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坐标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程标准 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知识点一 村落的产生
【基础·精细梳理】
1.村落的出现
(1)居住形式: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
满足了原始人对生存的最低要求
(2)村落形成:农业出现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
人类定居生活出现的前提
聚居点——村落。
(3)区域分布
①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
②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也存在原始村落遗址。
2.村落的作用
(1)建有住宅、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等,为人们的定居、繁衍、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2)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
易错辨析 (1)村落是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为人类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
(2)村落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生活居住、生息繁衍的场所和进行各种生产活动、社会活动的基地。(√)
情境释疑 (1)《周易·系辞下》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摘自教材P56)我国远古居民实现定居生活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提示 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建造房屋的技术等。
(2)耶莫遗址,年代约为公元前7000—前5800年,位于伊拉克北部基尔库克以东,有21座房屋,每座房屋有好几个房间,房间里有炉灶和地窖。遗址中发现大量石制、骨制工具,装饰品和塑像。(摘自教材P56)我们从中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提示 两河流域出现了村落,过着有规模的定居生活;原始农业、手工业发展。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 古村落的区域特色
史料 徽州古村落是指明清时期以徽商资本为经济基础,以宗族制度为社会基础,以宋明理学为思想基础,在徽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古村落。西递和宏村是徽州古村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村落。
——摘编自汤莹莹《论血缘因素对村落结构的影响》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徽州古村落有哪些地方文化特色。
提示 以工商业经济发展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设计。
历史解释——中国传统村落的特点
依水而建;以农业生产为主;具有保守性;具有家族聚集的特点;承担一定的社会管理和教化功能。
知识点二 集镇的出现和城市的产生
【基础·精细梳理】
(一)集镇的出现
1.集镇的兴起
(1)出现: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逐渐形成。
(2)过程
①雏形: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者开始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
②形成:商人的出现使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迅速繁荣,逐渐成为一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商人和手工业者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集镇。
2.中国古代的集镇
(1)出现:主要为军事目的而设的。
(2)发展
①两宋: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发展起来,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经济功能增强
②元朝:漕运和海运发达,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工商业集镇。
③明清: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
(二)城市的产生
1.城市的产生
(1)产生: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出现城市。世界上主要农业区域都相继产生了一批早期城市。
(2)功能: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2.中国古代的城市
(1)城市布局:主要分为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
(2)演变
①商朝时城市已初具规模,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
②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周代城邑大致分为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采邑具有鲜明的社会等级色彩
三等,各有定制。
3.西方古代的城市
(1)古希腊:城市布局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2)古罗马:城市的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
(3)欧洲中古时期:出现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
易错辨析 (1)集镇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了集市。(×)
(2)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集镇逐渐形成,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3)集镇便利了农村居民的物品交换,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4)城市具有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种功能,为人们参与群体生活创造了条件。(√)
情境释疑 (1)明朝末年,汉口已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到了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汉口镇的市场规模更加扩大,商业分工也日趋繁细,形成了白布街、花布街、棉花街、衣服街等各具特色的专业街肆。(摘自教材P57)据此说明清朝集镇的特点。
提示 特点:以经济功能为主;市场规模扩大;专业分工明显。
(2)《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摘自教材P58)材料对城市的布局有何规定?
提示 规定:周朝建造城市的基本制度,对城市面积、道路数量及宽狭、宫庙位置、市场分布都有规定。
(3)古希腊雅典由卫城和下城组成。卫城位于城内山丘的顶上,建有神庙,四周砌设土墙,只有一个上下孔道,利于防卫。下城分布着市场、行政机构和居民点。(摘自教材P59)据此指出雅典城市的功能。
提示 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功能。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1 明朝集镇的特点
史料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作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根据史料,概括指出明朝集镇发展的新气象。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新气象:出现数量多、分布密集的商业市镇;形成城镇网络。
原因:江南经济的发展;水陆交通便利。
视角2 古代城市的建筑布局
史料 周王城形制想象图
阅读“周王城形制想象图”,指出其建筑布局的特点,并分析其反映的历史文化内涵。
提示 特点:建筑布局井然有序;方正端庄,中轴对称;行政和宗庙结合的功能区是核心区域。
内涵:王权至上;礼制观念;宗法观念。
历史解释——古代城市的特点与规划思想
(1)特点
①中国古代城市,特别是都城多呈方正规则形状,中轴线对称,宫殿居中,道路系统呈规整的方格网状,府城、州、县城一般也按此规则布局。
②中国古代城市主要作为各级封建政权的统治据点而存在,城市是层层政权控制下的政治中心,是封建统治的强大堡垒,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
(2)规划思想
①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观,“天圆地方”的人地观,以帝王为中心的思想等。
②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体现了中国古代以农业为主、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
知识点三 世界各地的民居
【基础·精细梳理】
1.两河流域的民居
(1)自然环境:雨水稀少,没有森林,缺乏木材。
(2)特点
①材料: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土坯建造房屋,用木材作支撑屋顶的栋梁。
房屋的大梁
②结构:基本上每户建筑的结构都是相同的,由前庭、前室、主室构成。
2.古埃及民居
(1)材料:大多数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
(2)功能:房屋具有防晒保温功能;庭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
有顶盖,有廊台、有支柱或兼有一侧围护墙体的供人通行的建筑物
3.中国古代的民居
(1)远古时期:巢居和穴居构成中国民居最早的两大类型。巢居多营建于南方,后世发展为干栏式民居。穴居大多营建于北方,后来逐渐形成地上建筑。
(2)先秦以来
①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
②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③结构:木构抬梁结构。
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也称叠梁式
(3)明朝: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
(4)明清:民居类型主要有北方的窑洞、四合院,南方的徽派民居、福建土楼等。
4.古希腊罗马的民居
(1)民居的核心: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
住宅正中由回廊和房间围绕而成的庭院
(2)建筑材料: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逐渐得到普及。
(3)建筑特征: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
(4)集体住宅
①原因:缓解人口剧增造成的住房紧缺。
②表现:3世纪古罗马出现了集体住宅;4世纪时,罗马城民居大部分是复合式公寓。
③影响:对后世的建筑影响深远。
5.古代北美的民居
(1)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
(2)亚马孙雨林中的印第安人:处于刀耕火种阶段,住在圆形的公共居所中,屋内不分隔间,但每个家庭有自己的区域。
易错辨析 (1)世界各地民居的特点是由当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2)列柱围廊是中国古代民居的显著特色。(×)
(3)民居的建造不仅体现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而且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习俗。(√)
情境释疑 (1)《孟子·滕文公下》记载:“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摘自教材P60)据此可知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面临什么严峻问题?人们如何解决居住问题?
提示 问题:洪水泛滥。解决:低地的人们在树上搭巢居住,高地的人们挖出洞穴居住。巢居和穴居构成我国民居最早的两大类型。
(2)《唐会要·舆服上》记载:“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栱藻井。三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五间五架。”(摘自教材P60)如何理解唐朝房屋建造的规定?
提示 唐朝不同品级的官员的住房“间”“架”数量有着严格的区分,实际上是社会等级制度在建筑上的表现。
(3)德国费德尔湖畔的艾希比尔村落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该村落由24户住家组成。住家面向湖泊排列,全部是悬山式屋顶。(摘自教材P6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村落的选址特点。
提示 一般选择更易于取得水和食物的地方,御寒、取暖、通风、防潮等也成为选址的影响因素。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1 古代埃及的民居
史料 尼罗河沿岸缺少良好的建筑木材,这就注定了在古埃及的民居中无法大量使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所以泥土、芦苇等是比较理想的建筑材料。古埃及平民的民居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木结构作为框架,用芦苇编制成墙和屋顶,上面涂泥土。另一种是以卵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密排圆木成屋顶,再铺上一层泥土。无论哪种建筑形式,其结构都是相当简单的,规模不大,建筑难度很小。
——摘编自黄道旋《古埃及和古希腊民居之比较》
据史料分析,古埃及民居有哪些建筑特点?
提示 建筑材料多为泥土和芦苇,木材应用较少;民居形式主要分为两种,结构简单,规模不大,建筑难度小。
视角2 中国古代的民居
史料 具有广大地域特色的多民族的传统的民居,无论在繁华的城市或偏僻的乡村,乡土民居建筑都因地制宜,深深地扎根于民间,世代相沿,源远流长,它们广泛地集中了民间的传统营建经验,强烈地显示了各地的地方特色,其中千差万别的、瑰丽多姿的民居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遗产中的一份宝贵财富。
根据史料,指出中国古代民居所体现的特色。
提示 多民族的传统;因地制宜,扎根民间;世代相沿,源远流长;具有地方特色。
视角3 古罗马的民居
史料 古罗马人广泛吸收四邻各族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古代希腊人的卓越文化的基础上,根据本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西方的居住建筑在古罗马时期也得到较大的飞跃。对家神的崇拜和对家族先祖的崇拜常常在民居中表现出来。
根据史料概括古罗马民居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提示 特点:体现对神的崇拜和对家族先祖的崇拜色彩。
原因:吸收各族优秀文化成果;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
1.历史解释——古代民居的特点
(1)早期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下,基本依靠采集和狩猎获得食物,民居主要受自然环境条件制约,大多都是挖穴而居。
(2)进入农业社会之后,因为农业生产需要水源,所以民居多靠近水源之地,分布于大江、大河附近,便于生产和生活,同时民居样式逐步走向地面建筑。
(3)早期民居分布范围广泛,散布于亚非各处,往往是农业文明的起源地,民居和农业活动密切相关,建筑材料多为木、土和石块。
2.唯物史观——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类型多样的原因
(1)自然因素
①北方:冬季寒冷,为防寒保暖,建筑物墙体较厚,屋面设保温层,加上对雪荷载的考虑,建筑物的用料较粗大,建筑外观显得浑厚、稳重。
②南方: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房屋通风、防雨、遮阳等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墙体一般较薄(或仅用木板、竹篱笆),屋面较轻,出檐大,用料细,外观显得轻巧。
(2)社会政治因素:封建社会,衣食住行均有严格的等级规定,特别是建筑,不仅具备使用功能,更多的是表现出等级的社会功能。以四合院为代表的民居的布局主要是对称式的平面,封闭式的外观,这与我国封建礼教、宗族制度有很大关系。
(3)战乱因素:战乱频繁,迁徙一地,建起山村民居建筑。以客家土楼为代表的民居,为避免外来的冲击,不得不恃山经营,聚族而居。起初用当地的生土、砂石和木条建成单屋,继而连成大屋,进而垒起多层的方形或圆形土楼,以抵抗外来入侵,防御匪盗。
随堂检测
题组? 村落的产生
1.(2022·黑龙江鹤岗高二期末)村落,从一般意义而言,是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理性空间,为人们提供物质资料生产的场所,满足人们生存的经济基础。原始村落( )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其形成受政治因素影响
C.食物采集时期出现
D.其分布由地理环境决定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村落产生于氏族社会阶段,村落成员之间具有浓厚的血缘关系,A项正确;早期村落与政治因素关系不大,排除B项;原始村落出现在食物生产时期,排除C项;村落形成、发展由生产力水平决定,受地理环境影响(非决定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2·山东聊城高二期末)兴隆洼遗址形成3万多平方米的环壕聚落,内有成排的房屋百余间,中心位置的大型房屋内有人猪合葬墓,玉器成为标志身份的饰品,并出现石器集中生产的迹象。无论是平底筒形罐和晚期出现的之字纹,还是以猪崇拜为重要内容的早期宗教信仰和仪式活动,都奠定了这地区“宗教取向”的社会发展传统。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兴隆洼文化独特的文化传统
B.农业是推动文化形成的关键因素
C.黄河流域开始出现原始村落
D.兴隆洼遗址是穴居时代的典型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房屋建筑、装饰品的出现及以猪崇拜为重要内容的早期宗教信仰和仪式活动来看,兴隆洼文化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业发展的影响,排除B项;兴隆洼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不属于黄河流域,排除C项;兴隆洼遗址的房屋属于半地穴式,排除D项。故选A项。
题组? 集镇的出现和城市的产生
3.(2022·天津高二期末)北魏在北部边陲建立了沃野等镇,用以防御。为了保证防御人员的各种物资供应,久而久之,镇的商品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集镇的形成和发展( )
A.与军事防御目的密切相关
B.主要是为了发展商品经济
C.以自然村落为基础而形成
D.导致人口向集镇大量聚集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的集镇最开始是为了军事防御建立的,A项正确;B项与主旨不符,排除;建立集镇是为了方便防御,并不是以自然村落为基础而形成,排除C项;D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故选A项。
4.(2022·山西名校联考高二期末)明清时期,一大批运河沿岸城市因漕运而兴。这些以工商业者为主体居民的城市中不仅有府学(或州学、县学)、书院,甚至还新建了不少文庙、贡院和藏书阁。据此可知,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起( )
A.加快了儒家学说的普及
B.助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C.改变了地方政区的设置
D.扩大了科举取士的范围
答案 B
解析 明清时期,运河沿岸城市由于漕运而兴起,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府学(或州学、县学)、书院,甚至还新建了不少文庙、贡院和藏书阁,这都属于文化教育发展的表现,所以,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起助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故选B项。
题组? 世界各地的民居
5.(2022·浙江嘉兴高二期末)人类的居住形式和居住环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下图是世界各地的不同民居图,导致它们形成不同特点的因素有( )
①自然环境 ②经济发展水平 ③文化习俗 ④洲际文明的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的居住形式和居住环境,主要受制于自然环境,其次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也是影响居住形式和居住环境的重要因素,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在古代,受制于自然环境的阻隔,交通工具有限,洲际文明的交流对居住形式和居住环境影响程度较低,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6.(2022·安徽定远高二期末)民居的建造不仅体现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而且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习俗。下列关于中西方民居的概述,正确的是( )
①兴隆洼遗址是巢居形式的代表 ②中国古代民居的设计凸显等级礼制观念
③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古希腊民居的核心 ④古罗马的复合式公寓有利于缓解住房紧缺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兴隆洼遗址聚落内的房址成排分布,外围环绕椭圆形壕沟,是较完整的原始村落,其建筑风格是半地穴式,①错误,排除A、B、D项;中国古代民居的设计凸显等级礼制观念,②正确;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古希腊民居的核心,③正确;古罗马的复合式公寓有利于缓解住房紧缺,④正确,因此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
知识结构 答题要语
1.村落是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为人类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 2.村落的居民定期交换物品,逐渐形成集市。集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集镇。 3.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集镇逐渐形成,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4.城市具有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