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二 外交关系的突破(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二 外交关系的突破(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11 17:3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 1)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
2)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3)新中国的外交基本方针?
4)新中国的外交基本原则?
5)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课堂回顾:外交关系
的突破重返联合国;
中美关系解冻;
中日邦交正常化;——三个突破;一,重返联合国;(1971年)1,背景;
2,原因;
3,过程;
4,意义;为什么称“重返”? 1945年联合国创立之初,中国就是创始国之一,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贡献。二,中美关系解冻;1,背景;
2,过程;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办公楼三,中日邦交正常化;1,原因;
2,概况; 由于美国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席位一直被台湾的蒋介石所占。中国政府为恢复自己的合法席位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1971年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2)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支持中国; 4)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 (了解一下)
①50S美采取拖延政策,60S搞程序花招;
②1970年的联大会议,形势变化,赞成票超过反对票,但仍没达到2/3;
(重点把握)
③1971年,“双重代表权”方案;
④1971年10月25日,中国重返联合国;艰难历程历届联大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票数增长示意图乔冠华与黄华的喜悦 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1)是中国外交事业的重大胜利。 2)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更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它大大地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这一恢复有什么意义?——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五、六十年代的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 (1)朝鲜战争停战以后,中国希望美国从台湾海峡撤走它的武装力量,缓和中美关系。
(2)但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美国不仅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还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
(3)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
(4)中国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外交基本断绝。 ①美苏争霸中美国处守势;
②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使中国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③6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 (如珍宝岛事件,苏联陈兵中苏、中蒙边境,给中国带来威胁)思考: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美国中国①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
②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③经济上受到西欧与日本的挑战;①有利于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②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有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试探之旅—— “乒乓外交” ; 1971年,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美国运动员科恩误上了中国队班车,庄则栋主动上前向科恩打招呼,并且赠送了礼物。在中美关系尚未恢复的年代,这样的举动很快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中美关系“解冻”当时正需要一个契机。毛泽东和周恩来得知庄则栋和美国队员交往的事后十分重视,当即拍板,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由此开始了“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美乒乓代表团登上长城旋风之旅——基辛格秘密访华; 中美双方同时公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这一公告震惊了整个世界。尼克松后来回忆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新闻之一。 周恩来会见基辛格。
基辛格访华是打开中美两国关系大门的一次成功访问。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呵!”
——周恩来“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身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尼克松总统如此卖力地策划中美接近,是不是因为他有 “国际主义”的崇高思想 ?国家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 的决定的。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参考: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国家力量
意识形态
国内外形势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2月28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打开。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会见毛泽东主席,中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在长期阻碍两国改善关系的台湾问题上,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探究: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双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是什么?中国在此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怎样的?《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否表示中美关系已经完全正常化? 焦点问题:台湾问题。
立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理由:美国并没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美国仍然与台湾保持着“外交”关系。 1978年12月16日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断交、撤军、废约)
宣布: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出席卡特总统在白宫举行的欢迎仪式。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在中美关系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2002年,中国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访美受到了美国总统小布什的热烈欢迎。  2005年11月2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布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
这是两国元首在会见记者后握手。中美关系越来越有全球意义中美关系突破的历史意义?①打破了从50年代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国际上出现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②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 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 1)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2)日本经济发展的需要。 3)日本许多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 4)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日邦交化的进程:
1、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2、1973年初,中日互派大使。田中“刀光下”远行中国 中日关系重焕生机
1972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田中访华期间,两国政府首脑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毛泽东主席将《楚辞集注》作为礼物,赠送给田中角荣首相。 “言必信,行必果” 1972年9月29日周恩来总理和田中角荣在北京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两国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中日建交联合声明应日本政府的邀请,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于1978年10月22日抵达东京,对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并出席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仪式。 1)结束了中日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
2)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
3)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思考?中日建交,产生了什么影响?探究: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影响。(1)对中国外交: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2)对国际关系: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1.突破之一——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突破之二——中美关系解冻
3.突破之三——中日邦交正常化外交关系的突破课堂小结注意点:
(1)中美关系最敏感的问题:
台湾问题
(2)中日关系最敏感的问题:
历史问题(即日本对侵华战争态度)(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日本不承认侵略历史,篡改历史教科书;日本不承认南京大屠杀;慰安妇问题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