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课标要求
认识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时空定位
学习任务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活动】 阅读教材第一、二目,概括我国是如何建成小康社会的。综合国力有哪些显著提升。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新内涵:“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2)底线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
历程 ①2013年,习近平提出“精准扶贫”理念 ②2020年11月,我国最后九个贫困县实现贫困退出,标志着我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③2021年2月,习近平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意义 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我国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3)影响
①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正在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②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2.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经济实力 经济总量 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
基础设施 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和高速公路里程都居世界首位,机场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科技实力 研发经费 全社会研发经费居世界第二位,增速明显快于发达国家
研发人员 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
核心技术 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等取得重大成果,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人民生活 教育发展 国家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社会保障 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
军事实力 国防军队 重构人民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和军事政策制度
大国重器 国产航母、新型核潜艇、歼20、运20、东风系列导弹等列装,我军现代化水平和实战能力显著提升
1.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摘自教材P194)这一庆祝活动有何意义?
提示 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就,彰显了国威和军威,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
2.新时代中国的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摘自教材P195)中国取得这一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助学助考
1.概念阐释——脱贫攻坚精神
指“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是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锻造形成的。它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概念阐释——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就是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真正用在贫困地区。要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3.图解历史——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学习任务二 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活动】 阅读教材第三目,概括我国是如何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的。
外部挑战 (1)表现:美国单方面执意挑起中美经贸摩擦,对我国进行遏制打压,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2)应对:采取有力反制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利益,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坚定地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
香港局势 (1)挑战:2019年6月,香港爆发“修例风波”,充分暴露出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存在的制度漏洞 (2)应对 ①中央政府坚定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打击和惩治暴力犯罪活动,止暴制乱,恢复秩序 ②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制度机制作出法律化、规范化、明晰化的具体安排 ③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台湾问题 (1)原因: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两岸关系 ①习马会面: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②反对“台独”: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新冠疫情 (1)性质: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应对: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阅读教材P198“历史纵横”:概括中国对全球抗疫作出的贡献。
提示 及时主动向世卫组织以及美国等国家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盒;向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口罩、防护服、疫苗等。
助学助考
概念阐释——抗疫精神
在抗疫过程中形成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它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学习任务三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
【活动】 阅读教材第四目,概括我国是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背景: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2)提出: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
(3)旗帜: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4)主线: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
(5)目的: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2.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1)历程
①首次提出: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②全面阐述:2015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全面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呼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写入宪法: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我国宪法序言。
(2)影响: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新时代的中国外交
外交政策 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
中国方案 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致力于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大国担当 (1)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2)推动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
互利共赢 (1)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 (2)“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助学助考
1.知识拓展——新型国际关系
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2.概念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重点难点
1.重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2.难点:新时代中国外交的表现和特点。
主题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任务1 历史解释——脱贫攻坚目标的完成
史料 “十三五”时期,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粮食年产量连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多。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村即将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党和国家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
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建设的成就及特点。
【成果展示】成就: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特点:成就巨大;政府发挥重要作用;任务(或目标)明确;涉及面广。
任务2 史料实证——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史料 十年来,我国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91%增长到2.44%;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中国从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十二位。……企业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达到76%以上。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十多年前的4.9万家,增加到2021年的33万家,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投入的70%……高度重视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在创新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队伍。广大科技工作者协力攻坚,突破了载人航天、卫星导航、深海探测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创办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
技型领军企业,为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突破瓶颈制约作出了重要贡献。
——赵永新《中国这十年:我国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的突出特色,说明科技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
【成果展示】特色:科技创新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任务;创新指数、科研经费、科研人才、创新企业不断增加。
意义:科技创新促进中国物质文明高质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以服务人民利益为宗旨,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自然和谐共生;成果惠及世界,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深刻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意义
从历史维度看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中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从政治维度看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从发展维度看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国发展必须完成的底线任务
从治理维度看 在脱贫攻坚战中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成为贫困治理的中国方案
主题二 新时代的中国外交
任务1 家国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和意义
史料 现如今,虽然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但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之前,人类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逻辑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陈旧桎梏。……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文化哲学思考》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世界的贡献。
【成果展示】贡献: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性的时代潮流,尊重国家主权;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任务2 历史解释——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史料 相比中国学者对全球治理理论研究的贡献,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贡献了中国智慧。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国际场合中提出了众多新思想、新观点,比如提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摘编自赵可金《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与角色担当》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指出中国政府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贡献了怎样的智慧。
【成果展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面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
背景 (1)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2)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3)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内涵 (1)坚持对话协商,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 (2)坚持共建共享,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 (3)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 (4)坚持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 (5)坚持绿色低碳,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意义 (1)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 (2)适应了新时期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3)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 (4)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速检速测
1.(2022年7月贵州省学业水平考试,34)2021年11月15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追思会暨灵骨安放仪式在长沙市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这位一生研究水稻、根植于泥土的老人,长眠在他深爱的土地上。袁隆平院士的研究( )
A.改变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
B.使得我国农业完全实现现代化
C.推动生物基因工程发展
D.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突出贡献
答案 D
2.(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96“历史纵横”改编)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对民法典表述正确的是( )
A.初步奠定了我国法治建设基础
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
D.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设
答案 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C项正确;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奠定了我国法治建设基础,排除A项;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排除B项;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设,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3·天津滨海新区六校联考)2015年11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两岸领导人的历史性会面与直接交流沟通,对于地区和平与稳定,引领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促成此次“习马会”的政治基础是( )
A.一国两制原则 B.和平统一原则
C.和平共处原则 D.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 D
4.(2022年1月云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7)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成为时代之问。下列应对措施最合理的是(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召开不结盟首脑会议
C.追求自保并转嫁危机 D.成立世界性贸易组织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疫情在全球大流行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全世界国家和人民应该加强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全球问题提供智慧和方案,A项正确;B项只是涉及第三世界国家,不能应对疫情在全球大流行的问题,排除;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追求自保并转嫁危机不能解决疫情在全球大流行的问题,只会加剧疫情的传播,排除C项;世界性贸易组织主要涉及的是自由贸易问题,不能应对疫情在全球大流行的问题,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