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课标要求
1.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时空定位
学习任务一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活动】 阅读教材第一目,知道中国在新时期举世瞩目的成就。
1.20世纪80年代
社会 经济加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
科技 (1)1983年,研制成功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Ⅰ” (2)1988年,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
2.20世纪90年代
社会 (1)1990年,“七五”计划的各项指标绝大部分完成或超额完成,开始向小康社会迈进;20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1997年提前完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 (3)取得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一系列重大斗争的胜利
科技 (1)1991年,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 (2)1999年,“神舟一号”成功发射;“神威”计算机问世 (3)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西电东送、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一批重大工程捷报频传
3.进入21世纪
社会 (1)2000年,“九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完成或超额完成 (2)战胜非典疫情,夺取汶川抗震救灾胜利,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3)2006年,国家取消农业税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4)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
科技 (1)“神舟五号”飞船首次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七号”飞船航天员成功进行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漫步,“嫦娥一号”首次完成绕月探测 (2)到2011年,我国计算机等电子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网民数量居世界第一位
助学助考
1.概念阐释——综合国力
指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综合国力的内涵非常丰富,它的构成要素中既包含自然的,也包含社会的;既包含物质的,也包含精神的;既包含实力,也包含潜力以及由潜力转化为实力的机制,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国防、外交资源、民族意志、凝聚力等要素有机关联、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2.知识拓展——取消农业税的意义
取消农业税是一场继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第三次真正意义上的伟大革命,它标志着我国结束了几千年按田亩、产量、人丁向农民征收农业税的历史,极大地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学习任务二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活动】 阅读教材第二目,知道“一国两制”的提出,并了解两岸关系的发展。
1.“一国两制”
(1)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
(2)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3)首先运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2.祖国统一大业
(1)港澳问题
①解决: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中国分别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②意义: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港澳与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社会保持稳定,经济更加繁荣,显示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强大生命力。
(2)台湾问题
①21世纪前: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1993年的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②21世纪:2005年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同年连战访问大陆,双方达成多项共识;2008年12月,两岸“三通”迈开实质性步伐;大陆方面还实施多项对台惠民政策措施。
助学助考
1.知识拓展——《告台湾同胞书》
宣布尊重台湾现状,争取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提出了结束两岸军事对峙,建议两岸实行通邮、通商、通航,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进行交流。《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有利于打破两岸隔绝状态,扩大两岸人民直接往来。
2.图解历史——“一国两制”
3.易错警示——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区别
港澳问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谈判,而解决台湾问题是在“一国两制”的架构下,两岸平等协商,属国家内部事务问题。国家在港澳驻军,表明中国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具有象征意义。台湾和祖国大陆同属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可以保留军队,但不应对大陆形成威胁。
学习任务三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活动】 阅读教材第三目,思考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理念、伟大成就及影响。
1.20世纪七八十年代
(1)外交政策
①邓小平明确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论断,主张世界上所有国家一律平等;中国决不称霸,也坚决反对任何霸权主义。
②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占领别国领土、干涉别国内政。
(2)主要史实
①1978年8月,中日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②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③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2.20世纪90年代
(1)基本方针:积极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2)外交成果
①分别同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及欧盟等建立了发展面向21世纪双边关系的基本框架。
②倡导并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③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④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21世纪
总体 布局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
主要 成就 (1)中美关系总体稳定,中俄关系高水平发展,周边关系取得突破。 (2)2002年,中国同东盟国家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3)2003年,中国与欧盟确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4)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5)从2009年开始,和其他金砖国家领导人建立定期会晤机制。 (6)积极参与安全与反恐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
助学助考
1.概念阐释——21世纪的外交总体布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形成的一系列外交新思路,其主要内容包括:提倡新安全观,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等大旗。在这些新思路的指引下,形成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总体布局。
2.概念阐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指双方建立全面、互惠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通过有目的的经贸、投资、技术及文化等方面的协调协作,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它是两个国家或多个国家建立的全面合作关系。这种关系就像在相加以求得最大的结果一样,通过互动、互利、协作和共赢来实现更大的利益。
重点难点
1.重点:“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新时期的伟大成就。
2.难点:新时期中国外交的表现和特点。
主题一 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任务1 家国情怀——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
史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整体水平加速提升,高温超导、量子理论、干细胞研究等基础科研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载人航天和探月、载人深潜、高性能计算机、移动通信和新能源汽车等工程技术领域取得骄人成就,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火如荼,众创空间发展势头强劲。
——摘自张士义《新中国:砥砺奋进的七十年》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
【成果展示】发展迅速,居世界前列;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基础科研领域成果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发展;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任务2 历史解释——改革开放后中国钢铁业的变化
史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 002万吨,1986年达到5 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 236.61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钢铁业的显著变化及其成因。
【成果展示】变化:由重产量到质量、产量并重;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型;投资规模急速扩张;更加注重产品创新与结构调整;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
成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家经济建设的客观需求;钢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行业投资。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指导方针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保证了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4)重视教育和对人才的培养;提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5)相对安定的国际环境。
(6)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
主题二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任务1 历史解释——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史料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
建设》(1984年5月29日)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指出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外交政策的变化及主要目的。
【成果展示】变化:继续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推行和平外交、不结盟政策。
主要目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祖国统一,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任务2 史料实证——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史料 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
谈话要点》(1992年)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概括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特点。
【成果展示】特点: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诉诸武力,不干涉他国内政,反对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实行全方位,无敌国外交。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6)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主题三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任务1 历史解释——“一国两制”的意义
史料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提出来的,由于香港问题的提前到来,使这一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付诸实践,并获得成功。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伟大构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摘自卢培琪《从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看
“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国两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成果展示】理论意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现实意义: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任务2 家国情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史料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1982年7月24日)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成果展示】政治愿望:国共再度合作,实现祖国的统一。
积极因素: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国共合作的历史传统;海峡两岸交流日趋频繁(或“九二共识”等)。
1.“一国两制”的重要意义
(1)“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2)“一国两制”构想既体现了坚持一个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原则的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造成的不良后果。
(3)“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2.影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①两岸关系的缓和,为相互间的人员往来和交流创造了良好条件。
②两岸经济合作交流是促进两岸结束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
③大陆方面坚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积极促进和平统一,为两岸关系和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④改革开放以来,大陆方面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扩大,拥有巨大的感召力。
⑤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2)不利因素
①“台独”等分裂势力的活动相当猖獗。
②国际反华势力的横加干涉。
速检速测
1.(2022·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6)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确立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
③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 ④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②③④正确,故D项正确;1954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确立,①错误,排除A、B、C项。
2.(2022年7月黑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18)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身边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从调查结果中认识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得益于( )
A.法制建设 B.教育发展
C.改革开放 D.“双百”方针
答案 C
3.(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81图片改编)2010年,中国成功举办了第41届世界博览会,10月1日,中国国家馆日升旗仪式在世博园中国馆前广场举行。21世纪以来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得益于中国加入( )
A.联合国大会 B.世界贸易组织
C.世界银行 D.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21世纪以来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中国在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故选B项。
4.(2023·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13)2003年,中央政府先后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了一系列经贸关系协议:实现货物贸易零关税;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实行贸易投资便利化等。这些协议( )
A.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首次实践
B.深化了内地与港澳地区的交流合作
C.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
D.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
答案 B
解析 根据“实现货物贸易零关税;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实行贸易投资便利化”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内地与港澳签署的一系列经贸关系的协定,这些协定的签署促进了内地与港澳之间交流合作日益密切,B项正确。
5.(2022年7月贵州省学业水平考试,8)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英国人不该对香港的回归耿耿于怀,邓小平的构想是最富有天才的创造。”“天才的创造”是指(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求同存异”方针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