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任务式学案(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任务式学案(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7 12:3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
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时空定位
学习任务一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活动】 阅读教材第一目,了解19世纪中期世界和中国历史的不同走向。
1.世界: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1)经济
①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②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2)政治:各国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
2.中国:停留在封建社会
政治 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
经济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
科技 科技落后
军事 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低下,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冷兵器
社会 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助学助考
1.思维点拨——英国率先发动侵华战争
英国之所以充当急先锋,根本原因是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对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要求更为强烈。
2.图解历史——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学习任务二 两次鸦片战争
【活动】 阅读教材第二目,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1.第一次鸦片战争
(1)导火线——虎门销烟
原因 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政治腐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加重了人民负担
过程 湖广总督林则徐将英美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
影响 ①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 ②英国政府借此宣布对华发动战争
(2)经过
①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英国远征军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
②1842年8月,清政府战败。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大量不平等条约。
时间 条约 内容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 割让香港岛、赔款2 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
1843年 中英《虎门条约》 英、美、法三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1844年 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 中法《黄埔条约》
(4)影响
①《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
②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列强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列强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的要求被拒绝。
(2)经过
时间 条约
1856年 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两国以调停人面目出现
1858年 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
1859年 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
1860年8月 英法联军占领天津
1860年10月 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时间 条约 影响
1858年 中英、中法、中俄、中美《天津条约》 ①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权益 ②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
1860年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①承认《瑷珲条约》 ②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 ③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
(4)影响: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阅读教材P92“史料阅读”:鸦片的大量输入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提示 鸦片大量输入,不仅使中国人民在身体和精神上受到严重的毒害,而且也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和国家财政遭受重大的破坏和损失。
2.阅读教材P92“历史纵横”: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提示 未满足既得利益,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助学助考
1.构图解史——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2.概念阐释——领事裁判权
领事裁判权指外国人在中国违法,中国司法部门无权处理,必须交由外国驻中国的领事处理或共同处理。它破坏了中国的独立司法主权。
3.概念阐释——片面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指中国今后如果给其他国家新的特权,原缔约国也可同样享受。片面是指最惠国待遇只是中国给予外国,外国不必给予中国。这样,只要列强中的一个国家迫使中国增加某一特权,其他列强都能自动享受。它破坏了中国的外交独立主权,危害极大。
4.概念阐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图说历史——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学习任务三 开眼看世界
【活动】 阅读教材第三目,指出“开眼看世界”出现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1.背景:《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统治阶级高层仍然封闭、愚昧与腐朽。
2.表现
代表 主要活动
林则徐 在广州开办译馆,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和国际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供对外交涉时参考
魏源 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
徐继畬 撰成《瀛寰志略》,系统介绍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3.影响: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助学助考
1.知识拓展——“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内在关系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悉夷、师夷、制夷的三位一体。首先,“悉夷”是“师夷”的必要前提;其次,“师夷”是“制夷”的重要手段;最后,“制夷”是“师夷”的最终目的。上述三条是前提、手段和目的的有机统一,其中根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制夷”,而积极的办法是“师夷”。
2.思维点拨——林、魏思想的局限性
在民族危机之下,林则徐、魏源等主张学习西方,但林则徐、魏源等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因此其主要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并不是要改变社会制度。
重点难点
1.重点: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的不平等性、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2.难点:鸦片战争的性质。
主题一 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和影响
任务1 历史解释——鸦片战争的爆发
史料 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年)》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观点,并对这一观点进行评价。
【成果展示】观点: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国不愿“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
评价: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他没有看到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英国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任务2 史料实证——鸦片战争的影响
史料 按照《南京条约》,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开放五个对外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宁波、厦门和上海。……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固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此外,第二年缔结了一个补充条约,承认英国人在刑事案件方面的治外法权;条约还包括一项最惠国条款,保证英国人享有中国在将来准予其他国家享受的附加特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在中国获取的特权及其影响。
【成果展示】割让香港岛成为英国侵略中国的支点;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对华商品输出;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治外法权使中国司法权遭到破坏;片面最惠国待遇便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
任务3 唯物史观——两次鸦片战争的关联
史料 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将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1854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
致包令博士函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指出英国对鸦片战争的结果所持的态度,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成果展示】态度:对鸦片战争的结果不满。
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加强经济侵略。
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政治 国家主权开始遭到破坏,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经济 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
思想文化 封建传统思想受到冲击,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外交 清政府由闭关自守转为被迫开放;由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由盲目自大转为对外妥协,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革命性质 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社会生活 西方的生活习俗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主题二 开眼看世界
任务1 历史解释——“开眼看世界”的表现
史料 《海国图志》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世界地理书,魏源根本没有走出天下观念的限制,只是把四夷的范围推向极致而已。“海国”二字其实就是新形势下的四夷,以中国为天下的概念没有根本的变化。《瀛寰志略》则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地理图志,徐继畬客观地将中国降为万国之一,走出“天下”的阴影,进入世界新境。
——周振鹤《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纪念徐继畬诞辰二百周年》
【研讨交流】依据史料,概括说明徐继畬是“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主要依据。
【成果展示】《瀛寰志略》客观记录了世界地理图志,中国只是世界国家之一,改变了夷夏观念,立足世界看中国。
任务2 唯物史观——“开眼看世界”的局限
史料 ……然而,“天朝上国”的惰性太强大了,失败很快成为过去,刚刚醒来的雄狮打了个哈欠又睡着了。中国辜负了林则徐、魏源的一片苦心。左宗棠在《海国图志·序》中感叹:“书成,魏子殁,廿余载,事局如故。”
——马勇《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
【研讨交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开眼看世界”的客观局限性,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成果展示】局限:影响范围有限。
分析:由林则徐、魏源等人的阶级属性所决定;对西方了解太少;与中国的政治环境有密切关系;“华夷观念”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
全面认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新”的表现
①冲破传统“闭关自守”的禁锢,开始“开眼看世界”。
②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主张“师夷长技”。
③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首开“向西方学习”之风气。
(2)意义:把学习西方长技上升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抛弃了“华贵夷贱”的传统观念,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先河;对后来的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3)局限
①主张:仅限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物质层次。
②态度:仍带有那个时代中国人妄自尊大的痕迹。
③立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④目的: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⑤结果:未付诸实践。
速检速测
1.(2023年3月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8)“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舰40余艘,士兵4 000多名,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以上内容属于(  )
A.历史事件的叙述 B.历史影响的评述
C.历史原因的分析 D.历史结论的阐释
答案 A
解析 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舰40余艘,士兵4 000多名,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具体说明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主体和性质等内容,属于对历史事件的叙述,A项正确;材料只有具体的史实,并未评述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排除B项;历史原因的分析与“1840年6月”“懿律率军舰40余艘”“发动侵略战争”等不符,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对鸦片战争的深入研究和阐释,排除D项。故选A项。
2.(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92“教材图片”改编)如图出自英国人柏纳德于1845年伦敦出版的《复仇神号亲历记》,其被收纳进中国近代史学者张海鹏编著的《简明中国近代史图集》,并配以文字:英军占领广州期间到乡下劫掠的情形。该图片(  )
A.为侵略者记载史料价值较低
B.作者意在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直观地再现了历史事件原貌
D.有助于厘清历史事件的性质
答案 D
解析 图片出自英国人柏纳德于1845年伦敦出版的《复仇神号亲历记》,其被收纳进中国近代史学者张海鹏编著的《简明中国近代史图集》,并配以文字:英军占领广州期间到乡下劫掠的情形。这表明历史解释具有主体性,而同一幅历史图片在不同的史料集中呈现不同的历史解释,图片本身和历史解释都可以帮助我们厘清历史事件的性质,D项正确;史料的价值在于对历史事件的研究价值,不能因为其为侵略者记载,便称其史料价值较低,排除A项;该图片的作者在题中属于未知信息,但是结合“1845年”“伦敦”“亲历”可以推测图片作者为英国人(至少是殖民者),不能推测出作者意在抨击西方殖民侵略,排除B项;该图片可以呈现历史发展的部分史实,但不能“直观地再现了历史事件原貌”,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3年6月四川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6)近代以来,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权益方面,涌现出众多民族英雄。与下图场景有关的是(  )
A.郑成功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
答案 B
解析 材料涉及“虎门销烟”浮雕,据所学可知,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B项正确;郑成功虽然也是民族英雄,但是虎门销烟与郑成功不相关,排除A项;左宗棠虽然是民族英雄,但是他反抗侵略的活动与他收复新疆相关,与虎门销烟无关,排除C项;邓世昌反侵略的活动出现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材料涉及的是虎门销烟,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2年6月甘肃省学业水平考试,8)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税率,由双方协定。这破坏了中国的(  )
A.领土主权 B.关税主权
C.司法主权 D.领海主权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条款内容,损害了中国的关税主权,B项正确;领土主权体现在割让香港岛,排除A项;司法主权体现在领事裁判权,排除C项;《南京条约》不涉及领海主权,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3年3月黑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9)《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受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这破坏了中国的(  )
A.领土主权 B.司法主权
C.关税主权 D.贸易主权
答案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