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课标要求
1.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2.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4.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时空定位
学习任务一 伟大的历史转折
【活动】 阅读教材第一目,理解新时期的开始及正确路线的逐步确立。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时间 1978年5月
内容 ①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②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意义 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2)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3)指导思想: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4)主要内容
工作重点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思想路线 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
历史判断 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5)意义
①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平反冤假错案
(1)原则: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2)内容
对党、政、军干部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干部陆续得到平反
对民主党派和其他人士 ①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等恢复了名誉 ②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 ③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 ④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
政策调整 ①将小商小贩、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 ②支持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
(3)总结: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3.修订宪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1)召开:1982年底。
(2)内容: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影响: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观察教材P175“《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特约评论员文章”:这篇文章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提示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助学助考
1.概念阐释——“两个凡是”
“两个凡是”是指“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的实质是“左”的错误的继续发展。
2.图解历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易错提醒——“左”倾错误结束的标志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并不标志着“左”倾错误的结束,“两个凡是”实质上仍然是“文化大革命”中“左”倾错误的继续。党的指导思想方面的“左”倾错误被彻底纠正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4.特别提醒——平反冤假错案的实质
平反冤假错案实质上是从组织上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以切实有效的步骤和措施纠正了“左”的错误,促进了全党全国的安定团结,真正调动了亿万人民振兴中华、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使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开始形成。
学习任务二 改革开放进程
【活动】 阅读教材第二目,了解改革开放的三个阶段以及每一阶段的具体措施。
阶段 改革 开放
初期探索(1978—1992年) (1)在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在城市,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要内容进行试点。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3)1982年,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4)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党的基本路线,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 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相继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建立海南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
深化阶段(1992年至20世纪末) (1)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对加快推进改革开放产生深远影响 (2)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等重大战略
继续推进 (1)2002年,中共十六大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2007年,中共十七大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阅读教材P177“历史纵横”:“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体现了当时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是什么?
提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阅读教材P178“历史纵横”:根据材料,概括我国依法治国理念演变的特点。
提示 与改革开放进程基本同步;从最初的保证人民民主发展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从“法制”发展到“法治”,突出法治理念;依法治国成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和国家对法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助学助考
1.图解历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误区警示——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下的变革,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方式的一次伟大变革,而不是所有制的变革。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制度仍然是公有而不是归农民个体所有,农民拥有的是对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农村的土地归集体所有。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3.概念辨析——经济特区的“特”与特别行政区的“特”
经济特区的“特”是指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特别行政区的“特”是指享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
4.概念阐释——南方谈话
1992年初,邓小平南下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在视察途中,他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做了深刻阐发。南方谈话坚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学习任务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活动】 阅读教材第三目,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1.首次概括提出:中共十七大。
2.具体内容
邓小平理论 代表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内容 (1)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 (2)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地位 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代表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回答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地位 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 代表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回答问题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内容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地位 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被写入党章;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助学助考
1.概念阐释——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以新视角、新境界第一次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2.图说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1.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改革开放的进程。
2.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主题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进程
任务1 历史解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史料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一次会议。不仅会议本身坚持从国情出发,实现了同危害已久的“左”倾指导方针的决裂,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而且经过近20年的实践的检验,以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证明这次会议的确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从遭受严重挫折走向新的振兴的良好开端。
——张寿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
转折的特点及其意义》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实现的伟大转折的表现。
【成果展示】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党工作着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僵化半僵化的经济体制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实行对外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任务2 史料实证——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一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
史料二 13年前,首钢人做梦也没有想到:改革能给年届花甲、老态龙钟的企业,带来返老还童、生机勃发的巨大变化——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平均每年递增17.22%,超过世界500家大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
——摘自江世杰《方向对 路子好——首钢改革
与发展纪略》《人民日报》(1992年8月4日)
【研讨交流】(1)根据史料一,分析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作了什么调整?有何作用?
(2)根据史料二,概括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
【成果展示】(1)调整:使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作用: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向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2)国有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企业效益显著提高,由此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渐进性 先从农村开始,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再到建立新体制,循序渐进
探索性 先试点,后推广,实现全面改革
联动性 城乡联动,互相推进,共同发展
创新性 突破旧体制,探索新体制,最终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主题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任务 史料实证——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
史料 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
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分析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对于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作用。
【成果展示】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贡献
(1)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
(2)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解决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
速检速测
1.(2023年6月四川省学业水平考试,12)改革开放45周年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会议是( )
A.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87年中共十三大
C.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D.1997年中共十五大
答案 A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A项正确。
2.(2022年3月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14)2021年12月28日,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农民率先拉开改革大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其中“率先拉开改革大幕”是指( )
A.进行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B.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推行国有企业现代化改革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农民率先拉开改革大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可知,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C项正确;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在过渡时期,排除A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排除B项;国有企业现代化改革是在城市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排除D项。
3.(2023年3月黑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20)下图中198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最高峰值形成的原因是( )
A.提出“双百”方针 B.掀起“大跃进”运动
C.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 C
4.(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78“历史纵横”改编)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的目标由“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其意义在于( )
A.确立了治国理政的方式与方略
B.完善了法治的内容与形式
C.以宪法保障了依法治国的实施
D.加强了执法的工具和手段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正式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保障了“依法治国”的实施,这都体现了对治国理政的方式和方略的确立,故选A项。材料未体现法治内容与形式的完善,排除B项;C项只体现了材料的后一句内容,属于片面解读材料,排除;材料并未体现“执法的工具和手段”,排除D项。
5.(2023年7月甘肃学省学业水平考试,15)1980—200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由57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39 273亿元(人民币),世界排名由第26位上升到第7位。这主要得益于( )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对外开放政策不断深化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答案 C
6.(2023·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答案 A
解析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故选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