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第一节 电是什么 (原卷版+答案版)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四章 第一节 电是什么 (原卷版+答案版)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8-17 10:53:51

文档简介

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
第一节 电是什么
基础主干落实
1.摩擦起电:
(1)带电体的性质:能够 轻小物体。
(2)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得到电子的物体带 ,失去电子的物体带 。
2.两种电荷:
(1)自然界中有且只有两种电荷;人们把 摩擦过的 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把 摩擦过的 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
(2)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
3.验电器:检验物体 的仪器,根据 的原理工作。
4.静电感应现象的应用: 等。
重点案例探析
重点 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典题】(多项选择)(2023·青岛中考)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正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物体带正电
B.甲物体带负电
C.乙物体带负电
D.乙物体带正电
【点拨】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A层·基础必会
考点一 摩擦起电
1.干燥的冬天,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容易吸附灰尘,这是因为 ( )
A.冬天气温低
B.冬天灰尘多
C.化纤衣服摩擦带了电
D.化纤衣服创造了电荷
2.摩擦起电现象中,在物体间转移的粒子是 ( )
A.原子 B.电子 C.中子 D.质子
3.(2024·安顺期末)炎热的夏天,有同学发现教室内的电风扇叶片上会有很多灰尘,这是因为风扇的叶片在转动过程中与 摩擦带上了电,可以 轻小物体,所以灰尘会附着在扇叶上。
考点二 两种电荷
4.(2023·安徽中考)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在摩擦过程中 ( )
A.玻璃棒和丝绸都得到电子
B.玻璃棒和丝绸都失去电子
C.玻璃棒失去电子,丝绸得到电子
D.玻璃棒得到电子,丝绸失去电子
5.(2024·贵阳清镇月考)科技馆内有一个“静电球”,当人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丝便会一根根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现象,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头发丝带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考点三 验电器
6.用带电棒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同种电荷
B.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异种电荷
C.带电棒一定带正电
D.带电棒一定带负电
7.如图的仪器名称是 ,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它的工作原理是 。 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将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金属箔片会张开,因为有 发生了转移。
考点四 静电现象
8.下列有关生活中的静电,利用静电技术的是 ,为防止静电危害而采取措施的是 。
①静电除尘
②飞机轮胎用导电橡胶制成 
③静电复印
④雷雨天不能在高大树木下避雨
⑤静电喷涂
易错点 误认为相互吸引的物体一定带异种电荷
9.(2024·毕节期末)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甲球带正电。将甲与乙、丙靠近时,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乙球可能带负电,丙球一定带正电
B.乙球一定不带电,丙球可能带负电
C.乙球一定带负电,丙球可能带正电
D.乙球可能不带电,丙球一定带负电
纠错:两物体相互排斥时,两物体一定带同种电荷;两物体相互吸引时,两物体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B层·能力提升
10.在“会飞的章鱼”实验中,将塑料袋剪成细丝制成“章鱼”,毛巾分别摩擦“章鱼”和塑料管,将摩擦后的“章鱼”抛向空中,在其下方用摩擦后的塑料管靠近“章鱼”,“章鱼”便飞起来,如图所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毛巾与塑料管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B.毛巾摩擦后的“章鱼”细丝间会相互吸引
C.摩擦后的“章鱼”与毛巾带上了同种电荷
D.“章鱼”飞起来的原理与验电器工作原理相同
11.(2024·黔东南州期中)如图所示塑料杯中盛有适量水,在杯底开一小孔,水能竖直流下(图中虚线所示),一带电玻璃棒靠近细小水流(始终不接触),请用实线画出此时水流的路径。
 答:
12.(2024·铜仁期中)做饭时,妈妈不小心将胡椒粉撒到了粗粒盐盒里,她想将胡椒粉与盐分离,苦于没有办法。小玉急中生智,拿了一根筷子在毛皮上摩擦几下,然后将筷子靠近胡椒粉,胡椒粉被吸到筷子上,成功地将其与粗粒盐分开。请回答:
(1)小玉选用的筷子是金属的还是塑料的
(2)请解释胡椒粉与粗粒盐分开的原因。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
第一节 电是什么
基础主干落实
1.摩擦起电:
(1)带电体的性质:能够 吸引 轻小物体。
(2)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得到电子的物体带 负电 ,失去电子的物体带 正电 。
2.两种电荷:
(1)自然界中有且只有两种电荷;人们把 丝绸 摩擦过的 玻璃棒 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把 毛皮 摩擦过的 橡胶棒 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
(2)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 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 吸引 。
3.验电器:检验物体 是否带电 的仪器,根据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的原理工作。
4.静电感应现象的应用:静电复印、静电植绒等。
重点案例探析
重点 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典题】(多项选择)(2023·青岛中考)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正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B、C )
A.甲物体带正电
B.甲物体带负电
C.乙物体带负电
D.乙物体带正电
【点拨】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A层·基础必会
考点一 摩擦起电
1.干燥的冬天,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容易吸附灰尘,这是因为 (C)
A.冬天气温低
B.冬天灰尘多
C.化纤衣服摩擦带了电
D.化纤衣服创造了电荷
2.摩擦起电现象中,在物体间转移的粒子是 (B)
A.原子 B.电子 C.中子 D.质子
3.(2024·安顺期末)炎热的夏天,有同学发现教室内的电风扇叶片上会有很多灰尘,这是因为风扇的叶片在转动过程中与 空气 摩擦带上了电,可以 吸引 轻小物体,所以灰尘会附着在扇叶上。
考点二 两种电荷
4.(2023·安徽中考)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在摩擦过程中 (C)
A.玻璃棒和丝绸都得到电子
B.玻璃棒和丝绸都失去电子
C.玻璃棒失去电子,丝绸得到电子
D.玻璃棒得到电子,丝绸失去电子
5.(2024·贵阳清镇月考)科技馆内有一个“静电球”,当人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丝便会一根根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现象,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头发丝带 同种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考点三 验电器
6.用带电棒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同种电荷
B.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异种电荷
C.带电棒一定带正电
D.带电棒一定带负电
7.如图的仪器名称是 验电器 ,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它的工作原理是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 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将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金属箔片会张开,因为有 电子 发生了转移。
考点四 静电现象
8.下列有关生活中的静电,利用静电技术的是 ①③⑤ ,为防止静电危害而采取措施的是 ②④ 。
①静电除尘
②飞机轮胎用导电橡胶制成 
③静电复印
④雷雨天不能在高大树木下避雨
⑤静电喷涂
易错点 误认为相互吸引的物体一定带异种电荷
9.(2024·毕节期末)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甲球带正电。将甲与乙、丙靠近时,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乙球可能带负电,丙球一定带正电
B.乙球一定不带电,丙球可能带负电
C.乙球一定带负电,丙球可能带正电
D.乙球可能不带电,丙球一定带负电
纠错:两物体相互排斥时,两物体一定带同种电荷;两物体相互吸引时,两物体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B层·能力提升
10.在“会飞的章鱼”实验中,将塑料袋剪成细丝制成“章鱼”,毛巾分别摩擦“章鱼”和塑料管,将摩擦后的“章鱼”抛向空中,在其下方用摩擦后的塑料管靠近“章鱼”,“章鱼”便飞起来,如图所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毛巾与塑料管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B.毛巾摩擦后的“章鱼”细丝间会相互吸引
C.摩擦后的“章鱼”与毛巾带上了同种电荷
D.“章鱼”飞起来的原理与验电器工作原理相同
11.(2024·黔东南州期中)如图所示塑料杯中盛有适量水,在杯底开一小孔,水能竖直流下(图中虚线所示),一带电玻璃棒靠近细小水流(始终不接触),请用实线画出此时水流的路径。
 答:
12.(2024·铜仁期中)做饭时,妈妈不小心将胡椒粉撒到了粗粒盐盒里,她想将胡椒粉与盐分离,苦于没有办法。小玉急中生智,拿了一根筷子在毛皮上摩擦几下,然后将筷子靠近胡椒粉,胡椒粉被吸到筷子上,成功地将其与粗粒盐分开。请回答:
(1)小玉选用的筷子是金属的还是塑料的
(2)请解释胡椒粉与粗粒盐分开的原因。
答:(1)小玉选用的筷子是塑料的,因为塑料筷子是绝缘体,摩擦产生的电荷被限制在摩擦的区域,这样带电的筷子就能吸引轻小物体。
(2)胡椒粉属于轻小物体,塑料筷子与毛皮摩擦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带电的筷子吸引胡椒粉,将其与粗盐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