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一
二
三
五
目 录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说学习目标
说教学策略
说教学过程
六
说教学反思
课题分析
说教学目标
六
七
八
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一 教材分析
一 教材分析
单元结构:本课是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中的第一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要注意第一课和之后几课的联系。xxsss
一 教材分析
课文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考核制度以及监察制度,即对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它们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古代中国时间跨度极大,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国情,选拔与管理官员的方式也各异,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并清楚其对后世人类政治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
纵观人类历史上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大致呈现这样的历程:古代中国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官员选拔和管理体制,近代西方文官制度首创于英国,渐次影响到西方其他国家,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借鉴传统科举制的优势,参酌西方文官制度,逐渐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基于此,《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于“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专题的要求是:“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二 课题分析
二 课题分析
对应本课的学习要求,我认为本课的教学内容“教什么?”应当遵循一核四翼,注重教授学生基础知识,要求掌握我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的制度发展史实,
“教什么”注重学生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的提升,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加上史料实证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同时通过单元结构分析与之后课程的教学。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立意可确定为:通过了解古代选官制度的核心内容,并探究其演变的原因,认识人才选拔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结合当下时政公务员考试以及西方文官制度,认识其对后世以及世界的重要影响,增强历史文化制度自信。
三 说学情
从学生自身来看: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在高一已经对中国古代史有了整体的学习,对本课所学有一定的了解,然而本课的知识性理论性较高,学生学习可能会兴致缺缺,因此要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运用图片、漫画、材料等直观形式,注重创设情境与构建逻辑框架,以启发教学。
三 说学情
从学习情况来看:对于新教材的学习本就处于探索阶段,而且受疫情影响,对中国古代知识的学习,效率并不高,因此要丰富教学内容,更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挖掘基本史实背后的深意。
四、说学习目标
学生能梳理先秦至明清时期选官制度演变的史实;
学生能说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选官标准和方式并进行对比归纳出选官制度的特点;
学生能用时间轴掌握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官员考核方式并进行解释;
学生能认识到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变化是基于不同的时代特征、社会状况和统治需要而不断调整的;
该案例的判决结果反映出什么现象?在讲解的过程中设置情景,角色转换,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的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去挖掘历史事件中的因果关系。
西汉以来治国方略礼法并用趋势的具体表现。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新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本节课我主要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情景创设法、史料分析法、小组讨论等方式展开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史料分析、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以促进师生共同解决教学重难点。
”西汉建立后……于是相国萧何拾取秦法,作律九章。
第一目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通过秦严刑峻法的失败和汉代的礼法并用,学生感受社会治理中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以及传统文化对社会治理的深远影响。
第二目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出示材料“秦末战乱,刘邦初入关中,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通过分析汉唐法律案例和解读《唐律疏议》,学生合作探究并概括汉唐“礼法并用”的特点和影响。
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
五、说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的不同方式,和阶段特征;知道中央集权制度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以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观点为指导,分析选官制度、考核制度和监察制度的产生和影响。
以时间和空间为线索学习,比较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考核制度和监察制度,了解其特点和发展趋势,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五、说教学目标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搜集有关中国历代王朝对官员考核和监察的基本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进一步探讨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提高对不同选官制度的比较、概括能力,以及辩证客观地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认识古代中国官员的考核和监察对加强中央集权的深远影响。
了解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历程,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的演变趋势和历史意义。
五、说教学目标
家国情怀
通过对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的学习,认识自秦汉至明清官员的选拔方式及其管理方式,以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了解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在不同阶段所呈现出的特征。
重点
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官员选拔与管理标准的异同,梳理官员选拔、管理制度与中央集权制、社会治理之间的联系。
难点
重
难
点
六、说教学策略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新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本节课我主要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史料分析法、问题引领法等方式展开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史料分析、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以促进师生共同解决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
六、说教学策略
学法指导
有同学觉得历史学习很枯燥,就是三个步骤: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撕笔记.所以,有人给历史取了一个音乐家的名字“背多分”---- 一背分就多;不背就成了“药王”孙思邈——不背就“要亡”。所以引导学生转变认识,在本课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要以专题为背景,以前课为引导进行预习,本课内容他们并不陌生,在纲要上进行过学习自主预习难度较低要争取实现高效预习。学生课上要专注听课,注意方法,培养历史思维,而不是课下死记硬背,课堂上利用好史料学会解读史料提升整理归纳能力,掌握中国人才选拔和管理的发展线索与规律。
通过分析汉唐法律案例和解读《唐律疏议》,学生合作探究并概括汉唐“礼法并用”的特点和影响。
三、汉、唐——春秋决狱、引礼入律 法律道德化
出示《韩非子 法度》和《礼记 曲礼》中的史料,并向学生提问:儒法两家治国理念各是什么,为何不同?通过文字史料阅读,培养学生史料解释核心素养。
法律与教化是古今中外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当孝惠、高后时,“萧、曹为相,镇以无为,刑罚以稀”。
通过秦严刑峻法的失败和汉代的礼法并用,学生感受社会治理中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以及传统文化对社会治理的深远影响。
分组讨论我国古代形成以儒家思想构建的“礼”“法”结合的法律体系的原因。
二、春秋战国——礼法相分、法胜礼衰
从西汉至清,经济基础未引发质变,却也在不断向前发展着,上层建筑——中国古代礼法并用的治国方略不断继承发展演变。
第二目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第7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 副板书
先秦时期成文法产生的前后过程,汉唐礼法并用的具体特点;
当孝惠、高后时,“萧、曹为相,镇以无为,刑罚以稀”。
第一目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展示图片朱熹及思想介绍,展示两个案件“阿张离婚案”、“子盗父牛案”,通过典型案例理解宋朝特有的天理、人情、国法的司法审判体例,接着展示“申明亭”、《吕氏乡约》和《郑氏家范》图片及文字,使学生了解宋明清乡约的演变,从而解决本课难点。
出示材料“秦末战乱,刘邦初入关中,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西汉建立后……于是相国萧何拾取秦法,作律九章。
七、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巩固小结
(一)新课导入
首先导入: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任何制度归根到底都是由人来制定和实行的,那么在中国古代,官员是如何选拔出来的,在任职后如何确保官员长期有效发挥社会治理作用呢?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出自大唐名相张九龄所说的治国之本在治吏,吏治则国治,证明古人也非常重视官员的选拔和管理进而引出本课课题。
官员的选拔制度
壹
官员的管理体制
贰
目录
接下来引导学生梳理本课内容,本节课共三部分内容,分别是: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元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为了方便学生理清知识线索,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分为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这两条线索来学习。
教学设计意图,把教材内容重新整合,分为“选官”与“管理”制度,分别加以学习,线索更清楚,更便于讲授、理解、记忆。
对于基础知识部分采取课前预习结合表格梳理古代选官制度演变,依据时间顺序教师进行问题引领结合学生展示进行教学,掌握各个制度选拔人才的标准以及方式,人才选拔制度的积极影响和局限由学生史料分析小组讨论得出。
时期 选官制度
西周
春秋战国
汉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世官制
举荐与军功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时期 制度 标准 方式
西周
春秋战国
汉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世官制
血缘亲疏
世袭
举荐与功劳制
才能和军功
举荐、授官
察举制
品行
举荐
九品中正制
门第
评定授官
科举制
才学
考试
将所学内容进行表格对比,引导学生小组进行归纳说出官员选拔制度演变的特点。
时期 考核方式 监察机构
秦汉 秦在中央设御史大夫
汉在地方设刺史
隋唐
两宋
明清 考满和考察
上计
吏部考核
磨勘
御史台
御史台,且台谏合一
都察院与六科
考核内容较为全面;
考核对象合理分类;
考核机构专业化;
考核过程趋向公开公正;
皇帝拥有最高监察权;
监察机构独立,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体系;
考核和监察结合,奖惩明确
学生小组利用教材展示各个时期的考核监察制度,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官员的选拔制度
壹
官员的管理体制
贰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考核制度
监察制度
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编版部编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4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共20张PPT)课件优质课课件免费课件PPT
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编版部编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4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共20张PPT)课件优质课课件免费课件PPT
(二)课堂小结
结合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线索,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特征,掌握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总体发展趋势,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和管理制度对于国家政权的稳定、社会治理方面的积极影响。
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编版部编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4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共20张PPT)课件优质课课件免费课件PPT
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编版部编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4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共20张PPT)课件优质课课件免费课件PPT
(二)课堂小结
教师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经历了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发展历程,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官员的考核制度从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到明清时期的考满、考察,对官员的考核更加严密。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也日益完善。
通过对本课知识的梳理,我们了解到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是基于不同的时代特征、社会状况和统治需要而不断调整的。在这一过程中,官员选拔制度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渐趋严密。从整体上看,这种调整适应了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强化的需要,为历代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即加强执政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推动政治的进步与发展。
(三)板书设计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官员的选拔制度
世官制
军功授爵 选官制度的特点
察举制
科举制
二、官员的管理体系
官员的考核 考核制度的特点
监察体系 监察的特点、评价
设计意图:采用纲要式板书,便于学生清晰直观掌握本节课内容。
通过分析汉唐法律案例和解读《唐律疏议》,学生合作探究并概括汉唐“礼法并用”的特点和影响。
三、汉、唐——春秋决狱、引礼入律 法律道德化
出示《韩非子 法度》和《礼记 曲礼》中的史料,并向学生提问:儒法两家治国理念各是什么,为何不同?通过文字史料阅读,培养学生史料解释核心素养。
法律与教化是古今中外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当孝惠、高后时,“萧、曹为相,镇以无为,刑罚以稀”。
通过秦严刑峻法的失败和汉代的礼法并用,学生感受社会治理中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以及传统文化对社会治理的深远影响。
分组讨论我国古代形成以儒家思想构建的“礼”“法”结合的法律体系的原因。
二、春秋战国——礼法相分、法胜礼衰
从西汉至清,经济基础未引发质变,却也在不断向前发展着,上层建筑——中国古代礼法并用的治国方略不断继承发展演变。
第二目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第7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 副板书
先秦时期成文法产生的前后过程,汉唐礼法并用的具体特点;
当孝惠、高后时,“萧、曹为相,镇以无为,刑罚以稀”。
第一目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展示图片朱熹及思想介绍,展示两个案件“阿张离婚案”、“子盗父牛案”,通过典型案例理解宋朝特有的天理、人情、国法的司法审判体例,接着展示“申明亭”、《吕氏乡约》和《郑氏家范》图片及文字,使学生了解宋明清乡约的演变,从而解决本课难点。
出示材料“秦末战乱,刘邦初入关中,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西汉建立后……于是相国萧何拾取秦法,作律九章。
八、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涉及从西周到明清时期的历史,时间跨度长、朝代多、名词概念多,学生很难理解和记忆。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时间轴帮助学生梳理主要线索和关键名词。通过阅读分析相关史料,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但是由于对于学原来中外历纲要上学习情况掌握不足,过高预期了学生对材料分析的能力,在分析选官考核监察制度特点时引导不足,没有给够学生思考时间,在梳理选官制度演变时想要补充的内容太多时长没有控制好 、副板书稍显凌乱。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