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 周总理,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
1.[重点] 欣赏诗歌巧妙的构思,品味拟人、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重点] 通过诵读,感受周总理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品格,体会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情。
3.[难点] 把握这首诗的感情基调,读准重音和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他年少奋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他挥斥方遒,为中华之明日而革命。
他日理万机,为让世界认识中国而奔走。
他鞠躬尽瘁,为中国的发展死而后已。
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周总理是一道光,照亮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征程。1976年1月8日,这位让人敬爱的总理与世长辞,举国悲痛。1977年,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人们自发地开展了各种悼念活动,以各种形式寄托哀思与深情。作家柯岩也在这一天发表了一首感人肺腑的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来表达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与哀思。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教材新知
1.作家作品。(PPT展示)
2.背景资料。(PPT展示)
3.速读课文(或听读),字词检测。
【读读写写】
谷suì(穗) 宿营(sù) gōu(篝)火
海fáng(防) 沉diàndiàn(甸甸)
【据意猜词】
1.轰鸣:发出轰隆轰隆的巨大声音。
2.松涛:松林被风吹动时发出的像波涛翻滚一样的声音。
【语境辨析】
1.【形近字】小猫喝水的时候,它们弹簧般的小舌头快速进出。这几只小猫聚在一起的样子,让我想起围着篝火唱歌的小朋友。(簧 篝)
2.【易混词】时代的号角在耳边响起,历史的脚步从未停息(停息 停靠)。
·教材写法
【探究一】 诵读诗歌,感受情感
1.这首诗歌的感情、语调、节奏应该是怎样的
资料卡
如何判断诗歌的感情基调
感情基调是指作品所表达的基本的情感取向,或者说情感态度。诗歌的感情基调即写作诗歌的感情推动力,正是这种力量推动了诗歌创作。
诗歌常见的感情基调有欢快、忧愁、热烈、寂寞、悲哀、闲适、喜悦、昂扬、奔放、深沉等。
明确:
感情:悲痛、崇敬、怀念。
语调:低沉、缓慢。
节奏:有急有缓,传达思念之情。
2.结合刚才的探究,请大家给课文划分朗读节奏,确定重音,并指出朗读时应注意的问题。
明确:
第一节:①朗读重音应放在“好”“想念”上。②“好”字是对周总理的一生最朴实、最精练的评价,它高度概括了周总理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之情,故“好”字要读得深沉。③“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这两句表达了对周总理深沉的哀思和无限怀念之情,朗读这两句应带着悲痛呼喊和询问的语气,声音低沉一些。④“想念”一词是全诗的诗眼,第一节的破折号不仅起说明的作用,而且表示意思递进,故“你的人民”应重读;感叹号表达强烈的感情,故“你的人民想念你!”应读得悲切一点。
第二至五节:感情、结构和语言相似,朗读技巧也基本相同,现以第4节为例说明:①“周总理——”中也用了破折号,但这个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因此,朗读此句时要把声音读得很高很远,同时又含有强烈、急切寻找的意味;②“松涛阵阵”是主谓短语,朗读时后重,所以“阵阵”要重读;③节末是陈述句,朗读时降调,声音逐渐降低。
第六、七节:开头应逐步急促,后边又渐趋缓和。“每一个”“到处”应重读,体现周总理的辛劳。第七节朗读技巧与二至五节相似。
第八节:五个“在这里”中前两个“在这里”表现出人民找到周总理时惊喜、激动的心情,要读出惊喜、激动的语气;后三个“在一起”要读得轻一些,读出放心、怀念的心情。
第九节:①重读“永远”“太阳升起”“人民心里”“想念”。②四个“想念你”要读得深沉,表达对周总理无限爱戴、强烈思念、永远怀念的感情。最后一个“——想——念——你……”要读得沉重、缓慢。
【探究二】 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请同学们再读诗歌,理清诗歌的结构和内容。
明确:
结构
第一部分(第一节):呼唤周总理,倾诉对周总理的敬爱与怀念之情,奠定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第二至七节):寻找周总理,展现周总理的不朽业绩和光辉形象。
第三部分(第八、九节):进一步深化周总理的形象和人民对他的情感,表明周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探究三】 品读诗歌,品析艺术魅力
1.结合欣赏诗歌的方法以及课文旁批,完成下面的表格。
明确:
品析角度 举例分析
表达方式 抒情: ①直接抒情:“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好”字既揭示了人民崇敬怀念周总理的原因,又引出下文对周总理不朽业绩的追忆。 ②间接抒情:借助登上高山、奔向大地、迈步森林、扑向大海寻找周总理,说明周总理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农业、工业、国防……各行各业都有他的丰功伟绩,大事、小事他都操劳,他和人民同甘苦,共命运,抒发了对周总理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1)拟人:诗歌中的高山、大地、森林、大海是天地万物的代表,诗人赋予它们人的情感,似乎天地万物都沉浸在回忆、哀痛和思念之中,与人民呼唤周总理的深情此呼彼应。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全诗具有了浪漫主义色彩,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2)反复: ①连续反复。如诗中“——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表达了亿万人民对敬爱的周总理的无限怀念与哀思。 ②间隔反复。如“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我们对着森林喊:/周总理——”“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呼唤声声,使感情抒发得更加强烈,更加生动地表现出人民对周总理的思念;有利于场景的转换、意境的开拓,层次显得更清晰;使诗行回环往复,富有节奏感。
2.找出文章中人称的变化,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明确:(1)“他”是第三人称,拉远距离,弱化虚化了周总理的形象,暗示周总理为国操劳脚步匆匆,人们追不上他的身影,感到失望和悲伤。
(2)“你”是第二人称,拉近了读者距离,仿佛与周总理面对面交谈,强化了情感。
【探究四】 分析景象,理解诗歌主题
1.课文抓住了哪些自然景象来写周总理 具体内涵是什么
明确:高山、大地、森林、大海。
“高山”:展现了恢宏广阔的境界,是对周总理一生光辉形象的总括。
“大地”:凸显周总理对农业建设付出的辛劳汗水。
“森林”:代表周总理对工业建设的亲切关怀。
“大海”:代表周总理对士兵的关怀,对国防事业的高度重视。
2.结合上题思考,为什么要把周总理放到这样的背景中来写
明确:说明周总理为人民辛劳一生,表现了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格。
3.请根据本课探究活动,总结本诗的主旨。
明确:诗人通过反复呼唤,多方寻觅,逐步展现了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动人情景,抒发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和怀念之情,表达了对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崇高品质的热情赞颂。
链接中考:反复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教材溯源:明考点
课文第一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方法指导:巧总结
思路总结: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情况/心理,强调了……,表现了人物……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答案:反复。“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的反复呼唤,突出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深情怀念,同时又为下面的寻觅追问做了铺垫。
周总理,你在哪里 无限缅怀无限爱戴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课外阅读有关周总理的文章,进一步感受周总理崇高的精神品质。
2 周总理,你在哪里
标题中“周总理”点明了讴歌的对象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你在哪里”则是寻觅追问。本文以《周总理,你在哪里》为题,既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又设置了悬念,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作者 柯岩 生卒年 1929—2011 本名 冯恺 籍贯 广东南海
评价 当代作家,诗人
作品风格 作品充满生活情趣,构思精巧,富有诗意和哲理,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代表作品 儿童诗集《小兵的故事》《我对雷锋叔叔说》,长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等
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悲痛。1977年,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各种悼念活动,以各种形式寄托对周总理的无限哀思与深情怀念。《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感人肺腑的抒情诗,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出来的。
抒情诗
诗歌的一种,主要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它一般不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抒情诗可直抒胸臆,亦可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
1【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①
【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②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第一部分:直抒胸臆,通过反复呼唤,表达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热爱、怀念之情。
2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③
3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大地轰鸣: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④
4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宿营地上篝火红啊,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⑤
5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
海浪声声: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
他亲手给披的大衣……”】⑥
6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啊,总理,
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辽阔大地
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7【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⑦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广场回音:
“啊,【轻些呀,轻些,】⑧
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
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第二部分:通过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等的回答,逐步展现了周总理与亿万群众心连心的动人情景。
8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9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啊,想念你
——想——念——你……
第三部分:周总理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里。
要点品析
①【品味词语】试简要分析“我们的好总理”中“好”字的作用。
“好”字是对周总理最朴实、最精练的评价。它集中概括了周总理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之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②【反复】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反复。“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的反复追问,突出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深情怀念,同时又为下文做了铺垫。
③【拟人】 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谷人格化,衬托出周总理形象的崇高伟岸,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④【品析词语】“闪”字用得出神入化,生动地写出了周总理劳动时的风采。
⑤【品析词语】“亲切”“笑语”表明周总理平易近人,与人民心连心。
⑥【反复】“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既描写了周总理忙碌的身影,表现了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质,也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去世的悲痛和对周总理的深情怀念。
【构思特色】诗歌第2~5节在结构上有什么特色 试简要说明。
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寻觅追问,说明周总理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地,使诗歌富有节奏感,结构整齐。
要点品析
【句段作用】第6节用“我们找遍整个世界”开头,既是对前面几节诗的归纳总结,又带有继续寻觅的意味。“辽阔大地/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言简意赅,既表现了周总理的伟大功绩,又体现出他的不朽英名必将为历史所记载。
⑦【理解内容】为什么寻找到最后回到了“祖国的心脏”
最后回到“祖国的心脏”——中南海,是因为这里是周总理工作的地方。这样写,仿佛周总理还活着,仍在继续着工作,表明他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⑧【探究原因】周总理已经逝世,为什么还要说“轻些呀,轻些”
“轻些呀,轻些”的回声,让读者感受到周总理似乎还活着,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之情。
【句段作用】第9节以周总理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作结,既是对上文不断追寻的回答,又深化中心,升华主题,表达出全国人民的心声。
周总理,你在哪里 无限缅怀无限爱戴
诗歌通过反复呼唤,多方寻觅,逐步展现了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动人情景,抒发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和怀念之情,表达了对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崇高品质的热烈赞颂。
构思巧妙,结构新颖
本诗以“询问—呼唤—寻找—回答”为线索,展开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用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来抒发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与崇敬之情,构思巧妙;用“询问—寻找—回答”的新颖形式,把怀念周总理和追述周总理一生的不朽业绩巧妙地结合起来。
虚实结合,情感真挚
诗中天地万物,声声回音,饱含激情,这是艺术的想象,是虚写,强烈地抒发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更突出了周总理形象的崇高伟岸。而声声应答的内容,则是周总理生前工作的真实写照,是实写,歌颂了周总理为国事呕心沥血、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更体现了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品格。
拟人反复,感染力强
诗中的“山谷”“大地”“松涛”“海浪”是天地万物的代表,诗人赋予它们人的情感,让它们作为周总理为人民辛劳一生的见证者,这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全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便于表达全国人民衷心热爱周总理的感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诗中还多次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不仅使诗歌形式整齐,节奏铿锵,还渲染出浓厚的氛围,传达出深挚的情感。
读读写写
课后读读写写 课中重点词语补充
谷穗(suì) sù(宿)营 篝火(ɡōu) 海fánɡ(防) 沉甸甸(diàn) 想念(niàn) 轰mínɡ(鸣) 外bīn(宾) 辛勤(qín) 足jì(迹) 心zànɡ(脏)
周总理一生的四个关键词
1.求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生时代的周恩来,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十二三岁时即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抱负。他不仅学习好,还处处与人为善,温和诚实,从不骄傲自大、盛气凌人;对待同学和朋友,总是肝胆相照,真诚相待。南开校长张伯苓曾称赞他说,周恩来是南开最好的学生。
2.革命——“美满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
1919年,周恩来为了中国的反帝反封建大业,毅然决定放弃在日本求学的机会,回国参加革命。回国后不久,五四运动爆发,周恩来积极投身其中。
3.公仆——“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
周恩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始终把人民放在心里,一生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公而忘私,公而无私。
4.外交——“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
周恩来一生会见外宾逾千人,一生结交了无数“畏友”“诤友”,成为最受人尊敬和最令人信任的共产党人。
联合国为周恩来降半旗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遵照周总理的遗嘱,遗体火化后,他的夫人邓颖超将骨灰分成四份,分别撒在北京城上空、密云水库、天津海河、黄河入海口四个地方。
而在大洋彼岸的联合国,为了表达对周总理的纪念,破天荒地降了半旗,这也是联合国首次为一国总理降半旗致哀。
对于联合国为周恩来总理降半旗的举动,部分国家的代表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这样做太过分了,毕竟周恩来只是中国的总理。面对部分国家的质疑,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仅仅说出了两条理由,就让这些反对的人哑口无言。这两条理由是: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它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可是,它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
“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它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
2 周总理,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
1.[重点] 欣赏诗歌巧妙的构思,品味拟人、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重点] 通过诵读,感受周总理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品格,体会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情。
3.[难点] 把握这首诗的感情基调,读准重音和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他年少奋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他挥斥方遒,为中华之明日而革命。
他日理万机,为让世界认识中国而奔走。
他鞠躬尽瘁,为中国的发展死而后已。
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周总理是一道光,照亮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征程。1976年1月8日,这位让人敬爱的总理与世长辞,举国悲痛。1977年,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人们自发地开展了各种悼念活动,以各种形式寄托哀思与深情。作家柯岩也在这一天发表了一首感人肺腑的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来表达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与哀思。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教材新知
1.作家作品。(PPT展示)
2.背景资料。(PPT展示)
【读读写写】
谷suì(穗) 宿营(sù) gōu(篝)火
海fáng(防) 沉diàndiàn(甸甸)
【据意猜词】
1.轰鸣:发出轰隆轰隆的巨大声音。
2.松涛:松林被风吹动时发出的像波涛翻滚一样的声音。
【语境辨析】
1.【形近字】小猫喝水的时候,它们弹簧般的小舌头快速进出。这几只小猫聚在一起的样子,让我想起围着篝火唱歌的小朋友。(簧 篝)
2.【易混词】时代的号角在耳边响起,历史的脚步从未停息(停息 停靠)。
·教材写法
【探究一】 诵读诗歌,感受情感
1.这首诗歌的感情、语调、节奏应该是怎样的
资料卡
如何判断诗歌的感情基调
感情基调是指作品所表达的基本的情感取向,或者说情感态度。诗歌的感情基调即写作诗歌的感情推动力,正是这种力量推动了诗歌创作。
诗歌常见的感情基调有欢快、忧愁、热烈、寂寞、悲哀、闲适、喜悦、昂扬、奔放、深沉等。
明确:
感情:悲痛、崇敬、怀念。
语调:低沉、缓慢。
节奏:有急有缓,传达思念之情。
2.结合刚才的探究,请大家给课文划分朗读节奏,确定重音,并指出朗读时应注意的问题。
明确:
第一节:①朗读重音应放在“好”“想念”上。②“好”字是对周总理的一生最朴实、最精练的评价,它高度概括了周总理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之情,故“好”字要读得深沉。③“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这两句表达了对周总理深沉的哀思和无限怀念之情,朗读这两句应带着悲痛呼喊和询问的语气,声音低沉一些。④“想念”一词是全诗的诗眼,第一节的破折号不仅起说明的作用,而且表示意思递进,故“你的人民”应重读;感叹号表达强烈的感情,故“你的人民想念你!”应读得悲切一点。
第二至五节:感情、结构和语言相似,朗读技巧也基本相同,现以第4节为例说明:①“周总理——”中也用了破折号,但这个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因此,朗读此句时要把声音读得很高很远,同时又含有强烈、急切寻找的意味;②“松涛阵阵”是主谓短语,朗读时后重,所以“阵阵”要重读;③节末是陈述句,朗读时降调,声音逐渐降低。
第六、七节:开头应逐步急促,后边又渐趋缓和。“每一个”“到处”应重读,体现周总理的辛劳。第七节朗读技巧与二至五节相似。
第八节:五个“在这里”中前两个“在这里”表现出人民找到周总理时惊喜、激动的心情,要读出惊喜、激动的语气;后三个“在一起”要读得轻一些,读出放心、怀念的心情。
第九节:①重读“永远”“太阳升起”“人民心里”“想念”。②四个“想念你”要读得深沉,表达对周总理无限爱戴、强烈思念、永远怀念的感情。最后一个“——想——念——你……”要读得沉重、缓慢。
【探究二】 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请同学们再读诗歌,理清诗歌的结构和内容。
明确:
结构
第一部分(第一节):呼唤周总理,倾诉对周总理的敬爱与怀念之情,奠定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第二至七节):寻找周总理,展现周总理的不朽业绩和光辉形象。
第三部分(第八、九节):进一步深化周总理的形象和人民对他的情感,表明周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探究三】 品读诗歌,品析艺术魅力
1.结合欣赏诗歌的方法以及课文旁批,完成下面的表格。
明确:
品析角度 举例分析
表达方式 抒情: ①直接抒情:“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好”字既揭示了人民崇敬怀念周总理的原因,又引出下文对周总理不朽业绩的追忆。 ②间接抒情:借助登上高山、奔向大地、迈步森林、扑向大海寻找周总理,说明周总理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农业、工业、国防……各行各业都有他的丰功伟绩,大事、小事他都操劳,他和人民同甘苦,共命运,抒发了对周总理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1)拟人:诗歌中的高山、大地、森林、大海是天地万物的代表,诗人赋予它们人的情感,似乎天地万物都沉浸在回忆、哀痛和思念之中,与人民呼唤周总理的深情此呼彼应。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全诗具有了浪漫主义色彩,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2)反复: ①连续反复。如诗中“——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表达了亿万人民对敬爱的周总理的无限怀念与哀思。 ②间隔反复。如“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我们对着森林喊:/周总理——”“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呼唤声声,使感情抒发得更加强烈,更加生动地表现出人民对周总理的思念;有利于场景的转换、意境的开拓,层次显得更清晰;使诗行回环往复,富有节奏感。
2.找出文章中人称的变化,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明确:(1)“他”是第三人称,拉远距离,弱化虚化了周总理的形象,暗示周总理为国操劳脚步匆匆,人们追不上他的身影,感到失望和悲伤。
(2)“你”是第二人称,拉近了读者距离,仿佛与周总理面对面交谈,强化了情感。
【探究四】 分析景象,理解诗歌主题
1.课文抓住了哪些自然景象来写周总理 具体内涵是什么
明确:高山、大地、森林、大海。
“高山”:展现了恢宏广阔的境界,是对周总理一生光辉形象的总括。
“大地”:凸显周总理对农业建设付出的辛劳汗水。
“森林”:代表周总理对工业建设的亲切关怀。
“大海”:代表周总理对士兵的关怀,对国防事业的高度重视。
2.结合上题思考,为什么要把周总理放到这样的背景中来写
明确:说明周总理为人民辛劳一生,表现了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格。
3.请根据本课探究活动,总结本诗的主旨。
明确:诗人通过反复呼唤,多方寻觅,逐步展现了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动人情景,抒发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和怀念之情,表达了对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崇高品质的热情赞颂。
教材溯源:明考点
课文第一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方法指导:巧总结
思路总结: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情况/心理,强调了……,表现了人物……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答案:反复。“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的反复呼唤,突出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深情怀念,同时又为下面的寻觅追问做了铺垫。
周总理,你在哪里 无限缅怀无限爱戴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课外阅读有关周总理的文章,进一步感受周总理崇高的精神品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