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 敬业与乐业
第二单元 砥砺思想
· 教材导学
·课标落实
课文 课时 课标要求 目标教材落实
《敬业与乐业》 2 阅读与鉴赏 1.把握作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区分本文的观点与材料。 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3.了解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体会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梳理与探究 积累经典名言警句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2 阅读与鉴赏 1.了解本文作为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 2.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 3.理解本文在写作上善于铺陈、类比,以及运用反语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论教养》 1 阅读与鉴赏 1.体会文章运用举例论证的作用。 2.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3.理解“教养”对为人处世的重要性。
《精神的三间小屋》 1 阅读与鉴赏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 2.把握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体会其作用。
写作 观点要明确 1 表达与交流 1.以鲜明的态度和立场看待事物,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2.认真思考生活和社会现象,有针对性地提出观点。 3.学会提炼观点,力求明晰、简明,提高思辨能力。
综合性学习 君子自强不息 1 梳理与探究 1.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2.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 3.演讲:青年当自强不息。
“敬业与乐业”是一个并列短语,提出了演讲的论题,表明本文将围绕“敬业”与“乐业”展开论述。“敬业”即责任心,指对学业或工作专心致志;“乐业”即趣味,指不但乐意去做某件事,而且能从中领略出趣味来。
作者 梁启超 生卒年 1873—1929 字 卓如 号 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籍贯 广东新会 评价 思想家、学者
作品风格 论说严密,逻辑性强,带有“策士文学”风格
代表作品 《饮冰室合集》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做演讲的演讲稿。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以实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由黄炎培发起创办,并以他提出的“敬业乐群”作为校训。本文针对这所学校的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演讲稿 概念 演讲稿也叫演说词,它是人们在群众集会或会议中发表讲话的文稿。演讲稿是宣传和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分类 演讲可分为政治演讲、经济演讲、军事演讲、学术演讲、法律演讲、道德演讲、礼仪演讲、宗教演讲等。
写作 要求 ①要了解演讲对象,在规定的话题内,确定演讲的观点、支撑观点的材料以及运用材料证明观点的方法;②主题要鲜明,观点要明确,不要模棱两可;③材料要确凿、典型、新颖,用材料证明观点的过程应严密;④感情要真挚;⑤结构要清晰、完整;⑥语言要口语化,通俗、生动,有感染力。
预习
◎本文所说的“业”是指成年人的职业,但“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具有普遍意义。你认为我们在学业中怎样才能做到“敬”和“乐”呢
敬:排除杂念,专心向学。无论是上课、写作业还是考试,都要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乐:发现趣味,乐于学习。态度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行动上要积极主动地钻研、探索。
1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①
第一部分:提出“‘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的中心论点。
提出论点敬业、乐业
2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3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唯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段解:说明“无业”的危害,从反面进行论述。
4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②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③
段解:举百丈禅师的事例,说明“有业”的重要性,从正面进行论述。
5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 万恶什么为首 ”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④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段解:总说“有业”的重要性,并提出如何对待现有职业的问题。
6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⑤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 为什么该敬呢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⑥这叫作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⑦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我的才能如何,境地如何。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段解:说明“敬”的含义,论述职业可敬的原因。
7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⑧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段解:以设问的方式把论述引向深入,指出只有忠实于自己的职业,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
8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⑨【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 ”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 难道又不苦 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 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 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 【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段解:这一段先从反驳“做工好苦”的感叹入手,论述了怎样理解“苦”,批评了“无业游民”和“厌恶自己本业的人”,再具体分析原因,鼓励青年人去过有价值的理想生活。
第二部分: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分别论述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有业、敬业、乐业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9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我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段解:简洁明了地总结了全文,照应了首段提出的“‘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的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勉励听众敬业、乐业。
总结全文合理的生活
要点品析
【开头段的作用】 作者在文章开头通过引用格言的方式交代了题目的来源,同时起到了以下作用:一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原典籍的意思混淆;二是便于揭示全篇的要点,使听者对讲演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三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和讲演的趣味性。
①【重点词】“不二法门”说明了“敬业乐业”对人类的重要性,也显示了作者态度的坚定。
【道理论证】第3段引用孔子的名言,说明“无业”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有业”的必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②【重点词】“每日”“日日”说明百丈禅师坚持劳作、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与前面“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相照应。
③【重点词】“绝对”是“完全、一定”的意思。老禅师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有业”的重要,让人敬佩。
④【比喻论证】运用比喻论证,将“没有职业的懒人”比作“蛀米虫”,生动形象地表明了作者对“没有职业的懒人”的鄙视,从侧面说明了“有业”之必要。
⑤【道理论证】引用朱熹的话,说明了什么是“敬业”。
⑥【举例论证】以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为例,生动具体地论述了“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这一观点,说明所有的职业都是神圣的,我们应该有敬业精神。
⑦【双重否定】“没有不是”意思是“完全都是”,表明了作者的观点:职业不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分。双重否定句的使用,使语气更加肯定。
【设问】第7段开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设问。以设问的方式承上启下,激发听众的兴趣,引发听众的思考,突出论题,把论述引向更深的层次。
⑧【类比论证】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类比论证。把“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与“政治家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以及“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干净”与“军人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 进行比较,论证了“不论做什么,只要忠实于自己的事情便是敬业”的观点。
⑨【巧设开头】从司空见惯的感叹“做工好苦呀”谈起,这种方式使演讲贴近生活,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⑩【反问】由两个“难道”领起的反问句,增强了辩驳的气势。
【语言特色】语言通俗,如话家常,幽默地说明了我们应当积极乐观地对待我们的职业的道理。
【指代】“会打算盘的人”指会生活的人、聪明的人,他们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工作,在工作中体味乐趣。
【神态描写】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厌烦自己的工作、把劳作当成痛苦的人无法摆脱劳作的无可奈何。
【道理论证】作者分四点论证“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的观点,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引用孔子的话,说明能够从职业中感受到趣味,人生才有价值。
【道理论证】引用孔子的话,说明不仅要“发愤忘食”地“敬业”,还要“乐以忘忧”地“乐业”,这才是人生的理想境界。
【内容理解】简要分析第8段的论证思路。
作者先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好苦呀”这个情况,得出“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的观点,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之“乐”;接着,指出天下第一等和第二等的苦人,引出“乐业”;然后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的原因,说理透彻,令人信服;最后引用孔子的话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人类理想的生活”。
敬业与乐业发扬敬业、乐业精神
这篇演讲稿针对听众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说明了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并殷切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这篇演讲词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中心论点;中间主体部分论述了“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结尾总结全篇,条理十分清晰。证明论点时,又运用了多种论据,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著作中的事例,还有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妙用,使演讲具体、生动,极具说服力。
读读写写
课后读读写写 课中重点词语补充
蛀(zhù) 赦(shè) 禅师(chán) 精wēi(微) 旁wù(骛) mì(秘)诀 羡mù(慕) xiè(亵)渎(dú) 浪dànɡ(荡) 妄想(wànɡ) 杜jué(绝) 调和(hé) 断zhānɡ(章)取义 不二fǎ(法)门 言不及yì(义) 骈进(pián) 倘若(tǎnɡ) 佝偻(ɡōu) 解剖(pōu) 教诲(huì) 强ɡuō(聒)不舍
思考探究 (教材习题)
一 认真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的。
答案 作者在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之后从“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
二 议论性文章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试举例说明。
答案 作者举百丈禅师不做事就不吃饭和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属于举例论证;在论述要“敬业”这个分论点时,既从正面说“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又从反面说“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这属于正反对比论证;引用庄子、孔子、朱熹、曾文正等人的话,属于道理论证;在说到职业乐趣时,用了赛球的比喻,属于比喻论证。通过运用这些论证方法,材料与观点得以紧密联系起来,并对观点起到支持作用。
三 在论述过程中,文章常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如关联词、设问句等。试从第6、7段中找出这类词句,具体分析。
答案 例如,第6段中:“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我的才能如何,境地如何。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作者用关联词“总之”对“业有什么可敬呢 为什么该敬呢 ”的问题进行总结,推进论证的进程,之后用关联词“至于”,把话题转换到具体做什么工作,要看个人的才能,这是对前面提到的“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补充。
再如,第7段开头的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这里将文章的论述内容从第6段对“业”可敬原因的讨论,转换到怎样做才是“敬业”上,对“要敬业”这个分论点的阐述起到了推进作用。
积累拓展 (教材习题)
四 作者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事例;在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出了四个原因。参照这两种写法,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事例。
答案 “有业之必要”的理由:①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②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③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④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⑤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⑥有创造性的成就,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的例子: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不抱怨叫苦。
五 作者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对这个观点,你怎么看 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表明自己的看法。
答案 示例一:我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梁启超说这句话的目的是说明“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这一观点,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只有脚踏实地、勤恳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进而体会到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然而,从现实来看,显然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的价值是不同的,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的价值是远远大于一个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的。所以,在脱离了语境时,这句话是不成立的,会让人产生消极的情绪,丧失进取心。
示例二:我同意这个观点。因为梁启超说过“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无论做什么职业,无论对社会的贡献是大是小,都是对社会有益的,从这个角度讲,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都是对社会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并列复句·选择复句
(1)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3)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茨威格《伟大的悲剧》)
(4)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2)是并列复句,几个分句是并列关系,没有主次之分,或表明一正一反两方面的情况,或说明一件事情的几个方面,或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3)(4)是选择复句,各个分句分别叙述一种可能的情况,表示从中选择一个。你能找出其中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语吗
关联词语:
并列关系 “也”“又”“同时”“既……,又/也……”“一边……,一边”“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一方面……,另一方面……”“不是……,而是……”
选择关系 “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宁肯/宁愿……,也不……”
7 敬业与乐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 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难点] 整体感知文意,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敬业与乐业》是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对上海中华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所做的一次演讲,虽然时间过了一个多世纪,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
·教材新知
1.作家作品。(PPT展示)
2.背景资料。(PPT展示)
3.文体知识。(PPT展示)
4.速读课文(或听读),字词检测。(见《学练考》听课手册)
【据意猜词】
1.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2.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3.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不涉及正经道理。
4.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门径。常用来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5.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教材写法
【探究一】 整体感知,把握观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资料卡
确定中心论点的方法
(1)看位置。议论文的中心论点,经常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我们可以在这些地方寻找并概括。
(2)看句式。捕捉能表现作者见解和主张的判断句、完整的陈述句等,这些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3)看语言标志。在中心论点的前面,往往会有“可见”“所以”“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词语。
(4)看分论点。有些文章通过论述分论点进行论证,可将分论点加以提炼、概括,从而得出中心论点。
(5)分析论题。弄清文章的论题,进而概括出中心论点。
(6)分析论据。通过分析论据,找出这些论据共同证明了什么观点,据此来确定中心论点。
(1)本文的题目《敬业与乐业》提示了文章的论题,请同学们依据论题,把与表达作者观点相关的句子在书上画出来,并在书的空白处适当写一写你读这些句子的感受。
(学生在书中画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然后旁批自己的感想)
(2)请从你画的句子中挑出十句话,这十句话要能够涵盖文章内容。
(学生依次接龙发言,每人说一句)
明确:①“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②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③第一要敬业。④主一无适便是敬。⑤业有什么可敬呢 ⑥为什么该敬呢 ⑦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⑧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⑨第二要乐业。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3)请从十个句子中删掉六句,保留四句话。这四句话要能够涵盖文章内容。
(学生通过通读文章,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十句话中挑选文章的论点)
明确:①“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②第一要敬业。③第二要乐业。④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4)只保留一句话,这句话是作者最想对我们说的,你会保留哪句
(学生通过筛选找到本文的中心论点)
明确:“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依照上面的方法,找出本文的分论点。
明确:
分论点:①有业之必要;②要敬业;③要乐业。
【探究小结】
有的议论文,可直接从文中找到论点。论点一般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直接提取即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找论点的顺序是:标题→开头→结尾。有的议论文没有直接给出论点,需要我们自己归纳概括。归纳论点可按以下三个步骤:归纳段意→归纳层意→概括论点。还可根据论题寻找论点。寻找论点时,注意勾画那些总结性词语。本文可以直接找到表明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句子。
【探究二】 理清结构,明确思路
1.议论文的结构。
议论文一般由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引论是文章的开头部分,作者经常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或点出文章的论题;本论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是证明中心论点的过程;结论是文章的结尾部分,可以总结论点,得出结论,也可以对论点进行补充,使其更准确、严谨,还可以发出呼吁,提出希望。议论文常见的几种结构类型: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等。
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本文的总体结构是怎样的
明确:
第一部分(1):提出“‘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2~8):论述“有业之必要”“要敬业”和“要乐业”的分论点。
第三部分(9):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总体结构:总—分—总。
3.分析论证思路的方法。
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的一般步骤:①审清题干,明确是分析全文还是某几段(某一段)的论证思路,找到对应的答题区间;②通读对应的答题区间,找出运用了论证方法和能揭示论点的关键词句,划分层次;③结合所划分的层次,归纳论证思路。
4.请用“首先……,接着……,最后……”的句式,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明确:首先,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着,从“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最后,总结全文,提出人类合理的生活就该敬业、乐业。
【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再运用三个分论点进行论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这节课,我们明确了文章的中心论点,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思路。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领悟文章的思维之美、语言之美。
1.课后继续朗读课文,并完成作业中的基础题部分。
2.积累有关“敬业”“乐业”的名言和事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 了解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体会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2.[重点] 学会区分观点和材料,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3.[难点] 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获得人生启迪。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结构好比骨架,思路好比经络,而论证的材料和方法好比血肉。上一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思路,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篇议论文运用的材料和论证方法。
·教材写法
【探究一】 条分缕析,把握论据
1.这篇文章引用了很多名人名言,老师把这些名言做了摘录,请大家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名言 出处 论证的道理 论证的角度 (正面或者反面)
①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②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③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④主一无适便是敬。
⑤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
⑥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⑦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⑧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明确:第①②句引用孔子的话,论证“有业”之必要。作者意指无业者,即使圣人碰到他也没办法,属于反面论证。第③句引用百丈禅师的话,证明人要有职业,要劳作,属于正面论证。第④句引用朱熹的话,明确“敬”的内涵,指出什么是“敬”,属于正面论证。第⑤句引用庄子的话,证明“敬”的方法是专一,属于正面论证。第⑥句引用曾国藩的话,论证了分心则一事无成,是对事业的不敬,属于反面论证。第⑦⑧句分别引用庄子和孔子的话,论证了“敬业”的“敬”就是专一,于人生最为有益,属于正面论证。第⑨句引用孔子的话,强调乐业才能体现生活的价值,才是理想的生活,属于正面论证。
2.说说这些论据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属于不同学派的观点。②都属于道理论据。③使文章读起来非常典雅、有文采。
3.除引用名人名言作为道理论据外,作者还通过举例子,也就是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仿照道理论据的表格,小组合作,梳理本文使用的事实论据。
明确:
举例 论证的观点
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则一日不吃饭 论证“有业”的必要
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 论证凡职业都是神圣的,都是可敬的
佝偻丈人承蜩 从正面论证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唯一的秘诀是忠实,也就是要“敬业”
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政治家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干净、当军人的打胜仗 论证了做什么都不能分心到事外,要“敬业”
【探究小结】
作者运用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论证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的分论点,进而论证了“‘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一中心论点。
【探究二】 精读课文,分析论证方法
1.阅读第2~5段,思考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选用了哪些材料 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
道理论证 引用“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等名言。
举例论证 举唐朝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就一日不吃饭的例子。
比喻论证 “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一句把“没有职业的懒人”比作“蛀米虫”。
【探究小结】
这些为证明论点服务的材料就是论据。作者运用这些论据来论证“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的观点,进而证明了“有业之必要”,这就是论证。论证方法是作者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分析论证方法作用类题目基本的答题模式是:运用了……的论证方法,通过……(论据),论证了……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阅读第6~8段,根据刚才学到的方法,分析这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1)作者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属于举例论证。
(2)在论述“要敬业”这个分论点时,既从正面说“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又从反面说“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这属于正反对比论证。
(3)引用庄子、孔子、朱熹、曾文正等人的话,属于道理论证。
(4)在说到职业乐趣时,用了赛球的比喻,属于比喻论证。
【探究小结】
议论文阅读中,探究作者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是常考的题型。同学们在分析时,要先确定论点,再确定论据,最后结合常见的论证方法的特点进行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明确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艺术构思。
【大单元勾连】 作者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就是论证方法。想一想,我们学过的文章中,作者是如何运用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见《学练考》听课手册)
明确: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4段运用举例论证,举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明的例子,具体地论证了“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的观点,同时引出下文对真正的格物致知的论述。
②《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中,“我们看世界上一些企业的创业者、发明家,没有一个超过45岁的……雅虎创业者也是不到30岁”运用举例论证,具体地论证了“要大力扶植年轻人”的观点,令人信服。
【探究三】 分析语言,明确特点
1.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在论述过程中,文章常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如关联词、设问句等。试从第6、7段中找出这类词句,具体分析。
明确:
示例:第6段中“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我的才能如何,境地如何”,作者用关联词“总之”对“业有什么可敬呢 为什么该敬呢 ”的问题进行总结,推进论证的进程,之后用关联词“至于”,把话题转换到具体做什么工作,要看个人的才能,这是对前面提到的“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补充。
第7段开头的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这里将文章的论述内容从第6段对“业”可敬原因的讨论,转换到怎样做才是“敬业”上,对“要敬业”这个分论点的阐述起到了推进作用。
【探究小结】
在论述过程中,常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使论证更加严密。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也使得论证逻辑性更强。
2.句段赏析。
(1)第5段“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一句中两个“简直”能否删去 为什么
明确:不能。作者连用两个“简直”强化语气,表达了他对“没有职业的懒人”的鄙视。
答题技巧:分析词语表现的内容及其在句中所起的作用,采用原句与改句对比理解的方法。
(2)简析第6段“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中连用两个“没有不”的妙处。
明确: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此处连用两个“没有不”,能够加强语气,强调观点,使立场更加鲜明。
答题技巧:判断句式特点,分析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所表现出的感彩,体会词语对论点的作用。
3.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请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做说明。
明确:①语言通俗,如话家常。引用古人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作者对此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再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语言通俗,易于听众理解和接受。
②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 ”演讲到最后,“我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教材重点 (见《学练考》听课手册)
敬业与乐业
1.完成《学练考》作业手册或《作业本》第7课的训练。
2.写一篇小短文,说一说你在哪些方面做到了“敬业”,哪些方面还有差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