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单元质检卷(A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单元质检卷(A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8-17 11:0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分子动理论与内能—九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单元质检卷(A卷)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结成冰后分子会保持静止不动
B.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C.腊梅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密度很大的固体物质的分子间是没有间隙的
2.现代人们越来越会养生,煮养生茶是办公室里常见的现象,下列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办公室里闻到花香及糖的溶解都属于扩散现象
B.热水放糖,糖溶解得快一点,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快
C.水沸腾时壶盖被顶起的现象与热机的工作原理相同
D.60℃时的水一定比30℃时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3.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汽车驶过后建设中的高铁站扬起灰尘
B.泸州酒博会展区酒香四溢
C.细沙混进芝麻里
D.初冬的早上泸州玉带河河面,雾气弥漫
4.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减少时,一定是对外做了功 B.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可能不变
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5.关于能量及能量之间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山具有内能,冰山不具有内能
B.火箭在加速上升时,机械能保持不变
C.柴油机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坠落的陨石在空中划过一道亮光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6.质量均为0.5 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 )
①甲物质是水
②0~12 min乙温度降低了20 ℃
③0~12 min甲放出了的热量
④乙物质的比热容为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①④正确
7.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如图现象中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
A.海边的昼夜温差较小
B.空调房间里放盆水可以增加湿度
C.冬天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
D.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8.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不计热损失),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比热容大,是水 B.甲的比热容大,是煤油
C.乙的比热容大,是水 D.乙的比热容大,是煤油
9.新材料为人们带来了“神奇”的55℃恒温水杯。这种水杯在夹层中有一种传热材料,把沸水倒入恒温水杯中,传热材料快速吸收沸水热量并贮存起来,使水温快速降到55℃左右;当水温低于55℃时,传热材料缓慢释放热量,水温保持基本不变。则( )
A.在快速降温过程中,传热材料吸热内能减少
B.在快速降温过程中,水放热内能减少
C.在温度保持不变时间内,传热材料放热内能增加
D.在温度保持不变时间内,水吸热内能减少
10.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B.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D.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1.在常规防疫中,学校每天晚上要对教室喷洒84消毒液,同学们能闻到消毒液的味道,其分子_________加剧。天气渐渐冷了,同学们觉得味道不再明显,这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跟_________有关。
12.日常生活中,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是因为它的_______大。在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5 kg的水温度从30 ℃升高20 ℃,吸收热量_______J。[]
13.如图所示,甲杯中水量较少,乙、丙、丁杯中的水量相同,根据内能的知识,甲、乙两杯水的内能______(选填“甲大”“乙大”或“无法比较”),四杯水中,______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14.糖炒板栗是一种具有地方风味的小吃,炒板栗是通过_________的方式使板栗的内能增加;在炒板栗时常常往锅中放入一些细小的砂石,5kg的砂石温度从20℃上升到80℃需要吸收_________J的热量。[]
15.如,小宇用细线拴住玻璃板的四个角,用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线将玻璃板平放在水面上,与水面刚好接触,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了,这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这个原理可以用来解释固体很难被_______(选填“拉伸”或“压缩”)。
16.如图甲,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加热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不计热量损失),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_____(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的时间”)来体现的;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则a物质是______,其比热容是______J/(kg·℃)。[]
三、实验探究题(共16分)
17.(8分)如图所示,抽掉玻璃板后,两瓶中气体会混合在一起,颜色逐渐变均匀,此现象说明气体分子间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间隙;此实验装置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把二氧化氮和空气两瓶的位置对调后再做此实验。
18.(8分)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选用规格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初温相同且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并记录实验数据;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此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_(选填“加热时间”或“温度变化”)来判断吸热能力强弱的,所以_______(选填“甲”或“乙”)液体吸热本领强。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20 27 34 41 48
乙的温度/℃ 20 35 50 65 80
四、计算题(共18分)
19.(8分)质量为2kg的某种物质温度从20℃升高到40℃时,吸收的热量是,试求该物质的比热容。
20.(10分)如图甲所示,把质量为250g的凉牛奶置于盛有热水的敞口玻璃杯中加热,经过一段时间,牛奶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求:
(1)牛奶不再升温时吸收的热量;
(2)若损失的热量占60%,则水放出的热量;
(3)水的质量是多少千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水结冰后,分子仍然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A错误;
B.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玻璃破碎后,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分子间的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故B错误;
C.我们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由于梅花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产生的扩散现象,故C正确;
D.任何物质的分子之间都存在间隙,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D
解析:A、办公室里闻到花香及糖的溶解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A正确;
B.热水放糖,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快;
C.水蒸气把锅盖顶起,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
D.热量属于过程量,故D错误。
故选:D。
3.答案:B
解析:A.汽车驶过后建设中的高铁站扬起灰尘,灰尘是由于气流的作用而运动,另外灰尘颗粒要比分子大得多,故A错误。
B.泸州酒博会展区酒香四溢,是由于酒精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细沙和芝麻都是宏观物体,它们的运动都靠外力作用,不能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初冬的早上泸州玉带河河面,雾气弥漫,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属于物态变化,不能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
4.答案:B
解析:物体内能减少时,可能是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外做功,A错误;
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可能不变,如晶体的熔化过程,B正确;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C错误;
温度为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故D错误。
5.答案:C
解析:A.内能是物体的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A错误;
B.火箭在加速上升时,高度增加,速度增大,动能和重力势能均增大,所以机械能增大,故B错误;
C.柴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活塞对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C正确;
D.坠落的陨石在空中划过一道亮光时,是陨石与大气发生摩擦,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D
解析:时间相等时,两种液体放出的热量相等,由图可以看出,乙液体的温度降低得快,甲液体温度降低得慢,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大,所以甲是水,故①正确;由图可知:乙液体的初温是60 ℃,放热12分钟后乙液体的温度是20 ℃,乙温度降低了40 ℃,故②错误;读图可得,甲在0~12 min内由60 ℃降低到40 ℃,降低的温度是,甲液体已判断出是水,所以甲放出的热量,故③错误;由图知,0~12 min乙液体放出的热量,由题知,水和乙液体的质量相同,即,解得,故④正确。选D。
7.答案:B
解析:A.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由此使得海边昼夜温差小,不符合题意;
B.空调房间放盆水增加湿度,是利用水的蒸发,增加水蒸气,与比热容无关,符合题意;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天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不符合题意;
D.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C
解析:如图所示,在某一定时间时,甲的温度的变化量比乙的温度变化量大;
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分析,甲的比热容小,是煤油;乙的比热容大,是水。
故选:C。
9.答案:B
解析:AB、在快速降温过程中,传热材料吸热内能增加,水放热内能减少,故A错误、B正确;
CD、在温度保持不变时间内,传热材料缓慢释放热量,内能减少,水吸热内能增加,故CD错误。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A、物体内能增大,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A错误;
B.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C正确;
D.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仅仅跟燃料的热值有关,跟燃料的多少及燃烧情况等都有关系,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无规则运动;温度
解析:由于消毒液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扩散现象充满整个教室,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越缓慢,所以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
12.答案:比热容;
解析:日常生活中,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是因为它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相比,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水吸收的热量:。
13.答案:无法比较;丁
解析:在状态相同时,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甲、乙两杯中水的内能无法比较,因为甲的质量小,温度高;乙的质量大,温度低。
图丁中水的质量最大,温度最高,所以内能最大。
14.答案:热传递;
解析:糖炒板栗,热量总是从高温的铁锅向低温的板栗转移,板栗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板栗的内能。
砂石需要吸收的热量
15.答案:引力;拉伸
解析:当玻璃板接触水面时,用弹簧测力计将玻璃板拉起需提供比玻璃板重力大的力,说明玻璃板和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分子引力;由于分子间引力的存在,固体很难被拉伸。
16.答案:加热的时间;食用油;
解析:由于使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故应用转换法通过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来间接体现出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关系。由图乙知,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两种液体,a温度升高50 ℃用时3分钟,b温度升高50 ℃用时6分钟,a物质吸热能力弱,故a物质是食用油,b物质是水。根据加热时间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a吸收热量是b吸收热量的,由可知,a的比热容。
17.答案:有;不能
解析:抽掉玻璃板后,空气分子和二氧化氮分子相互进入对方分子间的间隙,最终使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同时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因为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应在图中的下方瓶中装入二氧化氮气体,如果在图中的上方瓶中装入二氧化氮气体,两种气体就会逐渐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是由于重力的因素,不能说明是分子无规则运动造成的。所以不能把二氧化氮和空气两瓶的位置对调后再做此实验
18.答案:(1)相同;质量;(2)温度变化;甲
解析:(1)根据转换法,实验中应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初温相同且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并记录实验数据。确保加热相同时间,甲、乙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2)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可以采取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也可以采取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加热时间相同,即甲、乙吸收的热量相同,温度变化不同,此实验是通过比较温度变化来判断吸热能力强弱的。
由表中数据,加热时间相同,乙的温度变化大,则甲液体吸热能力强。
19.答案:
解析:由可得。
20.答案:(1);(2);(3)0.19kg
解析:(1)凉牛奶置于盛有热水的敞口玻璃杯中加热,牛奶的温度是升高的,热水的温度是降低的,则图乙中b曲线是牛奶,a曲线是热水,牛奶不再升温时,温度变化量为20℃,,牛奶的质量为0.25kg,根据比热容公式可知,牛奶不再升温时吸收的热量为
(2)由(1)解析可知,牛奶不再升温时吸收的热量为,若损失的热量占60%,则牛奶吸收的热量占40%,则水放出的热量为
(3)从图乙可以看到,水的温度变化量为40℃,,由(2)解析可知,水放出的热量为,根据比热容公式可知,水的质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