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版单元质检卷(B卷)【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鲁迅先生是一个其貌不扬的“小老头”,如果不是读书写作,走到街上可能是没有多高的回头率的。
②这种力量不是来自权势,不是来自金钱,而是来自他的人格魅力。
③读书,的确具有神奇的力量,它可以使平凡的人物变得崇高伟大。
④归根到底是来自他的阅读思考和写作。
⑤这个“小老头”太崇高太伟大了,身上有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
⑥但是,每当我们阅读鲁迅的作品,就好像来到巍峨的山峰之下,总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A.①⑥③⑤②④ B.③①⑥⑤②④ C.①⑥⑤②③④ D.③②①⑥⑤④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有人从商店里_________出头来,脸上还带着睡意。
②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我要好好地_________他一顿!
③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说不定这是条_________的狗;可要是每个猪崽子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
A.伸 教育 娇贵
B.冒 批评 高贵
C.探 教训 名贵
D.钻 惩罚 宝贵
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的人,属于“有事您说话”型,待人非常热情,热心肠,朋友有难,两胁插刀,朋友没难,不分彼此。
B.他用心揣摩着,玩味着,惦量着,把握着,他要给这至短的台词注人无比丰沛的情感啊!
C.许多加盟中超的外援都望眼欲穿地等待国家队的召唤,但遗憾的是大多都没有得到眷顾。
D.假如它的艺术是全人类的财富的话,它的思想则让某些人如座针毡了。
4.下列加粗词语的感彩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勇敢的海燕……
B.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C.(狂风)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
D.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嫦娥五号成功返回,意味着我国已经掌握了无人月球探测技术;“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标志着我国迈出了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北斗导航星座正向地球每一个角落源源不断地送去服务信号□为什么中国航天事业既能稳步前行又能跨越发展□毫无疑问,是因为党的正确领导和国家的大力支持,是因为科技的自主创新,是因为航天人永不言败□追求卓越的精神。
A.; ! 、 B.…… ! , C.; ? , D.…… ? 、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戴望舒,原名戴梦欧,现代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B.《断章》的作者卞之琳,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
C.《统一》一诗的作者是智利诗人聂鲁达。他曾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漫歌》《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等。
D.《海燕》是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其作者是俄国作家高尔基。高尔基的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能否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是培养青年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B.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
C.“一带一路”将在非洲这片充满潜力的土地上,结出更多丰硕的果实。
D.许多教师心怀理想,奔赴新疆,开创新时代教育援疆的壮丽画卷。
8.海燕本是一种海鸟,高尔基却赋予它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象征意义并对它进行了赞美。请学习本文写法,仿照示例,为下列事物写一句咏物寓理的话。(6分)
信鸽:因为信念存在,云雾中才不会迷途。
(1)松柏:______________
(2)壁灯:______________
(3)螺丝钉: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3分)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23分)
稠李子花,稠李子果
朱明东
①树叶黄,野果香,秋色映山梁。一串串豆粒般大小的黑果挂在树上。
②大兴安岭秋果并不多,稠李子算是一类。初到大兴安岭,家里的菜园子就栽着几棵稠李子树。它们其貌不扬,到了晚春,枝丫上才渐渐绽出白色的小花,一朵朵,一簇簇,散发出阵阵馨香。母亲问邻居大姐,这是啥花?邻居大姐说,树叫稠李子树,花就叫稠李子花,还结果呢,那果就是稠李子。
③一点一点,一粒一粒,稠李子树悄然出果,没几天,嫩嫩的幼果挂满了枝枝丫丫。可长着长着它就不长了。不长也就罢了,它却变黑了。结的那果还不如山里红大,样子也不比山丁子美。我跑到菜园子里摘了一颗放到嘴里。哎呀,可真涩。
④望着菜园子里的稠李子树,我心里长出一片不开心的草。我缠着父亲栽几棵樱桃树、沙果树或者杏树。父亲说:“没熟的果子咋能不涩?大兴安岭气温低,不是啥树都能活。”父亲缓缓坐到炕沿上,用火柴点了一支旱烟,深吸了一口后,为我讲起一个故事。刚开发大兴安岭时,正是数九寒天,岭上岭下到处飞雪。别说行走,就是想找条路都难。可铁道兵们没有被吓倒,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爬冰卧雪,战天斗地,硬是在莽莽群岭中建出一条壮美的铁路。那时候,铁道兵们生活很艰苦,稠李子就成了他们打牙祭的主要秋果。正值稠李子熟时,呼玛河两岸结满了又黑又亮的稠李子,可上游却发起大水来。一时间,洪水滔滔而下,将岸边建桥用的木材都卷进了河里。为了挽救国家财产,几名铁道兵乘船打捞木材。行至河中,船不幸被激流打翻。岸上的副班长付铁虎见状,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呼玛河中,在把一名战友救上岸后,又毅然向河中奋力游去。怎奈水流湍急,一个浪头过后,付铁虎就不见了踪影,最后战友们在下游找到付铁虎的遗体……
⑤父亲眼睛湿润了,我则抽泣起来。父亲告诉我,要在大兴安岭扎下根活下去,光好看不行,还要耐寒有毅力,这样才会茁壮成长。到了秋天,稠李子熟了,它就会变甜。我默默倾听,父亲娓娓叙说。付铁虎牺牲后,铁道兵们在营地附近栽了一排稠李子树。第二年春,这排稠李子树都开满了像雪一样白的花,离它们很远就能闻到馥郁的香。到了秋天,稠李子树叶黄了,每棵树的枝丫上挂满又黑又亮的果。
⑥能在大兴安岭生长的树,都是坚强的树。寒冷的日子,稠李子树忍寒受苦,任风雪肆虐,依然坚定生长。春风越岭,稠李子树绽放容颜,给大兴安岭回报灿烂的笑。风吹,它落花;雨落,它结果。当秋光洒满大兴安岭,稠李子不仅黑得明亮,也甜得醉人,颗颗吹弹可破。
⑦雨后出彩虹,北山公园越发清新。沿着林荫小道,我拾阶而上。静穆中,我发现北山公园除了郁郁葱葱的樟子松、落叶松等树外,还生长着一棵棵稠李子树。稠李子低调而随和,不显山不露水,平凡而朴素。山林中,河岸边,它都不独揽秀丽。它适应了大兴安岭这片土地,早已将自己的根坚实地扎了下去。
⑧稠李子本属落叶乔木,学名达乌里鼠李果,有药用功效。稠李子清热解毒,止咳祛痰。那年,母亲牙痛。邻家大姐告诉母亲,用温酒泡稠李子喝能止疼,一试,牙果然不疼了。打那以后,母亲每年秋天都要采一些稠李子,晾晒成干放入玻璃罐里以备药用。
⑨那年,我在湖北工作。母亲给我打电话:“想不想吃稠李子?要是想,妈给你邮点儿去。”我脑子里一下子涌出那圆溜溜黑乎乎的豆豆来。我连说:“妈,您可别邮了,怪难看的,还让人笑话。”放下电话后我才反应过来。母亲哪是要给我寄稠李子,分明是提醒我:无论走到哪里,都别忘大兴安岭,别忘在大兴安岭的爹和娘。殷殷切切,我终于在父母的召唤中,决定回到这片哺育过自己的土地。湖北朋友问,好好的为何要调回去?我笑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兴安岭的稠李子怎能离开脚下的山和岭啊。
⑩这些年,小城没少栽植稠李子树。稠李子树生命顽强,栽了就活。稠李子熟了,不需入山入岭就可随处相遇。与妻子在甘河公园散步,正走着,妻子用手指道:“瞧,稠李子!”路旁果真有一棵高大的稠李子树。它可比当年菜园子里的稠李子树高大许多,那上面结的果也比原来的黑,比原来的亮……
(选自2020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
(1)作者笔下的“稠李子”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8分)
(2)文章题为“稠李子花,稠李子果”,为什么要写铁道兵的故事?谈谈你的理解。(6分)
(3)根据要求,结合上下文回答问题。(4分)
①春风越岭,稠李子树绽放容颜,给大兴安岭回报灿烂的笑。(赏析句子)(2分)
②它可比当年菜园子里的稠李子树高大许多,那上面结的果也比原来的黑,比原来的亮……(体会句子的含义)(2分)
(4)有人认为文章第⑧自然段可以删掉,你是否赞同?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10.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20分)
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
①有人曾说:中国总是被这群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这群勇士中,一定有一个叫钟南山的人。
②钟南山骨子里的“刚”,从小就埋下了。12岁那年,他偷偷找来一把大伞,从三楼一跃而下,幻想像武侠片中的豪杰一样凌云腾空。没想到,伞边翻卷,支撑力不足,钟南山狠狠地摔在草地上,瘫坐了一个多小时,一声不吭地爬了起来。
③成年之后,钟南山投入到了医学行业。1971年他刚进入广州第四人民医院时,是医院里功底最差的大夫。因为一次医疗诊断失误,他被科室的医师们揶揄嘲讽,他羞愧难当,每天见缝插针地开始了医学术语和专业英语的学习。几个月内,他写下了4大本医疗工作笔记,暴瘦24斤,很快胜任了临床工作。
④43岁时,他通过了选拔考试,赢得了到英国留学的机会。当时,中国医生没有资格直接参与临床手术,钟南山只能做一些查房、参观实验的边角活。他知道,只用眼睛看根本不能做出成绩,导师也不看好他,只允许他待满8个月。钟南山不服气,决定改变局面为了观察真实的实验过程,他在自己身上抽血30多次,记录好实验数据;为了研究“一氧化碳”对人体影响的课题,他狂吸一氧化碳。要知道,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高达22%,就相当于连抽60支香烟。他成功了,不仅证实了导师的演算公式,还指出了推导的不完整性。导师心服口服,告诉钟南山:“你想待多久都可以。”毕业时,英国一家大学极力挽留钟南山,希望他在皇家医院工作,钟南山则执意要回国。导师弗兰里给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写信,热情赞扬钟南山:“我从未遇到过一个学生,像钟医生这样勤奋,合作得这样好,这么有成效。”
⑤钟南山在他的日记里写道:“我终于让他们明白了,中国人也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我第一次感觉到做中国人的骄傲。”从此他成长为一个敢医敢言的“钢铁直男”,在医学的荆棘丛里走出一条坦途。
⑥钟南山这个名字,曾和“非典”连在一起。那一年,他担任广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医疗专家组组长,一下被推上“非典”战场的最前沿。当时,官方将“非典”病原确定为衣原体,称“非典”已经得到控制,是他站出来揭开真相:“衣原体很容易治疗,我试过治疗了,根本没有用。病情还在扩展,连医护人员都被感染了,怎么能说是控制了?”两个月后,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引起“非典”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的变种。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又是他,首先披露十几名医务人员被感染,病毒存在人传人的现象。
⑦“人最可贵的是讲心里话,心里话不一定都是对的,你拿出来批判也没关系,只要能够启发大家思考就达到目的了。”钟南山一生铿锵刚直,不相信盲目的传言,不屈从所谓权威,只相信实践和时间检验过的真理。这样一个刚的猛士,心底却藏着极致的温柔。
⑧“非典”刚开始时,广州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人急剧增多,连一些医生也开始对“非典”病人避之不及,明知病毒极强,钟南山还是挺身而出:“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他亲自给每个病人量体温,不放过每一个观察的机会。曾连续工作38小时未合眼,直到病倒在床。为了不影响同事和病人的情绪,他隐瞒了病情,悄悄回家治疗。几天后,身体虚弱的钟南山回到研究所,尽管他连东西都拿不稳,还是让同事帮他穿戴好口罩、大褂、帽子,随后就往病房冲,等着他的病人立刻就认出来:“我意识模糊,但我知道是他,我的心踏实了下来。”武汉疫情凶猛,他叮嘱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出门”,自己却毅然踏上去往武汉的列车。历经多少疫情,被疲倦和疾病百般折磨,他都不曾落泪,却在听闻武汉街头无数市民齐声高唱国歌的消息时,眼眶泛红,哽咽失声。
⑨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⑩钟南山,就是那刚硬坚强、永不弯折的中国脊梁。
(改编自微信公众号“斜杠先生”)
(1)文章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6分)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钟南山的形象。(5分)
(3)作者为何不用“钟南山传”而用“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作为文章标题?请简要分析。(5分)
(4)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结合文本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给替我们负重前行的鲁迅、毛泽东、习近平和钟南山写一段感谢词。要求:不少于50个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链接材料: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三、作文(50分)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生涯规划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如何规划人生呢?
叶嘉莹的《什么是好诗》启发我们:写一首好诗,不是要找那些美丽的字,也不是把别人诗中漂亮的字搬过来,而是要找到适合于表达自己情感的字。
写诗是这样,规划人生也是这样。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提示:请结合你在“单元写作专练”中学习到的“一材多用”的方法,试试用你准备的生活素材来写作。】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通读语段可知,③句总起,提出观点,①⑥⑤句举例,②④句论述事例,得出结论。因此选B。
2.答案:C
解析:伸:舒展开;拉长。冒:透出;往上升。探:向前伸出(头或上体)。钻:穿过;进入。教育:用道理说服人使照着(规则、指示或要求等)做。批评:专指对缺点错误提出意见。教训:教育训诫。惩罚:处罚。娇贵:(物品)贵重而容易损坏。高贵:极为贵重的。名贵:著名而且珍贵。宝贵:极有价值;非常难得;珍贵。
3.答案:C
解析:A.有误,“两胁插刀”的“胁”应为“肋”;B.有误,“惦量”的“惦”应为“掂”;C.全部正确;D.有误,“如座针毡”的“座”应为“坐”。故选C。
4.答案:B
解析:“高傲”本义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在本文中的意思是“意气风发”,属于“贬词褒用”。
5.答案:D
解析:第一处:嫦娥五号成功返回、“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北斗导航等都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代表,不再一一列举,用省略号。第二处:“为什么中国航天事业既能稳步前行又能跨越发展”是一个问句,用问号。第三处:“永不言败”和“追求卓越”是并列关系,两者间应用顿号。故选D。
6.答案:D
解析:高尔基是苏联作家。
7.答案:C
解析:A.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B.成分残缺;D.“开创”与“壮丽画卷”搭配不当。
8.答案:(1)你的苍翠诞生在冰雪严寒之中。
(2)位置算什么,重要的是发光。
(3)身体虽小,但岗位重要。
解析:认真审题,分析题干和示例,明确仿写要求:①赋予事物以象征意义并对它进行赞美;②写一句话。仿写时,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用语简洁流畅。
9.答案:(1)①其貌不扬,花香馥郁;②生命顽强,适应性强;③低调随和,平凡朴素;④具有清热解毒、止咳祛痰之药效。
(2)铁道兵生活艰苦,靠稠李子打牙祭;副班长在稠李子成熟时为救战友牺牲,铁道兵们栽稠李子树纪念他;作者借写铁道兵的故事,赋予稠李子以丰富内涵,赞美扎根恶劣环境顽强生长的精神。
(3)①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稠李子花开时的灿烂和给大兴安岭带来的生机,表达了作者对稠李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②含蓄地写出了家乡的发展变化,表达了对默默扎根大地回报养育之恩的建设者的赞美之情。
(4)不赞同。因为第⑧自然段主要写稠李子果的药效和母亲晾晒稠李子,既丰富了文章内容,也为下文母亲要给“我”邮寄稠李子作铺垫。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能力。需从前向后精读文章,抓住能体现稠李子的特点的句子。结合第②自然段“它们其貌不扬”及第⑤自然段“这排稠李子树都开满了像雪一样白的花,离它们很远就能闻到馥郁的香”可概括:其貌不扬,花香馥郁。结合第⑥自然段“能在大兴安岭生长的树,都是坚强的树。寒冷的日子,稠李子树忍寒受苦,任风雪肆虐,依然坚定生长”可概括:生命顽强,适应性强。结合第⑦自然段“稠李子低调而随和,不显山不露水,平凡而朴素”可概括:低调随和,平凡朴素。结合第⑧自然段“稠李子清热解毒,止咳祛痰”可概括:具有清热解毒、止咳祛痰之药效。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2)结合“那时候,铁道兵们生活很艰苦,稠李子就成了他们打牙祭的主要秋果”可知这一部分的内容写出了铁道兵生活艰苦,靠稠李子打牙祭。写铁道兵副班长付铁虎不顾个人安危、舍己救人,战友们种稠李子树纪念他,这也代表着大兴安岭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付铁虎勇敢、无私的赞美和崇敬,也表达了作者对扎根恶劣环境顽强生长的精神的赞美。
(3)①赏析句子,首先明确赏析的角度,然后结合具体的句子及所运用的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结合“绽放容颜”“回报灿烂的笑”等判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绽放容颜”写的是稠李子树开花时的状态,写出了其花开时的灿烂;“给大兴安岭回报灿烂的笑”写的是稠李子花开给大兴安岭带来的生机。作者赋予稠李子花以人的情态,由此可看出作者对稠李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②这句话把这些年小城栽植的稠李子树与当年菜园子里的稠李子树进行对比,从对比中可看出稠李子树的变化。结合文章主旨可知,稠李子树的变化其实体现了家乡的发展变化,而家乡的发展变化离不开默默扎根大地回报养育之恩的建设者。据此可知这句话含蓄地写出了家乡的发展变化,表达了对默默扎根大地回报养育之恩的建设者的赞美之情。
(4)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结合“有药用功效。稠李子清热解毒,止咳祛痰”“打那以后,母亲每年秋天都要采一些稠李子,晾晒成干放入玻璃罐里以备药用”可知第⑧自然段写了稠李子果的药效和母亲晾晒稠李子,这是对文章内容的补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正因为稠李子果有如此药效,母亲要给“我”邮寄稠李子,故这个段落也为下文母亲要给“我”邮寄稠李子作铺垫。
10.答案:(1)①12岁就敢从三楼跳伞。②在第四人民医院努力学习专业。③在英国留学为获取第一手资料,用自己做实验,得到了导师的挽留和极力称赞。④在“非典”“新冠肺炎”时,勇敢地揭露真相。⑤带病工作,温柔对待病人。⑥听到武汉市民唱国歌哽咽失声。
(2)示例:刚烈执着、刻苦钻研、爱岗敬业(奉献精神)、爱国情怀、正直而真诚(敢讲真话、内心柔软)
(3)“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使用比喻手法,将钟南山比作中国脊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钟南山的家国担当,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永不折服”突出钟南山的刚毅执着。用“钟南山传”为题,只表明文章内容是记叙钟南山的生平事迹。
(4)示例一:鲁迅。中国新文化巨人和新文学开山人,他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在中国现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建树起一座丰碑。而后激励一代代有志青年,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奋勇前行。
示例二:钟南山。八十余载风华,挡不住您的耀眼;十七年前的浩劫,止不住您的风骨。非典面前,您与人民站在一起,众志成城,一如那定海神针,攻坚克难,百折不挠。而今风云突变,您依旧亲赴武汉,带来的不止是希望更是景仰。悬壶济世,医者仁心,是您的本分更是毕生的信念。
示例三:毛泽东。您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您如同天边的启明星,引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走向自由幸福之路!
示例四:习近平。您是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同时也是全体人民的勤务员。在奔小康的路上,您关心民众,为民众的幸福未来呕心沥血;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您牵挂民众,为民众的安康日夜操劳;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您心系中华,为中华民族的腾飞无私奉献!
解析:(1)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时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对原句进行加工概括,概括要全面,格式一般是谁的什么事或谁怎么样,语言要简洁准确。第2段,12岁那年,他从三楼跳下;第3段,他在广州第四人民医院努力学习,胜任了临床工作;第4、5段,他在英国留学,在自己身上做实验,获得导师的挽留和称赞;第6段,他在“非典”和“新型冠状病毒”来临时站出来揭开真相;第8段,他带病工作,却温柔对待病人,他听到武汉市民唱国歌哽咽失声。
(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作答时可以从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叙述的事件和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第2段,他12岁时,从三楼跳下,说明他富有探索精神;第3、4段,他在第四人民医院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在英国留学为获取第一手资料,用自己做实验,说明他对待医学刻苦钻研、坚韧执着;第5段,他写在日记里的话,说明他有爱国精神;第6段,他在“非典”“新冠肺炎”时,勇敢地揭露真相,说明他正直、敢讲真话;第8段,他冲在抗“非典”一线,带病工作,说明他爱岗敬业,具有奉献精神;他听到武汉市民唱国歌哽咽失声,说明他内心柔软。
(3)本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一般来说,标题有两层含义,表层含义指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深层含义指标题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使用的是比喻手法,把钟南山比作“中国脊梁”,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永不折服”又生动地写出了钟南山坚韧执着和对国家的责任担当。如果用“钟南山传”为题的话,只能表明文章写作的内容,却无法揭示出人物的精神,表现力明显不够。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语言表达运用的能力。解答要求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感受。要求表述有针对性,能表达感激之情,并运用到某种修辞手法。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
11.答案:例文:
繁星点点
画中自有颜如玉,画中自有黄金屋。
——题记
夜幕降临,高远的苍穹,深邃的黑夜,明亮的繁星,让人陶醉。我躺在星空下,看着我的梦在苍穹里发芽,长大……
下午,我参观了著名画家刘翌的个人画展,对我触动很大。那灵动的蝉、那骄傲的雄鸡、那壮阔的山峦,深深地吸引了我,闭上眼睛,我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勾勒着全新的世界。
妈妈的眼神黯淡了:“不到万不得已,我们不要走特长生之路,好吗?”老师的眼神显出话重心长:“不要弄这些无关紧要的,全身心投入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亲友的眼里充满了疑惑:“画画有学习重要吗?能解决就业问题吗?”我躲进了夜晩,躲进了星空,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愿想。
我突然想到,我是父母的独生子,我是老师心目中的中考考生,我不仅仅属于我自己。我走着无数人走过的路,与无数人一样以相同的方式走向相同的目标。我迷茫了,动摇了,沉默了。
我望向浩瀚的星空,等待着星星的答案,一个声音却在心底越喊越响,它大声祈求着:“不要迷茫,不要动摇,不要,不要……”
这一刻,我终于看清了我的内心,我是属于别人的,但我更是属于自己的。我就是我,一个既爱学习,又做着绘画梦的女孩!命中注定,我要走上那条长满荆棘、蜿蜒崎岖的路。
我站了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夜晚,我能感觉到那点点繁星,正睁大它们明亮的眼睛看着我,看着我身前的那条路,眨也不眨一下。
我知道那条路上,会长满荆棘,但我深信,路的两边一定是芳草萋萋,鸟语花香。
我将在画中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找寻到那座属于我的黄金屋。
解析:【思路点拨】这道材料作文题,给我们提供了展示才情的舞台。构思时,不妨从小处切入,以小见大,采用命题作文三句诀构思行文: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思想,将思想蕴含在描写之中。每个人的爱好、特长、能力各不相同。有人爱好绘画,有人有音乐特长,只要认准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找准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就一定能收获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