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世说新语》二则——七年级语文统编版(2024)上册课时优化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寔(shí) 太傅(fù) 何所似(sì)
B.柳絮(xù) 无奕(yì) 谢道韫(yùn)
C.雪骤(zhòu) 俄而(é) 差可拟(n )
D.期行(xíng) 王凝之(níng) 尊君在不(bù)
2.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待君/久不至 B.元方/入门/不顾
C.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 B.尊君在不(同“否”)
C.撒盐空中差可拟(大体) D.友人惭,下车引之(拉)
4.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古今词义差别不大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B.陈太丘与友期行
C.去后乃至 D.则是无礼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咏絮之才”出自《世说新语 言语》,用来形容女子特别有才华,富有智慧。
C.王凝之,字叔平,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D.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
6.翻译“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正确的一项是( )
A.(友人)在过来的途中,陈太丘就离开了屋子,离开后朋友才到。
B.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还是舍不得离开,(担心)离开后朋友来到。
C.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就丢下朋友离开了,他离开后朋友才到。
D.(朋友)犯了错无法按时到来,陈太丘就丢下朋友离开了,他离开后朋友才到。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咏雪》一文主要表现的是谢安性格和蔼可亲,深得人们的喜爱。
B.《咏雪》侧重于表现谢道韫出身名门,身份高贵。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主要是批判那些不守信用、没有礼貌的人。
D.两则故事都侧重于表现一些知名人物年少聪慧,才华出众。
8.理解型默写。
(1)《咏雪》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雪》中,面对纷纷扬扬的大雪,谢家子女即景赋诗,描述雪景的两个比喻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对友人有理有据回击的句子是:日中不至,则是无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晨阳学校七年级(1)班同学计划定于9月8日举办“有朋自远方来”的师生联欢会,让大家加深认识,进一步增进了解。
9.如果大家推选你作为负责人,请你设计活动实施的步骤。
第一步: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班级征集联欢会主题语,要求是简洁、形象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你写的是什么?
11.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给学校团委会书记黄老师写一封邀请信,请他参加这次联欢会活动。(100字左右,格式符合书信要求)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箪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②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簟,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③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 夙惠》)
[注]①著簟:放置蒸饭用的竹制器具。著,放置。箪,同“算”,竹制的蒸饭用的器具。②长跪:古代的一种礼节,挺直上身而跪。③糜:粥。
12.根据提示,解释加粗字词的意思。
句子 方法 解释
待君久不至 联系成语法——严阵以待 (1)__________________
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查阅词典法——①命令,派遣;②致使,让;③支配,使用;④假使,假如(《古代汉语词典》) (2)__________________(仅填序号)
俱委而窃听 课文迁移法——相委而去 (3)__________________
元方入门不顾 联系成语法——后顾之忧 (4)__________________
13.用“/”给文中画框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14.小华想要根据甲、乙两文情节导演一个短剧,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导演手记。
原文 表演指导(合理推测人物的神态、语气)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元方(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 (2)陈太丘( )说:“__________________”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陈太丘(欣慰地)说:“既然这样,只要喝粥就行了,何必吃米饭呢?”
15.从甲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从小就_____________;从乙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季方两兄弟都_____________(填人物形象)
16.元方、季方两兄弟长大后都以博学多才而闻名。请你结合甲、乙两文中元方父亲的做法,分析两兄弟成才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D项,“不”在此处是通假字,同“否”,应读fǒu。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语句朗读停顿的能力。C项,正确的停顿应为“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王凝之”是人名,中间不能停顿。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A.句意为:跟子侄辈的人讲解文章的义理。儿女:泛指小辈,包括侄儿和侄女。故选A。
4.答案:D
解析:A.子女,这里泛指家里的小辈,包括侄儿侄女。B.约定。C.离开。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而非他本人编写。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至,去,离开;舍,舍弃,抛弃;乃至,(友人)才到;句意为: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待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故选C。
7.答案:D
解析:《咏雪》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陈太丘与友期行》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为维护父亲尊严所表现出的机智与才华。
8.答案:(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3)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友人惭;下车引之
9.答案:示例:齐唱歌曲《朋友》
才艺展示
老师总结发言
解析:本题考查活动步骤的设计。活动方案的主题“有朋自远方来”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设计其他部分即可。切忌偏离主题。从形式上看,要做到简洁明快,具有启发性、鼓动性和感染力。活动实施的步骤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分为“才艺展示”“即兴发言”“总结发言”“合唱结束曲”等。
10.答案:示例:共话友情,畅想未来。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主题语。所谓主题语,就是把某次活动的主题用简洁,富有文采的语言表述出来。由题意可知,本次活动是“有朋自远方来”。其主题应该是“友谊”,所以围绕着“友谊”来拟写即可。示例:友谊长久。
11.答案:示例:
敬爱的黄老师:
您好!
为了让新同学彼此加深认识,增进了解,我们七年级(1)班计划定于9月8日举办“有朋自远方来”的师生联欢会,想邀请您参加,并给予我们指导,期盼您的光临!
此致
敬礼
七年级(1)班班委会
××××年××月××日
解析:本题考查写邀请信。首先要有称谓(黄老师);其次要交代邀请的原因或理由(举办“有朋自远方来”的师生联欢会);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作答时,要按书信的格式拟写。第一行顶格写称呼;第二行空两格写问候语;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署名和日期在右下分两行书写。在正文中,要向黄老师交代清楚邀请的目的,以及参与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等。
12.答案:(1)等待;(2)②;(3)丢下;(4)回头看
13.答案: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作答时可结合句意和语法结构来分析。“二子”是主语,“俱说”是谓语,“二子俱说”是完整的句子,其后应断开;“更相易夺”和“言无遗失”是对前面“俱说”的补充,“更相易夺”后要断开。
14.答案:(1)生气地;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正午时分(您)没有来,就是不讲信用;当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2)并未生气,语气平和地;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1)处,从原文可以看出,元方斥责友人不讲信用,没有礼貌。此时元方应该是气愤的。据此可以补全表演指导。(2)处,根据原文和上下文可知,太丘并没有生气,语气应该是平和的。据此可以补全表演指导。
15.答案:聪慧善辩;聪明好学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从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和友人的反应来看,元方小小年纪就很聪慧善辩。乙文中的元方、季方二人因为偷听大人谈论而耽误做饭,事后能完整复述大人谈话的内容,表现出聪明好学的特点。
16.答案:从甲文“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可以看出,陈太丘是一个依约行事,讲原则、重信用的人,陈太丘通过言传身教,给元方两兄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当发现“饭今成糜”时,陈太丘没有责备孩子,而是询问原因,知道原因后又问“尔颇有所识不?”在元方、季方回答后,他宽容地谅解了孩子们的过失。由此可见,父亲陈太丘的宽容尊重、教育有方也是两兄弟成才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从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可以看出,陈太丘是一个依约行事,讲原则、重信用的人,他为两兄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乙文中陈太丘发现“饭今成糜”时,先询问原因,得知兄弟二人因“委而窃听”导致蒸饭成粥后并没有责怪他们,而是询问“尔颇有所识不?”,在两兄弟完整地复述出所听内容后,陈太丘显示出宽容的一面,没有追究两兄弟的过失,由此可见,父亲陈太丘对两兄弟的教育秉持着宽容的态度,他对两兄弟正确的教育方法也是两兄弟成才的原因。
参考译文
[乙]有客人拜访陈太丘并在陈太丘家留宿,太丘让元方、季方做饭。客人与太丘论议,(元方、季方)二人烧上火后,都丢下(做饭的事)去偷听,做饭时忘了放置蒸饭用的竹制器具,米饭都落进锅里。太丘问:“做饭为什么不捞出来蒸呢?”元方、季方挺直上身跪着说:“您和客人说话,我们俩都在偷听,(所以)做饭时忘了放置蒸饭用的竹制器具,米饭现在成了粥了。”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兄弟二人)回答说:“大概记得。”兄弟二人一起叙说,互相补充订正,把听到的话毫无遗漏地说了出来。太丘说:“既然这样,只要(喝)粥就行了,何必(吃)米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