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学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7 14:4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时空构建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上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1.用唯物史观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必然性与可能性,认识唯物史观指导下近代化研究范式的基本观点。 2.运用史料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对西欧出现的航海探险热潮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3.了解新航路开辟在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作用,通过观察新航路开辟的不同线路,培养时空观念。 4.了解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航海家的活动,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新航路的开辟。
知识点一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基础·精细梳理】
1.动因
(1)经济根源:14—15世纪,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
(2)思想因素: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3)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使当时部分西欧人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
(4)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威胁到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5)精神动力:西欧人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
(6)历史传统:从13世纪开始,伊比利亚半岛的居民从大西洋中的岛屿里获取资源并不断取得成功。
2.条件
(1)政治: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
(2)经验:长期航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地理知识日益丰富。
(3)技术:造船技术不断提高。
易错辨析 (1)大西洋沿岸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
(2)15世纪末,西欧人具备了向远洋进发的动力和技术条件。(√)
(3)经济根源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对贵重金属的渴求本质上反映的是资本主义萌芽对资本原始积累的追求。(√)
情境释疑 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元朝一个藩王的宫殿时写道:“其壮丽之甚,布置之佳,罕有与比。宫内有美丽殿室不少,皆以金绘饰。”(摘自教材P34)这与新航路的开辟有何关系?
提示 《马可·波罗行纪》中有关中国金银遍地的描写刺激了西欧人去东方发财致富。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1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史料一 15世纪末期的欧洲,社会分工不断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迅速增加,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于是,欧洲的国王、贵族和商人发疯似的到处追求黄金和白银,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形成一股贵金属热。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史料二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
——[意]哥伦布《航海日记》
思考 根据史料一、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提示 西欧各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渴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传播基督教的需要。
视角2 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史料一 下图分别是14世纪欧洲人的航海地图和星盘
图1 13世纪末14世纪初的新型航海图
图2 14世纪的星盘
史料二 当时,葡萄牙国内的政治条件和社会条件也都有利于它采取扩张主义。得到全体国民的拥护,符合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和愿望。
——[英]戴维·阿诺德《地理大发现》
思考 根据史料一、二,概括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提示 地理知识的丰富;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历史解释——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因素
(1)经济根源:15世纪以来,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掀起了一股到东方的“寻金热”。
(3)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贸易的通道。
(4)国家因素:西班牙和葡萄牙统治者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希望获得海外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5)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去遥远的东方传播基督教;文艺复兴的影响,人文主义鼓励人们大胆追求财富,实现个人价值。
(6)客观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的提高和地理知识的进步。
知识点二 全球航路的开辟
【基础·精细梳理】
1.主要航线
时间 航海家 开辟的航路
1487—1488 迪亚士 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好望角
1492 哥伦布 向西航行到达美洲,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1497—1498 达·伽马 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
1519—1522 麦哲伦(船队) 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2.其他航线
时间 国家 人物 航海探索
1497年 英国 卡伯特父子 发现了纽芬兰岛
16世纪 法国 卡蒂埃 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16世纪 荷兰 巴伦支 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
1578年 英国 德雷克 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
17世纪初 荷兰 哈得逊 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 俄罗斯 — 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1642— 1643年 荷兰 塔斯曼 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易错辨析 (1)航海家达·伽马、哥伦布分别开辟了从欧洲到达印度和美洲的航线,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2)西班牙和葡萄牙开辟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的最有利航线,意大利、德国开辟大西洋高纬度和南半球的新航路。(×)
(3)欧洲人继续进行海上探险,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全球海路大通,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
(4)16世纪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
情境释疑 阅读P37“学思之窗”,从上述材料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提示 在麦哲伦航行前,西班牙国王就授予他在发现的岛屿上的各种权利。这成为麦哲伦远航探险的直接动力。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1 主要航线
史料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思考 如果欧洲与亚洲直接贸易,哪次航海活动最有价值,请说明理由。
提示 达·伽马的航海活动。
理由:迪亚士和哥伦布都没有到达亚洲。与麦哲伦船队绕过美洲南端到达亚洲相比,达·伽马的航路更短,靠近海岸,航行更加安全。
视角2 哥伦布的功与过
注:图一: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
图二: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他们把哥伦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
思考 在如何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观点的原因是什么?正确评价哥伦布应该用什么方法论?
提示 原因:角度不同。
方法论:唯物史观。
1.历史解释——从历史创造者角度看待新航路开辟中的杰出人物
(1)迪亚士虽然没有到达印度,但其抵达好望角,为达·伽马乃至麦哲伦船队的航行奠定了基础。
(2)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真正找到了一条西方原本想要的新航路,为以后亚欧海上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哥伦布到达美洲,对欧洲来说“发现”了“新大陆”,为以后大西洋贸易的展开提供了条件。
(4)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
2.唯物史观——评价哥伦布的功过
(1)哥伦布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是有功的。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为西欧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活动场所,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哥伦布开辟新航路,使美洲与欧亚非各洲建立了直接的联系,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
(2)哥伦布有过。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西欧殖民扩张的序幕,给美洲、非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打破了人类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对近代以来亚、非、拉美地区长期的贫困落后负有一定的责任。
随堂检测
题组?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1.(2022年7月贵州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2)自《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流传以后,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看成是金银当瓦的“人间天堂”,有很多人沉迷于“寻金热”之中,上至国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价格革命”影响 B.商品经济发展
C.西欧封建制度瓦解 D.贸易中心转移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出当时西欧社会对黄金的追求,结合所学,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对黄金的需求量增加,B项正确,A、C、D项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故选B项。
题组? 新航路的开辟
2.(2023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3)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最早开辟新航路的两个国家是(  )
A.英国、法国 B.荷兰、比利时
C.西班牙、葡萄牙 D.意大利、德国
答案 C
3.(2022年7月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8)1497年,一位葡萄牙航海家告别里斯本,带领四艘武装商船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了三个多月,最终到达印度。下列项中,这位航海家此行到过的地点是(  )
A.好望角 B.巴哈马群岛
C.菲律宾群岛 D.麦哲伦海峡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97—1498年到达印度的航海家是达·伽马,他绕过非洲的好望角驶达印度,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达巴哈马群岛的是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向西航行的哥伦布船队,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达菲律宾群岛的是麦哲伦船队,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过麦哲伦海峡完成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船队,故D项错误。
4.(2021年7月海南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1)16世纪初,地图刻版师在奥格斯堡昼夜不停地工作,宇宙志出版商满足不了大量的订货需求,此类书籍油墨未干,还未装订成册就被一抢而光,印刷的图书和制作的地球仪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此现象缘于(  )
A.新航路开辟 B.宗教改革
C.科学革命 D.启蒙运动
答案 A
解析 根据“宇宙志出版商满足不了大量的订货需求,此类书籍油墨未干,还未装订成册就被一抢而光,印刷的图书和制作的地球仪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及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得出,这一时期由于新航路的开辟,更多的人渴望对世界的了解,因此地图供不应求,故A项正确;B、C项与之无关,排除;D项是在17—18世纪,排除。故选A。
5.(2020年7月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17)有一位航海家的远航是在西班牙王室资助下进行的,为后来西班牙在美洲的征服和殖民统治奠定了基础。这位航海家开辟的航线是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解析 哥伦布的远航是在西班牙王室资助下进行的,他发现了美洲,为后来西班牙在美洲的征服和殖民统治奠定了基础,航线③是哥伦布开辟的,故选C项;航线①是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进行的,排除A项;航线②是达·伽马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进行的,排除B项;航线④是麦哲伦船队在西班牙王室资助下进行的环球航行,排除D项。
思维导图 史论要语
1.文明间的交往建立在古代各个文明区域发展的基础之上。 2.对财富的追求、地理知识的增加、航海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播基督教的热情最终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 3.航海家达·伽马、哥伦布分别开辟了从欧洲到达印度和美洲的航线,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4.欧洲人继续进行海上探险,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