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九年级一模考试生物试题(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九年级一模考试生物试题(二)(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2-16 09:17:52

文档简介

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九年级一模考试生物试题(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共16分)
1.(2024九下·开江模拟)健康科普走基层,送医下乡暖民心。科普下乡义诊活动,既为当地百姓送医、送药,还为老百姓送去健康与急救的科普知识。下列有关说法或措施正确的是(  )
A.心脏骤停时,可利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对患者进行除颤操作
B.“现代文明病”都是中老年时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
C.处方药简称“OTC”,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
D.遇到有人受伤时,若伤口出现喷射状出血,要压迫伤口的远心端止血
【答案】A
【知识点】生活方式病;安全用药;急救常识;出血类型及其包扎方法
【解析】【解答】A.自动体外除颤器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与电击除颤,心脏骤停时,可利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对患者进行除颤操作,A说法正确。
B.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常被称为"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许多慢性疾病是在中老年期发生的,但是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B说法错误。
C.处方药简称“Rx”,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C说法错误。
D.遇到有人受伤时,若伤口出现喷射状出血,是动脉出血,要压迫伤口的近心端止血,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安全用药、出血急救等基础知识,难度一般, 解答此题的关键需要熟记基础内容,(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2)当遇到因触电而造成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
(3)动脉出血:动脉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去的血管,血流速度最快,应该在近心端进行包扎急救。静脉出血:应该在远心端用手指紧紧按住或用绷带压迫止血,毛细血管出血不需要做特殊的处理,只要注意局部的清洁按压止血即可。
2.(2024九下·开江模拟)生命在生物圈中延续,不是靠生物个体的长生不老,而是通过生殖不断地产生新个体。下列有关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鸟类都有育雏行为,育雏可以大大提高后代成活率
B.蟹爪兰作接穗,仙人掌作砧木进行嫁接,接穗上能开出仙人掌花
C.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毛毛虫”处于发育过程中的成虫阶段
D.家蚕和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差异很大,它们的发育过程都属于变态发育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综合)
【解析】【解答】A.不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有所不同,但都必须要具备求偶、交配、产卵的行为,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鸟类都筑巢、育雏等,比如杜鹃等鸟类在生殖过程中没有“筑巢、孵卵、育雏”等行为,A说法错误。
B.嫁接的过程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即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根据题干所述,如果以蟹爪兰作接穗,仙人掌作砧木进行嫁接,接穗上能开出蟹爪兰花,而不能开出仙人掌的花,B说法错误。
C.蝴蝶属于昆虫,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幼虫和成虫的差别不明显,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所以,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毛毛虫”处于发育过程中的幼虫阶段,而不是成虫阶段,C说法错误。
D.家蚕的发育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蝌蚪和成蛙在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上差异很大,都属于变态发育,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植物的营养生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阶段,并不是所有的鸟类都有这些繁殖行为,有的鸟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如杜鹃,杜鹃将卵产在其他鸟类(如画眉,鸦雀,寿带鸟和柳莺)的巢内,让这些鸟类为其孵卵、育雏。
(2)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的过程没有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3)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不明显,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如蝗虫、蟋蟀等;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明显,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如家蚕、蝴蝶、蜜蜂等。
3.(2024九下·开江模拟)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大气中有氨、甲烷等气体,不含氧气
B.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变异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根据科学研究和化石证据,原始大气确实主要由氨、甲烷等气体组成,并不含氧气,A说法正确。
B.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这是生物进化的基本机制,遗传保证了物种特征的稳定传递,变异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则决定了哪些变异能够保留并传递给后代,B说法正确。
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变异。这个叙述存在误解。实际上,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而环境的变化只是起到了选择作用,即环境会选择出那些已经存在的、适应环境的变异,C说法错误。
D.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这是生物进化历史的一个总体概括,反映了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趋势,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趋势等基础知识,难度不大,需要熟记:①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化学起源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科学家们将生命起源划分为四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②生物进化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③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4.(2024九下·开江模拟)卷柏具有极强的耐旱能力,受旱时内卷成团,当及时浇下水之后,又很容易舒展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卷柏和葫芦藓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依靠孢子繁殖后代
B.卷柏具有极强的耐旱能力,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卷柏的花属于生殖器官,卷柏有专门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D.与衣藻不同,卷柏由许多细胞构成,这些细胞的遗传物质各不相同
【答案】B
【知识点】蕨类植物
【解析】【解答】A.卷柏属于蕨类植物,它已经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依靠孢子来繁殖后代。而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它确实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但已经有了茎和叶的分化,也是依靠孢子繁殖,A说法错误。
B.卷柏在受旱时能够内卷成团,减少水分的蒸发,而当有水时又能迅速舒展开来,恢复正常的生理活动,这确实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B说法正确。
C.卷柏并不开花,它属于蕨类植物,没有花、果实和种子这些生殖器官,C说法错误。
D.卷柏确实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但这些细胞都来自于同一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因此它们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类群的基本特征,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根据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都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如海带、紫菜等;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有茎、叶的分化,没有输导组织,体型矮小;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分化出了输导组织。
5.(2024九下·开江模拟)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下列据图叙述正确的是(  )
A.若飞沫中含有甲流病毒,则飞沫属于传染源
B.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甲流病毒属于病原体
C.接种甲流疫苗后,人们不会被乙型流感病毒感染
D.图一中的乙可表示图二中物质A,物质A由淋巴细胞产生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若飞沫中含有甲流病毒,则飞沫属于传播途径,A说法错误。
B.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甲型流感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体,B说法正确。
C. 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类型。因接种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作用,因此,接种甲流疫苗后,人们也会被乙型流感病毒感染,C说法错误。
D.图一中:甲表示淋巴细胞,乙表示甲流病毒(抗原),丙表示抗体。分析图二可知:物质A是抗体,由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产生的,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的一般环节、特异性免疫等基础知识,熟记: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不能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图一中:甲表示淋巴细胞,乙表示甲流病毒(抗原),丙表示抗体,病毒进入体内作为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6.(2024九下·开江模拟)下图一表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图二表示某人体细胞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人的精子中,图一中③的数目有23条
B.图一中的①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①上的每个片段都是基因
C.图二中a和b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也不能遗传下去
D.图二中的A表示显性性状,A和a来自父方,B和b来自母方
【答案】A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人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为23条,A说法正确。
B.图一中①为DNA,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中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所以,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没有遗传信息的片段就不叫基因,B说法错误。
C.基因组成是Aa的,虽然a(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a并没有受A(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C说法错误。
D.亲代的基因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子代。子代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后代就具有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A和a、B和b是一对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然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等基础知识,难度一般,熟知:
题干中图一表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其中①为DNA,②为蛋白质,③为染色体。
(1)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其中DNA上有遗传信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能够控制生物性状;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表现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表现隐性性状;
(3)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每一对染色体、基因,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7.(2024九下·开江模拟)达州市生物研学小组通过实地研学活动,绘制了图一达州市某湿地生态系统食物网和图二碳循环的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某种生理活动,甲、乙、丙代表某种生物)。下列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一中青蛙和白鹭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B.图一中孑孓是蚊子的幼虫,蚊子的发育过程要经历四个时期
C.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
D.图二中的①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答案】A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生态系统的类型;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由图一可知,白鹭以青蛙为食,因此青蛙和白鹭的关系是捕食,A说法错误。
B.蚊子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B说法正确。
C.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C说法正确。
D.图二中①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起了重要作用,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之间的关系、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生态系统的类型、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图一为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图二中:②③呼吸作用,①光合作用,④分解作用。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因为食物关系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交错形成食物网,食物网上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可能存在着竞争和捕食关系;
(2)完全变态发育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幼虫和成虫在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差异不大,如蝗虫、蟋蟀等;
(3)湿地具有丰富的陆生与水生动植物资源,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单位生产力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统,在调节径流、维持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肺”之称。
8.(2024九下·开江模拟)下图一表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四个镜头,图二和图三分别表示视野中的某动物细胞(①②③表示相应细胞结构)和植物细胞。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要使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图一中①和③镜头组合
B.若将图二中位于视野左下方的B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C.克隆羊的实例说明图二中③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③中含有染色体
D.绘制图三中细胞结构简图应使用铅笔,要注意用涂黑表示图中较暗的地方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绘图的方法和要求;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A.图一中①②没有螺纹,是目镜;③④有螺纹,是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因此,应该选择①④组合,A说法错误。
B.显微镜下的像是倒立的,即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因此,要将位于视野左下方的B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下方移动装片,而不是左上方,B说法错误。
C.图二中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③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克隆羊通过细胞核移植技术,可以将供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形成具有供体遗传信息的胚胎细胞,最终新个体与提供细胞核的羊长得一样,说明了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C说法正确。
D.绘制细胞结构简图时,通常使用铅笔进行绘图,以便进行修改和标注。然而,表示图中较暗的地方时,应该使用点来表示阴影或暗区,而不是涂黑。涂黑会使图像看起来过于模糊和不准确,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相关知识,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显微镜中,物镜和目镜是显微镜上主要的部件,具有放大物像的作用,图一中①②没有螺纹,是目镜;③④有螺纹,是物镜;①使用显微镜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比较暗,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大,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比较亮,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小,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②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观察时,物像偏向哪里,就向哪里移动玻片即可;③生物绘图时,注意以下事项:画生物图时要注意:图形的大小和位置要适当;用3H铅笔,较暗的部分用细点来表示,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密,但不是打斜纹或涂阴影或留下空白,标注的名称一般要在图的右边,指示线要水平的;图的下面写上所画结构的名称。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14分)
9.(2024九下·开江模拟)麦苗青青,麦浪滚滚,单子叶作物小麦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图为小麦植株及部分器官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小麦种子萌发时,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来自   (填图中序号)。小麦种子中的③将发育成   。
(2)传粉后,来自花粉的精子与雌蕊   (填图中序号)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3)小麦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在根尖   (填图中序号)区。
【答案】(1)①;茎和叶
(2)⑦
(3)⑨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植物受精过程;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图中,①是胚乳,②是子叶,③是胚芽,④是胚轴,⑤是胚根,其中,胚乳中储存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为小麦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物质,所以,小麦种子萌发时,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来自胚乳,即图中序号①。小麦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胚包括③胚芽、⑤胚根、④胚轴和②子叶,小麦种子中的③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
(2)传粉后,来自花粉的精子与雌蕊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是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在小麦中,受精过程发生在胚珠中,即图中序号⑦,胚珠是子房的一部分,它包含了卵细胞,花粉管中的精子到达胚珠后释放出来,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3)图中小麦的根尖中,⑨是成熟区,⑩是伸长区, 是分生区, 是根冠,小麦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在根尖的成熟区,即图中序号⑨。成熟区是根尖的最前端,它包含了大量的根毛,这些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使得根能够更有效地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故答案为:(1)①、茎和叶;(2)⑦;(3)⑨。
【分析】此题考查种子萌发的过程、植物受精、根尖的结构等基础知识,熟记:①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是由胚和种皮组成的,而胚是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组成的,营养物质大都储存在子叶里,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是由胚、胚乳、种皮和果皮组成的,而胚是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组成的,营养物质大都储存在胚乳里;②一朵完整的花的结构:花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和子房)、雄蕊(花药和花丝),雄蕊的花药中含有许多花粉粒,雌蕊的子房中含有胚珠,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花要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后才能结出果实,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③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四个部分,其中,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10.(2024九下·开江模拟)番茄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营养价值高。下图为科研人员进行的杂交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相关基因用R、r表示):
(1)番茄的紫茎和绿茎是一对   。
(2)根据实验结果推断,   为显性性状。
(3)紫茎番茄A产生的精子的基因组成有   种。
(4)杂交一产生的子代中,紫茎的基因组成为   。杂交二产生的紫茎子代中,细胞中不含r基因的概率是   。
【答案】(1)相对性状
(2)紫茎
(3)2
(4)Rr;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
(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番茄的紫茎和绿茎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
(2)根据杂交二可知,紫茎豌豆A与紫茎豌豆C杂交,后代出现了绿茎豌豆;由此可推知紫茎是显性性状、绿茎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即Rr。
(3)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因此,紫茎番茄A产生的精子的基因组成有R、r两种。
(4)
已知紫茎番茄A的基因组成是Rr,绿茎番茄B的基因组成是rr,因此,杂交一产生的子代中,紫茎的基因组成为Rr;如图所示:
杂交二产生的紫茎子代中,细胞中不含r基因(即基因组成是RR)的概率是,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2)紫茎;(3)2;(4)Rr、1/3。
【分析】此题考查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为基础题,熟记:(1)相对性状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件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2)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1.(2024九下·开江模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清晨,不少市民到绿树成萌的公园散步、晨跑。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
探究一: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同一植株上大小、长势相似的两片叶子,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
(1)此实验在光下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使气体通入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   (选填“变”或“不变”)浑浊。
(2)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的水珠是植物体通过叶片上的   (填结构名称)散失的。
探究二:兴趣小组的同学又将装置B连通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在室外测定一天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绘制了如图二所示的曲线,图三表示叶片内进行的生理活动。
(3)从图二可以推理出,一天中   点左右林间氧气浓度最高,这是适宜到林间锻炼的时间之一。
(4)图二中6~18点时段植物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填图三中字母)。
探究三:兴趣小组同学绘制了不同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中二氧化碳(CO2)的四种不同转移途径(如图四)。
(5)图二中的6点可用该图   (填序号)表示。
【答案】变;气孔;18;ABC;③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图三中,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是在光下,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根据图一可以看出,A装置是黑色塑料袋,叶片无法见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呼吸作用可持续进行,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二氧化碳通入烧杯后,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植物的蒸腾作用进行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叶片表皮的气孔是植物体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所以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的水珠是植物体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的,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两两相对组成的,所以,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
(3)从图二的曲线图可以推测,在6点-18点,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下降,说明植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且C光合作用强度大于A呼吸作用强度,在这个时间段内,氧气浓度不断增加,因此18点的时候,林间氧气浓度最高,这是适宜到林间锻炼的时间之一。
(4)光合作用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光,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在有光、无光条件下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进行能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不断释放二氧化碳;所以,在6点-18点时,植物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有三种,即C光合作用、A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
(5)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光,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效率不断增强,由图二可以看出6点之前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过了6点,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下降,在6点时刻,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与图四中的③表示。
故答案为:(1)变;(2)气孔;(3)18;(4)ABC;(5)③。
【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相关知识,此部分内容为重点也是考点,解答此题需要熟记:(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增强。
(2)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需要。呼吸作用在无光和有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
(3)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在农业生产中,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时,有机物才能得到积累,农作物才能表现出生长的现象。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叶片面积越大,蒸腾作用越强,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散失的,气孔是植物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也是蒸腾失水的窗口。
1 / 1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九年级一模考试生物试题(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共16分)
1.(2024九下·开江模拟)健康科普走基层,送医下乡暖民心。科普下乡义诊活动,既为当地百姓送医、送药,还为老百姓送去健康与急救的科普知识。下列有关说法或措施正确的是(  )
A.心脏骤停时,可利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对患者进行除颤操作
B.“现代文明病”都是中老年时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
C.处方药简称“OTC”,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
D.遇到有人受伤时,若伤口出现喷射状出血,要压迫伤口的远心端止血
2.(2024九下·开江模拟)生命在生物圈中延续,不是靠生物个体的长生不老,而是通过生殖不断地产生新个体。下列有关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鸟类都有育雏行为,育雏可以大大提高后代成活率
B.蟹爪兰作接穗,仙人掌作砧木进行嫁接,接穗上能开出仙人掌花
C.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毛毛虫”处于发育过程中的成虫阶段
D.家蚕和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差异很大,它们的发育过程都属于变态发育
3.(2024九下·开江模拟)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大气中有氨、甲烷等气体,不含氧气
B.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变异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4.(2024九下·开江模拟)卷柏具有极强的耐旱能力,受旱时内卷成团,当及时浇下水之后,又很容易舒展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卷柏和葫芦藓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依靠孢子繁殖后代
B.卷柏具有极强的耐旱能力,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卷柏的花属于生殖器官,卷柏有专门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D.与衣藻不同,卷柏由许多细胞构成,这些细胞的遗传物质各不相同
5.(2024九下·开江模拟)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下列据图叙述正确的是(  )
A.若飞沫中含有甲流病毒,则飞沫属于传染源
B.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甲流病毒属于病原体
C.接种甲流疫苗后,人们不会被乙型流感病毒感染
D.图一中的乙可表示图二中物质A,物质A由淋巴细胞产生
6.(2024九下·开江模拟)下图一表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图二表示某人体细胞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人的精子中,图一中③的数目有23条
B.图一中的①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①上的每个片段都是基因
C.图二中a和b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也不能遗传下去
D.图二中的A表示显性性状,A和a来自父方,B和b来自母方
7.(2024九下·开江模拟)达州市生物研学小组通过实地研学活动,绘制了图一达州市某湿地生态系统食物网和图二碳循环的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某种生理活动,甲、乙、丙代表某种生物)。下列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一中青蛙和白鹭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B.图一中孑孓是蚊子的幼虫,蚊子的发育过程要经历四个时期
C.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
D.图二中的①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8.(2024九下·开江模拟)下图一表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四个镜头,图二和图三分别表示视野中的某动物细胞(①②③表示相应细胞结构)和植物细胞。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要使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图一中①和③镜头组合
B.若将图二中位于视野左下方的B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C.克隆羊的实例说明图二中③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③中含有染色体
D.绘制图三中细胞结构简图应使用铅笔,要注意用涂黑表示图中较暗的地方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14分)
9.(2024九下·开江模拟)麦苗青青,麦浪滚滚,单子叶作物小麦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图为小麦植株及部分器官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小麦种子萌发时,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来自   (填图中序号)。小麦种子中的③将发育成   。
(2)传粉后,来自花粉的精子与雌蕊   (填图中序号)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3)小麦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在根尖   (填图中序号)区。
10.(2024九下·开江模拟)番茄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营养价值高。下图为科研人员进行的杂交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相关基因用R、r表示):
(1)番茄的紫茎和绿茎是一对   。
(2)根据实验结果推断,   为显性性状。
(3)紫茎番茄A产生的精子的基因组成有   种。
(4)杂交一产生的子代中,紫茎的基因组成为   。杂交二产生的紫茎子代中,细胞中不含r基因的概率是   。
11.(2024九下·开江模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清晨,不少市民到绿树成萌的公园散步、晨跑。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
探究一: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同一植株上大小、长势相似的两片叶子,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
(1)此实验在光下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使气体通入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   (选填“变”或“不变”)浑浊。
(2)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的水珠是植物体通过叶片上的   (填结构名称)散失的。
探究二:兴趣小组的同学又将装置B连通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在室外测定一天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绘制了如图二所示的曲线,图三表示叶片内进行的生理活动。
(3)从图二可以推理出,一天中   点左右林间氧气浓度最高,这是适宜到林间锻炼的时间之一。
(4)图二中6~18点时段植物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填图三中字母)。
探究三:兴趣小组同学绘制了不同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中二氧化碳(CO2)的四种不同转移途径(如图四)。
(5)图二中的6点可用该图   (填序号)表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生活方式病;安全用药;急救常识;出血类型及其包扎方法
【解析】【解答】A.自动体外除颤器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与电击除颤,心脏骤停时,可利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对患者进行除颤操作,A说法正确。
B.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常被称为"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许多慢性疾病是在中老年期发生的,但是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B说法错误。
C.处方药简称“Rx”,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C说法错误。
D.遇到有人受伤时,若伤口出现喷射状出血,是动脉出血,要压迫伤口的近心端止血,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安全用药、出血急救等基础知识,难度一般, 解答此题的关键需要熟记基础内容,(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2)当遇到因触电而造成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
(3)动脉出血:动脉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去的血管,血流速度最快,应该在近心端进行包扎急救。静脉出血:应该在远心端用手指紧紧按住或用绷带压迫止血,毛细血管出血不需要做特殊的处理,只要注意局部的清洁按压止血即可。
2.【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综合)
【解析】【解答】A.不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有所不同,但都必须要具备求偶、交配、产卵的行为,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鸟类都筑巢、育雏等,比如杜鹃等鸟类在生殖过程中没有“筑巢、孵卵、育雏”等行为,A说法错误。
B.嫁接的过程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即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根据题干所述,如果以蟹爪兰作接穗,仙人掌作砧木进行嫁接,接穗上能开出蟹爪兰花,而不能开出仙人掌的花,B说法错误。
C.蝴蝶属于昆虫,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幼虫和成虫的差别不明显,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所以,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毛毛虫”处于发育过程中的幼虫阶段,而不是成虫阶段,C说法错误。
D.家蚕的发育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蝌蚪和成蛙在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上差异很大,都属于变态发育,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植物的营养生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阶段,并不是所有的鸟类都有这些繁殖行为,有的鸟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如杜鹃,杜鹃将卵产在其他鸟类(如画眉,鸦雀,寿带鸟和柳莺)的巢内,让这些鸟类为其孵卵、育雏。
(2)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的过程没有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3)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不明显,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如蝗虫、蟋蟀等;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明显,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如家蚕、蝴蝶、蜜蜂等。
3.【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根据科学研究和化石证据,原始大气确实主要由氨、甲烷等气体组成,并不含氧气,A说法正确。
B.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这是生物进化的基本机制,遗传保证了物种特征的稳定传递,变异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则决定了哪些变异能够保留并传递给后代,B说法正确。
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变异。这个叙述存在误解。实际上,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而环境的变化只是起到了选择作用,即环境会选择出那些已经存在的、适应环境的变异,C说法错误。
D.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这是生物进化历史的一个总体概括,反映了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趋势,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趋势等基础知识,难度不大,需要熟记:①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化学起源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科学家们将生命起源划分为四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②生物进化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③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4.【答案】B
【知识点】蕨类植物
【解析】【解答】A.卷柏属于蕨类植物,它已经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依靠孢子来繁殖后代。而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它确实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但已经有了茎和叶的分化,也是依靠孢子繁殖,A说法错误。
B.卷柏在受旱时能够内卷成团,减少水分的蒸发,而当有水时又能迅速舒展开来,恢复正常的生理活动,这确实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B说法正确。
C.卷柏并不开花,它属于蕨类植物,没有花、果实和种子这些生殖器官,C说法错误。
D.卷柏确实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但这些细胞都来自于同一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因此它们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类群的基本特征,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根据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都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如海带、紫菜等;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有茎、叶的分化,没有输导组织,体型矮小;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分化出了输导组织。
5.【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若飞沫中含有甲流病毒,则飞沫属于传播途径,A说法错误。
B.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甲型流感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体,B说法正确。
C. 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类型。因接种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作用,因此,接种甲流疫苗后,人们也会被乙型流感病毒感染,C说法错误。
D.图一中:甲表示淋巴细胞,乙表示甲流病毒(抗原),丙表示抗体。分析图二可知:物质A是抗体,由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产生的,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的一般环节、特异性免疫等基础知识,熟记: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不能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图一中:甲表示淋巴细胞,乙表示甲流病毒(抗原),丙表示抗体,病毒进入体内作为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6.【答案】A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人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为23条,A说法正确。
B.图一中①为DNA,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中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所以,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没有遗传信息的片段就不叫基因,B说法错误。
C.基因组成是Aa的,虽然a(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a并没有受A(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C说法错误。
D.亲代的基因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子代。子代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后代就具有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A和a、B和b是一对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然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等基础知识,难度一般,熟知:
题干中图一表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其中①为DNA,②为蛋白质,③为染色体。
(1)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其中DNA上有遗传信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能够控制生物性状;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表现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表现隐性性状;
(3)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每一对染色体、基因,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7.【答案】A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生态系统的类型;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由图一可知,白鹭以青蛙为食,因此青蛙和白鹭的关系是捕食,A说法错误。
B.蚊子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B说法正确。
C.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C说法正确。
D.图二中①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起了重要作用,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之间的关系、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生态系统的类型、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图一为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图二中:②③呼吸作用,①光合作用,④分解作用。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因为食物关系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交错形成食物网,食物网上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可能存在着竞争和捕食关系;
(2)完全变态发育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幼虫和成虫在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差异不大,如蝗虫、蟋蟀等;
(3)湿地具有丰富的陆生与水生动植物资源,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单位生产力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统,在调节径流、维持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肺”之称。
8.【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绘图的方法和要求;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A.图一中①②没有螺纹,是目镜;③④有螺纹,是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因此,应该选择①④组合,A说法错误。
B.显微镜下的像是倒立的,即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因此,要将位于视野左下方的B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下方移动装片,而不是左上方,B说法错误。
C.图二中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③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克隆羊通过细胞核移植技术,可以将供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形成具有供体遗传信息的胚胎细胞,最终新个体与提供细胞核的羊长得一样,说明了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C说法正确。
D.绘制细胞结构简图时,通常使用铅笔进行绘图,以便进行修改和标注。然而,表示图中较暗的地方时,应该使用点来表示阴影或暗区,而不是涂黑。涂黑会使图像看起来过于模糊和不准确,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相关知识,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显微镜中,物镜和目镜是显微镜上主要的部件,具有放大物像的作用,图一中①②没有螺纹,是目镜;③④有螺纹,是物镜;①使用显微镜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比较暗,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大,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比较亮,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小,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②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观察时,物像偏向哪里,就向哪里移动玻片即可;③生物绘图时,注意以下事项:画生物图时要注意:图形的大小和位置要适当;用3H铅笔,较暗的部分用细点来表示,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密,但不是打斜纹或涂阴影或留下空白,标注的名称一般要在图的右边,指示线要水平的;图的下面写上所画结构的名称。
9.【答案】(1)①;茎和叶
(2)⑦
(3)⑨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植物受精过程;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图中,①是胚乳,②是子叶,③是胚芽,④是胚轴,⑤是胚根,其中,胚乳中储存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为小麦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物质,所以,小麦种子萌发时,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来自胚乳,即图中序号①。小麦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胚包括③胚芽、⑤胚根、④胚轴和②子叶,小麦种子中的③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
(2)传粉后,来自花粉的精子与雌蕊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是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在小麦中,受精过程发生在胚珠中,即图中序号⑦,胚珠是子房的一部分,它包含了卵细胞,花粉管中的精子到达胚珠后释放出来,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3)图中小麦的根尖中,⑨是成熟区,⑩是伸长区, 是分生区, 是根冠,小麦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在根尖的成熟区,即图中序号⑨。成熟区是根尖的最前端,它包含了大量的根毛,这些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使得根能够更有效地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故答案为:(1)①、茎和叶;(2)⑦;(3)⑨。
【分析】此题考查种子萌发的过程、植物受精、根尖的结构等基础知识,熟记:①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是由胚和种皮组成的,而胚是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组成的,营养物质大都储存在子叶里,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是由胚、胚乳、种皮和果皮组成的,而胚是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组成的,营养物质大都储存在胚乳里;②一朵完整的花的结构:花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和子房)、雄蕊(花药和花丝),雄蕊的花药中含有许多花粉粒,雌蕊的子房中含有胚珠,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花要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后才能结出果实,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③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四个部分,其中,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10.【答案】(1)相对性状
(2)紫茎
(3)2
(4)Rr;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
(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番茄的紫茎和绿茎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
(2)根据杂交二可知,紫茎豌豆A与紫茎豌豆C杂交,后代出现了绿茎豌豆;由此可推知紫茎是显性性状、绿茎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即Rr。
(3)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因此,紫茎番茄A产生的精子的基因组成有R、r两种。
(4)
已知紫茎番茄A的基因组成是Rr,绿茎番茄B的基因组成是rr,因此,杂交一产生的子代中,紫茎的基因组成为Rr;如图所示:
杂交二产生的紫茎子代中,细胞中不含r基因(即基因组成是RR)的概率是,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2)紫茎;(3)2;(4)Rr、1/3。
【分析】此题考查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为基础题,熟记:(1)相对性状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件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2)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1.【答案】变;气孔;18;ABC;③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图三中,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是在光下,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根据图一可以看出,A装置是黑色塑料袋,叶片无法见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呼吸作用可持续进行,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二氧化碳通入烧杯后,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植物的蒸腾作用进行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叶片表皮的气孔是植物体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所以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的水珠是植物体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的,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两两相对组成的,所以,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
(3)从图二的曲线图可以推测,在6点-18点,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下降,说明植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且C光合作用强度大于A呼吸作用强度,在这个时间段内,氧气浓度不断增加,因此18点的时候,林间氧气浓度最高,这是适宜到林间锻炼的时间之一。
(4)光合作用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光,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在有光、无光条件下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进行能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不断释放二氧化碳;所以,在6点-18点时,植物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有三种,即C光合作用、A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
(5)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光,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效率不断增强,由图二可以看出6点之前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过了6点,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下降,在6点时刻,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与图四中的③表示。
故答案为:(1)变;(2)气孔;(3)18;(4)ABC;(5)③。
【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相关知识,此部分内容为重点也是考点,解答此题需要熟记:(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增强。
(2)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需要。呼吸作用在无光和有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
(3)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在农业生产中,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时,有机物才能得到积累,农作物才能表现出生长的现象。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叶片面积越大,蒸腾作用越强,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散失的,气孔是植物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也是蒸腾失水的窗口。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