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学案(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学案(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7 13:5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时空坐标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程标准 1.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2.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知识点一 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基础·精细梳理】
1.陆路交通
(1)自然道路
①出现: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②交通:人类转向定居生活以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物品依赖的仍是天然的道路与河流。
(2)人工道路
西方 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中国 ①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  最早的“国道”,以咸阳为中心 全国性道路网 ②汉朝: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③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主要用于运输军用粮草物资、传递军令军情 ④元朝: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2.水路交通
中国 ①春秋时期:已有运河 春秋时的邗沟,沟通长江和淮河 ②秦朝:秦始皇开凿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 ③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④元朝:京杭大运河长度为世界之最 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方 ①法国:17世纪开通的米迪运河开辟了避开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 ②荷兰:17世纪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易错辨析 (1)轮车的使用提高了运载量和运送速度,是交通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2)古代的道路铺设和运河开凿,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隋朝大运河是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运河。(×)
情境释疑 (1)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摘自教材P69)罗马帝国交通比较发达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提示 原因:罗马帝国建立后,逐渐发展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首都罗马是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作用:促进了帝国内部和对外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2)《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摘自教材P69)秦朝的驰道有什么特点?修建驰道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特点:四通八达,有严格的建设规范和质量要求。
目的:维护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宣扬皇威。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1 古罗马的交通建设
史料 罗马人除了公共建筑以外,还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修筑道路。在意大利境内,著名的有通往南部的阿庇安大道,由罗马经坎佩尼亚延至他林敦,通往北部的费拉米尼乌斯大道由罗马直达翁布里亚东海岸,通往东北部的瓦莱利亚大道由罗马通向东北部地区。这些大道对维护帝国的统治和加强帝国各地的联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使整个帝国变成了一个以罗马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使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的谚语即说明了罗马交通高度发达的盛况。
——摘编自《世界历史》解说词
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罗马帝国大力修筑道路的主要目的,并概括其影响。
提示 主要目的:加强帝国辽阔疆域之间的联系,维护帝国的统治。
影响:维护了帝国的统治,加强了帝国各地的联系,使整个帝国变成了一个以罗马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促进了帝国内部和对外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视角2 唐代交通的特点及作用
史料 唐代交通比秦汉时有进步,且为隋宋所不及。交通干路往还交织,干路之长至少应在二万五千里以至二万六千里。唐有驿一千六百三十九所,驿三十里一置。据《元和郡县志》载,上都(长安)与各州之间都有通道,各方路线俱自长安辐射。唐代运河的使用,提高了东南诸郡在全国的地位,在交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唐朝的域外交通,“入四夷之路,最要者七”,尤其是安西入西域道、安南通天竺道以及广州通海夷道,路线最远。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交通发展的特点。简析其主要原因。
提示 特点:交通干路分布密,里程长;以长安为中心,主要服务于政治和军事;运河使用促进南北交通;域外交通发达。
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开放的对外政策;贸易发达,经济繁荣;江南经济发展。
历史解释——中国古代交通的特征
(1)首先服务于政治和军事,带有明显的皇权优先的色彩。
(2)儒家思想观念影响交通规则,形成了“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的通行规则。
(3)交通建设带有强烈的国家控制色彩。
(4)中国古代的交通建设、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都体现出较高的水准。
(5)古代水陆交通发达,历史悠久,运输工具先进。
知识点二 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基础·精细梳理】
1.对海洋的探索
(1)中国
①西汉:已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
②宋元: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③明朝: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
④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
(2)世界
①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
大洋洲东部波利尼西亚群岛的一个民族
②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
③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
别称“北欧海盗”
④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
2.全球航路的建立
(1)表现
①15世纪末16世纪初,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环球航行。
              证明“地圆说”的正确性
②欧洲人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
(2)结果: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世界市场的雏形初现
3.跨海通道的开通
(1)苏伊士运河:1869年开通,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2)巴拿马运河: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易错辨析 (1)麦哲伦船队率先完成环球航行。(√)
(2)航海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改进,让人们对海洋的探索从区域扩展到全球,全球航路得以建立。(√)
(3)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美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
情境释疑 《梦粱录》记载:“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摘自教材P71)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其有利条件是什么?
提示 现象:宋代商船众多,载重量大;对外贸易繁荣。
有利条件:宋代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进步,海船载重量、抗沉性能明显提高,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
知识点三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基础·精细梳理】
1.铁路
(1)世界
①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
②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
        工业革命的影响
的主干,人类步入铁路时代。
(2)中国
①1881年,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②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竣工,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
 设计的“人”字形路轨,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
条铁路干线。
2.轮船
(1)世界
①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以蒸汽为动力,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②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③蒸汽机以及后来的内燃机逐渐成为驱动船舶的主要动力,吨位大、速度快、航距远的轮船出现了。
(2)中国
①19世纪20年代,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
②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
在安庆内军械所由徐寿、华蘅芳设计制造
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③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
    由商人出资,政府委派官员来管理
程碑。
3.汽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在20世纪以前,汽车还不够普及。
以内燃机为动力装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易错辨析 (1)两次工业革命催生了轮船、火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
(2)蒸汽轮船首先在英国出现,汽车由美国人最先发明。(×)
(3)京张铁路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情境释疑 “黄鹄号”的设计者为徐寿,船长约18米,排水量约为25吨,船体为木质结构,试航速度为8—14千米每小时。(摘自教材P73)“黄鹄号”建造的背景是什么?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提示 背景:洋务运动。
影响: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 近代英国交通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影响
史料 19世纪初,英国把公路网和运河网作为改造交通运输体系的重点,随着火车头和汽轮的发明,便很快把重点转移到建立铁路网和海洋运输网上。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掀起铁路建筑的狂潮……19世纪50年代伦敦成为全国铁路网的最大枢纽。19世纪70年代后,英国转而把主要财力用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如1890—1911年仅在印度就建筑了1.6万多千米的铁路,而本国只有300多千米。与铁路网的建筑相应,1819年英国制造出第一艘远航汽船并横渡大西洋成功,到19世纪40—50年代,英国亦出现建立海洋运输网的热潮。英国通过海洋运输网把本国交通网同殖民地的交通网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构成了全球性的近代化交通运输网,从而取代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落后的交通运输体系。
——摘编自张天《论英国近代化全球交通运输网
的建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交通发展的主要趋势,分析其主要影响。
提示 趋势:从建立公路网、运河网到建立铁路网、海洋运输网(交通近代化);从建立国内交通网到构建全球交通运输网(交通全球化)。
影响:配合了英国的工业化进程;满足了英国殖民扩张的需求;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秩序,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文明进步。
历史解释——工业革命对近代交通的影响
(1)解决了交通运输中的机械动力问题,推动了交通工具的变革。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对交通工具的变革起了巨大的作用,产生了蒸汽火车、轮船等,人们迎来了“铁路时代”,便利人们的交通,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加强了彼此的联系。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是其标志性成就,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问世,推动了社会进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2)科技实现突破,出现一系列发明,人们的出行方式多样化,便利了人们的沟通和交流。
知识点四 交通与社会变迁
【基础·精细梳理】
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
各种车辆的车轨大小相同
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具有深远的影响。
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1)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
(2)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
(3)美国的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
(4)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3.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1)中国的邮驿历史悠久,但主要是为官方服务的。
(2)明朝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
      明朝永乐年间由宁波帮商人首创
(3)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
(4)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5)电报、电话也在晚清时传入中国。
易错辨析 (1)交通的改进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带动了城市格局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2)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3)国际运河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的成本,改变了世界航运格局。(√)
情境释疑 这些国际运河均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的成本,大大改变了世界航运格局,不仅分别成为埃及、巴拿马两国经济生命线,更是东西方互联互通的要道,成为大国角力场、兵家必争地。(摘自教材P73)这说明运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提示 运河的开凿,缩短了航行距离,降低了运输成本,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 晚清交通领域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史料 近代以来,火车、轮船逐步代替了车马和木帆船,原来因地方荒僻、交通不便而滞留下来的物产能够运出去变成有价值的商品;大量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商品也得以运进来,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轮船进入中国是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辟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
——摘编自苏生文《中国早期的交通
近代化研究(1840—1927)》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交通领域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其影响。
提示 变化:新式交通工具出现;新式道路的建设。
影响:提高了运输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交通事业的近代化进程;推动了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便利了列强的对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唯物史观——古代水陆交通建设的作用
(1)交通工具和交通道路的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经济繁荣时期交通运输业也相对发达。
(2)加强了政府对各地区的控制,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3)交通运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发展程度,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4)扩大了交流范围,加强了联系,影响着国内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科技交流。
(5)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与周边国家乃至更远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文化联系。
2.唯物史观——中国近代交通业的发展
(1)原因
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
②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列强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
③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2)影响
①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②消极影响:客观上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
随堂检测
题组? 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1.(2022·重庆高二期末)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工道路: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路网。这些人工道路的铺设(  )
A.表明人类不再依赖天然道路与河流
B.推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C.是古代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使人类由分散孤立走向了一个整体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古代的道路铺设和运河开凿是古代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C项正确;A项太绝对,排除;秦朝修驰道、直道和五尺道之前就已经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材料措施是在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非推动建立,排除B项;D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故选C项。
2.(2022·安徽黄山高二期末)下面两幅图分别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图。图中元朝大运河截弯取直的原因是(  )
A.政治中心的转移 B.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答案 A
解析 通过观察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隋朝时以洛阳为中心,到元朝时截弯取直,大运河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政治中心的北移,A项正确;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与大运河截弯取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中央集权的强化并非大运河截弯取直的原因,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在宋朝时期已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
题组? 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3.(2022·辽宁锦州高二期末)下面是一幅TO形世界地图。该图显示:欧洲、非洲被地中海隔开,欧洲、亚洲被黑海隔开,非洲、亚洲几乎被红海隔开。陆地(人居)世界的周围是海洋,海洋沟通地中海、红海和黑海。由此可知,该地图(  )
A.绘制于新航路开辟之后
B.有助于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C.是地圆学说盛行的体现
D.比较全面地描述了世界的面貌
答案 B
解析 由地图中信息可知,欧洲可以通过跨越地中海、海洋等途径到达亚洲,地中海是欧亚传统商路,故该地图有助于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B项正确;地图中没有美洲大陆,说明该地图应绘制于新航路开辟之前,排除A;据材料不能得出地圆说盛行,排除C项;地图中没有美洲、大洋洲等,D项错误。
4.(2022·吉林乾安高二期末)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所开辟的新航线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此后,欧洲人逐渐掌握了海上航线的主导权,改变了传统“海上丝绸之路”以和平贸易为基调的特性。这反映出(  )
A.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资本主义扩张
C.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
D.中国丧失了在对外贸易上的优势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交通发展,交通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的扩张,B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A项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题干未涉及中国在对外贸易上的变化,排除D。
题组?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5.(2022·陕西延安高二模拟)1877年,李鸿章奏请沿江、沿海各省,遇有海运官物,应需轮船装运者,统归(轮船招商)局船,照章承运。轮船招商局向北方运送的商品粮,无论江海河关,凡报招商局轮船装运,均免进出口税。这一规定(  )
A.加强了对轮船招商局的管理
B.保证了轮船运输业稳健发展
C.有利于抵制外国轮船运输业对中国的侵略
D.摆脱了列强对轮船运输业控制
答案 C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对“轮船招商局”的保护政策,如“海运官物,应需轮船装运者,统归(轮船招商)局船”及“凡报招商局轮船装运,均免进出口税”,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的政策强调的是对轮船招商局的保护,而不是加强管理,排除A项;“保证了”和“摆脱了”的说法都太绝对,排除B、D两项。
题组? 交通与社会变迁
6.(2022·山西高二期末)大运河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和浙江等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经济很发达。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开凿(  )
A.满足了隋炀帝奢侈的愿望
B.加快了中国经济的转型
C.加强了中国南北经济交流
D.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 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五大水系,沿线经济发达,有助于加强中国南北经济交流,C正确;题干内容与满足了隋炀帝奢侈的愿望无关,排除A;隋唐时期的经济并未发生转型,排除B;大运河主要涉及的国内贸易,而非对外贸易,排除D。
知识结构 答题要语
1.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2.古代的道路铺设和运河开凿,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陆和大洋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4.两次工业革命催生了轮船、火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