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
新道路
课标要求
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时空定位
学习任务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活动】 阅读教材第一目,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统治。
1.政治
(1)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2)二次北伐: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因“济南惨案”,蒋介石命令部队绕道开进。
(3)改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2.经济: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原因 (1)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 (2)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表现 纺织、面粉及新兴部门如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曲折 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聚敛财富,使民族工业发展受阻
1928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总揽中华民国之治权”,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五院组成。(摘自教材P128)其实质目的是什么?
提示 维护国民党的专制统治。
助学助考
1.概念阐释——东北易帜
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东北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这一事件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
2.误区警示——南京国民政府的“统一”
“东北易帜”后,南京国民政府为名义上的统一政府,实际上仍有军阀割据的情况。如,山西仍然是阎锡山的势力范围。
3.概念阐释——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在中国的通俗名称。1927年以后,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和陈立夫为首的四大家族,利用金融优势地位建立商业垄断和吞并私人资本主义工业。他们凭借国家政权,接收以前政府的国家资本,发行公债,征收苛捐杂税,进行商业投资。
学习任务二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活动】 阅读教材第二目,了解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探索的表现。
1.开展武装斗争
(1)南昌起义
原因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过程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起义军占领南昌城
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
召开 1927年8月7日,汉口
内容 ①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②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③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④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3)秋收起义
①时间:1927年9月。
②经过:毛泽东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进攻长沙途中受挫,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2.开辟革命新道路
(1)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建立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会师 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意义 ①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②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建立红色政权
①标志: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②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3)开展土地革命
①措施: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②意义: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1.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摘自教材P130)材料中的“边界红旗子”指什么?为保证“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中共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措施:开展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
2.阅读教材P131“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农村革命根据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
提示 主要位于长江以南地区;多位于两省或几省交界的地方。
助学助考
1.思维点拨——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
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秋收起义中进攻中心城市失败说明敌强我弱,必须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2.微点拓展——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强调无产阶级只有掌握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夺取全国政权。毛泽东的这个观点指明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之后成为党创建、领导和掌握人民武装并进行斗争的行动口号。
3.概念阐释——革命根据地
革命根据地特指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即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为“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
4.特别提醒——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性质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民主专政,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权。
5.概念阐释——土地革命
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1931年春,毛泽东制定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6.构图解史——工农武装割据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学习任务三 红军长征
【活动】 阅读教材第三目,指出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1.背景: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过程
(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左”倾错误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
(2)转折:遵义会议
召开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主题 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内容 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胜利
①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3.意义: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观察教材P132“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红军长征使中国的革命中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 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助学助考
1.概念辨析——“左”倾与右倾
(1)“左”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如王明的“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等等。
(2)右倾:是保守主义、投降主义,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如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2.误区警示——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只是在军事和组织上纠正了“左”倾错误,并没有彻底清算“左”倾错误。
3.概念阐释——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重点难点
1.重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建立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2.难点: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主题一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任务1 史料实证——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原因
史料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原因。
【成果展示】具体原因:城市和农村的敌我力量对比——农村中农民阶级占主体,且有革命的要求,是革命的主力军;城市中工人阶级力量薄弱,反动势力相对强大。
根本原因: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国情决定的。
任务2 历史解释——“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史料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概括“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容。
【成果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有计划的政权建设、土地革命,创立人民革命武装。
任务3 家国情怀——土地革命的意义
史料 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土地分配证
【研讨交流】读图,结合相关史实,概括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的意义。
【成果展示】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有利于打破国民党对农村根据地的经济封锁。
全面认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1)原因
①必要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农村统治力量相对薄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②可能性: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等。
(2)内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前提,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根据地建设是阵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意义
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就是坚持了这条道路,取得了最终胜利。
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原则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③“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工农民主专政,实际上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尝试,为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
主题二 红军长征
任务1 史料实证——遵义会议
史料 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云消雾散霞光闪,捧出红日照山川。毛泽东,伟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
——《遵义城头霞光闪》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云消雾散”是指什么,毛泽东成为“舵手”是指什么。
【成果展示】云消雾散:纠正错误的军事路线。
舵手: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任务2 家国情怀——长征的影响
史料 它(长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这一观点作出合理阐释。
【成果展示】阐释:长征中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摆脱了蒋介石的“围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长征精神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了新中国。
长征胜利对民主革命的“奠基”意义
(1)思想方面:认识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为延安整风奠定了基础。
(2)组织方面:为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奠定了基础。
(3)精神作风方面:英勇不屈、顽强生存的精神,为我党我军的作风建设奠定了基础。
(4)军事方面:红军指战员的素质大大提高,为最终形成强大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
(5)民众方面:沿途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6)国际方面:为提升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速检速测
1.(2023·第一次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15)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曾发布命令,指出:“这一暴动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这一暴动”指的是( )
A.南昌起义 B.金田起义
C.武昌起义 D.广州起义
答案 A
解析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故选A项;金田起义是洪秀全领导的广西桂平县武装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排除B项;武昌起义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暴动,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排除C项;广州起义是指1927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的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排除D项。
2.(2023年3月黑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14)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这体现的工农武装割据内容是( )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根据地建设 D.政权建设
答案 A
3.(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31“学思之窗”改编)如图所示为某一时期的《土地分配证》。仔细读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此证
B.所有农民都可以分配到土地
C.激发了解放区农民的积极性
D.其目的是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一千九百三十一年”“边区”“土地分配”等信息可知,这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这一举措的目的是废除封建剥削制度,D项正确;这一证件是边区政府颁发,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这一举措激发了根据地农民积极性,而非解放区,排除C项。
4.(2023年7月甘肃省学业水平考试,12)这是中共中央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的一次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的会议,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答案 C
5.(2022年6月广西学业水平考试,11)1935年5月20日,左路红军攻占冕宁县,进入彝民聚居区。刘伯承依照当地习俗,同彝民沽鸡家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成立了“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这一做法( )
A.实现了战略转移 B.传播了革命火种
C.纠正了“左”倾错误 D.促进了抗战胜利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中共红军领导人和少数民族首领歃血为盟,结为兄弟,成立了“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传播了革命火种,B项正确;长征胜利实现了战略转移,排除A项;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红军长征,没有涉及抗战,排除D项。
6.(2023·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12)下面诗歌反映出的长征精神是( )
A.坚持不懈,革命首创 B.民主科学,爱国进步
C.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D.艰苦奋斗,谦虚谨慎
答案 C
解析 根据“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等诗句可知,诗歌反映出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体现了革命首创精神,排除A项;“民主科学,爱国进步”是五四精神,排除B项;《七律·长征》无法体现谦虚谨慎的精神,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