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学案(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学案(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7 13:5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知识点一 城市化的演进
【基础·精细梳理】
1.西方城市化进程
(1)原因: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2)影响
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与消费市场。
②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
(3)表现
①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之后,
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
2.中国城市化进程
(1)背景
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②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
(2)进程
①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
③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改革开放的推动作用
④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
易错辨析 (1)工业化推动了人类社会城市化的进程。(√)
(2)近代中国城市化水平低,发展不均衡;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
(3)现代社会,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情境释疑 (1)在1786年,人们仅看到一个烟囱……十五年后,曼彻斯特约有五十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那些赶忙建筑起来的、太小而不够人口居住的工人棚屋绵延在纱厂的周围。(摘自教材P63)这反映了英国在近代城市化进程中的什么现象?
提示 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发展;工人阶级生活条件恶劣。
(2)阅读教材P64“学思之窗”:上图反映了从1800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结合所学,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提示 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1 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史料 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曲线(1700—1959年)
根据曲线图,概括18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主要经济因素。
提示 发展特点:18世纪上半期发展缓慢;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发展迅速;20世纪30年代达到较高水平,此后较为平稳发展。
主要经济因素: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或工业化进程的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推动。
视角2 中国近代的城市化
史料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摘编自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兴起和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
提示 兴起的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开埠通商的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渐发展起来。
进程缓慢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制约;城市化起步晚;工农业生产水平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视角3 中国现代的城市化
史料 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化表
年份 城镇人口/万人 城市化率/% 新建城市/个 新建城镇/个
1979 18 495 18.96 216 2 361
1986 26 366 24.52 327 10 718
1995 35 174 29.04 640 17 532
——摘编自叶剑平等《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
中国城市化进程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提示 特点: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镇发展速度比城市发展速度更快。
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使城镇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为城市发展带来活力。
历史解释——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及表现
特点 表现
被动性 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而出现,打上了列强侵略和外资掠夺的烙印
曲折性 中国近代城市化始终在艰难中发展
落后性 中国近代城市化始终处于低水平阶段
不平衡性 城市化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沿海沿江地区和交通枢纽、工贸中心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部分区域发展较快
不充分性 虽然有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但是中国人口基数大、工业不发达,致使真正对城市发展有利的人口数量较少
不稳定性 民族工业基础薄弱,政局时有变动,社会动荡,城市人口可能回流到农村
知识点二 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发展
【基础·精细梳理】
1.居住条件的改善
(1)建筑技术的革新
①19世纪中后期,美国人发明电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②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③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
(2)生活服务的便捷、丰富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功能日益广泛,为市民的生活提
   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
而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供了极大的便利。
②仓储式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纷纷出现,将商品销售、金融服务、餐饮和
一种集商品销售与商品储存于一体的零售形式
娱乐休闲等功能整合到一起。
③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的数量增多,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
2.基础设施的发展
(1)原因: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2)表现
A.西方
水网 钢铁管道用于水网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到百姓家中
照明 煤气灯、电灯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
通信 电报、电话的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
交通 ①19世纪中后期,地铁、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 ②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车普及 ③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
B.近代中国
表现 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此后,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事业逐渐发展起来
特点 ①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 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
C.现代中国
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
表现 ①自来水、天然气等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标准化和环保化 ②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人们可以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多种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易错辨析 (1)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居住条件不断恶化。(×)
(2)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完善。(√)
(3)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情境释疑 巴黎……超过165公里的新街道——宽敞、笔直,并配有人行道、排水系统、照明设备和新种植的树木,街旁点缀着纪念性的新教堂、市场和行政办公楼。私人建筑、公寓住宅增加了六倍,其精致优雅前所未见……(摘自教材P67)材料反映了城市化从哪些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提示 道路交通设施的发展方便人们的出行;建筑技术和生活设施的改善改变了人们的居住环境;社区功能的完善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为居住在城市的人们提供了便利。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 居住条件的改善
史料 19世纪50年代以后,伦敦出现了改善住房的团体。致力于为工人建造廉价住房,但收效甚微。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产生了由建筑商乔治·皮鲍迪和悉尼·沃特娄发起的“模范住宅”运动。由于在伦敦中心不可能人人自己有一幢房屋,而且工人也负担不起,因而他们大约同时(1861—1862年)开始建造成排的杂院房屋。从1860年开始,英国政府共制定和实施了托雷斯法、克罗斯法。1890年,议会修改并通过了新的《工人阶级住房法》,“授权地方政府占有土地,建造或者改造一些建筑以适合工人阶级居住;公共工程借贷管理局被授权为此目的而垫款”。
——摘编自吴铁稳、张亚东《19世纪中叶至
一战前夕伦敦工人的住房状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列举民间和政府分别解决上述现象的措施。
提示 原因:工业革命后,工厂数量迅速增加,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
措施:①民间:致力于建立廉价住房;建筑商发起“模范住宅”运动。②政府:立法规范房地产建设;扩大地方权力,支持地方房地产建设。
历史解释——城市基础设施的表现
(1)生产基础设施。包括服务于生产部门的供水、供电、道路和交通设施、仓储设备、邮电通讯设施、排污、绿化等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设施。
(2)社会基础设施。指服务于居民的各种机构和设施,如商业和饮食服务业、金融保险机构、住宅和公用事业、公共交通、运输和通讯机构、教育和保健机构、文化和体育设施等。
(3)制度保障机构。如公安、政法和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部门等。基础设施水平随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种类逐渐增多,服务更加完善。
知识点三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基础·精细梳理】
1.环境污染严重
(1)大气污染:城市集中了大量工厂,工业废气污染和后来的汽车尾气污染,使问汽车从排气管排出的废气
题更加棘手。
(2)水污染:生活与工业废水对城市饮用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2.贫富分化严重
(1)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阶级生活贫困。
(2)19世纪,城市中的工人生活条件恶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干净水源。
3.交通拥堵问题
(1)随着城市的发展,居住区与工作区逐渐分隔,人们越来越依赖汽车。
(2)私人汽车的普及,使交通拥堵成为城市的普遍问题。
4.其他问题: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易错辨析 (1)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
(2)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同时也使社会矛盾愈发加剧。(√)
(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较晚,发展缓慢,所以不存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情境释疑 在该城的某些部分……地下室的潮湿程度根本不宜于给人居住……使穷人最受苦的是通风不足。(摘自教材P66)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社会问题:英国城市工人住房条件恶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原因: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带来的社会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阶级生活贫困,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1 欧洲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史料 19世纪中期英国煤的消耗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二,工业城市煤烟滚滚,烟雾弥漫。大批工人进入工厂工作,很多棉纺织厂内混合着令人窒息的热蒸汽和煤气毒臭,还有大量飞絮尘埃。……一般工人的住房条件更差,又污秽又缺少家具。这一时期欧洲各城市出现了资产阶级居住区和工人居住区的区别,简称为“豪华的西区和贫困的东区”。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等
根据史料,指出19世纪中期的欧洲出现了哪些严重的社会问题。
提示 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工人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差;贫富差距很大。
视角2 中国近代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史料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有着一系列的局限,一方面,由于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动荡的社会环境,其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另一方面,近代中国城市化在地域空间上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口岸地区与非口岸地区,在近代化形式和发展水平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更进一步讲,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外力强制的移植,必然与中国社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从而走上一条扭曲的道路。
——摘编自陈国灿《中国城市化道路的
历史透视和现实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
提示 不足:城市化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具有不彻底性;城市化在地域空间上分布不均衡;外力催生的城市化,与中国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和冲突。
原因:传统农耕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西方列强的侵略。
历史解释——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1)城市环境恶化: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等。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4)城市化过程中还会带来其他的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
随堂检测
题组? 城市化的演进
1.(2022·浙江湖州高二期末)1801年到1851年,英国新增城市数量为119个,但同时也有40个城市消失了。这时期英国城市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建设新城 B.圈地运动
C.城市环境恶劣 D.工业革命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1801—1851年英国新增城市119个,同时40个城市消失,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史实可知,工业革命推动工业城市产生,也使传统城市衰落,故选D项;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新增城市与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有关,并非国家建设新城的结果,排除A项;圈地运动发生于15—19世纪,排除B项;城市消失的原因是传统从事工商业的城市在工业革命过程中逐渐衰落,与城市环境恶劣无关,排除C项。
2.(2022·天津高二期末)下面显示了1949—2009年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  )
A.城市化分布不均衡 B.城市化一直迅猛发展
C.中国城市化的起步 D.改革开放加快城市化
答案 D
解析 从1949—2009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趋势可得出,从1978年开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猛,这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推行,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空间分布,排除A项;城市化迅猛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排除。故选D项。
题组? 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发展
3.(2022·黑龙江大庆高二期末)电梯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人发明了电梯并在楼房中日益普及应用。这表明(  )
A.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B.城市的发展使得市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C.科学技术的新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D.楼房建筑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
答案 C
解析 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并在楼房中日益普及应用,这表明科学技术的新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C项正确;A、B两项均与题干无直接关系,排除;仅通过题干信息无法判断楼房建筑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2·北京西城高二期末)1865年,上海南京路开始使用煤气灯。有人记载煤气灯照明的情形:“铁管遍埋,银花齐吐,当未设电灯时代,固足以傲不夜城也。”据此可知(  )
A.工业化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
B.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C.电灯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
D.上海是中国最早实现城市化的地区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1865年,上海南京路开始使用煤气灯”“不夜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较早使用煤气灯,成为“不夜城”,煤气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发明的,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刚开始,排除B项;电灯还未出现在上海,排除C项;D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故选A项。
题组?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5.(2022·福建宁德高二期末)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分布在住宅区附近的机器工厂,成为上海居民投诉最多的对象。留声机、广播等新器物的流行与集聚,也导致邻里因噪音问题纠纷不断。这表明上海(  )
A.政府管理职能相对欠缺 B.城市内部阶级矛盾尖锐
C.社会经济秩序出现混乱 D.城市化的弊端日益显现
答案 D
解析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工厂和住宅区不分,未针对机器、留声机和广播等新器物制定有效的降噪措施,邻里纠纷和民众投诉不断等,表明近代上海城市化的弊端日益显现,D项正确;材料所述与政府管理职能无关,排除A项;邻里纠纷和市民投诉等不能说明阶级矛盾尖锐,排除B项;材料不足以说明社会经济秩序“混乱”,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2·福建三明高二期末)1831—1839年英国农村地区的人口死亡率约为18.2%,而城市高达26.2%,尤其是新兴的工业城市死亡率更高。1831—1841年间,伯明翰每千人的死亡率从14.6%上升到27.2%;曼彻斯特从30.2%上升到33.8%。这一现象反映的社会状况(  )
A.源于城市化带来的公共卫生危机
B.由恶劣的手工工场工作环境导致
C.提升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D.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理论基础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农村地区的人口死亡率约为18.2%,而城市高达26.2%,尤其是新兴的工业城市死亡率更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期,城市人口死亡率较高,工业城市死亡率更高,这一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城市化进一步加快,带来了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A项正确;手工工场已被工厂取代,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人口死亡率,没有工人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
知识结构 答题要语
1.工业化推动了人类社会城市化进程。 2.城市化是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购物中心这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逐步推广到世界各地。 4.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但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也日益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