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基础巩固练]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对国内的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转移到日本和联邦德国,国内则主要致力于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家用电器和汽车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这一重大调整( )
A.加速了全球科技重心的转移
B.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主要得益于国际形势的缓和
D.直接诱导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
2.据1999年初联合国相关机构统计,每15个美国人就拥有一台计算机,欧盟为55人,而拉美为 1 120人,非洲25 127人才拥有一台计算机。这一现象表明( )
A.个人计算机的出现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B.维护信息安全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当务之急
C.进入信息社会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
D.信息技术革命可能加剧全球发展的不平衡
3.2021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和2020年中国连续两年专利申请量都维持世界第一的水平,2020年中国专利申请量接近7万个,比2019年增长了16.1%,而美国、日本、韩国、德国都排在了中国的后面。这可用于说明( )
A.中国的科技实力在不断提升
B.中国知识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
C.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D.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4.2020年,全球太空经济总量达万亿美元,商业卫星占总卫星比例从冷战时期的4%提高到2017年的36%,而且一些商业卫星的性能已达到甚至超过了军用卫星的水平。商业航天从传统的通信、导航、遥感应用卫星领域,拓展到载人航天、空间探测、在轨服务等多个领域。这表明( )
A.现代科技孕育经济新增长点
B.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
C.航天技术威胁各国国家安全
D.现代科技各领域互相渗透
5.中国杂交水稻的培育,为解决世界范围的饥饿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拖拉机、播种机等机械装备使农民从传统的劳动模式中解放出来;温室大棚种植技术的应用,弥补了农产品的季节性不足。这说明( )
A.粮食安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B.种植业全都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经营
C.粮食储备的智能化水平提高
D.科学技术的进步利于推动农业的发展
6.在现代的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虽然尚处于初期探索应用阶段,但它们在疫情分析、图像识别、体温监测、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说明( )
A.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人类健康作贡献
B.现代生物技术助力疫情防控
C.科技发展阻止了病原体传播
D.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医疗诊断
7.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健康医疗、交通出行等众多领域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如北京公安系统使用人工智能技术高效处理海量案件和警情数据,利用机器大脑每小时可处理1.2万封信件,0.3秒内可检索到关键词的匹配结果。可见,人工智能技术( )
A.将取代人类的生产活动
B.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
C.模拟人的思维解决问题
D.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
8.有学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史料大爆炸”,“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巨量史料展现在所有学者面前,不但能轻易查阅,而且能呈现史料之间的脉络关系,以往用100年也做不到的事,现在很短时间就能实现。“史料大爆炸”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B.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
C.文化多样性得到维护
D.史学理论取得了突破
9.在1999年某杂志排出的400名超级富豪中,“电脑新贵”“软件新贵”“网络新贵”等占有71个席位,而且不少是名列前茅的,过去在世界经济中处在显赫地位的“石油大王”“汽车大王”等已渐趋衰落。这可以佐证( )
A.科技进步引发经济结构变动
B.国家干预得到强化
C.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有待变革
D.南北不平衡性加大
10.现代化的通信设施和发达的大众传媒,为人们了解和监督政治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广泛使用,使公民的政治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不受空间的制约,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地域因素影响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这体现了( )
A.地域因素影响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
B.公民的政治生活不会受空间的制约
C.现代科学技术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现代化的通信设施和大众传媒发达
[素养提升练]
11.据下表可知( )
近现代世界技术成果的地域分布比例/%
蒸汽 时代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其他
39.4 16.8 9.2 24.3 10.3
电气 时代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其他
15.8 9.1 17.7 40.4 17
电子 时代 英国 法国 苏联 美国 其他
12.7 3.9 5.5 65.2 12.7
信息 时代 英国 法国 日本 美国 其他
4.3 4 10 64.3 17.4
——梁立明、陈立新《世界技术成果时空分布的量化
特征及世界技术中心的转移》
A.政府在科技进步中扮演主要角色
B.科技是决定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
C.欧洲大陆始终占据世界科技顶峰
D.大国合作推动世界科技不断进步
12.(2023·北京卷,9)1998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启动。此后,“村村通”在公路、电力、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领域陆续展开,成为一个系统工程。这一工程( )
A.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
B.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C.为开展三线建设做好了充分准备
D.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13.历史上的技术变革层出不穷,人类社会生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下列选项中,关于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对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铁犁耕作技术——从迁徙过渡到定居
B.钢筋混凝土技术——创造了城市新的夜生活方式
C.杂交育种新技术——一年四季都能买到生鲜食品
D.移动通信技术——与外界沟通更加便捷
14.20世纪以来,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引人注目。2016—2017年,计算机顶级人工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Go)击败了世界围棋顶尖棋手。2021年12月,浙产超导量子芯片“天目1号”“莫干1号”首发,它们可应用于经典计算机可能解决不了的前沿问题。由此可知( )
A.人类的智力水平已不如电子计算机
B.计算机程序发展已对人类构成威胁
C.电子计算机推进了人类信息文明发展
D.计算机系统可以代替人类各种智力活动
1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将德国的火箭科学家瓜分殆尽,不断向月球、金星、火星发射人造卫星、无人驾驶探测器等,促进了军事、通信、气象等行业的发展,此外还增加了教育科研领域的支出,催生了一些衍生科技。据此可知,太空竞赛( )
A.缓和了冷战的紧张局势
B.加快两极格局的瓦解
C.极大地解放社会生产力
D.客观上推动社会进步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科学,从本质上讲是为了人类本身利益而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科学的最高宗旨就是为人类增进福利、实现幸福。不可否认,科技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又表现出二重性,既可为人类带来好处,也为人类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甚至灾难。控制论之父、美国科学家维纳在其《控制论》一书的序言中也说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为善和作恶的巨大可能性’。”
——摘编自赵新乾
《浅谈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提取材料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基础巩固练]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对国内的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转移到日本和联邦德国,国内则主要致力于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家用电器和汽车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这一重大调整( )
A.加速了全球科技重心的转移
B.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主要得益于国际形势的缓和
D.直接诱导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
解析:A 材料所述及的时间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即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再结合材料内容可知,在该时期,美国对国内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转移到日本和联邦德国”“国内则主要致力于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家用电器和汽车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这说明美国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即高新技术型产业,这会加速全球科技重心转移到美国,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B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美苏冷战时期,国际格局日趋紧张,排除C项;材料所述史实发生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是其重要体现,而不是“诱导”因素,排除D项。
2.据1999年初联合国相关机构统计,每15个美国人就拥有一台计算机,欧盟为55人,而拉美为 1 120人,非洲25 127人才拥有一台计算机。这一现象表明( )
A.个人计算机的出现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B.维护信息安全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当务之急
C.进入信息社会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
D.信息技术革命可能加剧全球发展的不平衡
解析:D 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和欧盟居民拥有计算机的比例远高于拉美、非洲地区,这说明在信息时代,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占据绝对优势,该现象可能加剧全球发展的不平衡,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个人计算机的出现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发展中国家信息安全的情况,排除B项;信息社会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但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
3.2021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和2020年中国连续两年专利申请量都维持世界第一的水平,2020年中国专利申请量接近7万个,比2019年增长了16.1%,而美国、日本、韩国、德国都排在了中国的后面。这可用于说明( )
A.中国的科技实力在不断提升
B.中国知识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
C.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D.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解析:A 据材料可知,中国专利申请量连续两年世界第一,说明了中国科技实力不断提升,故选A项;专利申请只是知识领域的一部分,并不能就此扩大为中国知识领域世界领先,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专利是否转化为生产力,排除C项;当今世界仍然是“一超多强”的格局,排除D项。
4.2020年,全球太空经济总量达万亿美元,商业卫星占总卫星比例从冷战时期的4%提高到2017年的36%,而且一些商业卫星的性能已达到甚至超过了军用卫星的水平。商业航天从传统的通信、导航、遥感应用卫星领域,拓展到载人航天、空间探测、在轨服务等多个领域。这表明( )
A.现代科技孕育经济新增长点
B.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
C.航天技术威胁各国国家安全
D.现代科技各领域互相渗透
解析:A 据材料可知,航空航天科技向商业经济领域倾斜,并带来惊人的经济规模,反映出现代科技孕育经济新增长点,故选A项;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太空经济的发展,不涉及航天技术威胁各国国家安全,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现代科技向商业领域的扩展,“互相渗透”说法错误,排除D项。
5.中国杂交水稻的培育,为解决世界范围的饥饿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拖拉机、播种机等机械装备使农民从传统的劳动模式中解放出来;温室大棚种植技术的应用,弥补了农产品的季节性不足。这说明( )
A.粮食安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B.种植业全都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经营
C.粮食储备的智能化水平提高
D.科学技术的进步利于推动农业的发展
解析:D 据材料可知,杂交水稻提高了粮食产量,农业机械化解放了人力,温室大棚则克服了季节性条件对农业的限制,这都说明科技的发展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D项正确;“彻底解决”“全都实现”表述绝对,排除A、B两项;材料没有涉及粮食储备技术,排除
C项。
6.在现代的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虽然尚处于初期探索应用阶段,但它们在疫情分析、图像识别、体温监测、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说明( )
A.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人类健康作贡献
B.现代生物技术助力疫情防控
C.科技发展阻止了病原体传播
D.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医疗诊断
解析:A 根据材料可知,人工智能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说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A项正确;人工智能技术不是现代生物技术,排除B项;“阻止了”说法绝对,科技发展只是有利于控制病原体传播,排除C项;D项只是对材料的部分解读,其从属于A项,排除。
7.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健康医疗、交通出行等众多领域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如北京公安系统使用人工智能技术高效处理海量案件和警情数据,利用机器大脑每小时可处理1.2万封信件,0.3秒内可检索到关键词的匹配结果。可见,人工智能技术( )
A.将取代人类的生产活动
B.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
C.模拟人的思维解决问题
D.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
解析:D 据材料可知,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于城市建设、管理的多个方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D项正确;“取代”的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主题是人工智能在城市管理方面的作用,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B项;人工智能模拟人的思维解决问题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水平,C项从属于D项,排除。
8.有学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史料大爆炸”,“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巨量史料展现在所有学者面前,不但能轻易查阅,而且能呈现史料之间的脉络关系,以往用100年也做不到的事,现在很短时间就能实现。“史料大爆炸”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B.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
C.文化多样性得到维护
D.史学理论取得了突破
解析: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等技术迅猛发展,使人们可以轻松了解社会动态,与外界沟通更加方便,故选B项;“巨量史料”“轻易查阅”“很短时间”强调技术的支持,A、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9.在1999年某杂志排出的400名超级富豪中,“电脑新贵”“软件新贵”“网络新贵”等占有71个席位,而且不少是名列前茅的,过去在世界经济中处在显赫地位的“石油大王”“汽车大王”等已渐趋衰落。这可以佐证( )
A.科技进步引发经济结构变动
B.国家干预得到强化
C.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有待变革
D.南北不平衡性加大
解析:A 据题干可知,经济增长点由传统工业转向了高新技术产业,这表明科技进步引发经济结构变动,A项正确;材料中经济结构的变动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与国家干预关系不大,排除B项;全球经济治理强调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均衡发展,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题干强调新旧产业之间的比较,非南北之间的差距,排除D项。
10.现代化的通信设施和发达的大众传媒,为人们了解和监督政治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广泛使用,使公民的政治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不受空间的制约,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地域因素影响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这体现了( )
A.地域因素影响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
B.公民的政治生活不会受空间的制约
C.现代科学技术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现代化的通信设施和大众传媒发达
解析:C 材料反映了现代通信、传媒和交通工具的发展,方便了人们了解政治、参与政治,这说明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现代交通和通信工具使地域因素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减小,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现代交通和通信工具使公民的政治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不受空间的制约,而不是不会受制约,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现代通信、传媒和交通工具与公民政治生活的关系,并未突出现代通信设施和大众传媒的发达,故排除D项。
[素养提升练]
11.据下表可知( )
近现代世界技术成果的地域分布比例/%
蒸汽 时代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其他
39.4 16.8 9.2 24.3 10.3
电气 时代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其他
15.8 9.1 17.7 40.4 17
电子 时代 英国 法国 苏联 美国 其他
12.7 3.9 5.5 65.2 12.7
信息 时代 英国 法国 日本 美国 其他
4.3 4 10 64.3 17.4
——梁立明、陈立新《世界技术成果时空分布的量化
特征及世界技术中心的转移》
A.政府在科技进步中扮演主要角色
B.科技是决定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
C.欧洲大陆始终占据世界科技顶峰
D.大国合作推动世界科技不断进步
解析:B 据表格信息可知,工业革命以来英国所占有的世界技术成果比例呈现出减少的趋势,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反超,并且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这种变化与国家实力的转移趋势相吻合,这说明科技竞争逐渐成为国家实力对比的重要因素,故选B项;科技创新的主要动力来自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政府只能起到保障和引导的作用,排除A项;C项明显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大国合作,排除
D项。
12.(2023·北京卷,9)1998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启动。此后,“村村通”在公路、电力、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领域陆续展开,成为一个系统工程。这一工程( )
A.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
B.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C.为开展三线建设做好了充分准备
D.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解析:A 材料中的“村村通”工程,致力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这些建设有助于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故选A项;材料强调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领域建设,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无关,经济体制改革侧重于生产关系领域,排除B项;三线建设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开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间是1953—1956年,排除C、D两项。
13.历史上的技术变革层出不穷,人类社会生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下列选项中,关于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对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铁犁耕作技术——从迁徙过渡到定居
B.钢筋混凝土技术——创造了城市新的夜生活方式
C.杂交育种新技术——一年四季都能买到生鲜食品
D.移动通信技术——与外界沟通更加便捷
解析:D 据所学知识可知,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方便人类之间更好地交流与沟通,因此D项正确;铁犁耕作技术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它的作用并不是让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据所学知识可知,促使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的是原始农业的出现,排除A项;钢筋混凝土技术有助于提高房屋的质量,与城市夜生活之间没有必然关联,排除B项;杂交育种技术主要作用是改良作物品种,增加作物产量,排除C项。
14.20世纪以来,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引人注目。2016—2017年,计算机顶级人工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Go)击败了世界围棋顶尖棋手。2021年12月,浙产超导量子芯片“天目1号”“莫干1号”首发,它们可应用于经典计算机可能解决不了的前沿问题。由此可知( )
A.人类的智力水平已不如电子计算机
B.计算机程序发展已对人类构成威胁
C.电子计算机推进了人类信息文明发展
D.计算机系统可以代替人类各种智力活动
解析:C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计算机及其程序本身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排除A项;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是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并非对人类构成威胁,排除B项;计算机只能代替人的部分智力活动,绝大部分的智力活动必须由人去进行,排除D项;电子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技术成就,可以推进人类信息文明的发展,C项正确。
1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将德国的火箭科学家瓜分殆尽,不断向月球、金星、火星发射人造卫星、无人驾驶探测器等,促进了军事、通信、气象等行业的发展,此外还增加了教育科研领域的支出,催生了一些衍生科技。据此可知,太空竞赛( )
A.缓和了冷战的紧张局势
B.加快两极格局的瓦解
C.极大地解放社会生产力
D.客观上推动社会进步
解析:D 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的太空竞赛促进了军事、通信、气象等行业的发展,催生了一些衍生科技,表明太空竞赛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进步,故选D项;太空竞赛加剧了冷战的紧张局势,而非缓和,排除A项;两极格局瓦解强调美苏其中一方实力的消解或多极力量的并起,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太空竞赛主要为美苏争霸服务,“极大地解放社会生产力”夸大了其客观影响,排除C项。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科学,从本质上讲是为了人类本身利益而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科学的最高宗旨就是为人类增进福利、实现幸福。不可否认,科技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又表现出二重性,既可为人类带来好处,也为人类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甚至灾难。控制论之父、美国科学家维纳在其《控制论》一书的序言中也说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为善和作恶的巨大可能性’。”
——摘编自赵新乾
《浅谈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提取材料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答案:示例
论题: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阐述:科技进步带来生产技术的进步。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电力得到广泛应用,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计算机技术出现并迅速发展,将人类带入信息时代。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如交通工具的进步,汽船、火车及电车、汽车、飞机得到广泛应用且不断提速。科技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科技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其带来的灾害不可忽视,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被投入战场,环境污染、能源危机、资源枯竭等都是科技发展的副产品。
总之,必须正视科技的两面性,全面、正确地理解科技与社会发展间的联系,趋利避害。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