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时空构建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1.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条件、过程及影响;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培育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理解工业革命时代经济组织的形式及作用,培育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3.运用材料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培育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知识点一 工业革命的背景
【基础·精细梳理】
因素 表现
政治保障 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结束,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经济 基础 内部 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外部 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前提 阔的海外市场
技术积累 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科学基础 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
市场扩大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
易错辨析 (1)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君主立宪制,国内政局稳定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基础。(√)
(2)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情境释疑 “大约从15世纪开始,在英国等西欧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的大农场或大牧场,形成了所谓的‘圈地运动’。”(摘自教材P59)“圈地运动”与资本主义发展有何关系?
提示 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 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
史料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 根据史料,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
提示 市场的不断扩大;流动资本的增加;农业资本主义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历史解释——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1)光荣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并发展,在制度和法律层面维护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从而为工业革命创造前提。
(2)英国拥有广阔的商品市场。到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在北美和南亚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市场需求量大。
(3)奴隶贸易和海外市场拓展为英国积累了大量资本。英国积极参与奴隶贸易,成为最大的奴隶贸易国家。
(4)英国国内的圈地运动,一方面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村资本主义的兴起,另一方面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5)英国国内煤铁资源丰富,为机器生产提供了原料。
(6)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技术积累为工业大机器的发明创造了技术前提。
知识点二 工业革命的进程与影响 最先发生于英国
【基础·精细梳理】
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
(1)进程
棉纺织业 通过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工厂出现 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手工工场
动力革新 1782年瓦特试制出“复动式蒸汽机”,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1785年,经过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交通革命 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 蒸汽轮船、蒸汽机车等 19世纪初,汽船、火车先后问世,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结果:19世纪中叶,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
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3)扩展: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
(1)条件
前提 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
条件 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2)成就
①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
③化学工业兴起,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又称化学加工工业,泛指生产过程中化学方法占主要地位的工业
④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焕发出新的活力。
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
(3)特点
①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②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都有重要的发明创造,其中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
3.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积极影响
生产力 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生产关系 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 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阶级结构 ①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②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 ③工人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 ④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开始发展
社会生活 ①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②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 ③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纸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④女性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⑤人口增加明显
世界市场 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2)消极影响
①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开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
易错辨析 (1)瓦特改良蒸汽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2)科学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征。(√)
(3)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最突出的国家是美国与德国。(√)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在生产领域出现垄断组织。(√)
情境释疑 (1)阅读绘画作品“使用蒸汽机为动力的工厂”(见教材P60)。指出蒸汽机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及影响。
提示 解决了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推动了工厂的形成和工业革命的进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污染。
(2)《剑桥欧洲经济史》中说:“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摘自教材P61)这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什么特点?
提示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3)阅读“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图(见教材P62):这两张饼状图反映了什么现象?这反映了工业革命有什么影响?
提示 图片体现了工业革命后从事工业的人口增加。反映了工业革命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变化,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1 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史料 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做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相对非凡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后,科学家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们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 两次工业革命在技术发明的人才素质、科技含量等方面各有何特点?
提示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技术发明主要是由具有实践经验的工匠、技师完成的,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技术发明是由科学家、工程师完成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技术发明科技含量更高。
视角2 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史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史料二 下表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情况表。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 808 669
产量(吨) 3 200 000 29 500 000
投资额(美元) 121 000 000 590 000 000
思考 根据史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影响。
提示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或工业化);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了垄断组织;导致环境污染。
1.历史解释——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②技术来源: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技术与生产尚未真正结合。
③重要部门:开始于棉纺织业,侧重于轻工业。
④范围:首先发生在英国,后逐渐扩展到其他国家。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技术来源:科学技术和生产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范围: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开始就呈现出多元局面,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
③时间: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④重要部门:侧重于重工业和电力工业、能源工业领域。
2.历史解释——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革命用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分工也更具体。
(3)为国际交流提供了技术和经济条件。它促进了国际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的经济纽带逐渐形成。
(4)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随堂检测
题组? 工业革命的背景
1.(2023·湖北鄂州高一期末)恩格斯曾说:“英国人……侵占印度,目的是要从印度输入,谁也没有想到要向那里输出。但是这些纯粹由贸易利益促成的发现和侵略,终归还是对工业起了很大的反作用;只是由于向这些国家输出的需要,才创立和发展了大工业。”恩格斯旨在说明( )
A.市场需求刺激了技术革新
B.技术革新导致东方对西方的依附加深
C.殖民掠夺推动了工业革命
D.工业革命是一次较为完整的社会变革
答案 A
题组? 工业革命的进程
2.(2022·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0)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革新了动力技术、催生了交通工具革命的技术发明是( )
A.骡机 B.珍妮机 C.蒸汽机 D.内燃机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中,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使机器获得了持续而稳定的动力,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催生了交通工具革命,出现蒸汽机车和汽船,C项正确;1779年,英国工人克隆普顿发明骡机,集中了水力纺纱机和珍妮纺纱机的优点,提高了纺纱效率,没有催生交通工具革命,排除A项;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制造珍妮机,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但没有催生交通工具革命,排除B项;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2年7月贵州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3)恩格斯说:“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恩格斯评价的是英国( )
A.圈地运动 B.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议会改革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结合所学可知是工业革命的推动,促进了人类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进入了“蒸汽时代”,C项正确;圈地运动指的是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行圈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土地,材料并未体现,排除A项;殖民扩张涉及的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和侵略,材料涉及的是英国内部的变革,排除B项;议会改革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2年7月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0)1785年,有律师为阿克莱特辩护时指出:“工业各部门中最有用的发明并不是关在书房里的专务理论的哲学家们的创作,而是通晓使用技术方法的、从实践中得知什么构成其探讨课题的灵巧的工匠的创作,这是众所周知的事。”这段辩护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科学理论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
B.手工工场日趋专门化
C.工业发明主要源于工匠的实践创新
D.社会信息化成为时代潮流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是在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积累基础上工匠的实践创新,故选C。
5.(2022年1月云南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3)“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拉,新闻通过环绕全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可能出现于( )
A.“蒸汽时代” B.宗教改革时期
C.“电气时代” D.文艺复兴时期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新闻通过环绕全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明显可以看出是“电气时代”的特征,C符合题干要求;A、B、D选项不符合材料特点,排除。故选C。
题组? 工业革命的影响
6.(2023年3月云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1)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工人的处境最糟: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区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 B.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C.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D.引发环境和社会问题
答案 D
思维导图 史论要语
1.18世纪中期,英国国内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国内外市场迅速扩大,殖民扩张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生产技术积累,具备了工业革命的条件,最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2.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影响最深远的技术发明,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确立,以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