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常考易错检测卷-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一、选择题
1.下图表示的是一个乘法算式的含义,这个算式是( )。
A. B. C.
2.为了清楚地反映信阳鸡公山景区年下半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最好选用( )统计图。
A.扇形 B.折线 C.复式折线
3.甲走的路程比乙多,乙走的时间比甲多,甲、乙的速度比是( )。
A. B. C.
4.一幅图纸的比例尺是20∶1,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的( )。
A.1 B.20 C.20倍
5.下图是电影《热辣滚烫》的票价及优惠措施。李明和妈妈去看电影,购票花了元,他们看的是( )电影。
片名 《热辣滚烫》
原票价 元
优惠 措施 早场六折
中场七折
晚场八五折
A.早场 B.中场 C.晚场
6.圆柱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直径与高(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二、填空题
7.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纯净水桶的容积大约是19( )。
(2)教室大约占地48( )。
(3)数学书封面的周长约是90( )。
(4)教室的空间约是160( )。
8.0.375的倒数是( ),3的倒数是( ),45秒=( )分,公顷=( )平方米。
9.把2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与盐水的比是( )。
10.一个长方体木箱,从里面量得长6分米,宽4分米,高5分米。如果在木箱里放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木块,最多放( )块。
11.根据下图中的信息进行计算,完成复制这个文件一共要( )秒。(“M”是表示电脑文件容量大小的单位)
12.六年级(1)班图书角放着一些课外书,书的本数在110~130之间,其中是科技类书籍,是文学类书籍,这个班的图书角里有( )本科技类书籍。
三、判断题
13.某地一天的气温是﹣2摄氏度到3摄氏度,这一天的温差是1摄氏度。( )
14.小猴子住在小松鼠家南偏东30°方向上,那么小松鼠家在小猴子家北偏西30°方向上。( )
15.弟弟做作业用了30分钟,也就是50%小时。( )
16.一个圆柱的高扩大到原来的2倍,底面积不变,那么圆柱的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2倍。( )
17.用3,5,7,9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 )
四、计算题
18.直接写出得数。
-= 4×12.5%= 5÷1%= 12×+=
0.36×= 25%×125%= a×4a= (-)×20=
19.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20.求未知数x的值。
21.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五、解答题
22.在“世界无烟日”健康知识竞赛中,小星答对了50道题,小铭答对的题数比小星少。小铭答对了多少道题?
(1)画线段图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
(2)列式解答。
23.学校开展“我爱阅读”活动,昊昊从“六一”儿童节那天开始,坚持每天看书,前5天看了75页。照这样计算,这个月昊昊要看多少页?(用比例知识解)
24.将一个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是10厘米的圆锥形铁块,完全浸没在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是25厘米的圆柱形容器中(水未溢出)。容器中水面会升高多少厘米?(容器厚度忽略不计)
25.六三班为庆祝“六一”儿童节装饰教室,按4∶3∶2的比例购买红、黄、绿三种气球共计270个,三种气球各买了多少个?
26.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某校六年级220名师生要到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
学校计划租用运输公司车辆,现有两种车辆可供选择:
A.限乘50人的大巴车,每辆租金是1200元。
B.限乘35人的中巴车,每辆租金为1050元。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为本次活动的师生设计一种最省钱的租车方案,并算出总租金。
参考答案:
1.B
【分析】把整个图形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取出其中的2份,用分数表示为,再把取出的部分平均分成3份,取出其中的2份,用分数表示为,深色阴影表示求的是多少,用分数乘法计算,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下图用表示。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分数乘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
2.B
【分析】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为了清楚地反映信阳鸡公山景区2023年下半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最好选用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统计图的选择,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扇形、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3.B
【分析】假设乙走的路程是1,则甲走的路程是(1+);假设甲走的时间是1,则乙走的时间是(1+),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分别列式表示甲乙的速度,再求甲乙的比,并化成最简整数比即可。
【详解】假设乙走的路程是1,甲走的时间是1,则甲乙速度比是
故甲、乙的速度比是。
故答案为:B
4.C
【详解】略
5.C
【分析】李明和妈妈去看电影,购票花了102元,用102除以2,求出一张票价,用一张票价除以原票价,看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也就是打几折,找到他们看的什么电影即可。
【详解】折扣:
所以他们的票价打了八五折,即他们看的是晚场电影。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折扣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求出打了几折。
6.C
【分析】因为圆柱的体积,圆柱的底面积,根据这两个公式可以得出答案。
【详解】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和圆柱的底面积公式可得,圆柱的体积一定,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关系;但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不成比例。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圆柱的体积、底面积公式的熟练程度以及对正、反比例的量的辨识能力。
7.(1)升/L
(2)平方米/m2
(3)厘米/cm
(4)立方米/m3
【分析】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作它们的容积。计量时,一般用体积单位,常见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1立方厘米相当于一个手指尖的体积,一个粉笔盒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但是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根据生活常识可知,1瓶矿泉水大约有550毫升,据此可知,纯净水桶容积用“升”比较合适,教室的体积用“立方米”比较合适。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所以数学书封面的周长用“厘米”比较合适。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大约有大拇指指甲盖那么大,生活中,测量课桌桌面、墙面瓷砖大小等我们常用平方分米作单位;1平方米大约有教师讲桌桌面那么大,生活中,测量黑板表面面积、教室面积、篮球场面积等常用平方米作单位。
【详解】(1)一纯净水桶的容积大约是19升。
(2)教室大约占地48平方米。
(3)数学书封面的周长约是90厘米。
(4)教室的空间约是160立方米。
8. 0.75/ 6250
【分析】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将0.375化成分数,再将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即可求出0.375的倒数;将3化成假分数,再将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即可求出3的倒数。
1分=60秒 1公顷=10000平方米 将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详解】0.375= 的倒数是 0.375的倒数是
3= 的倒数是 3的倒数是
1分=60秒 45÷60=0.75 45秒=0.75分
1公顷=10000平方米 ×10000=6250 公顷=6250平方米
9.1∶5
【分析】把2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则盐水的质量为25+100=125克,然后用盐的质量比上盐水的质量即可。
【详解】25∶(25+100)
=25∶125
=(25÷25)∶(125÷25)
=1∶5
则盐与盐水的比是1∶5。
10.12
【分析】由题意可知,用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分别除以正方体木块的棱长,据此求出每条棱长上最多能放的块数,再用长放的块数乘宽放的块数,最后再乘高放的块数即可。
【详解】6÷2=3(块)
4÷2=2(块)
5÷2=2(块)……1(分米)
3×2×2
=6×2
=12(块)
最多放12块。
11.50
【分析】由图知,把复制这份文件所用的时间看作单位“1”,现已完成了全部文件的80%,则还剩下全部文件的(1-80%),剩余时间是10秒,根据公式:对应量÷对应百分率=单位“1”,用剩余时间除以其占全部文件的百分率,即得全部完成需要多少时间。
【详解】10÷(1-80%)
=10÷20%
=10÷0.2
=50(秒)
所以完成复制这个文件一共要50秒。
12.20
【分析】根据题意,图书总本数的是科技类书籍,是文学类书籍,那么总本数一定是6和5的公倍数;先求出6和5的最小公倍数,再求出最小公倍数在110~130之间的倍数,也就是图书的总本数;
把总本数看作单位“1”,科技类书籍占总本数的,单位“1”已知,用总本数乘,求出科技类书籍的本数。
【详解】6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6×5=30
总本数:30×4=120(本)
110<120<130
科技类:120×=20(本)
这个班的图书角里有20本科技类书籍。
13.×
【分析】以0摄氏度为标准,比0摄氏度低的气温记为负,比0摄氏度高的气温记为正,﹣2摄氏度比0摄氏度低2摄氏度,3摄氏度比0摄氏度高3摄氏度,将两个气温差相加即可。
【详解】2+3=5(摄氏度)
某地一天的气温是﹣2摄氏度到3摄氏度,这一天的温差是5摄氏度,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4.√
【分析】由位置的相对性可知,当观测点相反时,观察到的方向就正好相反,角度不变,南偏东的相反方向是北偏西,据此判断。
【详解】小猴子住在小松鼠家南偏东30°方向上,那么小松鼠家在小猴子家北偏西30°方向上。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5.×
【分析】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不能表示具体数量,所以百分号后不可以加单位。
【详解】百分号后不可以加单位,而50%后面加了单位“小时”,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6.√
【分析】根据积的变化规律: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乘m或者除以m(0除外),另一个因数乘n或者除以n(0除外),积就乘mn或者除以mn(0除外),圆柱的体积公式:圆柱体积=底面积×高,可知当底面积不变,高扩大到原来的2倍,据此解答体积如何变化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得: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其中一个因数底面积不变,另外一个因数高扩大到原来的2倍,则积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
也就是该圆柱的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2倍。
故答案为:√
17.×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两内项积=两外项积,分别求出最小数与最大数和中间两数积,相等即可组成比例。
【详解】3×9=27
5×7=35
27≠35,用3,5,7,9四个数不可以组成比例,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8.;0.5;500;;
0.06;31.25%;a2;7
【详解】略
19.;59
60;
【分析】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减法;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先把化为小数,再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把写成()形式,把写成()形式,据此写成两个分数相减的形式,再进行简算。
【详解】
20.x=;x=12;x=
【分析】(1)根据比例的性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x=×8,再根据方程性质2,两边同时除,据此解答方程即可。
(2)根据比例的性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再根据方程性质2,两边同时除以4,据此解答方程即可。
(3)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减得,然后两边同时除以即可。
【详解】
解:x=×8
x=
x÷=÷
x×=×
x=×
x=
解:4x=16×3
4x=48
4x÷4=48÷4
x=12
解:x=1-
x÷=÷
x×=×
x=
21.9.44平方厘米
【分析】由图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梯形面积-的扇形面积,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的扇形面积=×πr2,据此解答。
【详解】(4+7)×4÷2
=11×4÷2
=44÷2
=22(平方厘米)
3.14×4×4×
=12.56×4×
=50.24×
=12.56(平方厘米)
22-12.56=9.44(平方厘米)
22.(1)见详解
(2)50×(1-)=40(道)
【分析】(1)把小星答对的50道题看作单位“1”,画1条线段表示50道题,把它平均分成5份,再画1条4份的线段,表示小铭答对的题数。
(2)小铭答对的题数比小星少,所以小铭答对的题数是小星的1-,求小铭答对了多少道题,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答。
【详解】(1)画图如下:
(2)50×(1-)
=50×
=40(道)
答:小铭答对了40道题。
23.450页
【分析】照这样计算说明每天看的页数是一定的,看的页数÷看的天数=每天看的页数(一定),它们的商一定,成正比例关系,6月有30天,据此可列比例进行解答。
【详解】解:设这个月昊昊要看x页。
75∶5=x∶30
5x=75×30
5x÷5=75×30÷5
x=450
答:这个月昊昊要看450页。
24.1.2厘米
【分析】根据题意,把一个圆锥形铁块完全浸没在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那么圆柱形容器中水上升部分的体积等于这个圆锥形铁块的体积;
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V=πr2h,求出铁块的体积,也就是水上升部分的体积;
水上升部分是一个底面半径为5厘米的圆柱,先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r2,求出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再根据圆柱的高h=V÷S,据此求出容器中水面上升的高度。
【详解】圆锥的体积(水上升部分的体积):
×3.14×(6÷2)2×10
=×3.14×32×10
=×3.14×9×10
=94.2(立方厘米)
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
3.14×52
=3.14×25
=78.5(平方厘米)
水面上升:
94.2÷78.5=1.2(厘米)
答:容器中水面会升高1.2厘米。
25.120个;90个;60个
【分析】以气球总个数为单位“1”, 红、黄、绿三种气球分别各占气球总个数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气球总个数分别乘红、黄、绿的对应分率,即可求出红、黄、绿的个数各是多少。据此解答。
【详解】红色:
270×
=270×
=120(个)
黄色:
270×
=270×
=90(个)
绿色:
270×
=270×
=60(个)
答:红色120个,黄色90个,绿色60个。
26.租3辆大巴车,2辆中巴车最省钱;5700元
【分析】根据单价=总价÷数量,用每辆车的租金除以限乘的人数求出平均一人的价格,优先选择价钱少的车乘坐;即1200÷50=24(元),1050÷35=30(元),优先选择大巴车,总共220名,用220除以50求出能坐几辆大巴车,即220÷50=4(辆)……20(人)剩下20人坐中巴车,计算出总价格;由于上一种中巴车还空15个座位,那么当大巴车减少一辆,租3辆,此时的人数是50×3=150(人),220-150=70(人),这时租两辆中巴车正好完全坐下,之后求出此时的价格,再比较即可。
【详解】1200÷50=24(元)
1050÷35=30(元)
30>24,优先选择大巴车;
220÷50=4(辆)……20(人)
即4辆大巴车,1辆中巴车,此时的价格:
4×1200+1050
=4800+1050
=5850(元)
50×3=150(人)
220-150=70(人)
70÷35=2(辆)
当租3辆大巴车,2辆中巴车,此时的价格:
3×1200+2×1050
=3600+2100
=5700(元)
5700<5850
答:租3辆大巴车,2辆中巴车最省钱;总租金是5700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