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任务式学案(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任务式学案(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7 12:4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标要求
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时空定位
学习任务一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活动】 阅读教材第一目,知道袁世凯是如何复辟帝制的,了解革命党人采取的应对措施。
1.复辟帝制
大权 独揽 就任总统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取缔政党 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改变政体 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修改法律 1914年底,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出卖国权 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走上 帝制 (1)1915年10月,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成”君主立宪 (2)1915年12月,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2.护国战争
背景 (1)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 (2)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 (3)袁世凯称帝的行径,更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概况 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结果 (1)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 (2)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
阅读P116教材图片“由袁世凯签字的‘中日民四条约’”:指出条约中的“民四”的含义,分析该条约的核心内容以及袁世凯签订这一条约的目的。
提示 含义:“民四”指民国四年。
核心内容: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
目的:换取日本对其称帝的支持。  
助学助考
1.漫画说史——《政府人物之真相》
漫画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为猿(袁)家之天下。体现了袁世凯倒行逆施,企图建立专制政府。
2.特别提醒——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的目标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北洋军阀进行了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等,斗争的中心是维护民主共和,这是革命派为保卫革命成果而进行的斗争。
3.特别说明——维护革命成果的斗争的本质
在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斗争中,一些地方的革命党人曾宣告“独立”,其“独立”的含义是反对专制独裁的中央政府。
4.拓展提升——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启示
(1)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终将遭到历史的惩罚。
(2)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学习任务二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活动】 阅读教材第二目,说明军阀割据下各方政治势力的选择。
1.军阀混战
(1)原因: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难以产生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
(2)表现
派系 代表 支持国 占据区域
直系 冯国璋 英、美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皖、浙、闽、鲁、陕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
(3)影响:军阀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皖、直奉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
2.“府院之争”
(1)时间:1917年5月。
(2)概况: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
(3)结果:张勋率兵入京,解散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3.护法运动
(1)原因: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后,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2)概况:1917年8月,南下的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
(3)结果: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失败。
4.参加一战
(1)目的: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2)经过: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随即,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3)影响: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1.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混战与割据的局面。(摘自教材P116)导致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提示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观察教材P117“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军阀混战的局势给当时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提示 长期的战争给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掠夺与蹂躏。  
助学助考
1.概念阐释——军阀割据
军阀割据是指拥有军队、自成派系的军人或军人集团割据一方、不听从中央政府号令的现象。军阀割据现象在古今中外皆有存在。中国虽然是一个大一统历史久远的国家,但在中央衰落或乱世易鼎之时,也存在军阀割据现象。中国历史上的军阀割据以东汉末、唐末五代、民国三个时期为代表。
2.概念阐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开端(1912年)、以东北易帜为结束标志(1928年)。这一时期,既是军阀割据混战的黑暗时期,也是中国民主政治、民族经济和思想解放快速发展的一段时期。
3.概念阐释——府院之争
“府”即总统府,“院”指国务院。府院之争指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府院之争表面上是一次“宪法漏洞”引起的国家机构争权,实际上是美国(扶植直系)和日本(扶植皖系)在华利益之争。
4.知识拓展——一战期间华工赴欧的贡献
缓解了协约国的人力资源危机,支援了协约国后方的工业生产;为协约国前线的军事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战斗服务;为中国赢得战胜国地位作出巨大贡献。
5.图解历史——共和与专制的斗争
学习任务三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活动】 阅读教材第三目,说明民国初年的经济、社会生活有哪些变化。
1.民国初年经济的发展
(1)原因
内因 中华民国建立,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
外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2)表现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
②以荣氏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
(3)影响: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2.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原因 共和政体的建立
措施 (1)历法:改用阳历 (2)社会风俗: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 (3)礼仪: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影响 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 434 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摘自教材P118)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中华民国的成立;政府颁布兴办实业的措施;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助学助考
1.易错易误——列强暂时放松侵略与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春天”的出现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美国和日本在一战期间不是放松而是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知识拓展——民国初年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时间短暂,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轻工业为主,重工业较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民族资本力量比封建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薄弱。
3.图解历史——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4.特别提醒——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特点
新旧并立、土洋并存成为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主要特色,体现了近代化缓慢发展的社会面貌。
学习任务四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活动】 阅读教材第四目,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影响。
1.背景
(1)人们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
(2)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
2.兴起
(1)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
(3)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
3.主张
(1)拥护“德先生”,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2)拥护“赛先生”,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3)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4.影响
(1)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
(2)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其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和深刻。
(3)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陈独秀说:“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摘自教材P119)材料中“此次之实验”指什么?材料表明陈独秀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指袁世凯复辟帝制。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助学助考
1.概念阐释——民主
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包括个性解放、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共和、宪政等,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
2.概念阐释——科学
科学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包括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反对迷信武断、愚昧盲从、偶像崇拜等封建落后思想。
3.图解历史——新文化运动前期三大内容的关系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新道德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如下图所示:
4.特别提醒——新文化运动学习层次
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已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制度层次深入思想文化层次,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
重点难点
1.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民国初年的经济发展、民国初年社会生活新气象。
2.难点: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新文化运动。
主题一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任务1 历史解释——北洋军阀政府的政治
史料 1912年,孙中山签署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国家制度和“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
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提出《增修临时约法大纲》,规定新约法采纳的旨在改行大总统集权制的七条原则。同年,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
1919年,段祺瑞炮制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1923年,直系军阀曹锟通过行贿收买国会议员的办法,当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很快炮制出一部《中华民国宪法》。
段祺瑞重掌北京政府后,于1925年炮制了又一部《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摘编自《中国宪政的历史、现状及改革》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概括北洋军阀时期宪政运动有哪些特点?
【成果展示】特点:军阀干预宪法的制定;宪法频繁更换;利用宪法实行专制;宪政成为政治权力斗争的附庸。
任务2 唯物史观——民国初年民族经济的发展
史料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此次工业化是一次民营资本集体崛起的盛宴,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间达到13.4%。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概括“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
【成果展示】以发展轻工业为主(集中在民生领域);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工业增长迅速。
1.认识北洋军阀时期的统治
(1)政治
①对内专制统治,对外大肆出卖国家权益,军阀割据混战,社会黑暗,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祸害。
②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2)经济: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上一战期间西方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
(3)思想
①大力提倡“尊孔复古”思潮,攻击民主共和,宣传封建伦理纲常。
②西方各种思潮被广泛介绍到国内,新式教育、新式学校开始出现、推广。
(4)社会习俗:出现了一些变化,如剪辫、放足、废除跪拜等。
2.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1)特点
产生发展 先天不足(资本少、技术弱、规模小),后天畸形
诞生环境 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地域分布 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内地很少
经济结构 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地位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发展历程 受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2)意义
政治 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革命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经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戊戌维新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物质条件和阶级条件
思想 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主题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影响
任务1 史料实证——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史料一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吾人拜赐于执政,可谓没齿不忘者矣。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
《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
史料二 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轻刑薄赋,奴隶之幸福也……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研讨交流】(1)结合史料一,指出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及原因。
(2)根据史料二,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成果展示】(1)目的: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启发民智。
原因: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根源于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与启蒙。
(2)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任务2 历史解释——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和影响
史料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说明新文化运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有什么问题?有无合理性?为什么?
【成果展示】问题: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片面性。
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
原因:有利于打击封建正统思想,回击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进而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推动思想解放。
1.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为实现民主政治。
(2)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营造新文化氛围。
(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基础(最大功绩),推动思想文化革新。
②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③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⑤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2)消极影响
①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倾向。
②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③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④从后来的中国历史发展来看,新文化运动并未根除中国根深蒂固的专制集权制度。
速检速测
1.(2023年7月甘肃省学业水平考试,10)20世纪初,中国人民发起了反帝爱国运动,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使人民购买国货的热情高涨。这有力地推动了(  )
A.社会生活新气象的出现
B.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D
2.(2023·新疆学业水平考试,11)据统计,一战前在农商部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而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中国(  )
A.社会风气文明开放 B.民主政治已经实现
C.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D.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答案 D
3.(2023年7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16)荣德生在其《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一九一六年条中写道:“时欧战已起,对外停顿,汇票稍涨,外贵内贱。余认为可放手做纱、粉,必需品也。”一九一七年条又写道:“时正欧战,粉销不患不畅。”据此判断,他向面粉业和纺织业大量投资的主要原因是(  )
A.原料充足 B.市场扩大
C.资本雄厚 D.政局稳定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时欧战已起”“纱、粉,必需品也”“时正欧战,粉销不患不畅”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市场扩大,故选B项;“原料充足”从材料中无法看出,排除A项;“资本雄厚”不合史实,民族工业资本较为薄弱,排除C项;“政局稳定”不合史实,北洋军阀时期政局动荡,排除D项。
4.(2023·广西学业水平考试,9)1912年,前清官员恽毓鼎到大舞台看戏,“上流社会人垂辫者,唯余等一桌而已”。不久,其友人俱已剪辫,恽毓鼎“日受刺激”,只好剪掉辫子。这说明了(  )
A.政治变革促进习俗改变
B.现代交际融入上流社会
C.五四运动冲击了旧礼教
D.戏剧推动新思想的传播
答案 A
解析 剪辫行为,体现的是政治变革促进习俗的改变,故选A项。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C项与题干无关,B、D项材料不体现,均排除。
5.(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19“史料阅读”改编)1916年,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为此,他主张(  )
A.自强求富 B.中体西用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1916年,陈独秀……‘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可知,1916年,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中华民国建立之后,在共和国体制下,仍受到专制政治之痛苦,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最后之觉悟”,说明陈独秀主张民主与科学,反对旧文化,推动了新文化运动,D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A项;中体西用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提出,排除B项;三民主义是同盟会的纲领,排除C项。故选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