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6 17:50:32

文档简介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基础巩固练]
1.据相关资料统计,2009年,美国200多万个大农场拥有205.6万农业从业人口,平均一个农场里只有不到两个人在进行生产,每个农业经济活动人口使用大型机械的平均耕地面积高达181.4公顷。这反映出美国(  )
A.实行粗放型农业模式
B.政府重视粮食安全
C.资本主义仍具有优势
D.农业现代化程度高
解析:D 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大农场多,且每个农场从事工作的人口少,使用大型机械的程度高,说明美国农业的现代化程度高,D项正确;材料所述为集约型农业模式,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政府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农业现代化程度主要与各国的国情相关,与社会性质关系不大,排除C项。
2.下图为现代精确农业系统示意图。据此可知,“精确农业”(  )
A.解决了粮食的供需矛盾
B.依赖现代高新技术支持
C.摆脱了自然环境的限制
D.利于粮食种植的多元化
解析:B 题干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电子图”等信息都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内容,由此可知“精确农业”要依赖高新技术的支持,故选
B项。
3.近年来,生物技术在农业栽培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许多环节的有效性和实用价值凸显。如杂交育种技术可以有效增强农作物优良性状;生物农药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保护周围环境。这表明生物技术(  )
A.已经取代其他农业技术
B.能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
C.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D.是农业增产的决定因素
解析:C 可持续发展强调科学、绿色、环保等要求,这与生物技术的有效性及实用价值相符,C项正确;“取代”的说法错误,材料只体现它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排除A项;材料只述及生物技术在农业栽培中的应用,食品安全还包括后期的食品加工等环节,“保障”的说法欠妥,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农业增产的信息,排除D项。
4.1930年,美国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平均亩产由过去的100千克增加到350千克。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一季稻的亩产可达600—650千克。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突破1 000千克,创世界纪录。这说明20世纪以来(  )
A.发展中国家走在现代化农业的前列
B.现代化农业技术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C.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不断突破
D.世界饥饿问题得以消除
解析:C 从1930年到2014年,杂交育种技术不断突破,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大幅提升,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农业育种技术不断革新,且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中仅列出美国、菲律宾、中国采用杂交技术,世界各国重视的表述以偏概全,排除B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饥饿问题并未消除,排除D项。
5.近年来兴起的设施渔业,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借助水参数自动监控系统(如溶氧仪、酸度计、自动控温仪等仪器设备)和水处理系统(如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过滤方法使养殖用水可以循环使用)等设施,从而缩短其养殖周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这(  )
A.推动了水产养殖的集约化经营
B.提高了水产品的优质化水平
C.实现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D.改变了现有养殖产业的结构
解析:A 集约化经营强调依靠科学技术等精细投入而获得高产的回报,这与材料所述相符,A项正确;产量并不等于质量,排除B项;“实现了”说法绝对,排除C项;养殖产业结构从大的方面来讲包括牧场养殖、水产养殖等,从小的方面来看又细分为鸡、鸭、鱼等产业养殖,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6.20世纪50年代,日本从美国引入“物流”概念后,冷链物流也随之出现。在其后的20年间,日本冷库库容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4万吨左右,尤其是1964年第18届夏奥会的成功举办,推动日本出台了影响深远的《冷链倡议》,迎来了便利店和餐饮等行业的大发展。这反映出(  )
A.国家调控的强化 B.科学理论的突破
C.社会结构的变化 D.福利国家的建立
解析:A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调整了经济政策,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日本政府出台的《冷链倡议》体现了国家对经济调控力度的强化,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日本在科学理论方面取得突破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就业人口的产业分布及“中间阶层”的人数,材料并未涉及,排除C项;日本建立福利国家表现在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方面,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7.下图为2017年中国与世界三大谷物品种单位面积产量对比图。这表明(  )
——《中国的粮食安全》
白皮书(2019年10月)
A.世界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B.中国的三大谷物完全实现了自给
C.世界农业种植结构趋同
D.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较充分保障
解析:D 解读题图,我国三大谷物单产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说明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较充分保障,D项正确;材料仅涉及2017年一年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单产,看不出增长,排除A项;“完全实现了自给”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种植结构强调农作物的种植比例,C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素养提升练]
8.(2022·全国甲卷,34)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
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
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
解析:A 20世纪初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内燃机的使用,使小型化农场得到发展,而依赖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以蒸汽机为动力来源的大农场趋于衰落,这表明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失业人口增加,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内燃机的影响,排除C项;农业生产效率依赖于科技,排除D项。
9.(2023·湖南卷,16)对下图的合理解释是(  )
A.机械投入减少反映农业集约化程度降低
B.农业技术变迁呈现出节约劳动力的倾向
C.化学品广泛使用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D.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农业逐步走向衰落
解析:B 从题干信息看,美国农业投入使用量中,劳动力投入使用量大幅下降,转向更多地依赖机械和化学品等,这说明农业技术变迁呈现出节约劳动力的倾向,故选B项;机械投入减少不一定意味着农业集约化程度降低,更主要体现农用机械的进步,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化学品使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排除C项;劳动力的减少是机械化和科技进步的结果,不能说明农业逐步走向衰落,排除D项。
10.(2022·江苏卷,11)据袁隆平回忆,位于井冈山南麓的桂东县是全国率先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的地区之一。1975年全县仅试种水稻
98.88亩,次年便在全县迅速推开。当地民谣传唱:“层层梯田持山腰,银河两岸种杂交。”这反映了(  )
A.当地提高粮食产量的迫切愿望
B.地方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杂交水稻试种成败取决于环境
D.桂东县率先实现了粮食自给
解析:A 材料重在强调杂交水稻由试验到推广的时间间隔短,推广速度快。这说明当地迫切需要提高粮食产量,所以A项正确;1975年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排除B项;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九五”和“十五”计划期间主要农产品增长情况
(1971—1980年)
主要 农 产品 “九五”计划年平均产量/万吨 “十五”计划年平均产量/万吨 比前一个五年计划增长百分比/%
“九五” 计划 “十五”计划
计划 实际 计划 实际 计划 实际 计划 实际
谷物 19 500 18 160 21 500—22 000 20 506 16.0 8.4 18.4—21.1 12.9
肉类 1 430 1 400 1 500—1 560 1 484 23.0 21.0 7.1—11.4 6.0
奶类 9 230 8 746 9 400—9 600 9 262 15.0 8.5 7.6—9.8 6.0
——摘编自杜海燕《苏联第十个五年计划主要指标执行情况》等
中国农业各项指标增长情况(1978—1984年)
项目 1978年 1980年 1982年 1984年 1984年比1978年增 长/% 1978—1984年 年平均增长/%
农业总产值/亿元 1 397 1 922 2 483 3 214 130.0 14.9
粮食/万吨 30 477 32 056 35 450 40 731 33.6 4.9
肉类/万吨 856 1 205 1 350 1 540 79.9 10.3
——摘编自张淑英主编《中国农业统计资料汇编1949—2004》
材料二 1960—1985年,苏联的石油出口份额占开采总量的比例从 16.2%上升到54.4%。为了解决粮食供应缺口,苏联依靠石油外汇进口粮食,整个“九五”计划期间,谷物净进口为5 500万吨,“十五”计划期间达到 1.02 亿吨。20 世纪80年代中后期,沉重的军备竞赛和不断下挫的石油价格让苏联没有额外资金购买粮食,苏联的食品短缺问题再次全面出现。
——摘编自徐振伟、左锦涛
《冷战中后期美国对苏联的粮食外交与美苏博弈》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20世纪70—80年代中苏农业发展状况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结合两则材料,就粮食生产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差异:苏联农业发展放缓,中国农业快速发展。
原因:苏联模式僵化;勃列日涅夫改革不彻底;中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农村改革不断深化。
(2)粮食生产和安全是国之大计,国家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农业、工业、服务业之间的关系,促进三者协调发展;深化农业改革、发展科技农业;实现粮食自给,警惕对进口粮食的过度依赖,提升粮食安全意识。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基础巩固练]
1.据相关资料统计,2009年,美国200多万个大农场拥有205.6万农业从业人口,平均一个农场里只有不到两个人在进行生产,每个农业经济活动人口使用大型机械的平均耕地面积高达181.4公顷。这反映出美国(  )
A.实行粗放型农业模式
B.政府重视粮食安全
C.资本主义仍具有优势
D.农业现代化程度高
2.下图为现代精确农业系统示意图。据此可知,“精确农业”(  )
A.解决了粮食的供需矛盾
B.依赖现代高新技术支持
C.摆脱了自然环境的限制
D.利于粮食种植的多元化
3.近年来,生物技术在农业栽培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许多环节的有效性和实用价值凸显。如杂交育种技术可以有效增强农作物优良性状;生物农药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保护周围环境。这表明生物技术(  )
A.已经取代其他农业技术
B.能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
C.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D.是农业增产的决定因素
4.1930年,美国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平均亩产由过去的100千克增加到350千克。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一季稻的亩产可达600—650千克。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突破1 000千克,创世界纪录。这说明20世纪以来(  )
A.发展中国家走在现代化农业的前列
B.现代化农业技术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C.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不断突破
D.世界饥饿问题得以消除
5.近年来兴起的设施渔业,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借助水参数自动监控系统(如溶氧仪、酸度计、自动控温仪等仪器设备)和水处理系统(如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过滤方法使养殖用水可以循环使用)等设施,从而缩短其养殖周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这(  )
A.推动了水产养殖的集约化经营
B.提高了水产品的优质化水平
C.实现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D.改变了现有养殖产业的结构
6.20世纪50年代,日本从美国引入“物流”概念后,冷链物流也随之出现。在其后的20年间,日本冷库库容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4万吨左右,尤其是1964年第18届夏奥会的成功举办,推动日本出台了影响深远的《冷链倡议》,迎来了便利店和餐饮等行业的大发展。这反映出(  )
A.国家调控的强化 B.科学理论的突破
C.社会结构的变化 D.福利国家的建立
7.下图为2017年中国与世界三大谷物品种单位面积产量对比图。这表明(  )
——《中国的粮食安全》
白皮书(2019年10月)
A.世界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B.中国的三大谷物完全实现了自给
C.世界农业种植结构趋同
D.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较充分保障
[素养提升练]
8.(2022·全国甲卷,34)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
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
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
9.(2023·湖南卷,16)对下图的合理解释是(  )
A.机械投入减少反映农业集约化程度降低
B.农业技术变迁呈现出节约劳动力的倾向
C.化学品广泛使用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D.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农业逐步走向衰落
10.(2022·江苏卷,11)据袁隆平回忆,位于井冈山南麓的桂东县是全国率先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的地区之一。1975年全县仅试种水稻
98.88亩,次年便在全县迅速推开。当地民谣传唱:“层层梯田持山腰,银河两岸种杂交。”这反映了(  )
A.当地提高粮食产量的迫切愿望
B.地方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杂交水稻试种成败取决于环境
D.桂东县率先实现了粮食自给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九五”和“十五”计划期间主要农产品增长情况
(1971—1980年)
主要 农 产品 “九五”计划年平均产量/万吨 “十五”计划年平均产量/万吨 比前一个五年计划增长百分比/%
“九五” 计划 “十五”计划
计划 实际 计划 实际 计划 实际 计划 实际
谷物 19 500 18 160 21 500—22 000 20 506 16.0 8.4 18.4—21.1 12.9
肉类 1 430 1 400 1 500—1 560 1 484 23.0 21.0 7.1—11.4 6.0
奶类 9 230 8 746 9 400—9 600 9 262 15.0 8.5 7.6—9.8 6.0
——摘编自杜海燕《苏联第十个五年计划主要指标执行情况》等
中国农业各项指标增长情况(1978—1984年)
项目 1978年 1980年 1982年 1984年 1984年比1978年增 长/% 1978—1984年 年平均增长/%
农业总产值/亿元 1 397 1 922 2 483 3 214 130.0 14.9
粮食/万吨 30 477 32 056 35 450 40 731 33.6 4.9
肉类/万吨 856 1 205 1 350 1 540 79.9 10.3
——摘编自张淑英主编《中国农业统计资料汇编1949—2004》
材料二 1960—1985年,苏联的石油出口份额占开采总量的比例从 16.2%上升到54.4%。为了解决粮食供应缺口,苏联依靠石油外汇进口粮食,整个“九五”计划期间,谷物净进口为5 500万吨,“十五”计划期间达到 1.02 亿吨。20 世纪80年代中后期,沉重的军备竞赛和不断下挫的石油价格让苏联没有额外资金购买粮食,苏联的食品短缺问题再次全面出现。
——摘编自徐振伟、左锦涛
《冷战中后期美国对苏联的粮食外交与美苏博弈》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20世纪70—80年代中苏农业发展状况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结合两则材料,就粮食生产问题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