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 高中历史 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学案(教师版,答案带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 高中历史 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学案(教师版,答案带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11 16:5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历史导学案(人民版)(教师版)
【课标解读】——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1)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2)考试说明:了解秦的统一;了解“始皇帝”的来历和秦朝的中央官制理解郡县制的推广和
作用。
【基础预习】——夯实基础,理清要点。
(一)“六王毕,四海一”。
1.过程
(1)灭六国:秦国于____________年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结束了长期以来割据混战的局面。(公元前221年)
(2)北伐匈奴:公元前215年,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率军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此后,秦朝修筑_________和“直道”,加强了北部边防。(蒙恬、长城)
(3)统一岭南地区:公元前214年,秦开凿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_________,平定了_________;并在岭南置郡(秦在岭南置郡的意义:这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灵渠、岭南)
(4)将“西南夷”地区纳入中央王朝版图:
秦朝在当时被称为“西南夷”的地区,开辟了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在部分地区委任官吏(秦在“西南夷”部分地区委任官吏的意义:是“西南夷”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五尺道”)
2.秦统一的意义:
结束了__________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们安居乐业和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扩大了____________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春秋战国,统一帝国)
教师提问:秦统一的历史条件主要有哪些?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秦王嬴政具有雄才大略,重用人才,措施得当。
(二)海内为郡县。
1.过程(以时间为线索):①____________时期,就已有郡和县。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③__________后,在全国废除分封制,普遍实行郡县制。(春秋战国、秦统一)
2.内容:在地方设立(1)______和(2)______。(郡、县)
(1)直属于_________,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行政)、郡尉(_________)和_________(监察)。(中央、郡守、兵事、监御史)
(2)隶属于_________,下设“_________”、“ 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郡、乡)
(3)此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 “______”,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并兼管公文传递的“______”。 (道、亭)
3.特点:
(1)与分封制相比,最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2)郡县长官一概由_________任免调动,不得世袭。(皇帝)
5.作用:加强了____________,,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____________代替_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中央集权、官僚政治、贵族政治)
教师提醒:郡县制形成于春秋后期,秦朝统一全国后,将郡县制推向全国,因此,秦始皇不是郡县制的创立者。
(三)百官公卿。
1.确立皇帝制度: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因此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_________”,自称“始皇帝”。 (皇帝)
2.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1)三公:(丞相、军事、御史大夫)(提醒:秦朝的太尉只是虚设其位。)
官职 _________ 太尉 _________
职权 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_________ 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地位 百官之首 虚设 副丞相
(2)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被称之为“_________”。 (九卿)
(3)作用:一方面保证了皇权至上,另一方面减少了_________。(决策失误)
3.推行“朝议”制度:丞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御史大夫和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集体议政的一种方式,,主要功能是为皇帝提供决策咨询。)
教师提问:秦朝中央官制有什么特点?
(1)以皇权为中心,为皇权服务。
(2)职责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
(3)国事与皇帝家庭事务共同管理,体现“家天下”的特点。
(四)汉朝。
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官僚制度,历史上称此为“____________________”。汉武帝时,另设十三部__________,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汉承秦制、刺史)
教师提醒:“汉承秦制”,汉代并非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变化。
【预习检测】——小试牛刀,一展身手。
1.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解析:D。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各级官吏均由皇帝任命。2.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主要意义在于 (  )A.有利于社会安定 B.有利于经济发展C.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势力 D.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解析:C。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的控制,故答案为C。3.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削弱地方权力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防止大臣专权解析:D。此题考查内容涉及对秦朝三公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的理解。A是终极目的;与B相对应的措施是郡县制;C项包括题干进而不正确,唯选D项,三公之间在职权上有分工,三者又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4.秦汉时期设置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决议 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解析:D。据材料信息“军国大事最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必须经皇帝裁决”可知A、C两项错误;这一制度仍是皇帝绝对意志的体现,但通过群议有利于皇帝正确决策,D项正确;C项与材料不符,排除。5.下图说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中央机构与地方机构分设 B.秦律是统治的保证C.皇权至高无上 D.统治机构职责分明 解析:C。本题以知识图表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认识。由所给图表可以看出,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权力都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这反映出这一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高无上。
【关注重点】——自主建构,互动思维。
★思考1:根据材料,思考一下皇帝制度有哪些特点?
材料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①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皇权至上)
材料二: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②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皇帝独尊)
材料三:“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③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皇位世袭)
思维延伸:皇帝制度的本质是什么?(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思考2:根据材料分析秦朝为什么要全面推行郡县制?这一制度适应了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为什么?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1)秦始皇认为分封制导致地方诸侯战争不断,不利于其维护统治。
(2)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思维延伸:既然郡县制适应了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加强了秦朝的统治,为什么秦朝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秦朝的暴政)
教师总结:秦朝开创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其主要内容有哪些?对后世有何影响?
(1)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主要内容: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
(3)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和加强。
【课堂探究】——合作探究,展现自我。
★探究1:试一下列表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完成下面内容。
分封制 郡县制
盛行时期 商周时期(奴隶社会) 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划分标准 血缘
官吏来源 皇帝任免
权利大小 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
与中央的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实质 官僚政治
影响
共性 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者的统治。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③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分封制 郡县制
盛行时期 商周时期(奴隶社会) 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划分标准 血缘 地域
官吏来源 世袭 皇帝任免,官位概不世袭
权利大小 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 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的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实质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影响 最初巩固统治,扩大疆域;后来诸侯割据,导致分裂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共性 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者的统治。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③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教师总结: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大区别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命、调动,不得世袭。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郡县制之所以能保证统一,关键在于地方失去了官吏的任免权。
★★探究2:材料中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根据材料,概括这一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所起的作用。
两千多年来,不管王朝如何更迭,不管哪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族掌握政权,这种政治制度和统治形式都一直延续下来。它既有助于打破民族间的隔阂和地区间的分裂割据状态,又有助于每个民族内部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凝聚力的形成。这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有如百川归海、日益统一的政治基础。
——《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1)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
联系本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
(2)作用:有效维护、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利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教师补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影响。
专制权威、权力高度集中容易造成政治腐败、决策失误、阶级矛盾激化。
【课堂点睛】——回眸要点,提升价值。
关键信息 一个核心 皇权至上
两个内涵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三项制度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
三个特点 最高统治者权威的树立;官僚体系取代宗族体系;官吏任免制取代世卿世禄制
本课要点 1、秦朝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充分体现出“家天下”“家国同治”的特点2、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中央对地方进行统治。
【知识结构】——知识脉落,整体感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学以致用】——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一)基础组:
1.《荀子·君道》:“墙之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 B.设立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解析:C。材料反映的是监察监督百官。秦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地位仅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2.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却持久的记忆,“深刻却持久的记忆”主要是指( )
A.完成统一 B.制度创新 C.修筑长城 D.暴政而亡
解析:B。材料说明秦朝的历史虽然短暂,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主要是指秦朝正式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所继承,所以其影响“深刻而持久”,故B项正确。自秦之后,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局面缺乏连续性,“持久”之说并不准确,排除A项。修筑长城,暴政而亡均不能说明秦朝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排除C、D项。
3.《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  )
A.三公九卿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郡县制
解析:B。材料“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都反映了皇权至上和专制独裁,这一制度是指皇帝制度。
4.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 ( http: / / www.21cnjy.com )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解析:B。根据材料可知,九卿主要为皇帝、皇室服务,体现了秦朝政体化国为家,君权至上的本质。故选B项。
5.《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解析:C。题干中材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是秦朝郡县制的体现,因为郡县制下的地方郡守、县令都由中央任命,由中央把持。
★★(二)提升组:
6.秦始皇所创立的皇帝制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这些制度是( )①郡县制 ②王位世袭制 ③分封制 ④嫡长子继承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区别历史概念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注意皇帝制度,而郡县制和分封制是地方制度,运用排除法即可否定①和③。
7.“或者又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尤非所谓知理者也。”柳宗元在《封建论》中的这段话(  )
A.肯定了分封制的积极作用 B.明确反对郡县制
C.否定了部分人的错误看法 D.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
解析:C。柳宗元的话指出,有人认为夏、 ( http: / / www.21cnjy.com )商、周、汉因为实行分封制而长久,秦朝实行郡县制短暂而亡,这是不知道其中的道理的。意思是批评持这种看法的人。
8.“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如此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 )
A.他开始实行郡县制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他确立了后世2 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他确立了分封制 D.他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解析:B。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是因为他建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等。分封制、世卿世禄制出现在秦朝建立之前,排除C、D两项;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选B项。
9.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秦以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封建政治”是指周朝的分封制,“秦以后之郡县政治”是指秦朝的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不是地方制度,故A项错误;以血缘为纽带的是分封制,故C项错误;秦朝是第一个封建王朝,分封制实施于奴隶社会的周朝,故D项错误。分封制以血缘宗法制度为基础,属于贵族政治;中央集权制打破了血缘关系,由皇帝任免官吏,属于官僚政治。
10.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 ( http: / / www.21cnjy.com )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解析:D。题干的意思是秦朝用废分封、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郡县的办法来作为制度,是最大的公。秦始皇时期百姓仍是皇帝的属民,排除A项。B项与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相矛盾,故排除。制度法令的统一不能体现天下为公,排除C项。D项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体现了共同管理天下,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课堂评价】
自己的评价 同学的评价 老师的评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