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程标准 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知识点一 世界经济的发展
【基础·精细梳理】
1.20世纪初的世界经济
(1)特点: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
(2)结果: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
(1)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联)
①背景:俄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22年苏联成立。
②措施:实行新经济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斯大林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
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苏联工业总产值于1937年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资本主义国家
①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
②应对: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①政府职能转变: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②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③不足:没有解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随着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
球化的发展,经济危机时有发生,并且波及范围更大。
(2)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①经济状况: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发展进程中,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
根据政府计划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运行体制
率低下、运转不灵等问题突出,随后的改革也陷入困境。
②结果: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经济面临挑战。
(3)中国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
②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此后,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飞速发展。
(4)发展中国家
①背景:原先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
②措施:将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并通过发展国有经济与制订经济计划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
③结果: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一些国家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仍然充满挑战。
4.21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
(1)发展状况: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2)中国对策: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易错辨析 (1)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成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彻底解决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
(3)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并且波及范围更大。(√)
情境释疑 (1)阅读教材P49“1910—1990年部分国家经济数据表”:表格中所列国家在1950—1990年原油产量和钢产量总体上的大幅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二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2)阅读教材P49“历史纵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由泰国波及东南亚及东亚许多国家,打破了亚洲经济快速发展的景象。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各国的相互依赖性进一步加强,经济危机波及范围更大。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1 苏俄(联)与美国经济政策的异同
史料 通过建立“战时共产主义”,使银行和工业国有化,布尔什维克党赢得了内战,但许多农场变成了废墟。1921年3月,俄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在重建农业和工业的尝试中实行了某种有限的经济自由。1933年上台的罗斯福总统选择了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干预,结束美国人最为珍视的自由竞争,为此许多新政法令被最高法院宣布违宪。但到1930年代末,罗斯福还是使总统职位成为了联邦政府的权威中心。
——摘编自[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联)与美国经济政策变化所体现的国家治理的异同。
提示 同:都采用国家干预和自由市场相结合的政策;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国家治理精神,或都突破了原有的观念的束缚。
异:苏俄(联)由全面严格控制到实行部分经济自由(国有经济为主、自由经济为辅),找到了符合国情的国家治理方式;美国由自由放任到实行部分国家干预(自由经济为主、国家干预为辅),冲击了原有国家治理体制,行政权扩张。
视角2 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史料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中国1977年全年的农业成就是不能满足本国需要的,其失误……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摘编自[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以后一种“组织方式”为开端,我国的经济体制做出了怎样的调整?取得了什么成就?
提示 调整: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成就:中国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唯物史观——评价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积极性:当时苏联处在帝国主义国家包围之中,面临战争威胁,有必要通过行政手段高度集中地利用有限资源来加速发展急需的工业。
(2)局限性
①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把计划调节同市场调节对立起来,使企业失去了经营自主权,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②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苏联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受到阻碍,使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失误难以及时纠正。
③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衡,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较低,影响了苏联的长期发展。
2.历史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
(1)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伟大创造,不仅破除了人们对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截然对立的传统观念,更实现了人们探索有利于世界性经济发展方式、人类性文明进步跃迁的思维方式变革,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上升为系统学说,充分证明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经济的两种有效手段是全人类的共享发展方式。
(3)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客观要求,形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促进和协同发展的总体趋势。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开启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有效接轨的进程。市场力量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紧密结合,使中国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引擎。
知识点二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基础·精细梳理】
1.国际贸易组织
(1)关贸总协定
①背景:由于战争与经济危机,各国通过贸易封锁与提高关税保护本国贸易,国际贸易总量增速放缓。
②产生:1947年,在美国主导下,23个国家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③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
④作用: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2)世界贸易组织
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①成立:1995年,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
②宗旨:各成员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合理利用世界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益,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③作用:直接降低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费用,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
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国际贸易形式变化
(1)原因
①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
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
(2)表现:电子商务兴起后,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
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
务交换。
(3)影响: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易错辨析 (1)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服务贸易增长迅速,电子商务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电子商务极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
(3)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服务贸易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也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
情境释疑 (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规定:切望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导致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对上述目的作出贡献……(摘自教材P51)这说明关贸总协定的追求是什么?
提示 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2)20世纪3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展开的关税战、倾销战激烈而残酷。这种局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这主要得益于什么?
提示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1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达成
史料 美国政治家和商界的重要人物希望建立符合他们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他们推动取消阻碍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推动无限制全球贸易的机器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它是在1947年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带着取消或者减少贸易壁垒的目的进行了一系列的协商。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背景。
提示 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秩序稳定的需要;美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及国际斡旋。
视角2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史料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和贸易国。中国茶园面积居世界第一,2006年为145万公顷;产量居世界第二,2006年突破100万吨。2007年中国出口茶叶28.95万吨,出口额为6.08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面临日益严峻的国际茶叶贸易形势;一方面,目前中国茶叶出口贸易下降到世界第三位;另一方面,国外茶叶将更多地进入国内市场;再有,进口国实施越来越苛刻的技术壁垒,以及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等诸多不利因素。
——摘编自许咏梅《中国茶叶出口贸易
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
以中国茶叶贸易为例,论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一结论。
提示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首先带来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有利于我们学习世界茶叶生产先进国家的技术和经验;有利于为中国茶叶贸易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从而促进中国茶叶经济的发展,完善中国茶叶的国内市场机制等。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使国内茶叶企业面临更强的竞争,甚至是冲击;面对日益苛刻的国外技术壁垒;人民币升值不利于茶叶出口,失去价格优势;生产成本提高等。综上所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历史解释——世界贸易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的关系
(1)继承性
①产生原因:世界贸易的新发展和关贸总协定的内在缺陷是世贸组织产生的主要原因。
②基本原则:世贸组织的主要原则如非歧视原则、关税减让原则、透明度原则和自由贸易原则等都是关贸总协定确立的。
③基本目标:世贸组织和关贸总协定都把推动贸易自由化作为自己的目标。
(2)发展性
①地位:关贸总协定是一个临时的多边贸易体制,而世贸组织是一个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
②约束力:关贸总协定的协定、协议对成员不具有强制约束力,而世贸组织的协定、协议对成员具有强制约束力。
③执行力:关贸总协定对争端解决没有规定时间表,而世贸组织对争端解决程序规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因而使其执行力和效率大大提高。
知识点三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基础·精细梳理】
1.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建立。
(2)构成
机构 宗旨 主要业务活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成立) 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增强会员国维持经济繁荣的信心 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用于进行国际收支调整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 (1945年成立) 鼓励对外投资,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的发展
(1)表现
①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趋势。
②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特别是证券市场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③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
(2)问题:现代国际金融具有一定的风险,金融风险一旦失控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3.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
(1)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2)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3)2015年,中国倡议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4)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4.科技与创新: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自动取款机、信用卡、互联网金融与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
易错辨析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金融组织,对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金融全球化、电子化,便利了人们的消费,也具有相当的风险。(√)
(3)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
情境释疑 阅读教材P53“学思之窗”:分析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背景和目的。
提示 背景: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
目的:解决亚洲经济体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以推动亚洲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亚洲经济体的抗风险能力。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 国际金融体系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史料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30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出现繁荣,工业国开始减少贸易壁垒,它们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从废墟中恢复,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
——摘编自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的原因,并分析其有何积极作用。
提示 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作用:促进了贸易自由,有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历史解释——网络金融贸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各国经济紧密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经济全球化日趋强化,人类命运息息相关。
(2)国际分工降低了产品成本,从而降低了产品价格,使优质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更加普及。
(3)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人们可以享受来自世界各国的商品和服务,服务超越了国家界限。
(4)影响文化和价值观,国际文化、教育等理念互相交流、影响和融合,出现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向。
(5)网络金融打破传统金融的地域限制,使人们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交易不再受地域限制,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随堂检测
题组? 世界经济的发展
1.(2022·湖南怀化高二期末)二战后,法国政府提出“莫内计划”,法国计划部门非常注意“协调”各方需求,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效法。这表明当时( )
A.西方国家完善福利制度
B.西欧确立计划经济体制
C.西方推行人民资本主义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
答案 D
解析 法国政府提出的“莫内计划”强调“计划”,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效法,可见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模式,故选D项;完善福利制度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排除A项;国家干预经济不等于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项;人民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模式的一种调整,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
2.(2022·安徽定远高二期末)《全球不平等》中写道:“以收入为标准,研究了从1988至2008年的赢家和输家。大赢家中既有全球最顶尖的那1%富豪,也包括在新经济体的中产阶级;而大输家——那些得到很少甚至一无所获的人,包括发达国家的贫民和中产工薪阶级。全球化并不是造成此状况的唯一原因,但无疑是原因之一。”这表明( )
A.经济全球化需要发展中国家参与
B.发达国家充当了全球化的领导者
C.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贫富分化加剧
D.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化主要受益者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在全球化过程中,大赢家和大输家的差距扩大,意味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贫富分化加剧,C项正确;A项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大输家中包括发达国家的贫民和中产工薪阶级,发达国家充当了全球化的领导者不合题意,B项错误;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排除D项。
题组?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3.(2022·湖北智学联盟高二测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全球性的经济萧条和各国间激烈的贸易战,促使各国努力建立比较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先后成立。上述组织的成立( )
A.打破了两大阵营的对峙
B.消除了国际间贸易保护主义
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有利于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
答案 D
解析 材料表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先后成立”是为了防止“全球性的经济萧条和各国间激烈的贸易战”,所以其建立有助于加强国际间经济的协调和治理,尽可能减少二战后的国际经济问题,故选D项。
4.(2022·山西朔州高二期末)据统计,2019年我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达10.63万亿元,同比增长16.5%;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零售进出口商品总额达
1 862.1亿元,增长了38.3%。这能够表明( )
①网络购物成为主要消费模式 ②数字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中国的互联网经济领先世界 ④高新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表明网络购物发展快,但据材料不能得出其成为主要消费模式,①错误;网络购物和电子零售进出口的快速发展,说明②正确;③不能得出;网络购物和电子商务是科技革命下的新兴事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④正确。故本题选D项;排除A、B、C。
题组?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5.(2022·浙江嘉兴高二期末)1997年,亚洲爆发了金融危机,给亚洲及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影响。十年之后,以美国的次贷危机为导火索引发的金融风暴恶化,演变为一场罕见的、冲击力强大的、席卷全球的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上述金融危机( )
A.打断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B.反映了美国霸主地位的衰落
C.体现了现代国际金融的风险性
D.对中国经济发展未产生影响
答案 C
解析 据“1997年,亚洲爆发了金融危机”“以美国的次贷危机为导火索引发的金融风暴恶化”可知,某个地区的金融危机爆发都会不同程度影响到全球,出现传播范围大、涉及面广等连带情况,体现了现代国际金融的风险性,故选C项。
6.(2022·浙江宁波高二期末)某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的成立是“考虑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合作在推动亚洲经济体持续增长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助于“缓解亚洲经济体面临的融资瓶颈”。该机构是( )
A.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B.亚太经合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考虑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合作在推动亚洲经济体持续增长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助于‘缓解亚洲经济体面临的融资瓶颈’”,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提升的背景下,2015年,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目的是解决亚洲经济体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以推动亚洲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亚洲经济体的抗风险能力,A项正确。
知识结构 答题要语
1.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成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 2.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趋势。 4.电子商务极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