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标要求
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社会与文化方面的新变化。(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时空定位
学习任务一 经济的发展
【活动1】 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二、三自然段,梳理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
1.农业的发展
耕作制度 宋朝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一年三熟
经济结构 (1)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2)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
边疆农业 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2.手工业的发展
制瓷业 (1)宋朝出现了五大名窑;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2)宋元时期,瓷器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矿冶业 北宋时期煤的开采量很大,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印刷业 宋元时期发展迅速,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阅读教材P65“历史纵横”:北宋人口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北宋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提示 变化:人口大量增长,北宋末年实际人口应当超过1亿,是中国古代人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原因:北宋农业发展成就突出,粮食产量提高,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
【活动2】 阅读教材第一目第四、五自然段,梳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商业成就。
商业的繁荣
市场 (1)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2)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经济往来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相当活跃
货币 (1)北宋:钱币铸造量多并开始出现纸币——交子 (2)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城市 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的大都和杭州尤以繁华著称
海外贸易 (1)税收: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2)商品:输出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等,输入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 (3)港口: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
【活动3】 阅读教材第一目第六自然段,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宋朝 (1)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 (2)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元朝 (1)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2)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对隋唐时期的大运河进行取直,大大缩短了航程 (3)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
观察教材P65“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据图指出元朝社会经济的变化。
提示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为保证政治中心大都的供给,所以运河、海运发达。
助学助考
1.概念阐释——稻麦复种制
稻麦复种制是一种耕作方法,目的是提高农田的产量。稻麦复种制就是以稻、麦两种粮食作物轮种的复种方式,每年六月份种水稻,十月份水稻收获后,翻耕播种小麦,越冬至来年五月收获,麦茬翻耕灌溉后再种水稻,一年两熟。
2.特别提醒——棉花种植和推广
宋元时期棉花的种植和推广,表明经济作物的种植扩大,反映了农业商品化的加强。南宋棉纺织业兴起,棉布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被原料。
3.概念阐释——榷场
榷场是宋辽夏金时期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边境所设的互市市场。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除官营贸易外,商人需纳税。榷场互市在辽、夏、金的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发挥了安边绥远的作用。
4.特别提醒——金属货币是全国范围内主要的交易货币
宋朝时期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但这只是四川地区出现的,而且流通一段时间后不复流通,所以,从全国范围看,金属货币仍是主要的交易货币。
5.图解历史——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6.误区警示——经济重心南移不等于政治中心南移
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但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很长时间内是在北方,这是由历史文化渊源、战略地位、北方经济的不断恢复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学习任务二 社会的变化
【活动】 阅读教材第二目,思考宋元时期社会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门第观念淡化
(1)原因
①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
②宋朝科举制度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
③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
(2)表现: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
2.人身关系松弛
(1)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贱民阶层的数量显著减少。
(2)宋朝的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
(3)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3.国家控制松弛
经济活动 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
日常生活 官府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的限制更为松弛
1.宋朝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摘自教材P66)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提示 科举制的不断完善;商品经济的发展;门第观念的淡化。
2.宋代实行不抑兼并政策,土地兼并、买卖现象严重,正如宋代有人说“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换一家”。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提示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助学助考
1.概念阐释——租佃关系
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
2.特别提醒——认识宋代的“不抑兼并”
宋朝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从本质上说,就是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及土地的商品化,允许地主按经济规律进行流转买卖,国家不再加以干预。
3.知识拓展——宋代科举制的发展
(1)宋代科举考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
(2)宋代科举考试实行糊名法,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大大增加。
学习任务三 儒学的复兴
【活动】 阅读教材第三目,知道宋朝儒学复兴的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
1.儒学复兴运动
(1)背景: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不及佛教和道教。
(2)兴起: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3)内容
(4)结果:被称为理学的学派影响逐渐增大。
2.程朱理学
(1)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
(2)内容
宇宙观 认为“理”即“天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人生观 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
方法论 “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逐渐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3)影响: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助学助考
1.概念阐释——理学
理学是宋代儒学家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形成的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体系。
2.图解历史——程朱理学的内涵
3.特别说明——宋代理学的特点
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是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的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全社会每一个家庭中。
学习任务四 文学艺术和科技
【活动】 阅读教材第四目,概述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学艺术和科技的主要成就。
1.文学
(1)宋词
①特点: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
②代表: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
(2)元曲
构成 散曲 杂剧
特点 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 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
(3)话本:宋元时期,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2.艺术
(1)书法:宋元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2)绘画: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
3.科技
(1)三大发明
①印刷术: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②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
③指南针: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广泛应用于航海。
(2)其他成就
科学家 朝代 成就
沈括 北宋 《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郭守敬 元朝 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授时历》
王祯 《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
根据教材P67“元朝杂剧演出壁画”: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杂剧兴起的原因。
提示 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需求的增强;知识分子阶层的加入;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对前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助学助考
1.易错易混——元曲≠元杂剧
元杂剧是一种戏剧形式,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包括歌唱、对白、舞蹈、场景等诸多要素。广义的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两大类。
2.概念阐释——市民文化
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繁荣,于是逐渐兴起市民阶层,市民文化也随之兴起。快速的都市生活节奏和情感节奏,决定了市民文化热情奔放、浅俗直白的倾向,而市民文化直接推动了宋代诗、词的繁荣发展。
3.图解历史——先秦至元文学体裁的变化
4.概念阐释——《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由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年)所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记载了北宋时期许多科技成果,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等。
5.误区警示——四大发明的作用
中国四大发明的西传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但是绝不能夸大其作用。欧洲社会的进步,其根本推动力是生产力的进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四大发明只是外部因素,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城市商业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程朱理学的深远影响。
2.难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变化的表现。
主题一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
任务1 历史解释——宋代农业的发展
史料 两宋时期,传统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讲究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宋初从越南引进早稻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普遍种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村中开始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蚕桑、蔬菜、漆树、花卉、果树、甘蔗)的专业户,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概括两宋时期农业发展的新变化。这些变化对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成果展示】变化:讲究精耕细作集约化经营;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经济作物种植专业户出现。
影响: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品;推动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任务2 史料实证——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史料 (东京)朱雀门外……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商业发展与唐朝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成果展示】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有所放松;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任务3 史料实证——经济重心的南移
史料一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摘编自陆游《渭南文集》
史料二 我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比重表
朝代 南方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北方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西汉 19.8% 80.2%
唐代 43.2% 56.8%
北宋 62.9% 37.1%
——摘编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
经济文化之向南发展》
【研讨交流】两则史料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何价值?
【成果展示】史料一说明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史料二说明北宋南方人口数大大超过北方,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基本定型。
任务4 史料实证——宋代社会的变化
史料 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丞。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概括宋代社会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
【成果展示】变化:商人地位提高、门第观念淡化。
根本原因: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思想观念。
1.宋朝农业发展的原因
(1)开垦荒田、改良土地:宋朝时期,鼓励百姓开垦荒田,种植农作物;通过耕作、换茬、种植豆科作物和以施肥为主的措施来改良土地。
(2)兴修水利、精耕细作:有识之士都重视兴修水利,注重对农田的精耕细作。
(3)作物多样、农具先进:宋朝时期,作物之间的交流频繁,丰富了各地区的作物品种;出现了耧锄、砘车和推镰等具有典型意义的农具,这些农具有高效、省力、专用、完善、配套等特点。
(4)奖励耕种、技术领先:宋朝采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实行奖励耕种的政策;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空前繁荣,技术遥遥领先。
2.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1)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
(2)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
(3)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大城市空前繁荣,商业市镇经济出现并发展。
(5)商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主题二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任务1 历史解释——理学的特征
史料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概括宋代理学的特点。
【成果展示】特点: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精神;儒学哲学化、思辨化;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是理性主义的哲学。
任务2 史料实证——理学的影响
史料 从唐到五代,中国文化的价值遭到了很大破坏,宋初人对五代的风气非常痛恨。在这个意义上,理学的出现,承担了重建价值体系的职能。通过对理论挑战和现实问题的创造性回应,古典儒学通过理学而得以复兴。可以说,宋明理学对汉代以后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一个新的反省,并通过这种反省致力于儒学的复兴。
——摘编自陈来《宋明学案:为往圣继绝学》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理学的历史意义。
【成果展示】历史意义:促进了传统儒学的复兴;推动了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重建;丰富和繁荣了中国的思想文化;成为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
任务3 唯物史观——宋代文艺的繁荣
史料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百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艺术世俗化趋势的推动因素。
【成果展示】城市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娱乐设施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人民消费能力的提高。
1.宋代理学的基本特点
(1)儒学哲学化:传统的道德信条式的理论经由宋代理学家的改造,发展成哲学理论体系。
(2)儒学佛道化:主要表现在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借鉴佛、道的传教谱系,创立“道统”;吸收佛、道的禁欲主义。
(3)儒学世俗化:程朱理学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朱熹的《家礼》和《小学》也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
(4)强调伦理道德: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理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都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2.宋元文化和科技发展的特点
特点 阐释
高度繁荣 宋元文化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如三大发明、宋词、元曲、书法、绘画等
科技领先 许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外传大大推进了世界文明进程
全面发展 (1)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2)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使宋元文化丰富多彩
市民气息浓厚 城市商业活动的兴盛,使市民阶层得以发展壮大,更加贴近市民阶层的文化兴盛,使书法、绘画更加追求个性
速检速测
1.(2023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6)北宋时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交子的出现( )
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减缓了贫富分化的趋势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可知,交子产生是因为铁钱不便于交易,纸币交子出现适应了商品流通规模扩大的需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改变”说法错误,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排除B项;北宋经济重心南移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贫富分化是指人们之间的财富出现了差距,减缓贫富分化需要政府政策的调整,与交子出现无关,排除D项。
2.(2022年6月天津学业水平考试,6)下图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重心转移 B.主流思想变化
C.中央集权加强 D.人口数量增长
答案 A
解析 根据图示和所学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到宋代基本完成,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因此图片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重心的南移,A项正确;图示反映的是文化中心的变化,西汉以来中国主流思想一直是儒家思想,这不是文化中心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秦朝建立中央集权,以后朝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不能说明文化中心南移的原因,排除C项;人口数量增长不是图示中文化中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3年3月云南学业水平考试,5)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由此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这反映了(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政治中心的变迁
C.阶级结构的变化 D.程朱理学的完善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主要有:南方战乱较少;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南方有利的自然环境;统治者有利的经济发展政策等,因此材料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实力上升,A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经济方面的内容,而不是政治,也没有体现阶级结构的变化,排除B、C项;程朱理学在南宋集大成,且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3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34)北宋科举入朝为官人数统计表
前期 中期 后期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北方 278人 84.5% 274人 63.9% 121人 40.3%
南方 51人 15.5% 155人 36.1% 179人 59.7%
表中的变化反映了( )
A.北方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B.南方经济发展带动文化进步
C.南方士族力量日趋强大
D.政治中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北宋科举入朝为官人数统计表”可知,北宋后期南方通过科举为官人数超过北方,与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有关,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其文化的进步,科举入仕人员增多,故选B项;“急剧衰退”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强调北宋南北方科举为官人数的对比,不涉及科举为官人的身份,得不出“南方士族力量日趋强大”的结论,排除C项;北宋政治中心仍然在北方,排除D项。
5.(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69“问题探究”改编)“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此处强调“理”是( )
A.自然规律 B.自我意识
C.科学精神 D.伦理道德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可知,材料中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在社会生活中理就是纲常伦理,即伦理道德,D项正确;材料所述“理”是指伦理道德,而不是自然规律、自我意识,也不是科学精神,排除A、B、C项。故选D项。
6.(2020年7月山东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8)宋元时期,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多方面成就。其中,郭守敬的科学贡献是( )
A.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设计和监制了多种天文观测仪器
C.用人工磁化方法造出指南针
D.对南北方的农业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
答案 B
解析 郭守敬是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运用他改进、创造的天文仪器,进行了许多精密的天文观测,从而使《授时历》的编定有了可靠的观测基础,故B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