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课程标准: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2、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1853年马克思:这次变革,必将给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这个)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
1862年马克思:(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1851年金田起义永安建制1856年西征胜利1856年天京变乱提示:注意起点、高潮和终结点1864年天京陷落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1858年保卫战1853年定都天京;开始北伐西征;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自主学习:天国的历程
观点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
观点2:拜上帝教等同于西方的基督教思想?
观点3: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观点4: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史实辨析1:
同意、不同意,不完全同意?
材料一 马克思: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材料二 1851年杨秀清《奉天讨胡四方谕》: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凡有水旱,略不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凡有起义兴复中国者,动诬以谋反大逆。夷其九族……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监之苦。
史实辨析1: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材料一 梁发《劝世良言》:上不违逆神天上帝之旨,下不干犯王章法度。……勿贪世上之福,克己安贫,以求死后用享天堂之真福。
材料二 洪秀全《原道觉世训》:自秦汉至今一二千年,凡人灵魂被这阎罗妖缠捉磨害。……阎罗妖乃是老蛇,妖鬼也……天下间凡我们兄弟姊妹所当共击灭之,唯恐不速者也。
材料三 洪秀全《钦定前遗诏圣书批解》:地上有天国,地下有天国,天上地下同是神国天父,勿误认单指天上天国。……今日天父天兄下凡创开天国是也。
史实辨析2:
拜上帝教等同于西方的基督教思想。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官、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材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两”为太平天国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每25户为一两。每两生产的农副产品,“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25户中婚丧嫁娶等事所需的费用,都由每两的国库开支。鳏寡孤独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都由国库供养。
材料二 《太平天国》:小弟杨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御照:胞弟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 史实辨析3: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材料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坚持战斗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取600多座城市,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太平天国占据了清王朝大片江山。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这就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坚持反侵略斗争的结果。 史实辨析4:
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材料一: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
史实辨析4:
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材料二 宫殿的装饰
雕镂工丽,饰以黄金,绘以五彩。庭柱用朱漆蟠龙,鸱吻用鎏金,门窗用绸缎裱糊,墙壁用泥金彩画,取大理石铺地。反封建?天京变乱之年,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清政府内外交困,围剿天平天国不得不依靠“地方团练”,在40多个地方团练中,只有曾国藩的“湘军”异军突起。曾国藩任用人才不拘一格,重能力而不重学历曾国藩重视家教,要求子女“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还要求子女衣服不能过于华丽,出门不可坐轿。曾国藩赏罚分明,军纪严明。江南大营江北大营曾亲身到过天京的容闳《西学东渐记》:“其所招抚,皆无业游民,为社会中最无知识之人。以此加入太平军,非独不能增加实力,且足为太平军之重累,而使其兵力转弱。盖此等无赖之尤,既无军人纪律,复无宗教信仰。即使齐之以刑,不足禁其抢掠杀人之过恶。”“迨占据扬州、苏州、杭州等城,财产富而多美色,而太平军之道德乃每下而愈况。盖繁华富丽,固足以消磨壮志,而促其灭亡也。”反封建?材料一 1853年杨秀清等《谕英使文函》有文:“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兹特阵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材料二 1859年洪仁?凇蹲收?缕?分兴担骸胺餐獍钊思家站?桑?罘ê晟睿?讼刃砥渫ㄉ蹋??坏蒙萌牒旱兀?职傩蘸奔?嗥妫?律?鹗拢?┬砟了镜炔⒔碳家罩?巳肽冢?痰嘉颐瘢??计湮??撞撸?坏没侔??ㄒ病!?
材料三 洪仁?谔?教旃?О鼙环?蟮摹肮┐省敝兴担骸拔页?龊χ?矗?囱笕酥???隆H缪笕瞬恢?芯??蛭崛硕峡沙ぞ弥С帧!狈辞致裕渴肥当嫖?4:
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材料一 《资政新篇》: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
材料二 太平天国的人们对《资政新篇》中由“百万家财者”设立银行,“准富人请人雇工”等,不用说是极为刺眼的。 发展资本主义?史实辨析4:
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1904年,孙中山为刘汉公著《太平天国战史》写序称:“汉公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后在同盟会会员饯别会上的讲话: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合作探究: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孙中山不同的观点——
曾国藩:“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城内自伪宫逆府以及民房悉付一炷……金陵之役,伏尸百万,秦淮尽赤;号哭之声,震动四野。”
《大国无兵》:“1851年至1864年,中国人口锐减40%,绝对死亡人数一亿六千万。而太平天国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损失至少在一亿以上,直接造成的过量死亡人口达七千万以上。……较之异族的入侵,本民族制造的战争灾难似乎更加惨绝人寰!” 合作探究: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战争的破坏和代价—— 李秀成率领的太平军占领江南期间,以苏州为中心,建立了苏褔省。据史料记载:
材料一 苏州阊门以外原本“居货山积,行人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但太平天国时期自阊门至寒山寺以及山塘街一带,繁华的商业区被付之一炬。
材料二 李秀成在苏福省表现出了一个他除了军事以外的经济和政治天才,……那时候战争期间是一片动乱,可是苏福省丝的出口量超过了和平时期清朝的丝的出口量。……
合作探究: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战争的破坏和代价—— 回眸晚清的中华大地,英雄豪杰壮志难酬,黎民百姓流离失所。在这席卷半个中国的造反声浪中,石达开、李秀成等少年英雄屡屡涌现,曾国藩、罗泽南等诸多读书人转变成驰骋疆场的将领,这只证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帝国即使走向衰亡,但也并不缺乏人才。但它又何以走向衰亡呢?
易中天《中国梦》:
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
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
其实,从天下为公的“大同梦”,到民富国强的“强国梦”,再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梦”,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阳泉二中 陈亚峰)
【课前寄语】
学如登山步步高,品若流水日日深 修身、养性、启智、健体
【课标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重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历史功绩。
难点: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自主学习环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主要过程。
兴起: 发展:
全盛时期: 衰落时期:
失败:
【观点辨析环节】 (同意、不同意、不完全同意)
观点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
材料一 马克思: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材料二 1851年杨秀清等《奉天讨胡四方谕》“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凡有水旱,略不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凡有起义兴复中国者,动诬以谋反大逆。夷其九族……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监之苦。”
观点2:拜上帝教等同于西方的基督教思想?
材料一 梁发《劝世良言》“上不违逆神天上帝之旨,下不干犯王章法度。”“勿贪世上之福,克己安贫,以求死后用享天堂之真福。”
材料二 洪秀全《原道觉世训》“自秦汉至今一二千年,凡人灵魂被这阎罗妖缠捉磨害。……阎罗妖乃是老蛇,妖鬼也……天下间凡我们兄弟姊妹所当共击灭之,唯恐不速者也。”
材料三 洪秀全《钦定前遗诏圣书批解》“地上有天国,地下有天国,天上地下同是神国天父,勿误认单指天上天国。……今日天父天兄下凡创开天国是也。”
观点3: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材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两”为太平天国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每25户为一两。每两生产的农副产品,“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25户中婚丧嫁娶等事所需的费用,都由每两的国库开支。鳏寡孤独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都由国库供养。
材料二 《太平天国》:小弟杨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御照:胞弟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
思考1: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能不能实现?
思考2:实践中,均田转变为“照旧交粮纳税”,是不是革命的倒退?
思考3:假设实现,是不是就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中国的近代化?
观点4: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材料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坚持战斗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取600多座城市,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太平天国占据了清王朝大片江山。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这就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
思考1:反封建?
材料一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
材料二 曾亲身到过天京的容闳《西学东渐记》:“其所招抚,皆无业游民,为社会中最无知识之人。以此加入太平军,非独不能增加实力,且足为太平军之重累,而使其兵力转弱。盖此等无赖之尤,既无军人纪律,复无宗教信仰。即使齐之以刑,不足禁其抢掠杀人之过恶。”“迨占据扬州、苏州、杭州等城,财产富而多美色,而太平军之道德乃每下而愈况。盖繁华富丽,固足以消磨壮志,而促其灭亡也。”
思考2:反侵略?
材料一 1853年杨秀清等《谕英使文函》有文:“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兹特阵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材料二 1859年洪仁?凇蹲收?缕?分兴担骸胺餐獍钊思家站?桑?罘ê晟睿?讼刃砥渫ㄉ蹋??坏蒙萌牒旱兀?职傩蘸奔?嗥妫?律?鹗拢?┬砟了镜炔⒔碳家罩?巳肽冢?痰嘉颐瘢??计湮??撞撸?坏没侔??ㄒ病!?
材料三 洪仁?谔?教旃?О鼙环?蟮摹肮┐省敝兴担骸拔页?龊χ?矗?囱笕酥???隆H缪笕瞬恢?芯??蛭崛硕峡沙ぞ弥С帧!?
思考3:发展资本主义?
材料一 《资政新篇》: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
材料二 忠王李秀成被清军俘获后,清方的记载说:“伪干王(洪仁?┧?喔魇椋?钋踅圆恍伎匆病!?
【合作探究】
思考1:孙中山不同时期对太平天国运动不同的评价。
1904年,孙中山为刘汉公著《太平天国战史》写序称:“汉公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后在同盟会会员饯别会上的讲话:“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思考2:太平天国运动的破坏和代价。
李秀成率领的太平军占领江南期间,以苏州为中心,建立了苏褔省。据史料记载:
材料一 苏州阊门以外原本“居货山积,行人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但太平天国时期自阊门至寒山寺以及山塘街一带,繁华的商业区被付之一炬。
材料二 李秀成在苏福省表现出了一个他除了军事以外的经济和政治天才,……那时候战争期间是一片动乱,可是苏福省丝的出口量超过了和平时期清朝的丝的出口量。
那么,你认为苏褔省的建立,究竟是苏州之福,还是苏州之祸?
【巩固训练】
1.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描述:“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被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他描述的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2.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英雄们对封建剥削深有切肤之痛,而对资本主义并无多少预见。空想和错误是历史客观条件使然”。下列材料中,最能体现《天朝田亩制度》“空想”性的是( )
A.每军每家,设一人为伍卒。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耕田奉尚
B.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C.凡礼拜日,伍长各率男女到礼拜堂,分别男行女行,讲听道理,颂赞祭奠上帝
D.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
3.“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4.1861年4月,赵烈文(曾国藩的幕僚)阅读某书,并在日记中写道:“……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贻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景最偕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瀛环志略》 D、《海国图志》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前寄语】
学如登山步步高,品若流水日日深 修身、养性、启智、健体
【课标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
2.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
3.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历史功绩。
难点: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虽在初中阶段已学过相关的知识,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故而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均有限。因此,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知识,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教学策略设计】
自主学习环节,梳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进程。
观点辨析环节,从同意、不同意、不完全同意等三个角度来进行史实辨析。观点1分析太平天国的历史背景;观点2理解拜上帝教思想;观点3分析《天朝田亩制度》;观点4从反封建、反侵略、发展资本主义三个方面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与民主革命的关系。
合作探究环节,分析孙中山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述,理解是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评述太平天国运动的。通过多元的材料、多元的评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也会使学生对这场运动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思考,实现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评价。
1853年马克思:这次变革,必将给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这个)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
1862年马克思:(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点拨:马克思对中国即将到来的革命满怀激情,而对清王朝顽固、守旧、腐败的封建专制统治深恶痛绝,并期待着世界的东方变革的来临和中华共和国的新生;他原认为是革命的太平天国运动,不过是改朝换代的新尝试,清王朝与太平天国不过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这种局面是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
【自主学习环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主要过程。
兴起:
发展:
全盛时期:
衰落时期:
失败:
【观点辨析环节】(同意、不同意、不完全不同意)
观点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
材料一 马克思: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材料二 1851年杨秀清等《奉天讨胡四方谕》“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凡有水旱,略不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凡有起义兴复中国者,动诬以谋反大逆。夷其九族……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监之苦。”
点拨:19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程度还不是很深,广大人民更多感受到的是以增加赋税为表现的专制主义的压迫,而不是西方资本主义直接的掠夺。
观点2:拜上帝教等同于西方的基督教思想。
材料一:梁发《劝世良言》“上不违逆神天上帝之旨,下不干犯王章法度。”“勿贪世上之福,克己安贫,以求死后用享天堂之真福。”
材料二:洪秀全《原道觉世训》“自秦汉至今一二千年,凡人灵魂被这阎罗妖缠捉磨害。……阎罗妖乃是老蛇,妖鬼也……天下间凡我们兄弟姊妹所当共击灭之,唯恐不速者也。”
材料三:洪秀全《钦定前遗诏圣书批解》“地上有天国,地下有天国,天上地下同是神国天父,勿误认单指天上天国。……今日天父天兄下凡创开天国是也。”
点拨:《劝世良言》教人忍耐去享天堂之福,宣传的是宗教思想。而洪秀全披着宗教的外衣,宣传的是创建地上天国的思想,实质上是农民阶级通过革命反抗清朝专制统治的思想。
练习: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官、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点拨:拜上帝教在运动初期起了动员组织作用,但随着起义规模的扩大,它难以适应建设农民政权的需要。而中国社会深受孔孟传统思想影响,运动后期洪秀全不得不借助尊孔方式维持政权。
观点3: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材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两”为太平天国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每25户为一两。每两生产的农副产品,“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25户中婚丧嫁娶等事所需的费用,都由每两的国库开支。鳏寡孤独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都由国库供养。
材料二 《太平天国》:小弟杨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御照:胞弟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
思考1: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能不能实现?
点拨:一直处于清军包围之中,军事斗争非常紧张,缺乏一个安定的环境。
思考2:实践中,均田转变为“照旧交粮纳税”,是不是倒退?
点拨:如果真的实行平均土地,各地地主拼死抵抗。而照旧交粮纳税是地主可以接受的,何况天国的税额比清朝还要低。在“诛灭妖朝”的目标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放弃均田,转变政策,既要解决财政收入,又减少了反抗力量、稳固统治区域,这是最佳选择。
思考3:假设实现,是不是就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中国的近代化?
点拨:将使社会生产力停滞在分散的小农经济的水平上,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实际上并没有超越传统中国的经济范畴,而小农经济正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和农民贫困的经济根源;绝对平均主义,对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严重的摧残,不能使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是历史的倒退,阻碍中国的近代化。
观点4: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材料一: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坚持战斗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取600多座城市,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太平天国占据了清王朝大片江山。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这就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
点拨: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具有民主革命的色彩。
思考1:反封建?
材料二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
材料三 宫殿的装饰:雕镂工丽,饰以黄金,绘以五彩。庭柱用朱漆蟠龙,鸱吻用鎏金,门窗用绸缎裱糊,墙壁用泥金彩画,取大理石铺地。
材料四 曾亲身到过天京的容闳《西学东渐记》:“其所招抚,皆无业游民,为社会中最无知识之人。以此加入太平军,非独不能增加实力,且足为太平军之重累,而使其兵力转弱。盖此等无赖之尤,既无军人纪律,复无宗教信仰。即使齐之以刑,不足禁其抢掠杀人之过恶。”“迨占据扬州、苏州、杭州等城,财产富而多美色,而太平军之道德乃每下而愈况。盖繁华富丽,固足以消磨壮志,而促其灭亡也。”
点拨: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封建特权思想膨胀,相互猜忌和争权夺利。而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此时清王朝已是衰败中的专制政权,但它启用了曾国藩等儒生官僚。与洪秀全声色犬马的腐败相对照,曾国藩等富于信念而严于律己,注重经世致用。洪秀全与曾国藩两大阵营的人才对比,有识之士更多地站到了曾国藩一边。清朝依靠汉族地主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的支持,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汉人政治地位大为提高,地方督抚的权力随之增强,促成了洋务运动的进行。
思考2:反侵略?
1853年杨秀清等《谕英使文函》有文:“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兹特阵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1859年洪仁?凇蹲收?缕?分兴担骸胺餐獍钊思家站?桑?罘ê晟睿?讼刃砥渫ㄉ蹋??坏蒙萌牒旱兀?职傩蘸奔?嗥妫?律?鹗拢?┬砟了镜炔⒔碳家罩?巳肽冢?痰嘉颐瘢??计湮??撞撸?坏没侔??ㄒ病!?
洪仁?谔?教旃?О鼙环?蟮摹肮┐省敝兴担骸拔页?龊χ?矗?囱笕酥???隆H缪笕瞬恢?芯??蛭崛硕峡沙ぞ弥С帧!?
点拨:自尊自大,对西方列强本质理解不清;较为切实,主张与外国自由通商,平等往来,但对外邦有所警惕,不允许外国干涉中国的内政;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
思考3:发展资本主义?
材料一 《资政新篇》: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
材料二 忠王李秀成被清军俘获后,清方的记载说:“伪干王(洪仁?┧?喔魇椋?钋踅圆恍伎匆病!?
点拨:《资政新篇》是当时中国最完整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构想,不但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它主要来源于洪仁?谙愀凵?畹木???皇翘?教旃?硕?湍鸪隼吹模?怯卫胗谂┟穸氛??獾亩?鳌U饩途龆?怂?换嵩谔旃?娜褐谥屑て鸱聪臁0雅┟袢褐谕?时局饕辶?灯鹄葱枰?芏嗷方冢??泄?形从姓庑┗方凇R虼耍?蹲收?缕?分皇俏?19世纪中国社会思想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资料而已,而且它与《天朝田亩制度》是矛盾的。19世纪五六十年代,江浙尚未诞生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资产阶级,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依旧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合作探究】
思考1 孙中山对太平天国运动不同的评价。
1904年,孙中山为刘汉公著《太平天国战史》写序称:“汉公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后在同盟会会员饯别会上的讲话: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点拨:肯定太平天国运动,特别是肯定太平天国的民族主义,对当时宣传革命、推翻清廷的民主革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如何防止革命的覆亡,就是要有民主,要让人民有权。此时,袁世凯已为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正在实施,孙于此时断言太平天国之革命“不能算成功”,是哀其古人,亦痛辛亥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之今也。
思考2 太平天国运动的破坏和代价。
曾国藩:“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城内自伪宫逆府以及民房悉付一炷……金陵之役,伏尸百万,秦淮尽赤;号哭之声,震动四野。”
《大国无兵》:“1851年至1864年,中国人口锐减40%,绝对死亡人数一亿六千万。而太平天国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损失至少在一亿以上,直接造成的过量死亡人口达七千万以上。……较之异族的入侵,本民族制造的战争灾难似乎更加惨绝人寰!”
李秀成率领的太平军占领江南期间,以苏州为中心,建立了苏褔省。据史料记载:
材料一 苏州阊门以外原本“居货山积,行人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但太平天国时期自阊门至寒山寺以及山塘街一带,繁华的商业区被付之一炬。
材料二 李秀成在苏福省表现出了一个他除了军事以外的经济和政治天才,……那时候战争期间是一片动乱,可是苏福省丝的出口量超过了和平时期清朝的丝的出口量。……
那么,你认为苏褔省的建立,究竟是苏州之福,还是苏州之祸?
点拨:太湖熟,天下足,苏南地区自宋朝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每年要为北京贡献二百万石的漕米,同时还是清政府重要的蚕丝出口基地,太平军占领这里之后,苏州地区也就成为了南京的天然粮仓,如此一来,为南京提供充沛的物资支持,成为考验李秀成管理能力的新课题。
【结束语】
回眸晚清的中华大地,英雄豪杰壮志难酬,黎民百姓流离失所。在这席卷半个中国的造反声浪中,石达开、李秀成等少年英雄屡屡涌现,曾国藩、罗泽南等诸多读书人转变成驰骋疆场的将领,这只证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帝国即使走向衰亡,但也并不缺乏人才。但它又何以走向衰亡呢?
也许,当一个国家不能满足其黎民百姓基本的生存和发展要求时,太平是梦,天国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易中天《中国梦》: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其实,从天下为公的“大同梦”,到民富国强的“强国梦”,再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梦”,可以说是一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