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题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型 新授课
课 标 解 读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入选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一篇开幕词。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阅读和研讨语言典范、论辩深刻、时代精神突出的革命传统作品,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学习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事迹,感受其无私无畏的爱国精神,体会为社会主义建设无私奉献、辛勤劳动、不断创造的高尚品质;进一步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陶冶性情,坚定志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 情 分 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通过长期的语文学习和积累,已经掌握了现代文的基本的阅读方法,但学生对于理解作品内涵,领悟文本的语言魅力还会遇到一定的障碍,分析理解能力还不够。面对这一情况,在教授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生充分的引导,以任务为导向,以问题为引导,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情感。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毛泽东表现出来的理性精神和炙热的情感,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提升精神文化素养。
教 学 目 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开幕词的相关知识,根据开幕词的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使用强调词语和判断句表达感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认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重要意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探究新时代的意义。
重点 学习使用强调词语和判断句表达感情。
难点 认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教具:一体机、课件 学具:笔、本(课本、练习册、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课前导入 “大家的掌声持续不断。我的手掌都拍红了,回到住处才感觉很痛。”耄耋之年的台盟中央原副主席田富达也是这一次会议的代表,回忆起当时的盛况,他仍然激动不已:“中南海怀仁堂里,穿长袍的、穿西装的、穿军装的、穿中山装的……说汉语的、说英语的、说客家话的、说蒙语的、说藏语的……” “叶圣陶在日记中用“涓泉归海”表达激动心情,称此番盛世“生平罕见”。” ——澎湃新闻 什么会议能让参会代表如此激动?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任务情境 你班选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作为演讲稿件参加学校举办的“传红色经典,庆建党百年” 演讲比赛。 为帮助参赛选手加深对演讲稿件的理解,更好地抒发情感,你班同学进行了一次“《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围读会” ,共同研读文章,分享对文章的理解。
新课教学 学习任务一: 重温屈辱史 感受“站起来” 的自豪 (帮助参赛选手初步感受文章气概。) 1.观看视频,说一说“站起来”之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视频见课件,此处略。 示例词语:任人宰割、丧权辱国、民不聊生、满目疮痍等词。 被“三座大山”压迫,以跪着的姿态在国际社会艰难求生。 写作背景:中国人民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基本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为筹建新中国,组建新的中央政府,毛泽东提议召开一次开国盛会,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 2.请用一两个词语,或者一句诗句来说说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演讲。 示例: 自豪,喜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自信,昂扬,一雪前耻。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3.展示“自豪时刻”照片。 照片见课件,此处略。 引导学生重温中国近代屈辱历史,使学生了解“站起来”与“跪下去”的不同,进而体会“站起来”的自豪感。 了解文体知识,为下边梳理文本做准备。 梳理文本,理清逻辑,体会文章的理性表达。
学习任务二: 梳理思路 把握逻辑 (为帮助参赛选手更高效地背诵演讲稿,同学们决定先梳理文章脉络。) 活动1.了解开幕词。 1.开幕词概念 开幕词是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为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讲话所用的文稿。 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了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2.开幕词格式 通常由标题、称谓和正文三个部分组成。 (1)标题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用会议名称作标题;二是前面再加上领导人的姓名;三是用来提示内容中心或主旨的标题,在后面通常加上副标题。 (2)称谓一般写在标题下行,顶格写,称呼通常用“同志们”“朋友们”“各位代表”等。 (3)正文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写宣布开幕之类的话。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会议的筹备和出席会议人员情况;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会议的性质、目的及主要任务;会议的主要议程及要求;会议的奋斗目标及深远影响等等。但在写作中一定要把握会议的性质,郑重地阐述会议的特点、意义、要求和希望,对于会议本身的情况如议程等,要概括说明,点到为止;行文要明快、流畅,评议要坚定有力,充满热情,富于鼓舞力量。最后是结尾,一般都是“祝大会圆满成功”之类。 3.开幕词特点 (1)简明性:简洁明了、要言不烦。 (2)口语化:语言通俗、明快上口。 (3)宣告性:会议或活动的序曲,具有宣告正式开始的特性。 (4)引导性:阐述宗旨、目的、意义、任务等,对整个会议或活动的成功举行起引导作用。 (5)鼓动性:带着对会议或活动的美好祝愿,通过介绍会议或活动,激励与会者的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 活动2:梳理思路 把握逻辑 1.请结合开幕词的结构构成和课文内容补写右面的结构导图。(提示:主要内容包括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 2.开幕词的主体部分介绍了哪些具体内容? 围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中心,阐述了三方面内容:一是回顾过去(3-4),回顾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尤其是近三年多的解放战争历程,阐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必然性;二是立足当下(5-8),正式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并对国家发展大计作出规划,阐述“站起来”的伟大历史意义;三是展望未来(9-11),描绘出民族振兴的壮美蓝图,阐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以后的美好前景。 3.主体部分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联? 第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因;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果;第二部分又是第三部分的基础和前提。各层之间层层推进,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学习任务三: 丰富情感 细腻语言(为帮助参赛选手更高效地背诵演讲稿,同学们决定先梳理文章脉络。) 活动1:毛主席的讲话掷地有声、富有感染力,试举例分析。 活动2:此文刊登在1949年的《人民日报》上时,标题为《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毛主席开幕词》。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中共中央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时,编纂者将原来的标题改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8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著作选读》,也用了这个标题收录了这篇开幕词。 请结合历史背景,探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作为标题的深刻内涵。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内涵: ①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和侵略者,取得了伟大胜利,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②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制定了制度法令、大政方针以及美好愿景。 ③中华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正式结束了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获得了独立、民主和自由的新生活,从此列人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 ④中国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朋友遍天下。 体会文章的感情抒发及抒发方式。 认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重要意义。
学习任务四: 模拟比赛现场(参赛选手根据围读会内容模拟演讲比赛现场。) 参赛选手根据围读会内容模拟演讲比赛现场。
拓展练习 2022年4月16日,“太空出差三人组”凯旋,成功完成中国航天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太空飞行,让14亿中国人无比振奋。短短半年时间,三位航天员为所有航天迷上演了“宇宙级浪漫”、“世界级惊艳”。 回首中国航天发展历程,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令人鼓舞……中国航天“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结合现实谈谈你有怎样的认识?(共28张PPT)
香港回归
每天为您送上国内热点事件
“大家的掌声持续不断。我的手掌都拍红了,回到住处才感觉很痛。”耄耋之年的台盟中央原副主席田富达也是这一次会议的代表,回忆起当时的盛况,他仍然激动不已:“中南海怀仁堂里,穿长袍的、穿西装的、穿军装的、穿中山装的……说汉语的、说英语的、说客家话的、说蒙语的、说藏语的……”“叶圣陶在日记中用“涓泉归海”表达激动心情,称此番盛世“生平罕见”。”
——澎湃新闻
什么会议让参会代表如此激动?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1
Aug
别了不列颠尼亚
了解开幕词的相关知识,根据开幕词的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o1
学习使用强调词语和判断句表达感情。
o2
认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重要意义。
o3
学习任务
learning tasks
香港回归
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探究新时代的意义。
o4
你班选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作为演讲稿件参加学校举办的“传红色经典,庆建党百年” 演讲比赛。
为帮助参赛选手加深对演讲稿件的理解,更好地抒发情感,你班同学进行了一次“《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围读会” ,共同研读文章,分享对文章的理解。
学习任务
learning tasks
香港回归
帮助参赛选手初步感受文章气概。
重温屈辱史
感受“站起来” 的自豪
任务一
任务一:重温屈辱史,感受“站起来” 的自豪
Task 1: Reviewing the history of humiliation and feeling the pride of "standing up"
活动1:观看视频,说一说“站起来”之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任务一:重温屈辱史,感受“站起来” 的自豪
Task 1: Reviewing the history of humiliation and feeling the pride of "standing up"
说一说“站起来”之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被“三座大山”压迫,以跪着的姿态在国际社会艰难求生。
任人宰割
丧权辱国
民不聊生
满目疮痍
香港回归
任务一:重温屈辱史,感受“站起来” 的自豪
Task 1: Reviewing the history of humiliation and feeling the pride of "standing up"
中国人民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基本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为筹建新中国,组建新的中央政府,毛泽东提议召开一次开国盛会,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
香港回归
任务一:重温屈辱史,感受“站起来” 的自豪
Task 1: Reviewing the history of humiliation and feeling the pride of "standing up"
活动2:请用一两个词语,或一句诗句来说说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演讲
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
为帮助参赛选手更高效地背诵演讲稿,同学们决定先梳理文章脉络。
梳理思路 把握逻辑
任务二
香港回归
任务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First reading text, overall perception
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为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讲话所用的文稿。
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了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活动1:了解开幕词
香港回归
请结合开幕词的结构构成和课文内容补写下面的结构导图。
活动2:梳理思路 把握逻辑
主要内容: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
12-16
1-2
3-1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开头
宣布开幕和介绍与会代表
主体
背景
①___________
“教育”基础
结尾
⑤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
一个“宣布”
四个“制定”
两个“选举”
一个“决定”
背景
不要松懈,要团结
搞好四个建设
③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
议程
意义
“胜利”基础
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悼念和庆贺
任务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First reading text, overall perception
香港回归
任务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First reading text, overall perception
活动2:梳理思路 把握逻辑
第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因;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果;
第二部分又是第三部分的基础和前提。
各层之间层层推进,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主体部分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联?
香港回归
活动1:了解开幕词
开幕词格式
标 题
用会议名称作为标题。
标题前边再加上领导人的姓名。
用提示内容中心或主旨的句子作为标题,在后面加上副标题。
称 谓
称谓一般写在标题下一行并顶格。
称呼通常用“同志们”“朋友们”“各位代表”
正 文
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
开头写宣布开幕之类的话。
主体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会议的筹备和出席会议人员情况;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会议的性质、目的及主要任务;会议的主要议程及要求;会议的奋斗目标及深远影响等等。
结尾一般是“祝大会圆满成功”之类的话。
香港回归
活动1:了解开幕词
开幕词的特点
简明性
简洁明了要言不烦
口语化
语言通俗明快上口
宣告性
会议或活动的序曲,具有宣告正式开始的特性。
引导性
阐述宗旨、目的、意义、任务等,对整个会议或活动的成功举行起引导作用。
鼓动性
带着对会议或活动的美好祝愿,通过介绍会议或活动,激励与会者的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
同学们分享句子,品味语言,感受文章丰富的情感,认识“站起来”的重要意义。
丰富情感 细腻语言
任务三
香港回归
任务三:丰富情感 细腻语言
Enrich emotions and refine language
活动1:毛主席的讲话掷地有声、富有感染力,试举例分析。
段落
举例
表达情感方式
情感抒发
香港回归
段落
举例
表达情感方式
情感抒发
第1、2段
“诸位代表先生们,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开幕了。”
“这就说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第3段
判断句
掷地有声
兴奋激动
“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
明显情感倾向的词语;使用强调的词语。
蔑视敌人胜利自豪
香港回归
段落
举例
表达情感方式
情感抒发
第4段
“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即使勉强地做了决议也是无益的,一待时机成熟他们就要撕毁一切决议,并以残酷的战争反对人民。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
明显情感倾向的词语;使用强调的词语。
愤怒对敌认识清醒态度坚决铿锵有力
第13-16段
庆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胜利!
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庆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
排比句
语气鲜明掷地有声富有气势
香港回归
活动2:此文刊登在1949年的《人民日报》上时,标题为《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毛主席开幕词》。
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中共中央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时,编纂者将原来的标题改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8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著作选读》,也用了这个标题收录了这篇开幕词。
请结合历史背景,探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作为标题的深刻内涵。
任务三:丰富情感 细腻语言
Enrich emotions and refine language
香港回归
①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和侵略者,取得了伟大胜利,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②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制定了制度法令、大政方针以及美好愿景。
③中华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正式结束了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获得了独立、民主和自由的新生活,从此列人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
④中国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朋友遍天下。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内涵:
任务三:丰富情感 细腻语言
Enrich emotions and refine language
参赛选手根据围读会内容模拟演讲比赛现场。
模拟比赛
任务四
2022年4月16日,“太空出差三人组”凯旋,成功完成中国航天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太空飞行,让14亿中国人无比振奋。短短半年时间,三位航天员为所有航天迷上演了“宇宙级浪漫”、“世界级惊艳”。回首中国航天发展历程,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令人鼓舞……中国航天“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结合现实谈谈你有怎样的认识?
拓展练习
Expansion exerci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