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短歌行 课型 新授课
课 标 解 读 本单元以“生命的诗意”为人文主题,属于高中语文18个学习任务群众的“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新课标对该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表述如下:旨在引导学生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意境,感受诗人的精神境界,体会诗人对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诗歌鉴赏能力。
教 材 分 析 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学生们在初中学过曹操的诗作《观沧海》,曹操在诗中表达了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通过《短歌行》的继续学习,我们将进一步感受曹操作为诗人、政治家的一面,以及曹操诗歌慷慨激昂、古朴正直的风格。《短歌行》全诗以“忧”为诗眼,表达了人生苦知才难求、功业未就的思想感情。这里“忧”的基调属于“慷慨” 而不是忧伤和悲苦。学习时引导学生了解诗歌感情,领悟“忧”也是分为多种的,有一种“忧”叫做曹操的慷慨悲壮。诗歌的某些诗句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所以要充分指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才能把握情感,理解技法,激发兴趣。
学 情 分 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是古典诗歌阅读教学的第一篇。对于诗歌教学,在第一大元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于曹操其人其诗,学生通过初中课文《观沧海》《龟虽寿》和电视剧《三国演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学起本诗应该不会太有难度。不过,诗歌中有好些比较陌生的字词,加上典故的运用,这会对学生理解诗意造成困扰和为难心理。所以在学习时应多激发学生兴趣。诗歌是具有丰富意蕴的文学体裁,在解读诗歌时也不宜一味趋同,允许也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
教 学 目 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基础知识,品味诗歌语言;熟读成诵。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思路,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曹操的生平及创作风格,积累曹操名句,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重点 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了解曹操的创作风格。
难点 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电脑、课件 学具:笔、本(课本、练习册、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 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曾经豪情万丈。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张扬的英雄;在中国文学的舞台上,他是个慷慨豪迈的大诗人。他就是——曹操。我们曾学过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感受过曹操老当益壮、雄心勃勃的远大政治抱负。今天,我们通过一首《短歌行》,进一步了解这位不同凡响的历史人物。 观看中央电视台《经典咏传唱》节目中吴彤演唱的《短歌行》,感受诗境。 假如让我们去传唱,我们会如何去做呢?从诗到歌曲,中间我们要做什么准备,现在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做一个出色的经典传播人吧。(分小组合作,到时评出最佳传唱小组) 悬念与视频导入,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新课教学 情境任务: 想象自己去传唱《短歌行》会如何传唱 活动一、 初读诗歌,给传唱定曲调 一、要传唱这首诗歌,首先我们得了解诗歌的作者和创作的背景, 读一读这首诗歌,让这些内容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给传唱定个大致的调子。 (一)知人论世 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1.分享关于曹操的资料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2.分享《短歌行》的背景资料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 (二)初读感悟 1.读懂题目:《短歌行》属于乐府旧题。乐府诗有“长歌”“ 短歌”之分,是根据歌唱时音节的长短的不同而区别的,与诗歌内容无关。长歌慷慨激烈、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短促、微吟低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2.读准字音: 譬pì 慨kǎi 衿jīn 呦yōu 瑟sè 笙shēng 掇duō 讌yàn 匝zā 哺bǔ 3.读懂基调: ①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诗歌的大致情感(自由、齐读、个别读、听诵读相结合) 播放中《短歌行》朗诵视频 ②通过诵读,发现哪个字在诗中重复出现?全诗的诗眼诗什么? 明确:“忧” 补充: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 眼是是诗歌精神的凝聚点,是观照全诗情感的所在,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 通过了解作者、背景,初读诗歌,领悟诗歌的情感,给传唱歌曲定个曲调
小结:通过知人论世和初读感悟,我们大概感受到作为一个政治家的的文学家,那么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一个政治家的情怀和抱负,相对而言会豪气干云,慷慨雄壮,大气磅礴很多,然而诗中又反复出现“忧”字,因而除了胸怀大略,诗歌还隐含着深深的忧虑。 我们大胆给诗歌定个基调慷慨悲壮。
活动二、细读诗歌,给传唱定情感 二、要传唱诗歌,当然得理解诗歌的大意,明了诗歌传达的情感,我们才能知道该唱出什么情感? (一)读懂诗歌大意 1.充分利用书写注释读懂诗意 2.补充解释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鼓:弹 讌(yàn):通“宴” 3.小组交流疏通诗意 面对着美酒高声放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穿青色衣领的学子,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久别重逢欢宴畅谈,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二)读出诗歌感情 在全诗中,“忧”字在全诗各处出现了三次,是全诗的诗眼。曹操为什么而忧?他又怎样表达自己的忧? 忧:曹操在《短歌行》中的“忧”,共分三个层次: 1.忧人生苦短; 2.忧贤才难得; 3.忧功业未就。 如何表达:分小组找到“忧”对应的三个层次谈谈你们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把握情感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前四句:一边喝酒一边唱歌,正当宴饮的欢乐时刻,曹操忽然产生这样的感慨:这样的好日子还有多少呀?生命难道不如早上的露水一样吗?不过一瞬间便消逝了。这里透露了曹操因为人生短暂而忧。“譬如朝露”,把人生比作转瞬即逝的露珠,凸显人生苦短之悲。 后四句:我的心情如这歌声,多么慷慨悲凉,让人忘不掉心中缠绕的忧思。这忧思越来越浓重,如何解除呢?只有依靠那造酒的杜康了。也就是说,只能一杯接一杯地用美酒浇愁。借酒浇愁,愁上加愁。忧之浓重,可想而知。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在这部分,曹操又强调了“忧”,“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其忧愁进一步加深,到了不可断绝的地步。同第一层相比,是什么加重了曹操的忧愁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您青色的衣领,牵动着我悠长的倾慕之情。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正因为您,我低声念叨思虑到如今。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青青子衿”指的自然是穿着青色衣衫的读书人。《诗经》中,这两句原本指的是女子对心上人的倾慕和思念。曹操在这里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想表达对有学识的人的渴望。 接下来的四句,同样引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以群鹿比兴,描绘了一幅招待宾客,其乐融融的场景。在《诗经·鹿鸣》原文中,后面写的是:“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我吹奏优美的笙歌,将丰厚礼物敬重献上,人们与我友善相待,纷纷向我指示光明大道。由此可见,曹操愿意热情款待广大贤能之士,借以实现天下大道正途。 两处用典,提示我们曹操在诗中忧愁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贤才难得,求贤不得。鉴于此,接下来所提到的月亮便有了更深层的含义。“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是拾取、摘取的意思。何时才能采摘那天上明月一般美好的事物,为此我的忧愁绵绵不绝。在前八句的铺垫下,读者便能够感受出明月指的是贤才,用比喻的手法揭示了曹操对人才的渴望。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曹操的愿望如此迫切,于是在想象中他构造了一幅理想场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陌、阡分别为东西、南北向的小路。存为挂念、问候。契阔,久别重逢。讌同饮宴。大家穿过纵横的小路屈驾来访,和我一起欢饮畅谈,一见如故。这一场景虽为想象,但栩栩如生,表现出自己求贤的真诚、恳切。 师:历史上,为了招揽人才,曹操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重才轻德,唯才是举,足见其求贤若渴。 (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最后八句没有“忧”字,但揭示了“忧”的根源,也是曹操第三种忧愁。这八句先写景,再抒情。乌鹊就是乌鸦,在古代是一种良禽,一种吉祥鸟,与我们今天的一般看法截然不同。三匝就是三圈。这里看似写景,实际上是不是也有某种象征含义呢?良禽择木而栖,绕树三圈而不落,暗示良才择明主而依。显然继承了前文贤才难得的忧愁。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此四句由两个典故构成。管仲《管子·形解》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厌是满足的意思。开明的君主因为不满足于人才,所以才能获得众人的拥护。“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展现的依然是自己求贤若渴的诚心。周公吐哺,引用周公典故。周公吃饭时三次将饭食吐出来接待贤士,唯恐因为怠慢而失掉人才。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在表达礼遇贤才的决心基础上,指出自己的目标雄心所在——让天下人心归服。这一句也向我们指出他多种忧愁的根本——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向我们展现了政治家曹操的宽阔胸襟。第三层以“乌鹊”比兴,用《管子》语典和周公事典,展现曹操的根本之忧——功业未就。 总结表现手法: ①用典、借代:《诗经》中的句子青衿,周代学子的服装,这里做贤士的代称;“悠悠”,绵长的思念;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思念贤才的心态。 ②引用:引《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设想贤才到来,作者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欢迎贤才的到来,表现作者思慕贤才,招待贤才的热情。 ③比喻、想象:将贤才喻为明月,加深诗人对得到贤才的灼灼心情。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己时的欢快场面,也是求贤不得的苦闷。最后以乌鹊喻贤才寻明主,比喻贤才寻找归宿,但无所依托,表达了作者对贤士的惋惜之情些微的埋怨之意。 ④反诘:“人生几何”“何以解忧”“何时可掇”“何枝可依”等大量反诘句的运用,不仅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使诗味更加蕴藉,抒情更为强烈。 通过理解、分析诗歌,把握诗歌的情感,给传唱歌曲定情感
活动三、 品读诗歌,给传唱定节奏 三、诗歌的感情我们已经基本把握了,那么这首诗歌节奏如何变化,我们唱的时候腔调、音色、快慢、高低音等如何变化呢? (一)曹操的《短歌行》表达了人生三忧:一忧人生苦短;二忧贤才难得;三忧功业未就。这三层忧愁有什么关系? 参考:由人生苦短之忧,引发现实贤才难得、功业未建之忧。或者曹操渴望更多时间和人才,正是为了用这些条件实现平定乱世、一统天下的宏图伟业。所以这三层“忧”是相互关联,既有因果关联,又有层进之感。 (二)情感曲线变化图探究 请你根据作者情感的变化,绘制情感变化折线图。 通过情感变化理解歌唱时该怎么把握节奏,达到熟读成诵之效
(三)分享传唱初设想 就重音、停顿、语速、语调和语气总结诗歌前半部分感情基调:沉郁苍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慢(慷慨激昂气满声高)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慢(沉郁悲壮气沉声低)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慢(凝重苍凉气缓声沉)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慢(苍劲悲凉气沉声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慢(惆怅轻柔气徐声柔)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慢(深沉悠长气徐声柔)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慢(深情舒缓气舒声平)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快(轻快高昂气满声高) 就重音、停顿、语速、语调和语气总结诗歌诗歌后半部分感情基调:慷慨激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慢(深情激昂气足声高)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慢(沉郁悠长气缓声沉)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快(轻快愉悦气满声高) 契阔/谈燕,心念/日恩。↑快(轻快高亢气满声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慢(惆怅舒缓气舒声平)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快(急促高亢气短声促)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慢(铿锵有力气满声高) 周公哺,天下/归心。↑慢(慷慨激昂气满声高)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传唱时按以上重音、停顿、语速、语调、语气和节奏去传唱诗歌,那么应该是基本能够唱出不错的歌曲。
活动四、 设计舞台,给传唱定效果 四、我们揣摩好诗歌之后,为了让我们的传唱更加吸引听众,我们也要给自己的舞台进行设计,那么我们的舞台打算如何设计呢? (一)设计背景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云:“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诗人选取意象(带着作者主观情感的物象)基本应该成为舞台背景,请同学们找出本诗意象并加以赏析。 明确: 酒:借酒浇愁。 组织学生行关于“酒”的飞花令。一壶浊酒喜相逢—酒是喜 红酥手,黄藤酒—无奈,愤恨 浊酒一杯家万里—思乡 举杯消愁愁更愁—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作者此时孤单的心情 葡萄美酒夜光杯—表达的是边关将士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豪迈。 “会须一饮三百杯”,“金樽清酒斗十千”—豪放浪漫,激情澎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朝露:用晶莹剔透、很快就会消失的“晨露”来比喻人生的短暂。 明月:以皎洁明丽的月亮来比喻贤才,比喻对贤才的渴望和不可得。 乌鹊:以乌鹊代表贤才,表达诗人渴望贤才,珍重贤士的心情。 通过舞台设计,给传唱锦上添花,让学生理解意象、动词的作用和意义
(二)设计动作:哪些动作我们需表演出来?为什么? 1.沉吟:可理解为急切地呼唤,呼唤的是谁呢 需联系上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此句出自《诗经》。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诗人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急切呼唤。 2.鼓,吹:学生需借助书下注释得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引用自《诗经·小雅·鹿鸣》,意思是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相呼相鸣。我要是有了嘉宾,一定要鼓瑟吹笙。描写了宾主欢宴的情景。鼓瑟吹笙,写出了对人才欢迎的热闹场面,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更进一步表明了对于人才的渴求。 3.掇:拾取,摘取,摘取的是什么呢 月亮。诗中用三个“明”来形容月,的确,只有月亮特别明亮的光芒盖过了群星,星才会稀。诗人在暗示时局大好,贤才们可以出而仕,“掇”写出了诗人对贤才的珍惜与重视。 4.越,度,谈谯:越陌度阡,诗人希望贤才能够越过田间小道,阡陌纵横,义无反顾地前来投奔,并以此畅想到贤才聚集欢饮畅谈的画面,表明诗人对贤才的欢迎与渴盼。 5.依:如果贤才无枝可依,那么自己将是贤才最好的依靠,“依”字表明了自己的满满诚意。诗人的求才心情展现得更加迫切真诚了。 6.厌:山高峻壮美,海深邃浩瀚,厌,写出了自己对于贤才的渴求永不满足,希望自己如高山、大海一般广纳贤才。 7.吐哺:由注解可知是引用典故,周公在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唯恐因接待贤才迟慢而失掉人才,这里诗人以周公自比,为见人才而吐哺,可见求贤之诚恳。 通过动作揣摩,曹操的求才心切溢于言表。那么,这些动作的运用有哪些好处呢 具有动态美,增强诗歌表现力,提高传唱的效果。
拓展阅读 短歌行 陆机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①不再阳。 苹以春晖,兰以秋芳。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今我不乐,蟋蟀在房②。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 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我酒既旨,我肴既臧。 短歌有咏,长夜无荒。 【注释】①华:同“花”。②蟋蟀在房:出自 《诗经》“蜴蝉在堂,岁律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问题:比较本诗与曹操的《短歌行》,两首诗各自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参考:①本诗以自然物序更替譬喻人生盛年之短,表达了珍惜兴会之乐之情;②曹操的《短歌行》抒发了人生如朝露的易逝感,更多抒发烈士暮年的壮心和求贤渴望;③曹操化生命的虚无感为积极的慷慨之志,抒发了建功立业的宏愿,在生命苍茫垂暮中,有刚健之气,体现了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④陆机的诗更多是珍惜生命此在的兴会之感,用情感与诗歌战胜生命的荒芜,是平和而从容阔大的人生态度。 通过对比阅读,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知识能力进行转化运用。
课堂结语 本篇课文我们以设计传唱《短歌行》的活动展开对本课的学习,从诗意理解、情感把握、意象分析、动词拼读等多方面探究了“诗人之忧”,希望能对大家日后的诗歌鉴赏学有所助益。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站在历史的关口,每个人都会产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为自己的前途感到彷徨和苦闷。曹操亦如是,但是他一直都在做一个有血有肉的追梦者:胸怀天下,直面现实,勇于担当。青年一代的你们更应志存高远,牢记时代使命,勇于追梦圆梦,成为新时代的追梦者、圆梦人。 课堂结语
板书设计 短歌行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一是时光易失,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 二是贤才难得,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三是功业未就。
作业布置 课后分小组尝试传唱《短歌行》,我们下周展示,一起评出最优秀传唱小组。 加深理解,让活动目标真正落地,激发对古典诗歌的热爱之情。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