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时空构建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认识西亚、非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知识点一 古代西亚文化
【基础·精细梳理】
1.区域:古代西亚主要包括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
2.成就
(1)文字:苏美尔人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书吏用削尖的芦苇秆或木杆在软泥板上刻画,线条笔直,形同楔形
(2)文学:《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3)建筑和艺术
①苏美尔人: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别出心裁。
②亚述帝国: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王宫,王宫大门上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③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多幅雕刻刻画了臣民进贡的场景,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4)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①时期:古巴比伦王国时期。
②内容:前言宣扬君权神授,炫耀国王功德。正文详细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涉及个人道德,兵役和劳役以及租赁、借贷、债务、奴隶地位等方面。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
③价值: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易错辨析
1.古代西亚孕育的两河流域文明,深刻影响了地中海周边地区。(√)
2.楔形文字由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发明,在古代西亚地区广泛使用,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3.《汉谟拉比法典》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4.人首飞牛是古代波斯王宫大门的标志性雕刻。(×)
情境释疑
1.从苏美尔文明起,西亚地区历代统治者都重视编撰法典,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摘自教材P16)《汉谟拉比法典》有什么史学价值?
提示 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史料。
2.阅读教材P16“学思之窗”:为什么汉谟拉比要宣称自己是根据神意立法?
提示 强化王权地位,加强对民众的统治。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 古代西亚文化的特点
史料一 为了实现扬善惩恶的目的,那里的人们发明了“替罪羊”的仪式。起初,苏美尔人制造了代表自身的小石像放在神殿墙边,以表示对神的虔诚,因为石像可以日夜站立在神的面前顶礼膜拜。……两河流域的不同王朝都实行宗教宽容政策,这反映了古代这一地区不同民族先后更替,各城邦国家轮番称王这样一种历史事实。
史料二 苏美尔文明时期,盛行多神教自由信仰,王权对各种宗教信仰都不加以干涉,巴比伦人主导两河流域地区后,也继承了苏美尔人的宗教宽容传统,并不排斥异族的神。
——摘编自王健、罗爱玲《多彩而开放的
古代西亚文明》
思考 (1)根据史料一,概括两河流域宗教文化的特点。
(2)根据史料二,概括指出古代西亚文化的历史特点。
提示 (1)扬善惩恶;宗教宽容。
(2)多神崇拜,开放包容。
历史解释——古代西亚文化中的价值观
(1)虔诚敬畏。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人们多对太阳、月亮、雨水、雷电等都赋予敬仰和崇拜,都相信世间充满了善神和恶鬼。善神显形为带翅膀的公牛和狮子,被装饰在宫廷的大门两侧。如亚述帝国守护王宫大门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2)公正仁爱。《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称法典条文是“公正的法律裁决”,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体现出“使强不凌弱”的公正仁爱思想。
(3)开放包容。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它流行数千年,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和波斯人都使用这种文字记录他们的历史,书写各种文书。苏美尔文明时期,盛行多神教自由信仰,王权对各种宗教信仰都不加以干涉。
知识点二 古代埃及文化
【基础·精细梳理】
1.区域:古代埃及地处北非的尼罗河流域。
2.成就
文字 古代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
文学 ①神话: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 ②诗歌: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 ③哲理故事: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④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传记等
建筑艺术 ①特点:受到宗教较大影响 ②表现:豪华的陵墓,丰厚的随葬品;修建众多神庙,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
科技 ①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 又称为阳历,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 ②在数学、医学等方面也颇有建树
易错辨析
1.古代印度人发明了独特的象形文字,创造出丰富的文学作品。(×)
2.古代埃及使用莎草制成纸张用于书写。(√)
3.古代埃及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突出主要人物。(√)
情境释疑
1.那尔迈调色板是埃及象形文字文物的代表。(见教材P17)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象形文字与楔形文字在地位方面有什么共同的价值?
提示 它们都是研究当地历史的重要资料。
2.阅读材料《东方的遗产》(见教材P18):这体现了古代埃及文化有什么特点?
提示 重视家庭。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 古代埃及文化的特点
史料 古埃及人重视来世甚于今世。古埃及人宁愿不惜一切代价,用优质石材建筑高大的陵墓或壮丽的神庙,而用粗制的泥砖和木料建筑宫殿、居室。他们把尸体制成木乃伊,还有一系列的魔术仪式和丧葬制度相配合,以保证死者在“永恒”世界中的美好前景。古埃及的文学包括了神话、传记、教谕、散文、诗歌、戏剧等丰富多样的体裁,几乎都充斥着宗教的意识或内容。古埃及的知名建筑,无论是吉萨的金字塔,或者卡尔纳克神庙、哈特谢普苏特的葬祭庙,都附属于宗教活动,具有雄伟、宏大、壮丽、神秘的特点。
——摘编自刘文鹏、令狐若明《论古埃及文明的特性》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埃及文明的特点。
提示 宗教对古埃及社会的影响非常大,促进了金字塔、木乃伊文化、宗教文学的产生,并影响了哲学、建筑、医学、科技等的发展。
历史解释——古代埃及文明的特点
(1)融合东、西方君主制的典型的专制主义。
法老作为古代埃及专制主义统治的君主,具有法律、行政和财政等方面的无限权力,实行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一人的绝对统治。金字塔足以象征专制主义统治的绝对权力。
(2)浓厚的宗教意识具有广泛、深刻的社会影响。
古代埃及是古代世界中,宗教意识最强烈、最浓厚的文明国家之一。宗教不仅干预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而且影响了文化的发展,甚至渗透到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中。
(3)固有的文化传统与兼收并蓄的文明。
尼罗河流域相对封闭的环境有利于古代埃及国家的统一和长期延续,古代埃及人以其丰富的资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明,始终保持着其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同时,象形文字使埃及的文明向近东地区和非洲以及地中海沿岸传播。埃及的莎草纸也在埃及文明向外传播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知识点三 阿拉伯文化
【基础·精细梳理】
1.形成
(1)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
(2)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上述地区的文化遗产,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2.成就
文学 ①在麦加附近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会用金水书写在布上,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悬诗” ②故事集《天方夜谭》中的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 高尔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在中国和西欧有广泛影响
科学 ①数学: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并非阿拉伯人发明 ②天文: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 ③医学: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3.地位: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易错辨析
1.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古代印度。(√)
2.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3.近代欧洲殖民者入侵以前,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文化呈现明显的地区性特征。(√)
情境释疑
1.近代欧洲殖民者入侵之前,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特征。(摘自教材P19)请举例说明。
提示 西非人能够制造青铜人像和工具。东非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与阿拉伯地区和中国有贸易往来。中部和南部非洲较多保留了黑人的传统文化,如大津巴布韦遗址。
2.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行了伊本·西那诞辰1000周年的纪念币。(摘自教材P19)结合所学说明伊本·西那对世界文化发展有何贡献?
提示 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1 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史料 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囊括了南亚次大陆西北部、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与埃及等古文明的核心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帝国境内除阿拉伯人外,还有埃及人、印度人、波斯人、西班牙人等,其文化传统各有特色,各民族相互接触和影响,各种文化由此而得以交流和融合,在此基础上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思考 根据史料分析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提示 阿拉伯人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取亚非古国文明的营养,融汇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精华,创造了兼容东西方文明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文化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等特点。
视角2 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的影响
史料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
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
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社会演进的影响。
提示 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代希腊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
1.历史解释——阿拉伯文化的特色
(1)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伊斯兰教强调精神的作用,因此,历任哈里发对文化十分重视,尤其是对于先进文化,阿拉伯人在扩张和经商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各地区文化的传播及保存。
(2)具有多民族的文化特征。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多民族的集合体,阿拉伯人、印度人、埃及人、西班牙人、波斯人、叙利亚人在互相接触、互相影响中,逐渐融合渗透,共同创造了阿拉伯文化。因此,阿拉伯文化既有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是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3)彰显学习与创新相结合的特征。在征服埃及、叙利亚、波斯等文明起源较早的地区后,阿拉伯人不仅接受了当地民族文化的影响,而且在吸收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阿拉伯文化,为人类文明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2.历史解释——阿拉伯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1)保存并传播了西方古典文化。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毁坏流失,一部分通过拜占庭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学者们认真研究,把许多古代作品译成阿拉伯文。西欧人后来主要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又重新认识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的文化成就。
(2)阿拉伯人足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阿拉伯人把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著作译成阿拉伯文,还翻译了柏拉图以及阿基米德等多人的作品。
(3)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地理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随堂检测
题组? 古代西亚文化
1.(2023·江苏扬州高二期末)在史诗《吉尔伽美什》中,为了拯救好友恩奇都,吉尔伽美什历尽艰苦,找到了能令人长生的不死之草,但最后又被蛇偷走,恩奇都最终难免一死。以上材料主要反映出( )
A.苏美尔人对待生命的态度
B.苏美尔文学的悲剧色彩
C.文学作品描绘民众的生活
D.最早的史诗在西亚产生
答案 A
解析 “为了拯救好友恩奇都,吉尔伽美什历尽艰苦,找到了能令人长生的不死之草,但最后又被蛇偷走,恩奇都最终难免一死”,这体现了苏美尔人对生命的珍惜,以及对于生命终将逝去的悲观,故选A项;仅凭材料内容无法得知整个苏美尔文学是否具有悲剧色彩,排除B项;材料并未表现平民的生活,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其产生的时空,不能说明其早晚程度,排除D项。
2.(2023·陕西西安高二期末)《汉谟拉比法典》中写道:“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这表明了该法典( )
A.公开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B.延续并综合了原各城邦的立法
C.彰显了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
D.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强调正义,不容许强者压迫弱者,维护弱者,体现了人人平等,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标榜公平正义的特点,没有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汉谟拉比法典》是否综合原各城邦立法的特点,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不能彰显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排除C项。故选D项。
题组? 古代埃及文化
3.(2023·河北承德高二期中)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如图是某学者整理的埃及象形文字与字母文字的演变对照表。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希腊是东西方文明沟通的桥梁
B.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源头
C.西方的字母文字起源于古罗马
D.埃及文化是对古希腊文化的借鉴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埃及象形文字与字母文字的演变对照表”中的信息,可知学者意在强调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形成和发展的源头,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学者认为腓尼基字母是东西方文明沟通的桥梁,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及相关史实,西方文字源于古罗马,没有充分史实依据及明确历史结论,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文字的演变,而非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3·福建宁德高二期中)作为埃及著名的神庙,卡尔纳克神庙给人的感觉就是夸张,且不说塔门巨大而厚重,雕像高大而挺拔,就连多柱式大厅中的134根圆柱子,每根“盛开”的莲花大圆柱顶可以站立100余人。最神奇的要数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的方尖碑,碑高约29米,重约323吨,象征着女王在埃及的权威。这说明( )
A.古埃及统治深受宗教影响
B.神庙富甲一方,势力强大
C.古埃及人以此宣扬来世说
D.豪华的陵墓建筑备受欢迎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埃及著名的神庙”及其对神庙规模的描述,可知古埃及统治深受宗教影响,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神庙富甲一方,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来世说”,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民众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A项。
题组? 阿拉伯文化
5.(2023·山西临汾高二期末)阿拉伯人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他们不仅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还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他们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这反映出,阿拉伯文化( )
A.推动了各民族间的融合
B.核心作用是保存东西方优秀文化
C.以伊斯兰教经典为灵魂
D.体现出吸收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新成就,反映出阿拉伯文化具有吸收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说明阿拉伯文化推动了各民族间的融合,排除A项;“核心作用是保存东西方优秀文化”与阿拉伯文化在“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阿拉伯文化以伊斯兰教经典为灵魂,排除C项。故选D项。
知识结构 答题要语
1.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由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人发明,在古代西亚地区广泛使用。 2.《汉谟拉比法典》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3.古代西亚和北非孕育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古代埃及文明,深刻影响了地中海周边区域。 4.阿拉伯文化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