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金色的鱼钩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5金色的鱼钩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9 12:17:5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题 《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理解 “收敛、奄奄一息” 等词语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主要情节。 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分析,深入体会老班长的形象,感受他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能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主要情节,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语句,分析其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 “金色的鱼钩” 的深刻含义,体会老班长的革命精神。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 收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相关资料、图片和视频。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内容、重点词句解析、相关图片和音频等。 复备课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上课铃声响起,教师精神饱满地走进教室。教室瞬间安静下来,同学们的目光都聚焦在老师身上。 教师微笑着说道:“同学们,在正式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老师要先给大家播放一段特别的视频。” 教师打开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视频。视频中,红军战士们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艰难前行,他们的脚步沉重但坚定,脸上写满了疲惫却依然充满斗志。狂风呼啸着,吹得战士们的衣服猎猎作响;雨水倾盆而下,打湿了战士们的身躯。但他们毫不退缩,相互扶持,一步步向着前方迈进。激昂的音乐伴随着画面,让人心潮澎湃。 视频结束后,教师的眼中闪烁着感动的光芒,深情地说道:“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就是红军长征过草地的片段。在那段充满艰难险阻的岁月里,无数英勇的战士们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却始终坚定不移地前行。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关于长征的小说 ——《金色的鱼钩》,去感受那段历史中的温暖与力量。” 教师转身,在黑板上郑重地写下课题:金色的鱼钩 (二)背景介绍,了解历史 教师点击多媒体课件,屏幕上出现了红军长征的路线图。 教师指着路线图,开始详细地讲解:“同学们,看这张路线图,红军长征的路途漫长而艰辛。他们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无数的挑战。而我们今天要重点了解的是红军过草地这一段。草地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连接段,那里海拔高,气候恶劣,环境极为复杂。” 教师切换到下一张图片,图片上是一望无际的沼泽地,水草纵横交错。 教师继续说道:“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草地。草地里到处是沼泽,一不小心踩进去,就可能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而且,那里的天气变化无常,一会儿烈日炎炎,一会儿狂风暴雨。” 教师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不仅如此,红军战士们还面临着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他们没有足够的食物,只能吃野菜、草根,甚至是皮带。在这样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红军战士们依然坚定地前行,展现出了无比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他们的信念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人民的幸福,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在所不惜。” (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教师说道:“现在,请同学们轻轻翻开课本,自由朗读这篇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大家要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如果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先试着根据上下文猜测意思。” 同学们开始认真地朗读课文,教室里回荡着他们的读书声。 朗读结束后,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生字词卡片,一张一张地展示给同学们看,卡片上写着 “稞、胁、敛、搀、噎、瞻” 等生字。 教师指着卡片,清晰地说道:“来,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读。‘稞’,青稞的‘稞’;‘胁’,威胁的‘胁’……” 读完后,教师着重强调:“同学们,‘噎’这个字大家要注意写法,上面是一个‘口’,下面是一个‘壹’。还有‘瞻仰’这个词,‘瞻’是往上或往前看的意思,我们常说瞻仰烈士陵墓,就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看。” 为了加深同学们的理解,教师让同学们用这些生字词进行组词、造句。 一位同学站起来说道:“‘稞’可以组词‘青稞’,造句是‘青稞是西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另一位同学说道:“‘胁’组词‘胁迫’,造句是‘他受到坏人的胁迫,做了错事。’”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打开多媒体,播放课文的朗读音频。那充满感情的朗读声在教室里响起,同学们都静静地坐在座位上,认真倾听。 音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微笑着问道:“同学们,刚刚我们听了课文的朗读,现在请大家想一想,课文围绕‘金色的鱼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大家可以先在心里默默地组织一下语言。” 片刻后,同学们纷纷举手,想要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位同学站起来说道:“课文讲的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故事。” 另一位同学补充道:“还有那个金色的鱼钩,它见证了老班长的无私奉献。” 教师点了点头,说道:“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接下来,老师和大家一起梳理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 (五)概括情节,理清脉络 教师说道:“同学们,接下来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然后想一想与之对应的情节是什么。大家可以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同学们迅速行动起来,认真地阅读课文,圈画出相关内容,并进行简单的概括。 教师在教室里巡视,观察同学们的思考和讨论情况,不时地给予指导和鼓励。 过了一会儿,教师说道:“好了,现在我们来听听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哪个小组先来?” 一个小组的代表站起来说道:“我们小组找到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刚进草地’,对应的情节是老班长接受任务。” 另一个小组的代表接着说道:“我们找到的是‘草地途中’,这时候老班长辛苦钓鱼,给战士们做鱼汤。” 又一个小组的代表说道:“我们认为‘一段时间后’,情节是发现老班长的秘密,知道他自己不吃鱼,只吃草根和鱼骨。” 最后一个小组的代表说道:“‘即将走出草地’的时候,老班长壮烈牺牲了。” 教师边听边在黑板上进行板书: 刚进草地:老班长接受任务 草地途中:老班长辛苦钓鱼 一段时间后:发现老班长的秘密 即将走出草地:老班长壮烈牺牲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走上讲台,目光温和地看着同学们,说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了解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背景,学习了生字词,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概括了情节。大家都表现得非常出色。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认真完成作业。” 教师接着说道:“作业有两项。第一项是抄写文中的生字词,每个写三遍,要写得工整、规范。第二项是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相信大家一定能够认真完成任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教师走进教室,微笑着看着同学们,说道:“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谁能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分别对应的情节又是什么?” 同学们纷纷举手,一位同学站起来说道:“课文主要讲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牺牲了自己的故事。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刚进草地’‘草地途中’‘一段时间后’‘即将走出草地’,对应的情节分别是老班长接受任务、老班长辛苦钓鱼、发现老班长的秘密、老班长壮烈牺牲。” 教师满意地点点头,说道:“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准确,看来大家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不错。那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回忆,继续深入学习。” (二)分析人物,体会品质 教师表情严肃地说道:“同学们,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大家要圈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同学们开始认真默读课文,不时地拿起笔在书上做着批注。 默读结束后,教师说道:“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找到的语句和体会,互相倾听,互相补充。” 同学们迅速组成小组,开始热烈地交流。每个小组的同学都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发现。 交流结束后,教师说道:“下面请各个小组的代表来发言,让我们一起听听大家的想法。” 一个小组的代表站起来说道:“我们从‘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这句话中,看出老班长长期经受艰苦生活的磨难。这是外貌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饱经风霜的老班长。” 教师点了点头,说道:“很好,你们抓住了外貌描写来分析。还有哪个小组有不同的发现?” 另一个小组的代表说道:“我们找到的是‘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这是动作描写,体现了老班长为了让战士们吃饱,自己吃苦的高尚品质。” 教师赞许地说道:“你们观察得很仔细,通过动作描写体会到了老班长的品质。还有吗?” 又一个小组的代表说道:“我们认为‘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 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这句话是语言描写,老班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关心着战士们,表现出他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师激动地说道:“你们分析得太深刻了!还有小组要补充吗?” 最后一个小组的代表说道:“我们发现‘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这句话通过神态描写,反映出老班长为战士们的身体担忧。” 教师总结道:“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位忠于革命、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的老班长。他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中。” (三)对话与心理描写,加深理解 教师语气温柔地说道:“同学们,除了刚才我们分析的描写,文中还有很多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描写。现在,请大家找出这些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它们对刻画老班长有什么作用。” 同学们开始认真地在课文中寻找相关语句,并仔细思考。 一位同学举手说道:“老师,我找到‘我’与老班长的对话,比如‘我’不想喝鱼汤的时候,老班长说‘小梁,你不要太脆弱!’这些对话表现了老班长对战士们的关心和爱护。” 教师说道:“很好,还有其他同学有发现吗?” 另一位同学站起来说道:“老师,我觉得‘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是‘我’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对老班长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教师微笑着说道:“同学们找得很准确,理解得也很深刻。这些对话和心理描写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老班长的内心世界,也让他的形象更加丰满和感人。” (四)理解题目,升华主题 教师神情庄重地说道:“同学们,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作者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有什么深意?大家可以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同学们陷入了沉思,然后开始和同桌小声地交流。 过了一会儿,教师说道:“现在,谁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位同学站起来说道:“我觉得金色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的精神,它是宝贵的,永远闪耀着光芒。” 另一位同学说道:“我认为这个题目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老班长的牺牲和奉献。” 教师总结道:“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金色的鱼钩’不仅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更象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革命精神永垂不朽。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班长的伟大精神。” 同学们充满感情地朗读起来。 (五)拓展延伸,传承精神 教师打开多媒体,展示出一些关于红军长征的其他故事和图片。有红军战士们在雪山上艰难前行的画面,有他们相互扶持过沼泽地的场景,还有一些感人的文字介绍。 教师说道:“同学们,看了这些故事和图片,相信大家对红军长征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受。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当遇到困难时,应该如何学习老班长的精神呢?” 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 一位同学说道:“当我遇到困难时,我要像老班长一样坚定信念,不放弃。” 另一位同学说道:“我要学习老班长关心他人,在困难的时候帮助身边的人。” 教师充满激情地说道:“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像老班长这样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走上讲台,深情地说道:“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伟大的老班长,感受到了长征精神的伟大。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时刻铭记老班长的精神,勇敢面对困难,做一个坚强、有担当的人。” 教师接着说道:“今天的作业有两项。第一项是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老班长和长征精神的感悟。第二项是向家人或朋友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传承这种精神。”
教 学 反 思 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有了较深入的理解,感受到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等方式来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的主题,但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