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时空定位
学习任务一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1.渊源
(1)《十二铜表法》
①背景:为了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
②颁布: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
(2)《罗马民法大全》
①背景:罗马帝国时期,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和人口的激增,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②颁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罗马民法大全》。
③影响: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2.发展
(1)中世纪法律
日耳曼法 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了一批成文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教会法 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教会法
罗马法 11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
(2)英美法系
①背景:11世纪,诺曼王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王室设立法院,并派法官定期到各地进行巡回审判。
②形成:12世纪前后,在罗马法和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这就是普通法。
③发展: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
④完善:“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⑤影响:美国等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它们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
(3)大陆法系
背景 13世纪以后,法国统一法律的步伐加快,法律体系日益成熟
形成 ①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此后,法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 ②1804年,拿破仑颁布《法国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它与在此前后颁布的法律一起构成了法国的成文法体系
影响 逐渐形成了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为“大陆法系”或“民法系”
微思考
阅读教材P51“思考点”:法国大革命对法律建设有什么重要贡献?
提示 法国大革命推翻旧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统治,使启蒙思想得以实现。法国大革命中,法国资产阶级颁布一系列法律,充分体现了自由、平等和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等启蒙思想。拿破仑捍卫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对资产阶级法律进行了总结,确立了法国的资产阶级法律体系。因此,法国大革命在性质和内容等方面都对法律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助学助考
1.概念阐释——罗马法
罗马法,一般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它既包括自罗马国家产生至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期的法律,以及皇帝的命令,元老院的告示,成文法和一些习惯法在内。也包括公元6世纪中叶以前东罗马帝国的法律。
2.概念阐释——教会法
教会法也称寺院法、宗规法,是基督教关于教会本身的组织、制度和教徒生活准则的法规,它对于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土地、婚姻家庭与继承、刑法、诉讼制度等方面也都有规定。到中世纪中期教会法形成了独立的法律体系。
3.思维点拨——《法国民法典》的意义
《法国民法典》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一部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用法律形式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和资本主义早期社会的经济基础,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对许多国家的民法制定具有深远的影响。
4.图解历史——英美法系的形成
5.核心概念——大陆法系
大陆法系,又称民法系、罗马-日耳曼法系或成文法系。它指包括欧洲大陆大部分国家从19世纪初以罗马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1896年《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律制度以及其他国家或地区仿效这种制度而建立的法律体系。
学习任务二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1.特征
特点 表现
权力结构 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1)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议会制定 (2)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
法律内容 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注重保护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
司法实践 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1)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 (2)无罪推定原则指的是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被视为无罪
2.局限
(1)阶级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2)不平等性:确认了私有财产制度,财产的多少决定着法律地位的高低。
(3)歧视性:对个人权利的认定也有逐渐改进的过程,直到20世纪,黑人、原住民和妇女还在为享有完全的公民权积极斗争。
微思考
1.1764年7月,意大利人贝卡里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摘自教材P52)这体现了西方法律遵循什么原则?
提示 无罪推定原则。
2.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说:“法律……依据的是事实上掌握政权并因之掌握立法的阶级所实际打算造成的事物。每一种法律都是由一个阶级以大多数的名义建立起来的。”(摘自教材P54)这说明法律具有什么属性?
提示 法律具有阶级性。
助学助考
1.概念阐释——无罪推定
指任何人在未经依法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还包括:被告人不负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被告人提供证明有利于自己的证据的行为是行使辩护权的行为,不能因为被告人没有或不能证明自己无罪而认定被告人有罪。
2.概念阐释——疑罪从无
指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学习任务三 宗教伦理与教化
1.宗教改革前
(1)基督教的发展: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人国家逐渐接受了基督教。
(2)基督教的教化
①教士们搜集和抄录经典,保存古典文化,宣讲教义。
②开办学校,学校主要讲授宗教内容,但在教育和文化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基督教会都要介入,几乎所有的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
④教会告诫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奸淫、杀人、贪恋别人的财物等,要求人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
(3)基督教的影响: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
2.宗教改革后
背景 宗教改革后,西欧的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
主张 (1)新教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通过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 (2)新教还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
评价 新教适应了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张;但仍然坚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
微思考
阅读教材P53“学思之窗”:基督教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提示 中古时期,基督教神学影响了欧洲社会各方面,几乎所有的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都渗透了基督教的说教。无论是政治、法律,还是人们的社会生活,都受到基督教的影响。
助学助考
1.概念阐释——宗教伦理
宗教伦理是以宗教信仰为基础的道德修养体系。集中体现为人与超越性对象、人自身灵与肉或精神与肉体、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诸关系的处理原则,其中人与超越性对象的关系是基础和核心。其社会作用主要体现为通过道德的感化而影响信众。
2.易错点拨——改革宗教≠否定宗教
欧洲的宗教改革只是否定教皇和天主教会的权威,但其仍然信仰上帝、《圣经》,并成立了新的教会组织。因此,宗教改革并未否定宗教。
3.课堂小结——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重点难点
1.重点: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
2.难点:西方宗教伦理与教化的作用和社会影响。
主题一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
任务1 问题探史——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史料 中世纪后期,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变化发展了的社会经济条件,要求产生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法律上层建筑,急需有新的“私法”(即民法)来调整层出不穷的民事法律关系。而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代表的罗马法恰好是一种完整地体现简单商品生产的法,它对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例如所有权、债权和契约等,都做了极为详尽的规定。因此,这种法律正好符合促进新兴资本主义形成和巩固的历史要求。
——李雅书、杨共乐
《古代罗马史》
【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渊源的原因。
【成果展示】 罗马法作为体现简单商品生产的法,适应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缓和社会矛盾。
任务2 史料证史——《拿破仑法典》的原则和影响
史料
第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545条 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第1 101条 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次合意,一人或数人对于其他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
第1 134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拿破仑法典》
【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法典》所体现的基本原则,并分析该法典的意义。
【成果展示】 基本原则:自由和平等的原则、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以及契约自由原则。
意义:保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法律经典。
任务3 史料证史——近代欧美法律的基本特征
史料 在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等欧美国家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的过程中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被称为近代宪法。资产阶级国家强调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政府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必须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其次是以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并且依法约束和控制国家权力的行使。
——摘编自许兵《试论近代宪法的
基本功能》
【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美国家宪法和法律的主要特征。
【成果展示】 以根本法形式确立本国政体;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维护国家的稳定。
1.近代西方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
(1)强调依法统治。把法治作为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主要方法,主张一切个人或机构都处在法律之下,受法律规则的统治和约束。
(2)强调法律自治。即法律与道德和宗教等手段相分离,取得独立性却又与其他调控手段相互协调、和谐共存。
(3)强调人人平等。即形式的平等,反对旨在追求结果平等或限制实际不平等的措施。
(4)主张司法独立。在司法中,强调形式公正或程序公正,反对掺入具有价值意向的道义原则等。
(5)维护个人自由。维护作为私域的空间,以使个人不受政府、团体或他人的非法干预。
(6)主张法律稳定。反对朝令夕改。坚持法律的公开性和明确性,反对制定模棱两可的法律并随意解释。
2.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主要区别
角度 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
法律渊源 属于成文法系,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形式存在 既包括各种制定法,也包括判例
诉讼程序 以法官为重心,具有纠问程序的特点 以原告、被告及其辩护人和代理人为重心,具有抗辩式的特点,同时还存在陪审团制度
法律形式 习惯用演绎形式 习惯用归纳的形式
法律分类 分为公法和私法,公法指宪法、行政法、刑法以及诉讼法;私法指民法和商法 在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分类基础上建立
法律编纂 倾向法典形式 以单行法和判例法为主,法典也大都是对其判例的汇集和修订
主题二 基督教伦理与教化
任务1 史料证史——中世纪基督教会的特点
史料 在神学统治的年代,盲目信仰、禁欲主义成为至上的美德和追求,人类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生活。
——张成岗《从神本到人文:“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解读》
【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概括中世纪西欧伦理与教化的特征。
【成果展示】 特征:教会控制着人们的言行举止;在神权统治下,人的精神和自我受到禁锢和压抑。
任务2 名家说史——新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史料 马丁·路德所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在客观上有反封建的意义,因为他所反对的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强大支柱。……路德的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因而蕴藏着自由主义及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但是,路德的新教仍未完全摆脱中世纪经院思想的影响。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评价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成果展示】 进步性:客观上有反天主教会、反封建的进步意义;路德的新教蕴含着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及个人主义因素。
局限性:路德新教的实质仍是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控制)。
基督教伦理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1)对资本主义:世俗化的新教伦理主张合理地追求财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
(2)对文艺复兴:基督教重建了社会道德基础,提高了欧洲整体文化水平,为文艺复兴和近代科学的产生奠定了文化基础;基督教的禁欲、蒙昧主义又刺激了人文主义的兴起。
(3)对西方宪政:西方宪政理论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路德教认为,个人有一种通过运用其意志来改变自然和创造新的社会关系的权利,这种新教的个人观念成为近代财产法和契约法的核心。
随堂演练
1.(2023·全国甲卷,32)共和之前的古罗马部分诉讼中,败诉方须将用于担保的牛羊祭神,以赎伪誓之罪。担保的牛羊多超出诉讼物价值,且影响农牧生产。共和国早期,败诉方改向国家缴纳罚金,到公元前3世纪末,罚金已无足轻重。这一变化表明罗马共和国时期( )
A.系统完备的罗马法体系形成
B.法律注意保护公民的权益
C.法律事务受到神权严格控制
D.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扩大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共和国成立前,败诉方需用超过诉讼物价值的牛羊祭神;罗马共和国早期,败诉方需向国家缴纳罚金;公元前3世纪末,罚金则已无足轻重。这种变化反映了罗马共和国时期注重保护公民的权益,故选B项;系统完备的罗马法体系形成是在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排除A项;材料主旨并非神权对法律事务的控制,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排除D项。
2.(据选择性必修1教材P52“教材知识”改编)近代西方国家法律制度强调保护个人权利。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并且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这说明近代西方法律制度( )
A.真正做到了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
B.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武器
C.力求保证司法程序的规范和公正
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答案 C
解析 结合材料“近代西方国家法律制度强调保护个人权利”“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并且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可知,近代西方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多方面维护司法秩序,力求保证司法程序的规范和公正,故选C项。
3.(据选择性必修1教材P52“史料阅读”改编)意大利法学家贝卡里亚在1764年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这一主张旨在( )
A.保障个人的权利 B.强调法官的尊严
C.确保司法的独立 D.凸显契约的神圣
答案 A
解析 据“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可知,其是对无罪推定的描述,主要是为了保护个人的权利,故选A项;据“1764年”这一时间可知,法律的执行源于社会契约精神中的民主和平等,“法官的尊严”不可凌驾于法律之上,排除B项;材料强调在司法中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并未就司法权与行政、军事等权力作对比,排除C项;材料要求法律保护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是社会契约思想和原则的体现,而题干问的是目的,排除D项。
4.(据选择性必修1教材P53“学思之窗”改编)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中写道:“中世纪……在僧侣手中,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这反映了中世纪时( )
A.贵族失去法律特权
B.基督教义成为“英美法系”的基础
C.教会权力无人制约
D.基督教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答案 D
解析 据题干中“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说明基督教会在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本身就是政治和法律,这反映出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能够利用其地位较好地维护社会秩序,故选D项;题干述及的对象是僧侣和教会,与贵族无关,排除A项;英美法系的基础是罗马法,而不是基督教义,排除B项;题干述及的对象是僧侣和教会,而不是教会的权力,排除C项。
5.(据选择性必修1教材P53“历史纵横”改编)1480年,西班牙建立了国王控制的宗教法庭,以此打击异己。1553年,西班牙科学家塞尔维特在《基督教的复兴》一书中指出肺循环的基本事实,被天主教徒与新教徒都视为异端邪说,后在日内瓦被加尔文派判处火刑。到1820年,西班牙宗教法庭审判的“异端”有30多万人,其中10多万人被判处火刑。由此可见( )
A.西班牙王权凌驾于罗马教皇之上
B.基督教成为维护欧洲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C.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
D.违背基督教伦理和教义的行为为社会所不容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被天主教徒与新教徒都视为异端邪说……10多万人被判处火刑”可知,科学发现对基督教学说形成挑战,遭到宗教法庭的打击,说明违背了基督教伦理和教义的行为为当时社会所不容,故选D项;材料中并未提及教皇,故西班牙王权和教皇之间的关系无法确定,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对基督教学说的维护,而不是基督教维护封建统治,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暴力统治,而不是社会教化,排除C项。
6.(据选择性必修1教材P54“史料阅读”改编)马克思认为:“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材料指出( )
A.合意与契约自由精神的重要
B.强化天主教会对人行为约束
C.宗教伦理强化了教化的影响
D.马丁·路德思想的双重作用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锁链”可知宗教改革一方面冲击了天主教对人的束缚,推动思想解放,同时又确立了新教对人的束缚,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具有双重作用,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