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学案(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学案(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7 13:3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时空定位
学习任务一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1.民族认同观念兴起
(1)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各国的世俗权力得到强化,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3)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
①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②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
2.民族语言形成
(1)英语: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
(2)法语: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
3.民族意识觉醒
(1)原因: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传播自由平等思想,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2)表现: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
(3)影响: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
微思考
1.1337—1453年,英国和法国之间爆发了百年战争。最后,法国获胜,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摘自教材P69)从家国情怀角度分析这一场战争的影响。
提示 促进了英国和法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2.阅读教材P70“《马赛曲》曲谱”插图及文字说明:《马赛曲》在当时的法国起到什么作用?
提示 鼓舞法国人民的斗志,激发他们的国家意识,促进法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助学助考
1.概念阐释——近代民族国家
指由单一民族或多民族组成的,主权独立,有确定的领土疆域,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等的国家形态。
2.图解历史——近代西欧民族国家诞生
3.图解历史——专制王权与民族国家的关系
学习任务二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1.国际法的形成
(1)背景
①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
②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
(2)过程
《战争与和平法》(格劳秀斯,1625年) 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 ①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②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2.外交制度建立
(1)建立: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不再满足仅仅派遣临时使者与他国保持联系,而是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
(2)发展:维也纳体系
①背景: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
②建立: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
③影响:国际法的应用范围扩大。各国之间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战争法规。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微思考
1.阅读教材P70“学思之窗”:说一说这段话的核心思想。
提示 君主是唯一拥有战争权和缔结和约权的人。
2.阅读教材P71“历史纵横”:外交人员衔级制度的建立,有什么作用?
提示 是外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规范外交礼仪,促进外交制度的发展。
助学助考
1.概念阐释——国际法
指国家在它们相互间交往的关系中所接受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习惯规则和条约规则的总和。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主权国家;国际法的制定者是参与国际关系的国家,各国通过协议而制定对国家有约束力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在强制实施方面,它没有国内法那样集中的、有组织的强制机关——法院、警察、军队。
2.思维点拨——维也纳体系的特点
(1)建立在英、俄、普、奥四国均势基础之上。
(2)违背历史潮流,维护封建统治。
(3)在战胜国宰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国家基础上形成,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4)具有掠夺性和历史的倒退性。
学习任务三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 (2)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发展 (1)战后,战胜国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 (2)1928年8月,美、法等国签订《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评价 (1)国际联盟被英国和法国控制,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全体一致”原则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 (2)《非战公约》并未真正得到实行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使国际法再次遭到极大破坏。
(2)表现
①1945年6月,签署《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②1946年,国际法院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
(3)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
(4)评价
①积极性:这些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②局限性:一些大国为了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进行制裁或发动战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微思考
1.阅读教材P73“史料阅读”:《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维护海洋和平利用方面有何特点?
提示 特点:在维护国家海洋主权的前提下,协调各国行动;主张海洋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
2.阅读教材“学习拓展”(见教材P74):谈谈外交制度的建立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 近代外交制度是民族国家发展和国家主权确认的结果。因此,它的建立对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助学助考
1.图解历史——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2.误区警示——《非战公约》的约束力
《非战公约》对侵略者没有强大的约束力,列强借助各自的“保留条件”,为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伏笔。法西斯国家发动的战争,使《非战公约》变成了一纸空文。
3.比较辨析——“全体一致”原则与“大国一致”原则
(1)“全体一致”原则:是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采用的议事原则。即国联所做决议需由全体成员一致同意方可生效,若有任何成员否决则决议无效。
(2)“大国一致”原则:联合国安理会的一项表决原则。安理会表决实行每一理事国一票。对于程序事项决议的表决采取9个同意票即可通过。对于非程序事项或称实质性事项的决议表决,要求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在内的9个同意票,又称“大国一致”原则,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享有否决权。
重点难点
1.重点: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2.难点:国际法的发展。
主题一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影响
任务1 史料证史——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
史料一 1337—1453年,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唤醒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民族感情。从14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出现了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浪潮,用英语翻译的《圣经》奠定了英国民族语言的基础。恩格斯说:“语族一旦划分……这些语族就成了建立国家的一定基础。”
——摘编自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
史料二 这是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时代,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贵族势力,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的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而现代的欧洲和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就是在这种君主国里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研讨交流】 (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民族国家兴起的原因。
(2)根据史料二,分析15—16世纪推动英、法等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
【成果展示】 (1)原因:战争唤醒民族意识;民族语言的使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
(2)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专制王权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任务2 问题探史——民族主义对欧洲的影响
史料 民族主义作为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和精神武器,是一面革命的旗帜,具有很大历史进步性。……但是,民族主义本身却带有不可克服的狭隘性和排他性……往往把本民族的利益和文化建立在践踏其他民族利益和文化的基础之上;同时,民族主义还具有潜在的、强烈的扩张性,一旦国家间有矛盾,民族主义便会膨胀为大民族主义。……民族主义逐渐蜕变为欧美列强对外扩张、争夺霸权的理论根据和精神动力。
——赵文亮《民族主义与二十世纪的战争》
【研讨交流】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主义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
【成果展示】 积极性:民族主义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
消极性:①民族主义带有狭隘性和排他性,导致对其他民族利益和文化的践踏;②民族主义带有强烈的扩张性,导致欧洲列强对外殖民扩张和争夺霸权。
1.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
(1)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受到封建领主贵族的阻挠,城市市民支持王权打击
地方贵族,利用王权保护城市的自主权,王权逐渐成为公共权力的受托者,这是民族国家兴起的第一推动力。
(2)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建立商品流通的交通网络,需要保护资产阶级的海外活动,这都需要建立强大的、统一的国家机器,这是推动民族国家形成的经济根源。
(3)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改革后,拥有超国家权力、几乎涵盖欧洲的基督教会在很多国家的统治土崩瓦解,“民族”的宗教、语言、心理诞生,新教成为促进民族国家形成的宗教因素。
(4)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超越了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民族国家在欧洲更加普遍。
2.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
(1)冲击了中世纪神权一统的格局,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
(3)民族国家成为欧洲政治的基础,推动了现代世界和现代国际关系形成的进程。
(4)通过国家政策制造了统一的民族文化,通过同一语言和共享文化统一在一起。
主题二 近现代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任务1 史料证史——《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影响
史料 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
……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和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论其信奉何宗教……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概括《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国际法和国际关系有什么贡献。
【成果展示】 ①对国际法:以条约形式确认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权不容侵犯原则与主权平等原则,这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的原则。
②对国际关系:它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任务2 问题探史——国际法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 传统国际法将战争看作是推行国家政策、解决国际争端的合法手段。进入20世纪,这种传统观念逐步被否定。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提出各缔约国要“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明确表达了世界各国力求避免战争的共同追求。二战后,《联合国宪章》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作为联合国的首要宗旨。1970年的《国际法原则宣言》和1974年的《关于侵略定义的决议》为制止侵略提供了法律武器。
——摘编自杨和平《20世纪:战争、和平与国际法》等
【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国际法发展的特点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成果展示】 特点:逐渐否定主权国家的“战争权”;以避免战争、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为中心内容;国际法的内容范围逐渐扩大;国际法的权威性逐渐增强。
影响:国际法的形成发展为国际关系确立了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减少战争行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影响
(1)开创的国际关系是现代国际关系体系的雏形。
(2)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关系体系的形成,尤其是体系中确立的国家主权原则有效地维护了民族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促进了国际和平与稳定。
(3)是近代国际法产生的重要标志,对近代国际法的构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4)深化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2.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对国际法发展的比较
(1)相同点
①两者都宣称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国际法的发展。
②都是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有助于国际法实施范围的扩大。
③都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干扰了国际法的实施。
(2)不同点
①国联强调“全体一致”原则,不利于国际法实施;联合国强调“大国一致”原则,有助于国际法实施。
②联合国较之国联更具有普遍性,因此,联合国对国际法在更大范围内实施具有更大作用。
③联合国较之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上作用更突出,更能推动国际法的发展。
随堂演练
1.(据选择性必修1教材P70“教材知识”改编)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欧洲一些国家的军队入侵法国,马赛的义勇军高唱着一支进行曲奔向巴黎保卫祖国。这支进行曲就是《马赛曲》,后来成为了法国的国歌。这推动了法国成为(  )
A.共和政体国家 B.欧洲大陆霸主
C.民族独立国家 D.近代民族国家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欧洲一些国家的军队入侵法国,马赛的义勇军高唱一支进行曲奔向巴黎保卫祖国”可知法国人民在民族意识的推动下同侵略者进行斗争,说明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故选D项;共和政体国家建立是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之后,排除A项;拿破仑扩张时期法国成为欧洲大陆霸主,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法国本就是民族独立国家,排除C项。
2.(据选择性必修1教材P70“学思之窗”改编)荷兰人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中写道:“根据一般规则: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这段材料的核心内容为(  )
A.君主制定条约可以保证世界的和平
B.强调了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C.确认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D.开创了通过谈判达成协议来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可知,民族国家的代言人是君主,在国际交往中具有绝对的主体地位,故选B项。
3.(据选择性必修1教材P71“史料阅读”改编)《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依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和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该条约(  )
A.建立欧洲均势的国际关系体系
B.促进德意志统一的实现
C.确立了国际法的某些基本原则
D.推动近代外交制度建立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故选C项;欧洲均势的国际关系体系是19世纪初建立的维也纳体系,排除A项;德意志1871年完成统一,排除B项;17世纪欧洲国家君主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排除D项。
4.(据选择性必修1教材P73“问题探究”改编)《红十字公约》规定:“野战医院和军医院应被承认为是中立的。只要这类医院内有任何病员或伤员,它们就应受到交战各方的保护和尊重。”这反映了《红十字公约》(  )
A.能够有效制止战争
B.意在约束交战各方的行为
C.宣扬西方的价值观
D.维护交战大国的既得利益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野战医院和军医院应被承认为是中立的”可知具有人道主义援助的性质,能够在战争时期为伤患提供庇护,具有约束交战各方的作用,故选B项;战争是区域势力发展不平衡的产物,医疗救助组织无法阻止战争,排除A项;保护弱势群体,维护和平,是世界各正义国家或地区的追求,排除C项;“它们就应受到交战各方的保护和尊重”并不是专为大国服务,排除D项。
5.(据选择性必修1教材P73-74“问题探究”改编)《国际联盟盟约》规定,“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间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约上之一切义务”。这一规定(  )
A.确保了战后国际秩序的稳定
B.确立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
C.有利于制约侵略战争的发动
D.践行了“大国一致”的国际原则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不从事战争之义务”可知,这反映了国联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主张,有利于制约侵略战争的发动,故选C项;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不能确保一战后国际秩序的稳定,排除A项;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排除B项;联合国奉行“大国一致”的国际原则,排除D项。
6.(据选择性必修1教材P74“问题探究”改编)《联合国宪章》中规定联合国的宗旨为:“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这些规定(  )
A.有利于建立和平的国际秩序
B.延续了国联的全体一致原则
C.维持了冷战时期的强权政治
D.突出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宪章》的这些规定有利于防止战争与冲突,保障和平与发展,建立和平的国际秩序,故选A项;联合国安理会程序凸显“大国一致”原则,与国联的“全体一致”原则不同,排除B项;“冷战时期”不合时空,《联合国宪章》确立于1945年,冷战开始于1947年杜鲁门主义,排除C项;“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不合时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亚非拉国家才纷纷取得独立,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