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坐标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程标准 1.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2.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知识点一 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基础·精细梳理】
1.商业贸易的起源
(1)时间:原始社会后期。
(2)条件: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在此基础上发展起商业贸易。
(3)意义:人们通过商业贸易,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
2.古代中国商业贸易的发展
(1)国内的商业贸易
时期 表现
商朝 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 政府占有工商业者并进行垄断性经营
春秋战国 “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
秦汉时期 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 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物体的统称
从隋唐 到两宋 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 居住区和商业区分开,居住区内禁止经商
元、明、 清时期 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兴盛
(2)对外贸易
方式 概况
丝绸之路 ①通过丝绸之路,商人们将中国生产的丝绸等运往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再把欧洲和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输往中国 ②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商船从东南沿海各港口出发,近达南洋各地,远达波斯湾、阿拉伯海和红海沿岸地区。中国出口 明清时期中国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 商品,除丝绸外,还有瓷器、纸张、茶叶等 ③官府在东南沿海一带设置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
朝贡贸易 ①明清时期,朝廷对朝贡国家、路线、港口、船只数目、贡品种类均有严格的规定 ②清政府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 ③1757年,清政府将通商口岸限定在广州一处,对外贸易皆由官府指定的“十三行”行商代理 成为清帝国唯一合法的外贸渠道
3.世界其他地区商业贸易的发展
国家(或地区) 表现
古埃及 ①商业历史悠久 ②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
古希腊 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古罗马 商贸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拜占庭帝国 即东罗马帝国 (395—1453年) 一度垄断了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
阿拉伯 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4.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
(1)世界: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中国
①中国通过陆、海两条对外贸易渠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和琉璃等。
②中国的丝绸一度成为西方人财富和身份的象征。
③中国的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三洲,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生活。
易错辨析 (1)由于交换的需要,部落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商业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3)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商业贸易。(√)
情境释疑 (1)“古埃及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的船队从蓬特经由红海返航的情景”这幅图反映了公元前15世纪左右埃及与蓬特的贸易活动。(摘自教材P37)概括古埃及商业贸易的特点。
提示 商业历史十分悠久;政府控制对外贸易活动。
(2)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一艘南宋时期从事远洋贸易的古船,船上载有数万件商品。该船被命名为“南海1号”。(摘自教材P38)结合所学知识推测一下,在这艘古沉船上可能会发现的主要商品是什么?这体现了南宋怎样的社会状况?
提示 主要商品:瓷器。
社会状况:海上丝绸之路发达,对外贸易兴盛。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1 古代埃及的商业
史料 上、下埃及之间,利用尼罗河航运的便利,频繁地进行各种贸易。对外贸易的规模在中王国时期的基础上,也日益扩大。交换的产品主要有金银器皿、象牙、香料、纺织品、奴隶等。但新王国时期的对外贸易主要由国家控制,因此经常伴有军事掠夺。
——摘编自乔明顺主编《简明世界史》
根据史料分析古埃及商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新王国时期古埃及的商贸活动有何明显特征?
提示 条件:尼罗河航运的便利。
特征:主要由国家控制,常伴有军事掠夺。
视角2 古代阿拉伯商业的发展
史料 阿拉伯人在8世纪中叶建成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沟通东西方贸易的陆上与海上路线,大部分在阿拉伯人占领的范围之内。阿拉伯人在印度洋上起初是沿海岸航行。12世纪末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罗盘传到阿拉伯,从此阿拉伯人可以离开海岸在大洋中航行。他们在濒临印度洋各地港口建立据点,成为欧、亚海上贸易的重要中介人。阿拉伯商人联系着东非海岸和印度西海岸,在两边都有商站。他们把中国的丝绸、瓷器,南洋的香料,印度的棉布、象牙、宝石、珍珠等,经波斯湾或红海,辗转运往欧洲。他们在欧亚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上,立下了历史功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根据史料概括阿拉伯商业发展的特点。
提示 贸易范围广泛;航海贸易发达;从沿海岸贸易发展到远洋贸易;贸易货物种类繁多。
视角3 宋元时期中国海上贸易的繁荣
史料 宋元时期,许多宋朝官员、士人群体、富商及身怀绝技者移居南洋各地,不但经营着各种生业,而且是市场上的主导人群。环中国海诸国既渴望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又依赖中国海商经营其物产,并在相当程度上通用宋元铸造的铜钱或交钞。北宋时期,神宗认识到“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元朝更是将海上事业视为“军国之所资”“国家大得济的勾当”,故政府带头经营,鼓励民间全力参与。本系闽南的地方海神妈祖于宣和五年被宋廷“敕授灵应夫人”,渐次传播到了环中国海各处,接受上至皇家,下至黎民百姓的顶礼膜拜。
——摘编自于逢春《中国海洋文明的隆盛与衰落》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海上事业兴盛的原因。
提示 政治统一局面的出现;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或:指南针运用于航海);经济重心南移;人口大量外迁;环中国海诸国对中国商品和华商的依赖;政府相对开放的对外政策(或:政府鼓励海上贸易)。
1.历史解释——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
(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了沿海港口城市的兴盛。
(4)货币种类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朝时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局面。
(5)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期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徽商、晋商等。
(6)商人地位低下:中国古代王朝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未占主导地位。
(7)商业信贷发展:春秋时期出现货币信贷,宋代出现商业信用凭证汇兑——交子,清朝资本性借贷显著发展。
(8)商业契约发展:商周时期产生了契约,汉代以后广泛应用。
2.历史解释——古代社会商贸活动的特点
(1)商业历史悠久:在原始社会后期,伴随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出现,商业贸易在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产生,分布广泛,遍及各大陆地区。
(2)对外贸易发达:古代社会的对外贸易比较发达。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渠道,古希腊的海外贸易十分活跃,古罗马的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3)政府色彩浓厚:早期商业行为深受政府影响。早期中国工商业被政府控制,称为“工商食官”;古埃及的对外贸易也控制在国家手中。
(4)中介作用突出: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5)双向影响显著:中国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和琉璃等;中国丝绸一度成为西方人财富和身份的象征,中国的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三洲。
知识点二 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基础·精细梳理】
1.货币
(1)产生背景:早期商业交换的形式是以物易物。随着商业规模的扩大,人们开始以货币为媒介进行商品交换。
(2)出现
(3)影响
2.信贷
(1)古代世界的信贷
①公元前22—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
广义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中下游地区
放贷业务。不同形式的借贷有不同的利息规定,甚至还包括具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
②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
③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的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了汇票的雏形。
(2)古代中国的信贷
时期 表现
西周 《周礼》中已经有了借贷纠纷的记载
春秋时期 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 以实物为标准的借贷活动 以货币形式发放的信用贷款
唐朝 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
宋代 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
明朝中期 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 兑换钱币的商店
清朝 除传统借贷关系外,资本性借贷显著发展,出现本票性质的庄票
3.契约 泛指发生一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国家(或地区) 概况
古代世界 ①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广泛使用契约,凡转让重要财产都要达成书面契约 ②公元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使用契约;古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
古代中国 ①商周时期:出现了契约 ②汉朝以后:凡是涉及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 ③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
易错辨析 (1)货币、信贷和商业契约便利了交换,扩展了商业的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
(2)货币、信贷和商业契约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达的表现,便利了商品交换,扩展了商贸活动的领域。(√)
(3)宋代出现的“飞钱”是早期的汇兑业务形式。(×)
情境释疑 (1)西晋文学家鲁褒在《钱神论》中说:“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摘自教材P39)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历史现象?
提示 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货币在人们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2)拜占庭帝国金币在中国出土数量很多。如中国北魏墓葬中出土的拜占庭帝国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时期的金币。(摘自教材P39)这则材料可以用于佐证什么历史现象?
提示 魏晋时期中国与拜占庭帝国之间经贸交流频繁;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往。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1 货币与中国古代金融的发展
史料 唐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流通领域产生了“飞钱”,接近于现在的汇票。商人把款项交给某地的某一机构或商家,领取票证,然后持票到所属道府,核对凭据无误后,提取款项。除“飞钱”外,唐朝还出现了类似于近代支票性质的信用票据。宋朝出现了另一种形式的货币代用券——交子、关子和会子。明中叶后,商品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在江南许多市镇,大额现金转运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商业贸易的需求和异地资金结算。于是,以票据结算代替现金清算的会票应运而生,流通日广,为长途大宗贸易提供了方便。
——摘编自高春平《论中国古代信用票据
飞钱、交子、会票、票号的发展演变》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金融领域发展演变的特征。
提示 从实体货币到信用凭证;从现金清算到票据结算;从政府广泛参与到民间力量增强。
视角2 古巴比伦的信贷关系
史料 1/2锱优质银子,公平的利率将被加上。从伊里阿马塔哈尔手中,伊里伊丁楠借下了银子。在3月,他将要归还银子(和)利息。证人:里皮特辛、阿布瓦喀尔和皮尔胡姆。在泥板上盖上了他们的印章。日期:11月1日,汉谟拉比第42年。
——M.席格瑞斯特《古巴比伦账目文献》
依据上述史料描述,说明古巴比伦人是如何签订借贷合约的。
提示 明确借贷双方;写明借贷内容、借款日期、还款时间及本息数目;证人署名并盖章。
视角3 商业契约的构成及影响
史料 唐朝 石染典买马契
马壹匹骝敦六岁。 开元廿一年正月五日,西州百姓石染典,交用大练拾捌匹,今于西州市,买康思礼边上件马。其马及练,即日各交相分付了。如后有人寒盗识认者,一仰主、保知当,不关买人之事。恐人无信,故立私契。两共和可,画指为记。 练主: 马主别将康思礼年卌四。 保人兴胡罗世那,年卌。 保人兴胡安达汉,年卌五。 保人西州百姓石早寒,年五十。
该契约包含哪些要素?契约对商业活动有什么作用?
提示 要素:交易物品及特征、交易双方人名、交易价格、保人、交易时间。
作用:规范了商业活动,保证了商业活动有序进行。
1.历史解释——古代中国货币制度的特点
(1)信用性纸币制度的早产、贵金属流通的不发达,是中国古代货币制度演化区别于近代西方的两个重要特征。
(2)多元货币体系存在。货币的各种职能在中国古代并不集于一体。铜钱、白银和纸币在中国古代许多朝代同时存在,但有时某些货币形态并不作为流通货币,而是储藏手段。
(3)货币制造和流通的地方性。在中国古代,许多地方流通的货币并不相同。
(4)货币形态最终归向贵金属。两宋时期纸币的出现本质上就是商品性和信用性关系调整的产物。但是其后政府信用性的膨胀和商品性、信用性关系的失衡以及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中国古代币制最终还是向贵金属流通归复。
2.历史解释——古代契约应用的意义
(1)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从总体上说契约交往方式有利于社会平等,使具有不同社会背景、拥有不同社会条件的人,都能利用契约维护自己的权利,通过交换权利和义务获取自己的利益,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2)有利于社会道德的培养
古代契约关系制度中的一个基本的道德观念,就是“信”。后来在儒家不断宣扬下,“信”已成为普通人对社会交际行为的共识,在具体的契约关系中更是强调它的价值取向。基于此,人们愿意自觉抵制道德风险,注意维护自己的信用与声望,以至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使信用声望成为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担保凭据。
(3)有利于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通过契约,人们可以有效地调配资源,使社会经济生活在一种稳定的秩序中进行;而人们对契约的重视,以及对契约的实际履行,又使得资源的交换可以大量、频繁、低风险、低成本地进行。这样可以使资源得到极大的配置,为社会经济生活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证,从而满足了社会的需要。
随堂检测
题组? 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1.(2022·广东佛山高二期末)朱元璋时期,采用折变的方案,把胡椒、苏木这些珍贵的南洋香料,作为各级官员工资发放,取得良好效果。但随着郑和下西洋的开展,这一政策却遭到了群臣反对,最终被迫废除。这反映明朝( )
A.中央财政状况逐渐得到改善
B.香料货币功能因贸易扩大而丧失
C.官方贸易加强了中外的交流
D.明朝政府已经具备现代金融意识
答案 B
解析 明朝本以胡椒、苏木等南洋香料为官员发放工资,郑和下西洋后,中外贸易扩大,南洋香料贬值,所以薪资折变方案遭到了群臣反对,可见贸易扩大使得香料的货币功能丧失,B项正确。
2.(2022·北京东城区高二期末)下列画作名为《群神宴》,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乔凡尼·贝利尼所作,描绘了古代神话中的众神和仙女聚会林泉之间的情景。画中盛水果和汤的瓷碗,都是中国的青花瓷。据此可以推断( )
A.古罗马与中国已经建立直接的商贸往来
B.中国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欧洲
C.阿拉伯商人在亚、欧之间从事中介贸易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长期处于入超地位
答案 B
解析 “画中盛水果和汤的瓷碗,都是中国的青花瓷”说明当时中国青花瓷在欧洲的销量很大,使用范围很大,海运成本低运量大,可知中国瓷器应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欧洲,故选B项;“直接的商贸往来”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西欧人使用的中国商品并非都是来自阿拉伯商人的转手贸易,排除C项;没有中国对外贸易的进出口数据,仅据文艺复兴时期的一幅画无法推知中国对外贸易状况,排除D项。
题组? 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3.(2022·黑龙江鹤岗高二期末)有学者对古巴比伦时期的租赁契约进行梳理后发现,其基本模式主要包括对房屋的描述(房主、面积等)、房屋租赁的双方当事人、租期、租金、证人、契约签订的时间等契约条款。这些契约( )
A.适应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B.加速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C.推动了金属货币的流通
D.实现了社会的持续稳定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以分析出,契约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保障交易公平、规范交易行为、维持交易秩序,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社会阶层的分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金属货币的流通,排除C项;契约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不能确保实现社会持续稳定,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2·安徽宿州高二期末)庄票形成于清朝前期,是钱庄签发的一种票据,上面写有一定金额并由钱庄负责兑现。庄票分为即期和远期两种,即期庄票见票即可支付,远期庄票须到期才能支付。庄票都不记名,不论何人持有,凭票即付,不得挂失和止付。庄票的出现( )
A.适应了商业发展的需求
B.说明了重农抑商的松动
C.体现了清朝的开放包容
D.反映了商人地位的提升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庄票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清朝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清朝的开放包容,排除B、C项;庄票的出现,无法体现商人地位的提升,排除D项。故选A项。
知识结构 答题要语
1.由于交换的需要,部落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商业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在此基础上发展起商业贸易。 3.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北非的商贸通道。 4.商业贸易促进了不同地区、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