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七上 3.1 认识地球(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七上 3.1 认识地球(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16 21:5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3.1 认识地球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 广袤浩瀚的宇宙
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南海岸港口出发,环绕地球航行一周,历时1082天,成功返回出发地。出发时船队由5艘船和260多名水手组成,回来时只剩下H艘船和18名水手。环球航行极其艰难。那么,船队的环球航行具有什么意义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又经历了哪些过程
一、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 人类很早就在探索地球,并提出过种种看法。今天,我们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但人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时候,由于人们活动范围很小,认知能力非常有限,对地球形状产生了很多不同的认识。古人往往凭经验和直觉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绕着地球转动,而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地是平的,整个大地也是平的。
古代中国人的地球观
一、地球的形状
既然地是平的,应该有“天涯海角”,为什么我们在地面上总是走不到边 为什么远去船只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许多现象促使人们逐渐对“地是平面”的认识产生了怀疑。
观察远去的船只
一、地球的形状
1.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首先提出了地球是球体的猜想。过了2个世纪,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通过多次对月食的观察,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弧形的,由此,他推测地球是个球体。这是人类通过观察天象得出地球形状的推论,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
2.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F.Magellan)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年的海上航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体,结束了人们关于地“方”与地“圆”的争论,在人类的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地球的形状
3.20世纪,人类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器,从太空中拍到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照片上面有蓝色的海和白色的云。苏联宇航员加加林(Y. Gagariny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太空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他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思考与讨论
1.你还能列举验证地球是个球体的现象和方法吗
2.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二、地球的大小
现代科学技术测量表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km,两极方向的半径约为6357km,仅差0.33%。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圆的。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104km
思考与讨论
假如初中学生的平均臂展长为1.5m,让大家沿着赤道手拉手合抱地球,大约需要多少名初中生
三、地球仪
地球太大了,为了便于研究,人们根据地球是球体这一特征,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成了地球的模型,即地球仪。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颜色和符号,直观明了地表示地球表面的不同事物。转动地球仪,它可以绕着一根轴旋转,这根轴表示地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极点。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这一极,叫北极,用符号“N”表示;另一极叫南极,用符号“S”表示。
那么,在地球仪上,人们怎样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人们用假想的纵横交织的网格来给地球表面的各个点确定位置。在地球仪上,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叫赤道。赤道将地球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分别叫作南半球和北半球。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圈线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为了区分地球仪上的各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注了度数,称为纬度。赤道的纬度是0°。南、北两极点的纬度是90°。从赤道到两极,纬度从0°增加到90°。赤道以北的称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称为南纬,用“S”表示。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与纬线垂直,指示南北方向。在经线上标注的度数,称为经度。国际本初子午线大会决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向东从0°到180°,称为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向西从0°到180°,称为西经,用“W”表示。
划分界限 字母表示 度数范围 度数变化规律
经度 0°经线:本初子午线 “E”表示东经 “W”表示西经 0°~180°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至180°

纬度 0°纬线:赤道 “S”表示南纬 “N”表示北纬 0°~90°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至90°
经线与纬线垂直,相互交织,形成了经纬网。地球表面上任一地点的位置都可以用这一点的经纬度来表示,即这一点的经线与纬线的度数。例如,北京位于北纬39°56,东经116°20'。无论是地面的建筑,还是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的轮船,都可以用经纬度坐标来描述它们当前的位置。
思考与讨论
1.在课本P96图3.1-11上找到本初子午线、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
2.用经纬度来描述杭州的地理位置。
四、阅读地图
除了使用地球仪外,人们也时常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球的平面模型。它是人们运用符号来表示地表上各种事物的特征,将地表上的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形。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那么,我们如何阅读地图呢
四、阅读地图
地图上的比例尺主要有线段式、文字式、数字式三种表示方式。
线段式
数字式 1:100000或者1/100000
文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
(1)比例尺的大小
比例尺的大小是指比例尺数值的大小,比例尺的分子均为1,所以分
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大比例尺:≥1 : 100000
小比例尺:≤1 : 1 000000
中比例尺:介于两者之间
(2)比例尺的选择
绘制地图时,比例尺大小的选择与所绘地图的范围、内容有关系。图幅大小相等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地图所示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所以,世界地图用小比例尺,校园地图用大比例尺。
地图上表示方向的原则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如图甲,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确定“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方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来判定方向,即经线指向北极点的方向为北方,经线指向南极点的方向为南方;有的地图用一个指北的指向标指示方向(如图乙)。
甲:常用的8个方向

方法 一般定向法 指向标指向法 经纬网定向法
图示
判断方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通常用一个指北的方向标指示北方 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南端,它的四周都是北。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北端,它的四周都是南。
地图的方向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
阅读地图还需要认识图例。
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图例中的各种符号分别表示地表的各种事物。
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标注和各种文字说明。
图例和注记
思考与讨论
1.在地球仪或地图上,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查找地名,并完成下表。
表3.1-1地名及经纬度表
经度 纬度 地名 经度 纬度 地名
117°E 39°N 天津 上海 121°E 31°N
123°W 49°N 伦敦
151°E 33°S 纽约
思考与讨论
2.查阅近一个月的新闻,看看我国或其他国家及地区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利用经纬网地图找出这些事件发生的地点,读出大致的经纬度。
3.在课本P100图3.1-13的中国地图上量出并计算北京与香港之间的直线距离。
下面是三幅经纬网图,请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的比例尺大
B.E点在东半球;G点在南半球
C.A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C点在D点的东南方向
D.C点的经纬度是60oN,20oW;F点经纬度是40oN,120oE
【答案】A
【解析】A.读图可知,甲乙两图相比较,甲图范围比乙图范围小,可判断甲图比例尺比乙图比例尺大,故A正确;B.读图可知,E点经度为105°E,在东半球;G点纬度是45°N,在北半球,故B错误;C.在经纬网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可判断,A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C点在D点的正东方向,故C错误;D.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可得C点的经纬度是(60°N,20°E);F点经纬度是(40°N,120°E),故D错误。故答案为:A。
课堂小练习
制作的地球仪模型,0°经线与0°纬线相比(  )
A.0°经线与0°纬线正好等长 B.0°经线比0°纬线略长
C.0°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2倍 D.0°纬线比0°经线略长
课堂小练习
【答案】C
【解析】在地球仪上,纬线是圆圈,经线是半圆.0°纬线的长度约是0°经线长度的两倍.故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课堂小练习
【答案】D
【解析】第一幅图纬度向上递增,为北半球,A在B的北方,以本半球为观测对象逆时针转动,A在B的东方,故A在B的东北方向;第二幅图以南极上方为观测点,A在B的南方,顺时针转动,A在B的东方,故A在B的东南方向;第三幅图以北半球为观测点,且AB位于同一条纬线上,根据逆时针转动可判断A在B的正西方向;第四幅图采用指向标定向法,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A在B的西南方向。综上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对下列四幅图中A在B的方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西北、正东、西南、正北方向 B.东北、西南、正西、西南方向
C.东北、西北、正东、西南方向 D.东北、东南、正西、西南方向
课堂小练习
【答案】C
【解析】
A:1:200000的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200000厘米,即20千米。
B:B的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20千米。
C : 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40千米。
D:二百五十万分之一的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二百五十万厘米即25千米。
四幅地图的图幅一样大小,比例尺不同,则表示实地面积最大的是(  )
A.1:200000 B. 千米
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千米 D.二百五十万分之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