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程标准 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知识点一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基础·精细梳理】
1.古代文物保护及研究
(1)古代对文物的收藏,往往是从艺术珍品开始的,成为人们拥有财富与权力的体现。
(2)在欧洲各国的皇室、贵族和教会中,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之风颇为盛行。
(3)中国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各种器物、字画、书籍等;还发展出金石学,专门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与著录。
2.近现代西方文物保护
(1)1834年,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保护文物古迹的高潮。
(3)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3.近现代中国对文物古迹的保护
(1)1906年,清政府颁布《保存古物推广办法》,中央政府开始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
(2)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古物保存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体系,并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文物普查。
(4)1961年3月,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
(5)1982年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
易错辨析
1.文物的保护原则和方法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2.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情境释疑
阅读教材P88“史料阅读”:《保存古迹推广办法章程》的拟定有何意义?
提示 它是在西方近代文明的影响下制定的,说明人们对文物价值逐渐有了正确认识,意识到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1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
史料 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联盟”的有关工作。当时的国际联盟提出并倡导一种思想,即应通过国际合作来保护人类共有的遗产。直到194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世界“不能移动”的文化遗产的工作才刚刚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现代化进程发展迅速,给人类的居住环境和文化遗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破坏。促使《公约》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国际社会拯救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文化保护行动。正是由于这一次保护行动的影响,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已经成熟。
——摘编自甘露、卢天玲、石应平《世界遗产旅游开发与管理》
思考 根据史料,概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出现的原因。
提示 国际联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倡导;世界文化遗产遭到破坏;文化保护行动的实践。
视角2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举措和目的
史料 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1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令第十一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和目的。
提示 措施:立法保护。
目的: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利用,以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继承。
历史解释——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原则
(1)价值
①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们了解历史文化无比珍贵的教科书。
②世界文化遗产是促进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宝贵资源。
③世界文化遗产是进行学术研究尤其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2)保护原则
①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指遗产产生时以及后来形成的各种特征,包括形式与设计、材料与实施、利用与影响、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等。
②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一方面,指范围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地保持遗产组织与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完整;另一方面,指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地保持遗产地理位置上互相连接的相关部分,完整地体现其文化价值。
知识点二 《世界遗产公约》
【基础·精细梳理】
1.制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这一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
2.宗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
3.内容
(1)国际参与: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
(2)重点保护: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
(3)遗产类型: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
4.发展
世 界 ①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正式提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②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不仅完善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而且表明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
中 国 ①1985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 ②2004年8月,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③2006年,审议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④2011年,中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5.影响
(1)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2)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易错辨析
1.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世界遗产公约》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
3.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正式提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情境释疑
1.阅读教材P90“思考点”: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提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的价值,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立法加以保护。
2.阅读教材P90“学思之窗”:故宫博物院为什么把养心殿的修复定位为“研究性保护项目”?
提示 以保护为目的,可以最大限度保留这里的古建筑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可以保留这里古建筑的原状,有利于对文物的研究;可以使古建筑传统的修缮技艺得以传承,为中国古建筑的保护与研究提供范例。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1 申报世界遗产的条件
史料 纪念碑、建筑群或遗址,在被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定)……每个被提名的遗产应……符合对设计、材料、工艺或布局以及文化景观的特性及构成的真实性检测(委员会强调只能接受基于对原址进行完全、细致记录而无臆想情况下的重建)……此外,为保存文化遗址的完整,特别是那些对众多游客开放的遗址,涉及的有关国家应提供适当的管理办法,其中包括财产的管理、保存和开放度。
——摘编自世界遗产委员会《实施
〈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
思考 根据史料,指出申报世界遗产应该符合哪些基本条件。
提示 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并由国家提供管理、保护。
视角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特征
史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主要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摘编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昆曲和故宫的保护方式有何差异?
提示 对昆曲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的同时,还需要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对故宫这类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反对对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的环境作任何的改动,甚至反对不必要的“修复”。
1.历史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1)人文性:是以人为中心的一种传统文化活动,并且融入生活。
(2)传承性:是祖先遗留下来的东西,是口传心授的活文化,包括内容和方法,由人代代相传。
(3)独特性:来自特定的民族、族群或个人,或来自特定的区域,甚至是村落,因此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
(4)历时性:随时代的前进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同时又有相对不变的稳定性。
(5)共时性:是历史的、传统的,但不同程度地活在不同人群的心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与时代共存。
(6)整体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进行整体性的活态保护。
2.唯物史观——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1)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足迹,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是有限的,而且文化遗产不可再生,也无法替代。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能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进步。
(3)对于当今社会而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仅是自然环境,也包括文化环境。因此,保护环境应该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
知识点三 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基础·精细梳理】
1.古代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明遗迹主要包括雅典卫城、古罗马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
2.近代时期:佛罗伦萨成为展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文化遗产,堪称包罗万象的艺术之城。
3.中国遗迹
(1)代表
①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项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泰山。
②截至2020年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42个。
③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国务院批准命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截至2014年共有1 372项。
(2)意义:表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又意味着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任重道远。
易错辨析
1.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遗址的发掘,对研究古希腊的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2.2019年7月,在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的“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明所留下的辉煌,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4.古代文明遗迹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境释疑
1.读图“1982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佛罗伦萨历史中心”(见教材P91):它具有怎样的价值?
提示 是文艺复兴的象征,在15、16世纪达到经济和文化上的顶峰,成为展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文化遗产。
2.昆曲,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约在元朝末期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2001年5月昆曲成为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摘自教材P9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意义?
提示 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1 长城的文化内涵
史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长城保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先后颁布了《长城保护条例》和《长城保护总体规划》。2019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会上正式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根据这一方案,长城将成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依托。
——中国新闻网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国家如此重视对长城的保护?
提示 长城蕴含着团结统一、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守望和平、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历经岁月锤炼,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保护好长城,就是保护历史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视角2 昆曲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
史料 说“昆曲”是古典艺术的范例,不会有人反对。……昆曲文学高品位的佳作很多,它熔铸了前代韵文文学的精华,以文学的抒情为长,又以戏剧的“当行本色”为本,在代言体中融入了作家的主观感情,意味深长,常有弦外之余音。……正是在历史的音乐文化的递传的基础上,昆曲的歌唱音乐体系在昆山腔的改革及其发展中逐步形成。……在长期形成的民族的表演理论和艺术美学的基础上,构成了一个整体,已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完美的表演艺术体系。
——摘编自李晓《昆曲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
思考 结合史料,分析昆曲被誉为“古典艺术的范例”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昆曲在我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提示 原因:具有较高的文学品位,传承历史音乐文化;是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
地位: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中国“百戏之祖”。
1.历史解释——长城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
(1)长城不仅是防御性军事工程,也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宝库,它的建筑艺术、装饰艺术均十分出色。木结构式样的敌楼、箭楼雕梁画栋甚是美观,体现了高超的建筑与装饰艺术水平。围绕长城所产生的许多传说、戏曲、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文学艺术作品进一步丰富了这座宝库。
(2)长城是民族矛盾的产物。它既是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也是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经济文化的重要纽带,长城沿线定期开放和保护关市,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
(3)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民族的脊梁,长城悠久的历史和所穿过的广阔空间、复杂完备的防御体系、丰富的文化内涵都显示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热爱和平、富有智慧和创造力的伟大民族个性。
2.历史解释——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1)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对后世中国戏曲众多剧种有深远的影响,是国家级的“活化石”。
(2)昆曲集中国古典音乐、舞蹈遗产之大成,诗、乐、歌、舞、戏融为一体,剧本、唱词、音乐、角色、服装等独具特色。
(3)昆曲对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过深远而直接的影响,因而被誉为“百戏之祖”。
随堂检测
题组?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1.(2022·山东潍坊高二期中)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古物保存法》,规定“埋藏地下及由地下暴露地面之古物概归国有”。并规定古物发现者应立即向地方政府报告,及时报告者有奖,“其有不报而隐匿者,以窃盗论”。这些规定( )
A.否定了私有文物的所有权
B.遏制了破坏文物的行为
C.加强了政府对文物的管理
D.使文物管理更加系统化
答案 C
解析 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古物保存法》,将地下古物的所有权和发掘权收归政府,加强了政府对文物的管理,C项正确;该法案否定的并非私有文物的所有权,排除A项;遏制了破坏文物行为的说法绝对,排除B项;仅有一项具体的法律条文不足以使文物管理系统化,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3·广东潮州高二期中)1964年通过《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宪章明确了历史文物建筑的概念,强调修复是一种高度专门化的技术,必须尊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文献,决不能有丝毫臆测。此材料反映了文物保护应注意( )
A.制定保护古迹的法律
B.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C.建立专业化文物保护体系
D.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必须尊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文献,决不能有丝毫臆测”可知,《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强调了文物古迹的保护应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的原则和方法,故B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可排除。
题组? 《世界遗产公约》
3.(2022·辽宁大连高二期中)2015年,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破坏位于伊拉克北部尼尼微省的哈特拉古城和尼姆鲁德古城遗址。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明确表示:“……蓄意破坏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构成了战争罪,是对全人类的攻击。”由此可见( )
A.恐怖主义仍然威胁世界安全
B.苏美尔文明已经消亡
C.《世界遗产公约》不能发挥实际效力
D.文化遗产面临战争伤害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极端组织在进行武装行动时对文化遗址造成了伤害,D项正确;恐怖主义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因素之一,但材料仅涉及恐怖主义对文化遗产所产生的影响,排除A项;苏美尔文明的消亡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极端组织对文化遗产的破坏,没有明确《世界遗产公约》的效力,且《世界遗产公约》在保护世界遗产层面仍然有效,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2·山东聊城高二期中)1984年6月17日午夜时分,布达拉宫顶层的强巴佛殿因电线短路起火,殿内文物和佛经付之一炬,殿堂烧毁了一半;由于大量使用本地出产的极易遭蛀蚀的藏青杨
作为木料,一些主要殿堂内甚至有超过10%的柱子处于重度腐蚀状态;在地震活动频繁的青藏高原,地震波反复的扰动已经在宫殿的石墙上到处留下了痕迹。这反映了( )
A.自然灾害成为文化遗产的主要杀手
B.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
C.文化遗产保护应遵循修旧如旧原则
D.现代设施利于文化遗产保护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布达拉宫顶层的强巴佛殿因电线短路起火,殿内文物和佛经付之一炬,殿堂烧毁了一半……地震波反复的扰动已经在宫殿的石墙上到处留下了痕迹”,可以看出布达拉宫这一文化遗产急需保护,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自然灾害是主要杀手,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遵循修旧如旧原则,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电线短路导致火灾,可以看出现代设施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排除D项。故选B项。
题组? 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5.(2023·陕西榆林高二调研)雅典卫城坐东朝西,每座建筑都顺山势而建,呈现不规则布局。而明清故宫的建筑都是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则都集中在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线上,严整规矩。这种差别集中体现了( )
A.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所处历史时代的差异
C.政治文化地理的差异
D.建筑设计理念的差异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雅典属于海洋文明,实行的是民主政治,思想比较自由;中国属于大河文明,实行的是专制制度,禁锢思想。因此体现在建筑上,雅典呈现不规则布局,中国则严整规矩,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
6.(2023·福建福州高二期末)秦始皇陵兵马俑1号坑的出土文物以车兵为主体,车兵、步兵组成矩形联合编队。九个过洞(俑坑内陈列事物的特殊结构)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驭手一名,车士两名。这些文物( )
A.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
B.还原了战场上的残酷局面
C.代表了秦朝民营手工业的成就
D.成为陵墓雕塑艺术的发端
答案 A
解析 材料是对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描述,这属于实物史料,是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A项正确;“还原”的表述过于夸大,排除B项;秦始皇陵兵马俑不属于民营手工业,排除C项;“发端”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知识结构 答题要语
1.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明所留下的辉煌,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2.《世界遗产公约》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 3.《世界遗产公约》所定义的“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三大种类。 4.任何文化和自然遗产都是人类共同财富。 5.文物古迹的保护原则和方法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