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1.16世纪英国的宗教改革之所以被称为一场强化王权的改革,主要依据是( )
A.自上而下保留天主教会的势力 B.规定国王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
C.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 D.没收修道院的土地、房屋等财产
2.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基础的是( )
A.《国际联盟盟约》 B.《联合国宪章》
C.《战争与和平法》 D.《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3.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将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文明”“半文明”和“野蛮”等不同类别,将国际法界定为“文明国家之间的法律”。这反映了( )
A.西方主导了国际体系 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不同文明间冲突加深 D.国际规则的逐步完善
4.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吸取了国联的教训,在国联的基础上对联合国的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使联合国具有一定的行动能力。与国联相比,联合国“具有一定的行动能力”主要是由于其确定( )
A.“全体一致”原则 B.“民族自决”原则
C.“大国一致”原则 D.“集体防御”原则
5.维也纳体系以均势原则、正统主义和补偿原则等为指导思想,在拿破仑帝国瓦解后的欧洲,建立起新的政治均势。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以看出维也纳体系( )
A.使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毁于一旦 B.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使英国获得了霸主地位 D.主张极力地惩罚法国
6.1907年,欧洲各国在海牙召开了第二次和平大会,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尽可能人道”的战争行为准则。从此后十年的历史看,这样的“准则”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阻止了战争的爆发 B.承认了战争的合法性
C.阻止了不人道的武器的研发 D.有力地宣传了人道主义
7.一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所说的“新秩序”指 ( )
A.维也纳体系 B.凡尔赛体系
C.华盛顿体系 D.雅尔塔体系
8.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率先以国际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危害人类罪。1946年,联合国大会决议通过了《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及纽伦堡审判中确认的国际法原则,进一步将危害人类罪确认为国际法上的犯罪。这表明国际法 ( )
A.协调了国家间的关系 B.避免了战争伤害
C.有利于解决国际争端 D.体现了人文关怀
9.1648年,欧洲国家达成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承认新教合法地位,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地位平等;各诸侯邦国可自行订定官方宗教;各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这些规定 ( )
A.推动了主权国家的形成 B.表明罗马教会承认新教为合法宗教
C.造成各诸侯邦国割据的状态 D.促进了欧洲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10.“路易十六的法国还只能算作一个朝代国家,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才是一个民族国家。很多法国人跟随着拿破仑,因为他们每个人都自认为是组织中之一部分,生命荣辱与共。”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路易十六是法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君主 B.《法国民法典》维护了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C.《人权宣言》的颁布激发了民众的革命热情 D.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民族主义发展
11.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启蒙思想家指出:“专制之下无祖国。”法国大革命被认为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据此可知( )
A.近代民族主义思潮源自启蒙运动 B.推翻君主专制统治的革命都属于民族革命
C.专制政治与近代民族国家不相容 D.暴力革命是民族国家形成的必经之路
12.14世纪中叶,英国颁布了教职选举规章和《王权侵害罪法》,前者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后者则禁止人们把司法案件从英国带到罗马教廷上诉,否则按侵害王权罪论处。这反映出英国( )
A.不承认罗马教廷 B.世俗王权不断加强
C.将新教作为国教 D.推崇宗教信仰自由
13.法国政治思想家博丹(1530—1596)主张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巩固统一的民族国家,国家权力至高无上,任何君主无权侵占别人的财产。该主张( )
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理性主义 B.加强了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C.反映了重商主义的发展需要 D.体现了民族国家至上的要求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让·博丹(1530-1596)认为,国家主权即君主“得以管制其臣民的最高权力”,主权是受自然法、国际法等拘束的。君主作为主权者不受法律的限制,但仅仅是就主权的对内方面而言。荷兰人格劳秀斯(1583-1645)认为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彼此均受制于国际法的最高规范——“普遍至高的正义原则”。他认为,主权、国际合作和人道主义这三项原则是贯穿始终的。
——摘编自赵建文《关于国家主权的性质和地位的理论演进》
材料二: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接受原则,确立方法,以保证非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用是发愤立志,务当同心协力,以竟厥功。
——《联合国宪章·序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博丹和格劳秀斯国家主权观的异同。(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根据材料二,概括《联合国宪章》的基本理念。(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列图片是联合国总部前的两座雕塑。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先后两次绕开联合国,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发动了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1)“铸剑为犁”“枪口打结”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哪些方式实现雕塑表达的美好愿望
(2)材料二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遇到了什么问题。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析:《至尊法案》规定国王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体现出王权的强化,故B项正确。
2.C 解析: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故C项正确。
3.A 解析:“文明国家之间的法律”体现出西方国家对自身的认识,西方国家对国际事务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主导了国际体系,故A项正确。
4.C 解析:1945年签订的《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故C项正确。
5.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欧洲主要王室的正统地位,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故B项正确。
6.B 解析:从和平大会的主要任务来看,这次会议将战争认作是一个国家的正当权利,承认了战争的合法性,故B项正确。
7.B 解析:根据材料“初来巴黎”可知材料指的是巴黎和会,巴黎和会上建立了凡尔赛体系,故B项正确。
8.D 解析:国际法明确规定了危害人类罪,这表明国际法体现了人文关怀,故D项正确。
9.A 解析: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了新教的合法地位,打破了罗马教会的神学统治,确立了国家主权平等原则,推动了主权国家的形成,A项正确;承认新教为合法宗教的不是罗马教会而是欧洲主权国家,排除B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排除C项;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
10.D 解析:路易十六是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前最后一位国王,后来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故A项错误;《法国民法典》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人权宣言》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才是一个民族国家”,可知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民族意识觉醒,民族主义发展,故D项正确。
11.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专制之下无祖国”“法国大革命被认为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可知专制政治与近代民族国家不相容,故选C项;启蒙运动是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重要推动力,但不是民族主义形成的根源,A项排除;B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并非都是经过暴力革命,如英国的“光荣革命”,D项排除。
12.B
13.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巩固统一的民族国家,国家权力至高无上”,可知该主张体现了民族国家至上的要求,故D项正确;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张,A项错误;题干材料无法体现该主张的实施效果,排除B项;题干材料无法体现重商主义,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14.答案:
(1)同:都认为国家主权是相对的,应受国际法约束。
异:博丹侧重于对内主权的阐释,格劳秀斯则侧重于对外主权的阐释。
(2)基本理念:人权、平等、和平。
15.答案:
(1)含义:“铸剑为犁”是指联合国要努力维护世界和平,把战争的武器变为创造财富的工具,造福全人类。“枪口打结”是指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制裁侵略,维护世界和平。方式:安理会通过决议、调解斡旋、组织维和行动维护世界和平。
(2)问题: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措施:坚决捍卫《联合国宪章》;进一步增强安理会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加快联合国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