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培优课(一)
速检速测:①世袭制 ②甲骨文 ③老子和孔子 ④百家争鸣 ⑤焚书坑儒
⑥郡国并行制 ⑦盐铁官营
重难点1 原始社会(距今约170万年—约公元前2070年)的阶段特征
政治上 经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两个阶段;原始社会晚期盛行禅让制
经济上 生产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种;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劳动,产品平均分配
文化上 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出现;原始艺术产生
1.(2024·辽宁辽阳高一期中)考古资料显示,半坡遗址发现了菜种遗存,姜寨遗址发现了猪、羊、狗的遗骨与畜栏等养殖业遗存。这反映了( )
A.中华文明形成多元一体格局
B.中原地区自然环境优越
C.原始先民农业种植技术成熟
D.早期农业文明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信息,半坡遗址发现了菜种遗存,姜寨遗址发现了养殖业遗存,这说明中国人类早期文明中已经开始了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这是早期农业文明发展的表现,故选D项。
2.(2022年1月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1)考古资料显示,仰韶时代已有宗族制度。到了龙山时代,宗族制度明显和财富分化结合起来,例如,在山西襄汾陶寺墓地中,葬具的好坏、墓坑的大小、随葬品的多寡,都有比较明显的差别。这说明( )
A.龙山时代出现阶级分化
B.仰韶时代实行分封制度
C.龙山时代进入奴隶社会
D.仰韶时代初具国家形态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龙山时代,宗族制度明显和财富分化结合起来,陶寺墓中已经出现了墓葬形制、陪葬品多少的差异,这说明龙山时代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A项正确;仰韶时代出现宗族制度不等于实行分封制,排除B项;夏朝进入奴隶社会,排除C项;通过材料信息无法看出仰韶时代已经具备了国家形态,排除D项。
重难点2 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演进
(1)形成:夏朝。夏朝初步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标志着我国进入阶级社会。
(2)发展:商朝。商朝疆域扩大,奴隶制国家机器进一步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农业、畜牧业获得初步发展,青铜器制造业成就突出,形成了成熟的文字——甲骨文。
(3)繁荣:西周。西周建立了完整的统治体系,分封制和井田制不断发展完善,农业、手工业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奴隶社会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
(4)瓦解:春秋。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中国奴隶社会瓦解。
3.(2022年3月陕西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汉字姓氏以祖先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占很大比重。周武王灭商后,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划界建国。妫满死后被谥为陈胡公,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郡县制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以……封国为姓氏的占很大比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封到各地的诸侯,有的会以封地为姓氏,B项正确;西周并没有实行禅让制,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与郡县制无关,排除D项。
4.(2024·辽宁辽阳高一期中)周人在祭祀和宴飨活动中,实行“列鼎制度”。天子用九鼎,九鼎分别盛放牛、羊、猪、鱼、腊、肠胃、肤、鲜鱼、鲜腊等九种肉类食物。诸侯用七鼎,无鲜鱼、鲜腊。卿大夫用五鼎,再减牛、肠胃。士用三鼎,仅盛放猪、鱼、腊。最低级的士用一鼎,盛小猪。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
A.物质生活充裕 B.等级制度森严
C.餐饮文化发达 D.祭祀活动频繁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信息,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反映了分封制下,西周等级制度森严,故选B项;材料提及的均是西周的贵族,他们的生活不能代表西周社会物质生活水平,且早期国家时期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较低,排除A项;“列鼎制度”是周代的礼制规定,是通过鼎的数量和盛放物品来区分不同等级的贵族身份,故题干反映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而不是餐饮文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列举祭祀的次数,无法说明是否频繁,排除D项。
重难点3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转型前 转型后
政治制度 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崩溃,宗法制遭到破坏,中央集权雏形出现
选官制度 实行世卿世禄制度,形成贵族政治 实行任命制度,形成官僚政治
经济制度 工商食官,井田制,土地国有或公有 工商业私营化,授田制,土地私有或国有
社会结构 宗族占主导,贵族地位高 小家庭形成,贵族衰落,士阶层崛起
思想文化 原始神学思想占主导,思想处于蒙昧状态 思想解放,百家争鸣
教育制度 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 私学兴起,平民接受教育
5.(2024·湖南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高一期中)春秋后期,原先因为对外战争而被掩盖的内部权力纷争相继爆发,引发一轮新的动荡,影响较大的是鲁国三桓四分公室、晋国六卿倾轧和齐国田氏的专权。这反映了( )
A.社会发展渐趋于统一
B.民心向背决定政权更迭
C.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
D.诸侯势力崛起侵夺王权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鲁国三桓四分公室、晋国六卿倾轧和齐国田氏的专权”可知,卿大夫实力发展壮大,进而夺取诸侯王权力,反映出宗法制和分封制的逐步瓦解,故选C项;战国后期社会发展渐趋统一,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是贵族间的斗争,并未提及民心,排除B项;材料中是卿大夫势力崛起侵夺诸侯王权力,逻辑推理错误,排除D项。
6.(2024·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高一期中)商鞅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韩非也提出“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他们的共同追求是( )
A.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 B.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重视先王的治理经验 D.厉行改革推动社会发展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意思是治国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古法旧制。“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的意思是如今想要按照从前的圣人治理国家的方法来治理百姓,和守株待兔没有两样。因此,商鞅和韩非的共同追求是厉行改革推动社会发展,故选D项。
重难点4 秦汉时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政治上:专制集权制度创立与巩固。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度。
②汉朝颁布推恩令、削弱丞相权力、地方设刺史,逐渐形成州、郡、县三级管理体制。
(2)经济:采取巩固统一措施与经济集权主义。
①秦朝统一车轨、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和直道。
②汉朝改革币制、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抑制工商业者。
(3)文化上,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①秦朝实行严刑峻法、焚书坑儒。
②汉武帝尊崇儒术。
7.(2024·河南商丘名校高一联考)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收藏一件秦权(秤砣),上面刻着秦朝通行的文字“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一),歉(嫌)疑者皆明壹(一)之”。该文物无助于研究( )
A.秦朝制度 B.秦始皇功绩
C.古代文字演变 D.秦朝灭亡原因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秤砣上的文字信息涉及秦始皇统一六国时间,秦朝建立后的皇帝制度、丞相制度以及古文字本身的研究价值,据秤砣信息无法推断秦朝灭亡原因,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据材料“皇帝”“丞相”“法度量”可以用来研究秦朝制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可知,涉及秦始皇的功绩,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上面刻着秦朝通行的文字”可知,可以用来研究古代文字的演变,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8.(2024·重庆市渝西七校高一期中)汉武帝时代,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包括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这些改革( )
A.解决了汉初遗留下的王国问题
B.有利于推动民间工商业发展
C.强化了大一统王朝的经济基础
D.践行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
答案 C
解析 汉武帝统治时期在经济方面采取了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措施来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大一统的局面,强化了大一统王朝的经济基础,故选C项;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汉初遗留下的王国问题,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均输平准”都是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对民间工商业发展没有推动作用,排除B项;汉朝初期采取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