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A卷 基础夯实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A卷 基础夯实习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7 08:4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A卷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1.我国考古学史上首次发现的大批秦简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墓,被称为《云梦睡虎地秦简》。这批秦简中,秦律占50%以上,主要记载了从战国末期至秦始皇年间的600余个法条,内容涉及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程序等,蕴含着人权、生态、环保等理念。这反映了( )
A.秦律调整封建经济的作用 B.秦始皇集司法大权于一身
C.秦时期法律严苛刑罚严酷 D.秦律具有先进性与完备性
2.西晋时期,法律规定“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也”,处理亲属相犯的刑事案件时,需要按照五服之内的血缘关系,依据当事人之间的尊卑、长幼、亲疏定罪。这体现出( )
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约法省禁,慎刑慎罚
C.引礼入律,礼法合流 D.律为正文,例为附注
3.《唐律疏议》是我国封建法典的集大成者,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其主要指导思想有德本刑用、以礼为纲等。由此可见唐朝( )
A.完成专制向法治转型 B.推崇仁政而排斥法治
C.重视法治与教化相济 D.主张法本并以礼辅之
4.我国古代解决民事纠纷的传统是依靠中间人调解,调解无效时交官府,而官府也主要扮演调解人的角色,在民事纠纷导致暴力事件后,才扮演法官的角色。但明清时期,官府的法官角色越来越重,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专门代人打官司的“讼师”。这种变化表明( )
A.古代民众的法律意识淡薄 B.社会发展提升了法律作用
C.政府奉行以德治民的理念 D.民众已具备近代法律意识
5.乡约本是宋代士大夫倡导的加强基层社会道德建设的民间自治制度,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使乡约逐渐具有强制力,不遵乡约的百姓要受到处罚。这一变化说明( )
A.基层政权建设更加完善 B.乡约开始具有法律效力
C.君主专制权力加强的需要 D.宋明理学失去了统治地位
6.有罗马法学家主张:当对于一个人究竟是自由或者是奴隶的问题无法解决时,一切怀疑都应偏向自由。下列思想和原则与材料相似的是( )
A.无罪推定原则 B.不告不理原则
C.遗嘱优先原则 D.注重证据原则
7.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这些法律制度体现的共同之处( )
A.维护所有人的权利 B.确立了公有财产制度
C.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D.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
8.“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致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这说明两大法系的共同特征是( )
A.突出法官作用 B.以成文法为主 C.强测法律至上 D.以判例法为主
9.辛普森案件经过一年多的审理,检方自始至终缺少案发现场的证明人,也未能找到凶器,而且其所列的作案时间表不能服众,血液证据也出现问题。最终,陪审团在分析了113位证人的1105份证词后,由法庭作出了裁决——辛普森无罪。该案件反映了西方法律制度( )
A.代表资产阶级的意志 B.司法独立原则
C.陪审团按律量刑判决 D.程序公正原则
10.2世纪以后,基督教的教义发生变化,宣扬忍耐顺从、君权神授的思想,4世纪末,基督教被确立为罗马国教。这表明基督教( )
A.是全体受压迫者的宗教 B.已成为世界性宗教
C.有利于统治者强化思想统治 D.提倡自由、平等、博爱
11.1982年宪法颁布后,先后于1988年和1993年修订,分别增加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和“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内容。这反映出当时( )
A.立法缺乏稳定性和延续性 B.基层民主建设的巨大成就
C.改革开放推动了法制建设 D.已经建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12.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的颁布说明了我国( )
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依法治国方略开始实施
C.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完善 D.法制体系逐步走向健全
1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强调,关键是发展经济。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表明中国( )
A.制定了最完备的民法典 B.开始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C.经济发展助推法治建设 D.法律制度建设臻于完善
14.1956年,王砚香到山区的分销店工作,他和同伴们长期坚持用背篓为农民送货,同时把农民的农副产品背下山。以他为原型的电影《红色背篓》公映,“背篓精神”也由此风靡全国。这( )
A.反映了艺术都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 B.倡导了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C.说明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D.展现了新中国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
15.2021年6月29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以中共中央名义首次颁授“七一勋章”,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习近平说:“七一勋章获得者都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这说明我国政府注重( )
A.宣传“科教兴国”的战略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D.提升共产党员个人修养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计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17.《法国民法典》和《德意志民法典》是大陆法系的代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和近代初期法国的法律是由若干地方习惯法拼凑而成的。罗马法在原则上为法国所采纳。到大革命前夕,形成了习惯法、罗马法、王室法、教会法、城市法和商法并存的局面,而现有的法律样式内部又有很多种互不统一的规定。以致于伏尔泰不无嘲讽地说:“在这个王国里,每当你从一个驿站到另一个驿站就出现这种情况,在每次换乘马匹的时候,法律也就变了。”政治和经济的力量要求制定统一的法律。1791年法国着手制定民法典,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
——摘编自刘春田等《法国民法典制定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19世纪,德意志法律主要包括全德使用的“共同法”和各邦国的地方法。法学家蒂堡认为“德意志人已经从长时间的沉睡中苏醒过来,社会各阶层都以一种空前的团结同仇敌忾”,而当下全部的法律杂乱无章,不仅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更会造成德意志人民之间的隔阂。若没有自己的法典,则会因继承罗马法而丧失本国法律的稳定性,依赖于罗马与巴黎的法律文化甚至政治文化,这是一种充满屈辱和压迫的做法。在几代法律人的不懈努力下,1900年《德意志民法典》正式颁行。
——摘编自熊汉宸《论萨维尼与蒂堡关于法典立法的几点不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德两国民法典形成背景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蒂堡的主张并分析其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在改革开放初期,针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在竞争中可能出现的某些消极现象和违法行为,陈云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的思想。1985年,他提出:“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搞好执政党的党风。”同时陈云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另外陈云很重视精神文明的阵地建设,比如关于学校,他认为“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中小学生“具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将来能否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同中小学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陈云对改革开放初期我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思想精髓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
——摘编自欧阳雪梅《陈云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及时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云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陈云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时代价值。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秦律。材料展示了《云梦睡虎地秦简》中秦律的丰富性,反映了秦律的完备性和先进性,故D项正确;秦律涉及方方面面不仅仅调整经济方面,排除A项;秦始皇集司法大权于一身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法律严苛刑罚严酷,排除C项。
2.答案:C
解析:“准五服以制罪也”是指五服以内的亲属之间有相互侵害行为时,依据当事人之间的尊卑、长幼、亲疏定罪,体现出引礼入律,礼法合流,C项正确;题干无法体现以吏为师,A项排除;约法省禁即法令要简约,刑网要宽疏,题干无法体现约法省禁,也无法体现慎刑慎罚,B项排除;题干无法体现律为正文,例为附注,D项排除。
3.答案:C
解析:唐朝是封建专制社会而非法治社会,故A项错误。由材料“德本刑用”可知,唐朝时“德”为治国之本,“刑”为治国之用,并未排斥法治,故B项错误。据材料“其主要指导思想有德本刑用、以礼为纲等”可知,唐朝以伦理道德作为治国之本,以刑法为辅助手段,法治与教化相济,故C项正确。由“德本刑用”可知,唐朝以道德教化为本,D项错误。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故B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但明清时期,官府的法官角色越来越重,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专门代人打官司的‘讼师’”可知,古代民众的法律意识已在逐步强化,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政府的治国理念,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我国民众在辛亥革命后才逐步具备近代法律意识,排除D项。
5.答案:C
解析:乡约本是宋代士大夫倡导的民间自治制度,是自愿的,而明朝后期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强制执行,不执行会受到惩罚,反映了君主专制权力加强的需要,C正确。材料中不能体现基层政权更加完善,A错。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执行,有时候不能混为一谈,因为本文中是君主强权执行,并没有立法,B错。文中没有提到宋明理学的地位变化,D错。
6.答案:A
解析:“当对于一个人究竟是自由或者是奴隶的问题无法解决时,一切怀疑都应偏向自由”表明,本着对当事人有利的原则来处理暂时还不能确定结果的问题,无罪推定原则与其相似,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7.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思想主张,制定了各自的法律,这些法律从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本质上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即维护资产阶级利益,C项正确。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制定的法律主要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不是维护所有人的权利,排除A项;近代以来西方各国法律建立的基础是私有制,而不是公有制,排除B项;近代以来西方各国的法律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排除D项。
8.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都是议会制定法律,依法行使行政权、司法权,体现了法律至上,C项正确。突出法官作用和以判例法为主的是英美法系特征,排除AD项;以成文法为主是大陆法系的特征,排除B项。
9.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陪审团在分析了113位证人的1105份证词后,由法庭作出了裁决”可知,陪审团分析证据,就事实作出决定,反映了西方法律程序公平原则,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其代表资产阶级的意志,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司法独立,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陪审团重视证据和程序的公正,不是按律量刑判决,故C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基督教的教义发生变化,宣扬忍耐顺从、君权神授的思想”可知,基督教有利于统治者强化思想统治,C项正确;A项不符合事实,排除;B、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在1988年和1993年两次修订宪法,分别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补充进宪法,反映出改革开放推动法制建设,C项正确;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与时俱进,即根据现实需要对1982年宪法进行修订,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基层民主建设的巨大成就与题千无关,B项排除;宪法的两次修订不能说明我国已经建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D项排除。
1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体现了我国法制体系逐步走向健全,D项正确。仅凭一部法律不能体现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排除A项;1997年,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市场经济体制无关,排除C项。
1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制定”“民法典的起草加快”“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系列法律法规都是改革开放以来制定的,主要由于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助推法制建设,C项正确;A项中“最完备”说法绝对,排除;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是1997年,B项排除;题干不能说明法律制度建设臻于完善,D项排除。
1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以王砚香坚持长期用背篓帮助山区农民解决卖货难和购物难为原型的《红色背篓》,倡导了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新风尚,B项正确;A项说法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题干不能说明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C项排除;只一部电影不能说明新中国电影事业“蓬勃发展”,D项排除。
15.答案:B
解析:“七一勋章”主要是表彰基层奉献者,这体现了我国政府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B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强调科技的力量,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项;传统文化在材料中并未提及,排除C项;材料无法反映我国政府注重共产党员个人修养,排除D项。
16.答案:(1)特点:起源较早、源远流长、注重继承前代成果;重视“例”的作用(律例结合);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
(2)不同:欧洲法律体系特别强调法律至上,国家权力机构的三权分立。
原因: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较快、程度较高;欧洲君主专制统治相对薄弱;罗马法律的影响;启蒙思想的影响。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可得出,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是:起源较早、渊源流长,注重继承前代成果;根据材料一“……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可得出,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重视“例”的作用;根据材料一“……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 ”,可得出,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2)不同:根据材料“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可知,欧洲法律体系特别强调法律至上;根据材料“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可知,国家权力机构的三权分立。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较快、程度较高;根据材料“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可知,欧洲君主专制统治相对薄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律的影响;根据材料“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可知,启蒙思想的影响。
17.答案:(1)相同之处:罗马法的影响;法律体系庞杂不统一;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启蒙思想的传播,法国大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主张:制定一部统一的德意志民法典;摆脱对传统罗马法和法国民法典的依赖。
影响:有利于德意志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增强民众的民族认同感;为《德意志民法典》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
解析:(1)根据材料一“罗马法在原则上为法国所采纳”及材料二“继承罗马法”可知罗马法的影响;根据材料一“形成了习惯法、罗马法……而现有的法律样式内部又有很多种互不统一的规定”及材料二“当下全部的法律杂乱无章”可知,法律体系庞杂不统一;根据材料一“政治和经济的力量要求制定统一的法律”及材料二“社会各阶层都以一种空前的团结同仇敌忤”可知,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一“伏尔泰”及材料二“德意志人已经从长时间的沉睡中苏醒过来”,概括得出启蒙思想的传播,法国大革命的推动。(2)根据材料二“当下全部的法律杂乱无章……更会造成德意志人民之间的隔阂”可知,制定一部统一的德意志民法典;根据材料二“依赖于罗马与巴黎的法律文化甚至政治文化,这是一种充满屈辱和压迫的做法”可知,摆脱对传统罗马法和法国民法典的依赖。影响:根据材料二“若没有自己的法典……这是一种充满屈辱和压迫的做法”可知,有利于德意志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根据材料二“《德意志民法典》正式颁行”可知,为《德意志民法典》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根据所学还可从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增强民众的民族认同感等方面分析总结。
18.答案:(1)主要内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搞好党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重视精神文明阵地建设。
(2)时代价值: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理论支撑。
解析:(1)据材料“在改革开放初期……陈云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的思想”“1985年,他提出:‘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搞好执政党的党风’”“同时陈云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另外陈云很重视精神文明的阵地建设”总结归纳。(2)据材料“陈云对改革开放初期我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可知,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根据所学可知,陈云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有利于我国民众素质的提高,推动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