》一篇,共六千余字,真奇才也。子寿戊戌年始作破题,而六年之中遂成大学问,此天分独绝,万不可学而至,诸弟不必震而惊之。予不愿诸弟学他,但愿诸弟学吴世兄、何世兄。吴竹如世兄现亦学艮峰先生写日记,言有矩,动有法,其静气实实可爱。何子贞世兄,每日自朝至夕总是温书,三百六十日,除作诗文时,无一刻不温书,真可谓有恒者矣。故予从前限功课教诸弟,近来写信寄弟,从不另开课程,但教诸弟有恒而已。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予身体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则头晕,不耐久坐,久坐则倦乏,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廿日 参考一:曾国藩《致诸弟》 课文第4段,就是讲坚持不懈,要专心。最明显的用语“锲而不舍”和“用心一也”。如果不坚持骏马也不能走得太远,朽木也不能刻断;如果坚持,劣马也能走得很远,金石这样坚硬的东西也能雕刻。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够向上吃泥土,向下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和螃蟹的浮躁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 参考二:《吕氏春秋·劝学》 两者都强调学习能够改变人。《吕氏春秋·劝学》是勉励人努力学习,一个人想要忠孝、显荣,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实现。课文《劝学》第2段讲人经过广泛地学习才能增长知识,成为君子。第3段结尾,是讲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这外物在本文指的是“学习”。这一段就可以理解为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学习来提升自己。 小结:开放性的答案。但要结合地点环境(农村建设)及阅读对象去选择。 了解荀子的“性恶论”思想,理解他强调后天学习的思想基础。认识古代先贤对学习之道的深刻阐释,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养成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会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拓展阅读 1.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吴国、越国、东夷、北貉这些南方和东北边地部落的人,刚出生的时候,哭声相同,长大后,风俗习惯就不同了,这是教育使他们这样的。) 2.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2.布谷鸟宿在桑树上,养育七只小鸟,喂小鸟时,早晨从上开始,依次往下喂,晚上从下开始,依次往上喂,平均不走样,天天如此。那些善人君子呀,行为、举止、仪态始终如一。行为、举止、仪态始终不走样,心像打结一样,不会散开,专心致志。——《诗经·曹风·尸鸠》 问题:这篇课文是《荀子·劝学》的节选,段落之间有很多删减。为了加深巩固大家对课文内容和结构的理解,我选出了三小部分,大家试着为他们找回各自的位置。 明确: 1.参考:放在课文第2段之后。选文与课文第2段都强调学习可以改变人。 2.参考:置于课文第3段之后。文章的第3段讲“善假于物”,如登高、顺风、假舆马、假舟楫等,凭借外界条件的帮助可以弥补不足,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这里借用鹪鹩与芦苇的关系比喻论证,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环境不仅仅能够从正面给人以积极的引导,而且也能从消极的方面给人带来各自影响。告诫人要在“假于物”的时候应该有所选择。 3.参考:放在课文第4段之后。引用《诗经》里的内容来增强论证,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加深巩固课文内容及结构的理解,提高学生组织篇章结构的能力。
板书设计 自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