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亚洲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1.了解伊斯兰教的创立、印度教的形成过程,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认识宗教文明的多样性。 2.通过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其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3.掌握古代日本、朝鲜仿效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日本的幕府制度等,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认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 阿拉伯帝国
【基础·精细梳理】
1.背景
(1)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2)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逐渐扩大。到他去世时,阿拉伯半
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阿拉伯国家的雏形
岛基本统一。
2.建立
(1)7世纪中期起,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
(2)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3.统治
政治 (1)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 意为“先知的继承人”,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2)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
经济 (1)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 (2)阿拉伯商人在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 (3)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文化 (1)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2)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易错辨析 (1)释迦牟尼在麦地那创立的伊斯兰教成为阿拉伯帝国的国教。(×)
(2)阿拉伯帝国是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最高统治者哈里发集各种权力于一身。(√)
(3)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情境释疑 (1)“《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摘自教材P22)这说明阿拉伯文化有何特点?
提示 广泛吸收、融合东西方文化。
(2)阅读“学思之窗”(见教材P23)。史料体现了什么经济现象?有何影响?
提示 现象: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成为世界贸易的集散地。
影响: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 阿拉伯文化的价值
史料 许多希腊著作,阿拉伯人不但加以保存,而且广为传播……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度的数字等也都由阿拉伯人传入西方,促进了西方文化的发展。阿拉伯商人频繁来到中国,不仅带来了伊斯兰教,也带来了阿拉伯的数学和天文学知识。
——摘编自孙秉莹等主编《世界通史纲要》
思考 根据史料指出阿拉伯人对待外来文化成果的态度是什么?分析阿拉伯人在传播东西方文化方面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提示 态度:吸收,保存,传播。
贡献:保存并传播古希腊罗马文化;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把伊斯兰教、阿拉伯数字和天文学知识传入中国;将印度人发明的数字传到西方。
家国情怀——阿拉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1)保存并传播了古代文化。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的文献通过拜占庭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学者们将许多古代作品译成阿拉伯文。西欧人后来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又重新认识希腊、罗马文化的。
(2)阿拉伯人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他们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
(3)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知识点二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基础·精细梳理】
1.兴起
(1)13世纪,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
原为西突厥的一支
亚细亚。
(2)14世纪中期,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3)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首都。
2.建立:到16世纪后期,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3.统治
(1)最高统治者是苏丹,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
伊斯兰国家统治者的称号
的最高所有者。
(2)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4.影响
(1)15—16世纪,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2)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迫使欧洲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易错辨析 (1)8世纪,奥斯曼帝国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2)奥斯曼帝国崛起后,消灭了拜占庭帝国,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东西方的经贸,迫使西欧开辟新航路。(√)
情境释疑 (1)阅读地图“15—16世纪的奥斯曼帝国”(见教材P24):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对东西方的贸易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2)“经过三天,苏丹穆罕默德用重惩威吓的办法,禁止继续抢劫和仍然没有停止的屠杀。所有的人都服从了他的命令。”(摘自教材P24)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 苏丹穆罕默德是最高统治者,有绝对的权威。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 奥斯曼帝国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一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意为伊斯兰之城),并宣布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造成清真寺,大教堂旁也出现了4座伊斯兰尖塔。
史料二 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帕特农神庙被改为教堂。为了抹去异教的历史,许多雕刻被污损了。后来雅典又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基督教堂随之被改为清真寺,寺旁还设置了尖塔,雕像遭到进一步污损。
——《永久的辉煌·雅典卫城》解说词
思考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奥斯曼帝国的政权结构有何特点?史料一、二所示现象对于不同文明的相处有何启示?
提示 特点:政教合一。
启示:征服未必要以破坏和摧毁为代价;不同文明可以和平共处,这样既有利于政治稳定,也有利于保存优秀文化。
历史解释——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比较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侵略 扩张 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 逐步征服小亚细亚、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统治 措施 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官僚机构辅助 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经济 文化 政策 采取交流、吸收和融汇的方式,具有沟通东西的作用,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贸易范围广泛,汇聚了欧亚非的各类商品,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继承了东正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交流的中心;控制东西方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破坏地中海地区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
知识点三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基础·精细梳理】
1.古代印度
(1)孔雀帝国:崛起于公元前4世纪,一度统一南亚大部分地区。后衰落,印度再度分裂。
(2)笈多帝国 是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①兴起:4世纪初,兴起于恒河中游,几乎征服了北印度。
②统治: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政令不够统一。
③宗教: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3)德里苏丹国
①兴起:13世纪初,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
②统治:最高统治者称苏丹。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
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
由穆斯林担任。
③宗教: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2.古代日本
(1)大化改新
①背景:秦汉之际,中国移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②概况: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
③影响: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2)幕府政治
①背景:10世纪,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随着新土地的开垦,形成庄园,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②形成:12世纪末,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
③特点: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是名义上的中央政府,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
④结束: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
3.古代朝鲜
(1)新罗:7世纪末,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2)高丽
建立 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
统治 ①仿效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 ②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
(3)朝鲜:14世纪末,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
(4)日本入侵:16世纪末,日本侵略朝鲜。朝鲜请求中国支援,明朝派军队赴朝鲜作战,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
易错辨析 (1)印度的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都是以佛教作为其国教。(×)
(2)东亚的日本和朝鲜都曾仿效中国唐朝的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统治。(√)
(3)古代东亚的日本、朝鲜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他们在主动吸收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创新,实现了本土化。(√)
情境释疑 (1)阅读地图“13世纪初的德里苏丹国疆域”(见教材P25)。据此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提示 当时德里苏丹国的范围仍局限于北印度,主要是从印度河到恒河流域的部分地区,尚未实现南亚地区的统一。
(2)阅读“历史纵横”(见教材P25):古代中国和越南大多数时候处于什么关系?
提示 中国对越南北部地区实行统治或中国和越南之间保持宗藩关系。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1 古代中国对日本的影响
史料 唐朝三百年间,由于留学生、学问僧学习和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①,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前进。因此,日本的文化一刻也没有停滞,不断吸收中国的优点,经过整理提炼,咀嚼融化,终于在平安朝中期以后,在各个方面都逐渐摆脱了唐风,产生了优美、典雅的日本文化②。
——[日]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
解读
① 说明中日之间文化交流的频繁
② 体现了日本文化的特色
思考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文化和唐文化的关系。
提示 唐文化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日本文化吸收唐文化,但逐渐摆脱唐文化,实现独立自主的发展。
视角2 古代中国对朝鲜和越南的影响
史料一 高丽田制,大抵仿唐制:括垦田数,分膏瘠;自文武百官,至府兵、闲人,莫不科授;又随科给樵采地,谓之“田柴科”。
史料二 越南古称“交阯”或“交趾”,秦汉到唐末千余年间,越南北部一直处于中国中央政权管辖之下……1010年,越南建立李朝,定国号为“大越”,并模仿中国制度设置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
思考 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对朝鲜和越南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 朝鲜仿效中国唐朝的土地制度,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越南仿效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历史解释——古代中国对东亚的影响
途径 各国派学者或使者来华学习
内容 政治 仿照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实行科举制
经济 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推行土地国有制,加强国家对土地和农民的控制,以此扩大国家税源
文化 以汉字为基础,创造本民族文字
教育 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儒学教育机构
习俗 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意识形态和生活习俗中,衣食住行都受唐朝风格的影响
特点 东亚各国主动学习;影响广泛,持续而深刻;集中在律令制度、儒学方面;各国吸收中华文化之后实现了本土化
随堂检测
题组? 阿拉伯帝国
1.(2022年1月云南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19)中古时期,有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把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传入欧洲,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这个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波斯帝国 D.阿拉伯帝国
答案 D
解析 根据“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都通过该帝国传入欧洲”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公元8世纪中期,将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度的数字传入欧洲的是阿拉伯人,所以该帝国是阿拉伯帝国,故选D;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都与“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都通过该帝国传入欧洲”不符,排除A、B、C。故选D。
2.(2022年7月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2)阿拉伯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一千零一夜》,广泛吸收印度、波斯、希腊等地的故事。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
A.排斥外来文化 B.融合东西方文化
C.保护传统文化 D.否定本土文化
答案 B
题组? 南亚与东亚国家
3.(2021·北京市第一次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5)依据下面学习笔记中的内容,可以判断该国是( )
646年,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12世纪末,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
A.奥斯曼帝国 B.印度
C.日本 D.高丽
答案 C
4.(2023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45)日本人借用了汉字,但发展了他们自己的书写体系;借鉴了儒家学说,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标准,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以唐都长安为模型建立新都,但其中的庙宇、楼阁、神龛和花园等都具有日本特征。这体现了日本( )
A.重视科学技术 B.实行“闭关锁国”
C.企图征服世界 D.借鉴吸收外来文明
答案 D
5.(2020年7月山东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17)受中国政治文明影响较深,曾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体制的政权是( )
A.阿拉伯帝国 B.奥斯曼帝国
C.笈多帝国 D.高丽王朝
答案 D
解析 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都是政教合一的帝国,并未受到中国的影响,排除A、B;笈多帝国位于南亚,受限于地理因素,并未受到中国的影响,排除C;高丽王朝位于朝鲜半岛,其受到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D正确。故选D。
6.(2022·北京市普通高中第二次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9)下列是某学生所做的读书摘录,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实行租庸调制 ◆10世纪,高丽王朝在中央设三省六部 ◆11世纪,越南引进科举制度
A.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往来
B.东西方文明间相互交融
C.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国家
D.亚洲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答案 C
解析 根据“日本大化改新,实行租庸调制”“高丽王朝在中央设三省六部”“越南引进科举制度”可知,材料反映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国家,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往来,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东西方文明间相互交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亚洲各国经济联系加强,排除D项。故选C。
思维导图 史论要语
1.阿拉伯帝国通过扩张,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2.奥斯曼帝国崛起后,灭亡了拜占庭帝国,东西方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迫使西欧开辟新航路。 3.古代东亚的日本、朝鲜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他们在主动吸收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创新,实现了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