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共1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6 22:0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法律与教化
第三单元


劝诫图说 明代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标要求】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与法治关系的讨论。
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
时空定位
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君王及奴隶主可以随意残害奴隶
春秋战国
西周
时期
夏商
时期
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
德治与法治之争
“铸刑书”——成文法
背景:
王室衰微
大国争霸
礼崩乐坏
“百家争鸣”
法治传统
《九刑》
《禹刑》
《汤刑》
1、历程:
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2、春秋战国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
《左传·昭公六年》记载“三月,郑人铸刑书”。
最早成文法
三月,郑人铸刑书。叔向使诒子产书,曰:始吾有虞于子,今泽已矣!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
——《左传·昭公六年》
德治与法治之争在思想界体现为儒家与法家之争
儒 家
代表 主 张
孔子 “为政以德”;爱护民力
孟子 仁政;
轻刑薄赋
法 家
代表 主 张
商鞅 颁布法令
韩非 君主“法、术、势”
守法奉令;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重德治
重教化
重民生
重法治
重赏罚
重君威
材料一: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
材料二:秦王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韩非子)与之游,死不恨矣!”
——均摘编自《史记》
时代的需求与选择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秦汉时期
(1)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
(2)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
(3)秦汉朝廷还颁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
◎云梦睡虎地秦简
◎江陵张家山汉简
材料: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汉书·元帝纪》
指导思想:外儒内法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2.魏晋时期
材料一:古代礼律关系密切,而司马氏以东汉末年之儒学大族创建晋室,统治中国,其所制定之刑律尤为儒家化,既为南朝历代所因袭,北魏改律,复采用之,辗转嬗蜕,经由(北)齐隋,以至于唐,实为华夏刑律不祧之正统。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材料二: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特点——律令儒家化
原则——量刑伦理化
目的——维护三纲五常
【对点精练】
1、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732年
唐高宗时期
唐太宗时期
《唐律疏议》
《大唐开元礼》
《贞观律》
3.唐朝时期
礼法结合,重家训,重教化
中华法系
确立的标志
封建礼仪集大成
【对点精练】
2、唐高宗曾命人对《永徽律》的律文逐条逐句进行注解,撰成《唐律疏议》,《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可见《唐律疏议》强调
A.“天人感应”
B.法律与道德教化相结合
C.“三教合一”
D.天理与道德相联系
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方式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法律 以 为蓝本《宋刑统》《天圣令》 援引唐律 以 为蓝本《大明律》;
《问刑条例》开创了 的体例 沿袭《大明律》,制定《大清律例》
教化 理学建立统治地位,授徒、讲学、家训、读物等;开创乡约。 乡约宣讲“六谕”,以《大明律》解释六谕 乡约延续明朝模式,宣讲康熙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常引《大清律例》
唐律
唐律
律例合编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
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3分)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3分)
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2分)有利于发展生产;(2分)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2分)
时期 法治 教化 礼法关系
夏朝 《禹刑》 礼不下庶人 刑礼分野
商朝 《汤刑》
西周 《九刑》 敬天保民、礼制
春秋战国 铸刑书(成文法)、法家法治 儒家德治 礼法对立
秦 《秦律》、严刑峻法 焚书坑儒
汉 沿袭秦律、《九章律》 尊崇儒术、以经注律 德主刑辅
礼法合一
魏晋 律令儒家化,以经注律,纳礼入律
唐 刑罚为用《唐律疏议》 德礼为本《大唐开元礼》
宋 《宋刑统》《天圣令》 《吕氏乡约》《家礼》 约律分立
明 《大明律》、律例合编 明太祖六谕 约律合流
清 《大清律例》 圣谕十六条、《圣谕广训》
总结
中国古代政治法律思想:以封建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以礼法结合、德主刑辅为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