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2.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时空定位
学习任务一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秦汉时期
田赋 (1)秦朝: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 (2)汉初: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
人头税 (1)秦朝:征收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 (2)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还征收财产税
徭役 (1)更卒:法定期限是一个月,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承担繁重劳动 (2)正卒: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两年 (3)戍卒:指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一年
2.隋唐时期
(1)隋朝:废除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征派力役。
(2)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
①基础:均田制。
②内容:针对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征收。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庸”代替,即缴纳一定的绢或布来替代徭役。
(3)唐朝中期以后:实行两税法。
①原因: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
②内容: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户等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3.宋元时期
(1)宋朝
①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
②除征收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
③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
(2)元朝: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在税粮外又有“科差”。
4.明清时期
(1)明朝前期
①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
②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
(2)明朝后期:一条鞭法
①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白银流通量的增加。
②内容: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
③意义: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3)清朝前期
①内容: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
②意义: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微思考
1.结合教材P94“《清圣祖实录》中关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谕旨”:这一措施有什么影响?
提示 使广大农民负担相对稳定;逃亡人口减少,有利于增加劳动力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实行“摊丁入亩”政策奠定了基础。
2.阅读教材P94“思考点”:分析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提示 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直至取消人头税;赋税由以实物为主到以货币为主;征税时间由不定时到基本定时;税种由繁到简。
助学助考
1.概念阐释——算赋和口赋
(1)算赋和口赋是两汉时期按人口为标准征收的人头税。算赋是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是政府的税收。口赋是对儿童征收的人头税,为皇室收入。
(2)算赋和口赋是封建国家的一项重要财源,在两汉赋税中居重要地位。人头税的负担者主要是农民,而封建官吏和地主则有免税的特权。
2.概念辨析——赋税和徭役、丁税和田税
(1)赋税:指历代王朝政府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
(2)徭役:指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役,包括军役、力役、杂役等。
(3)田税:旧时中国历代政府对拥有土地的人所征收的土地税,是赋税的一种形式。
(4)丁税:中国历代封建政府征收的人口税的总称,一般对男丁征收。
3.思维点拨——租庸调制的影响
以庸代役保证了农业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由租调制到租庸调制的转变,标志着从劳役地租到实物地租转变,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
4.图解历史——封建社会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学习任务二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关税制度
时期 内容
古代 (1)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 (2)存在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的现象
近代 (1)鸦片战争后,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海关大权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 (2)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 (3)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主要内容之一 (4)1931年开始取消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
现代 (1)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 (2)198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3)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国务院重新修订发布了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
2.个人所得税制度
(1)含义: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
(2)演变
民国时期 ①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民国时期 ②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所得税条例,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内容,但没有实施 ③1936年,国民政府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新中国成立后 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新中国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 ②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3)作用: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微思考
1.阅读教材P96“学思之窗”:为什么1985年中国要颁布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提示 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
2.阅读教材P97“思考点”:为什么直到1980年中国才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提示 征收个人所得税是为了调节社会收入水平,确保社会公平和国家有序发展,在个人和家庭收入差别不大的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征收的必要。伴随改革开放实行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国才制定颁行。
助学助考
1.概念阐释——关税自主权
指一个国家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独立自主地处理有关本国海关税收事务的权力,一个国家完整的关税自主权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权力:独立自主地制定本国关税制度的权力;独立管理海关行政的权力;独立处理关税收支的权力。
2.图解历史——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历程
重点难点
1.重点:关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2.难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过程。
主题一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
任务1 学者观点——唐代两税法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鉴于租庸调税制极为严重的弊端,实施了两税法改革。两税法实施之前的租庸调,往往较为混乱,征税时间过长,效率很低。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不管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只要在当地拥有田产,就必须按照田产的多寡来缴纳田赋。而且两税法是以钱计税,然后再换算成实物来缴纳,开了以货币计税的历史先河。
——梁盼《唐代的税制改革》
【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税法与以前税制的不同之处。简析实施两税法的影响。
【成果展示】 不同之处:以前按照人口纳税,两税法按照田产的多寡来纳税;以前是以实物来计税,两税法则是以钱计税。
影响: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任务2 史料证史——明代的一条鞭法
史料 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清]张廷玉等《明史·食货志》
【研讨交流】 依据史料概括指出明朝赋税制度改革的显著特点。
【成果展示】 赋役征银,纳银代役;征收种类由繁杂向简单转变。
任务3 名家说史——清朝“摊丁入亩”的实施
史料 为了稳定税收,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宣布以康熙五十年的全国丁银额为准,以后额外增丁,不再征收丁银。到雍正时,采取“摊丁入亩”的征收丁银办法,把固定下来的康熙五十年的丁银,以与具体丁户相脱离的方式全部摊入田赋银中征收,称为“地丁制”,确保了国家财政收入。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摊丁入亩”的目的,并指出其积极作用。
【成果展示】 目的:稳定财政收入,巩固国家统治。
作用:简化了税收制度,提高了征税效率;以人丁为征收赋税依据的制度被废除,人身依附关系削弱,适应并促进了货币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征收赋税相对公平,政府税收大增,缓和了阶级矛盾,巩固了统治。
1.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特点
(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直到废除。
(2)赋税品种:由繁到简,税种减少。从田租、人头税、杂税简化为土地税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对商业征收重税。
(3)征税方式: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
(4)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
(5)人身控制: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
2.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特点
(1)循序性:赋役制度改革步步相接、前后相承,很少有移植外国制度而骤然转折的现象,完全根据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2)反复性:赋役制度演变不是直线式的,在某个时期、某一税种方面,尚有消失之后复出的现象,这是因为社会动乱、军阀割据、少数民族统治者入主中原等造成了旧的赋役制度沉渣泛起、死而不僵。
(3)差异性:中国各地区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反映在赋役征纳上就是“任土作贡”原则和征纳期限不同;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引发赋役负担不平衡问题。主题二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任务1 史料实证——近代中国关税制度的演变
史料一 中国在沿海开放口岸逐渐设立起由外国人管理的西式新关,新设的海关和原有常关并存。之后,通商口岸的常关渐归新关管理。1927年以后,南京国民政府逐渐与列强签订关税自主新约。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统税,陆续废除常关,海陆边关统一征税。由此意味中国全国范围内统一型的、西式近代国境海关最终确立。
——摘编自姚永超《论中国古代海关的起源、
布局与体系演化》
史料二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须保护国家生产,必须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研讨交流】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关税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点和意义。
【成果展示】 (1)变化:从传统关税体系向近代关税体系转变;从受列强控制到逐渐关税自主;从海关、常关并存到走向统一的海关。
意义:推动了关税体系的近代化;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保护了国内市场,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
(2)特点:完全自主;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
意义:维护了国家关税自主权;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保护了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任务2 史料证史——新时期中国的个人所得税
史料一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台了《关于个人所得税的方案》,在此后的20多年中基本没有落实。1980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公布实施,个人所得税首次以独立税种的身份出现,起征点是月收入800元,而当时中国人月平均收入不到100元。后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修改,降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税率……2018年8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修改,将个税免征额由3 500元提高到5 000元,征管模式由代扣代缴为主转向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相结合,增加了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等。
——摘编自《聚焦个税改革》
史料二 2018年6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提交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并征求意见,决定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继1980年以来的第七次修正,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实现了从按个人到按家庭征税模式征收。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劳动性所得首次实现综合征收,还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居民最关切的专项附加扣除等。
——摘编自叶檀《中国个税制度上的一次根本性改革》
【研讨交流】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特点。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修订的历史意义。
【成果展示】 (1)逐步推行,渐进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以人为本,体现科学性、公平性;范围扩大,税种统一;引导诚信纳税;政府主导;落实税收法制化原则。
(2)①革新了个税征收制度,规范了个税征收秩序;②实行了综合税制,减轻了家庭个税负担,确保了税收公正公平;③激发了个人投资热情,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④实现税制调试,完善了现代国家治理体系。
个人所得税实施的意义
(1)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确立有利于调节收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国家稳定。
(2)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推动税收事业朝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3)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随堂演练
1.(据选择性必修1教材P94“史料阅读”改编)《旧唐书·食货志上》记载:“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这些规定( )
A.有利于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
B.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发展差异
C.推动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
D.导致自耕农的经济负担加重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可知当时政府允许通过纳庸来代替服役,有利于保障农时,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中的租庸调制主要适用于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地区无关,排除B项;“每丁岁入租粟二石。……布加五分之一”说明当时的赋税依然以实物税为主,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租庸调制允许纳庸代役,有利于保障农时,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排除D项。
2.(据选择性必修1教材P94-95“教材知识”改编)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这反映了清朝( )
A.赋役规定渐趋繁杂
B.对百姓的人身束缚日益减弱
C.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D.赋役征发以人头和土地为主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可知,清初人头税逐渐被废除,表明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故选B项;摊丁入亩体现了赋役规定渐趋简化,排除A项;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摊丁入亩”意味着取消人头税,赋役征发以土地和财产为主,排除D项。
3.(据选择性必修1教材P97“问题探究”改编)2006年开始,中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中国实行了2 000多年的农业税退出了历史舞台。在中国古代农业税是国家财政的一项重要收入,下列有关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古代田赋征收开始于秦朝
B.两税法以人丁为主要征收标准
C.赋役长期并行,明朝役逐渐并入赋税
D.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后政府只征收地税
答案 C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实行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役逐渐并入赋税,故选C项;春秋时期的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收税,是我国田赋的开端,排除A项;两税法以资计税,征税标准从过去的以人丁为主变成了以土地和财产为主,排除B项;摊丁入亩是清朝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并非只征收地税,排除D项。
4.(据选择性必修1教材P95“教材知识”改编)《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这一规定( )
A.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
B.缓和了列强在中国的矛盾
C.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D.利于英国打开中国市场
答案 D
解析 英国与清政府协定关税,如此一来,英国商品进入中国的成本必然大幅下降,而成本的下降则会使英国在商品的价格上有更大的回旋余地,最终必然导致英国商品的大量进入,使当时的中国逐渐开始沦为英国的商品倾销地,故选D项;赔款会加重清政府的负担,但是协定关税并不能对此进行说明,排除A项;《南京条约》签订时仅是英国在中国获取利益,还没有发展到各国列强在中国产生矛盾,而且列强在中国的矛盾缓和是在门户开放提出以后,排除B项;题中主要阐述关税问题,未涉及领土主权,排除C项。
5.(2021·山东高考,7)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
答案 A
解析 1914—1918年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因此对华商品输入减少,中国的海关税征收额走低。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大量商品涌入中国,使得中国的海关税收急速增长。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故选A项;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前后中国的海关税收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B、C、D项都与这一趋势不符,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