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散步——七年级语文统编版(2024)上册课时优化训练
1.下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田野 挺住 铺着 水泡
B.两全 稳当 强壮 温罄
C.委屈 领袖 蹲下 取诀
D.幼小 毕竞 嫩芽 拆散
2.词语的“词义”包括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没有使用引申义或比喻义的一项是( )
A.班主任经常开导成绩落后的同学:“你不要有包袱,继续努力肯定会有回报的。”
B.机智勇敢的小兵张嘎终于甩掉了尾巴,把重要情报送到了目的地。
C.罗江县的白马关在三国时期是古蜀道上的重要咽喉,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D.尽孝道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回报父母教育之恩的基本行为。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散步》这篇文章,同学们明白了父母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B.父母外出打工后,姐姐挑起了家庭重担,像母亲一样无时无刻呵护着弟弟妹妹。
C.由于汉字书写纳入期末考试考查,使各学校越来越重视写字教学。
D.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刘玲猁,几十年如一日扎根特教讲台,无怨无悔地发挥着光和热。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
C.《散步》一文,让我们感觉到平常生活中流淌着的亲情,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生命的感慨。
D.人生在世,是追求纸醉金迷的物质享受,还是追求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
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6段中的“严重关头”是大词小用,使读者感受到“我”当时的束手无策和左右为难。
B.课文中的“我”是一个颇有担当、体贴孝顺、做事稳重的中年男人。
C.课文的感情基调是清新明朗、舒缓从容的;有些语句也有含蓄未言的深意。
D.“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前后对称,结构整齐,读来亲切自然,属于“对称句”。
6.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张大爷为邻居写对联,写完后,总是自谦地说:“老朽不才,让大家见笑了。”
B.小明的爷爷坚持锻炼,身体很健康,小明经常说:“令尊的身体比年轻人还要好。”
C.服务员上菜慢了,客人说:“这么老半天你们才上菜,乌龟都比你们爬得快!”
D.小王上了公交车才发现没有零钱投币,司机对他说:“有钱投币,没钱下车。”
7.晚饭后,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这时,你应该怎么办,又该怎么说?
我应该____________。我对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
近日,驻马店某中学开展“诵读名家进校园”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8.【诵读我了解】
下面是一段关于“古文诵读”的文章选段,段序有些问题,请把正确的段序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清代政治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②首先,了解诗的背景,体会诗人的感情。这是一首绝笔诗,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偏安江南的悲愤,也表达了诗人对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信念。诗的感情基调沉痛悲愤而又坚定乐观,诵读时要语调凝重,语速缓慢。然后,分清节奏和重音,做好记号。
③谈到古文诵读,南宋朱熹的看法是,“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④文言文字少而意思深,音单而韵味长,需要通过放声诵读,才会记得牢靠,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我们以陆游的《示儿》一诗为例,做一点指导。
正确段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诵读我宣传】
为营造活动氛围,动员师生积极参与,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句式对称,有感召力,20字以内)
10.【节目我主持】
活动现场,首先由学校朗诵队朗诵朱自清的《春》,接着著名播音员陈老师将朗诵莫怀戚的《散步》。请你给这两个节目写一段串词。(要求:衔接自然,富有感染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母亲来京
刘向晨
今年暑假里,和很多在京工作的人一样,我也匆匆赶往火车站。不是启程,而是接人。
那是早就订好的计划。趁我在京挂职,让母亲、妻子和儿子来北京,全家一起住几天。母亲原本不愿来,说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但我知道,母亲是不舍得来回将近400块的车票钱。我说,票都提前订好了,退票要花很多手续费的。母亲便不再言语。
母亲目不识丁,儿子尚年幼。在汹涌的地铁人潮里,我照顾母亲,妻子照看儿子。拽着母亲的手,我一刻也不敢撒;妻子怀抱儿子,安抚着他的“挣扎”。母亲说:“这地铁里咋跟过去赶庙会一样挤?赶庙会把你挤丢过一次,差点没把我急哭……”
我跟同事合租的房子,所以,母亲、妻儿挤在我的房间,我自己则睡客厅沙发。母亲想跟我“抢”,但被我两句话“怼”了回去。过去,老家的床铺少,每次回去,父母只能打地铺,我也吵着睡地铺,但母亲两个巴掌打在我的屁股上,我乖乖跟着爷爷奶奶去了东屋大铺。现在,早已成家立业,在外闯荡多年的我,于年迈的母亲而言,我的每句话如同“圣旨”,她总是静静地听,默默照做,虽偶有“反驳”、时有“絮叨”,但往往因我的一句话便戛然而止。
对于在京几天的安排,我原本计划了多条路线,但第一天母亲就说有点累,她想在住处休息休息。想到年迈的母亲和我们一起往人堆里扎,心里确也有些发紧,便同意了母亲的建议。傍晚,等我和妻儿回到住处,才知母亲忙碌了一天:客厅、卫生间、厨房、阳台收拾得干干净净,就连同事的房间都打扫得一尘不染。“闲着没事,就帮你们打扫打扫。”难得来趟北京,母亲时刻想着的,还是自己能为儿子分担些什么……
曾经,母亲来过北京一次,只去了天安门。这次,对于故宫、八达岭、十三陵,母亲都不愿意去,总说天太热、人太多、路太远……无奈,我决定带母亲到住处附近的公园逛逛。
公园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但最吸引眼球的还是散落在各个角落里的众多老年健身团体。那些老人个个精神抖擞,花样翻新,忘我表演,引来游人驻足和掌声。我对母亲说,你看北京的老人,多潇洒,多滋润,多会生活。母亲眼里透着新奇,头却摇着,嘴里说,没时间,没工夫,学不来,也学不会……
是啊,许多年,母亲被牢牢地拴住了,不曾有过清闲的时候:过去,起早贪黑操持一家老小的生活;近几年,又南渡或北上,照顾我和弟弟的家庭,抚育孙辈儿。我有早起写稿的习惯,不论周末还是假期。在济南工作的时候,母亲晚上睡前都会倒上一保温杯开水,放在我的电脑旁。这样每天早起写稿时,热水已成温水,正适合饮用。
母亲来京的第二天,早上五点,我在电脑旁又发现了那个蓝色的保温杯。水不冷不热正好。记起母亲常嘱咐的一句话:多喝水、少抽烟,别熬坏了身体。我心里暖暖的。
住的地方挨着一条美食街,有多家北京人流连忘返的老字号。在京工作期间,每逢周末我常到这里吃点东西,慢慢也品出了几分老北京的韵味。想着这些有几百年底蕴的京城美食,一定要带母亲和妻儿一起品尝。老字号,人就多,得排队。母亲说,我在这儿排着,你们仨再去逛会儿。在母亲的心里,排队这样耗时无趣的事情,理该她做;孩子们宝贵的时间,可以做更有用的事情。
但排半天队买来的美食,母亲吃得却不多。一来口味一时不太能接受,二来她还要“伺候”一旁调皮捣蛋的孙儿。
每顿饭下来,母亲总会问花了多少钱。我和妻子心照不宣把价格打个五折再告诉母亲,母亲欣欣然说“不贵”,脚步也轻快起来。母亲常说,嘴馋了,心就浮了,哪还有心思干活?所以她从不讲究吃喝。
一周后,我送母亲和妻儿去火车站,返乡。路上,母亲反复叮嘱我,在北京好好干,家里的事你放心。我点头称是,心里却另有一番滋味:我在外挣钱养家,被视为家里的顶梁柱,但对于我们的家,母亲和妻子又何尝不是顶梁柱?!我做了甩手掌柜,而她们,则维系着整个家庭的温暖与希望。
1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让母亲、妻子和儿子暑假来北京,是想让他们趁着“我”在京挂职,来游玩几天。
B.文章第4段运用对比手法,把过去“我”争不过母亲,与现在母亲听从“我”安排进行对比。
C.母亲这次来北京,因为有公园可去,而不愿意去故宫、八达岭、十三陵等北京有名的景点。
D.“我”和妻子不直接说出美食的真实价格,免得母亲心疼,这个细节表现了他们的孝顺。
12.文章叙写了母亲来京后的种种表现,请梳理文章内容,填写在横线上。
想跟我“抢”睡客厅沙发→________________→逛公园时不羡慕北京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复叮嘱“我”在北京好好干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让你联想到了莫怀戚《散步》中的哪句话?请品味这两句话中情感的共同之处。
在汹涌的地铁人潮里,我照顾母亲,妻子照看儿子。
14.说说你从文中母亲说的话中得到的生活启示。
①多喝水,少抽烟,别熬坏了身体。
②嘴馋了,心就浮了,哪还有心思干活?
1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中两个加粗词语“顶梁柱”含义的理解。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B.罄—馨;C.诀—决;D.竞—竟。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A项,“包袱”在句中是负担的意思,使用了比喻义。B项,“尾巴”在句中指跟踪或尾随在后面的人,使用了比喻义。C项,“咽喉”在句中指的是形势险要的交通孔道,使用了比喻义。D项,“责任”在句中使用的是本义。故选D。
3.答案:A
解析:A项没有语病。其他各项病句如下:B项“无时无刻”用词不当,改为“无微不至”。C项成分残缺,去掉“由于”或“使”。D项“切忌”与“不要”重复,删除其一。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项,表示概数时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加顿号,所以应删掉“三、四里”中间的顿号。故选B。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的能力。A项,第6段中的“严重关头”大词小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也表现了“我”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的强烈的责任感。故选A。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项,“不才”指没有才能(多用来表示自谦),“见笑”指被人笑话(多用作谦辞),符合句子中的“自谦”的语境。B项,“令尊”是敬辞,称对方的父亲,对自己的爷爷一般称“祖父”。C项,语言有骂人的意思,没有礼貌。D项,语言生硬,不得体。故选A。
7.答案:满足爷爷奶奶的需求,把电视调到戏曲频道;爸爸妈妈;我们的节目找时间再看吧,先陪爷爷奶奶看戏曲,这可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艺术哦!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有的放矢,吐露心声,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
8.答案:③①④②
解析:题考查句子排序。针对“古文诵读”,名家们的看法各不相同,按照朝代先后,先讲南宋朱熹的看法,再讲清代曾国藩的看法,故③句排在首句,①句紧接③句之后;朱熹和曾国藩都强调“古文诵读”要高声朗读,由此引出④句,解释文言文为何要高声朗读,并且以陆游的《示儿》一诗为例来做指导;②句紧接着④句,解释如何就陆游的《示儿》进行指导。故排序为:③①④②。
9.答案:示例1:名家示范入耳,经典作品润心
示例2:学名家诵读,赏经典魅力
解析: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拟写的标语应句式对称,有感召力,20字以内。注意不能脱离“诵读名家进校园”的主题。
10.答案:在朗诵队同学们清纯甜美的声音里,我们仿佛嗅到了百花的芳香,看见了放飞的风筝,感受到了春的勃勃生机。同样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散步》为我们诠释了平常生活中流淌的亲情,描画了一个温馨的场景。下面请欣赏陈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朗诵《散步》。
解析:题考查串词的拟写。拟写串词时,应先确定关键词(串联点)和情境,然后扩展语句。可运用修辞使语句富有文采。
11.答案:C
解析:根据“这次,对于故宫、八达岭、十三陵,母亲都不愿意去,总说天太热、人太多、路太远……无奈,我决定带母亲到住处附近的公园逛逛”分析,母亲不愿去故宫、八达岭、十三陵等景点,是因为“天太热、人太多、路太远……”,而不是“因为有公园可去”。
12.答案:忙碌一天打扫房间;在电脑旁放一保温杯开水排队;品尝北京美食并问价格
解析:先根据题中的提示,确定答题范围,再抓住关键句(如“才知母亲忙碌了一天:客厅、卫生间、厨房、阳台收拾得干干净净”“在济南工作的时候,母亲晚上睡前都会倒上一保温杯开水”“老字号,人就多,得排队。母亲说,我在这儿排着,你们仨再去逛会儿”等)提取概括即可。
13.答案:“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都表达了尊老和爱幼的情感。“我照顾母亲”和“背起了我的母亲”是尊老,“妻子照看儿子”和“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是爱幼。
解析:文中的“我照顾母亲,妻子照看儿子”与《散步》中的“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写的都是对母亲和儿子的照顾,结合“尊老爱幼”的情感分析即可。
14.答案:①身体是本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②不要一味追求享受,要俭以养德。
解析:①句可从生活习惯方面阐述,②句可从修养品德方面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15.答案:第一个“顶梁柱”说的是“我”被家人看作是在外挣钱养家的支柱;第二个“顶梁柱”说的是母亲和妻子是维系整个家庭的温暖与希望的精神支柱。
解析:“顶梁柱”比喻起主要作用的骨干力量。答题时,需要紧扣语境,理解其语境义。由“我在外挣钱养家”可知,“我”的主要作用是挣钱养家;由“我做了甩手掌柜,而她们,则维系着整个家庭的温暖与希望”可知,她们的主要作用是维系着整个家庭的温暖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