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时空构建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运用经济与政治的关系认识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培育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识记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内容,分析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4.通过相关史料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巨大破坏作用,树立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和平意识,培育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知识点一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基础·精细梳理】
1.背景
(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亦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2)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3)帝国主义矛盾加剧,形成四对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 表现
英德 争夺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
法德 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 普法战争后于1871年割让给德国
德俄 贸易摩擦,关系不断恶化
奥匈帝国与俄国 争夺巴尔干半岛,使其成为欧洲“火药桶”
(4)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①目的: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②概况: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
③影响:两大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5)萨拉热窝事件 一战的导火索
①概况: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②影响:两大军事集团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
2.爆发
(1)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性质: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易错辨析 (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的产生。(√)
(2)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4)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情境释疑 (1)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说:“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摘自教材P85)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提示 英德矛盾日益尖锐并激化。
(2)英国杂志在谈到英德矛盾的尖锐化时说:“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摘自教材P85)材料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舆论怎样的导向?
提示 英国舆论界要求用战争手段防止德国竞争。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史料 威廉二世性情冲动,头脑僵化,虽然勤勉、诚恳和具有爱国心,却是理想多于实际,爱慕虚荣,以独裁者自居。他即位后不久就宣布:“这个国家只能有一个主人,那就是我自己。”他很希望成为一个超级军阀,虽然他使自己的国家在26年中没有投入战火,可是他的许多荒谬言论却早已足够使他在国际政治中成了一只斑蝥。
——摘编自文熙编《一战全史》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德国角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
提示 历史原因:德国保留了普鲁士王国的军国主义传统,侵略性较强。
现实原因:德国名义上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质上德皇权力至高无上,德皇威廉二世好大喜功,热衷于争夺世界霸权。
唯物史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2)军事原因:20世纪初,欧洲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推动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3)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4)意识形态: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5)物质基础: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知识点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
【基础·精细梳理】
1.三条战线:即西线、东线和南线,其中,西线是决定性战场。
2.大战进程
阶段 主要事件
1914 ①德军进攻法国 ②8月,日本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企图灭亡中国 ③9月,马恩河战役德军战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
1915—1916年 ①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②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使双方伤亡惨重 ③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1917—1918年 ①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②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于1918年退出了战争
3.战争结果: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易错辨析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速决战的战争方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
(2)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于1918年退出战争。(√)
情境释疑 (1)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兵”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摘自教材P87)中国的参战意图是什么?
提示 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
(2)阅读“一战墓地”图片:(见教材P87)从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提示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其残酷的杀戮为主要特点,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 美国对于一战的态度
史料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中说:“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种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而他在1916年7月10日的演说中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
思考 结合教材和史料,说明美国态度的转变及其原因。
提示 转变:从中立到参战。
中立原因:利用战争之机,大发战争横财。
参战原因:实际上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和战后争夺世界霸权。
知识点三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基础·精细梳理】
1.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含义: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
实质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主要内容
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②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自决的原则
③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④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⑤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使中国再次成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对象
2.国际联盟
(1)性质:国联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2)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3)评价
①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
②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③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一战的影响
(1)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但也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美国和苏联的势力开始崛起
(3)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易错辨析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也隐藏了诸多矛盾,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
(2)国联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解决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为世界长期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
情境释疑 阅读“思考点”(见教材P88):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怎样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
提示 ①《凡尔赛条约》是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条约,对战败国进行严惩,如瓜分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②对中国山东主权的不公正处理:不顾中国战胜国地位,使日本获得了在山东的诸多特权。③华盛顿会议制定了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门户开放”“机会均等”。④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条款实际上是殖民统治的变种。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1 凡尔赛体系的不稳定因素
史料 虽然迫于美国的压力,英法不得不同意以“十四点”为和谈的基础。但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的“十四点”建议几乎每条都被违背、被歪曲,或被忽视。他们排斥了俄国,愚弄了美国,苛刻地惩罚了德国,构建了一个异常拙劣的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从精神到内容都是老牌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延续,即使与一个世纪以前拿破仑战争后的对法和约相比,和当时列强构建的维也纳体系相比,克莱孟梭一流的欧洲政治家也显得确实是太退化和堕落了。……慕尼黑会议后,希特勒不仅吞并了剩余的捷克斯洛伐克领土,继而又对波兰提出了领土要求,二战终于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宋晓东《凡尔赛和约与慕尼黑阴谋
——谈慕尼黑事件的历史根源》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凡尔赛体系隐含的矛盾并举例说明。
提示 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如英、法对美国的愚弄;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如法国与德国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英法排斥苏俄;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民族之间的矛盾,如英、法、美等不顾中国反对,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重要权益转交给日本。
视角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中国的影响
史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该主要议题之一是“远东及太平洋问题”,其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这个公约签订后,美国国务卿休斯掩不住得意之色,说:“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
——摘编自《世界通史》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提示 ①《凡尔赛条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损害了中国利益,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最终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②《九国公约》中,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中国处于被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境地。
视角3 国际联盟
史料 正如华尔脱斯所说:“国联不论在成功或失败的时候,始终以宪章的形式体现了人类向往和平和一个合理组织起来的世界的热望。”但是,国际联盟是作为由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媾和条约的组成部分而建立的,带着与生俱来的缺陷和弱点。
——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际联盟。
提示 进步性:国际联盟是各国维护和平、努力用协商和仲裁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理念的继续实践;它在推进国际社会有序化,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所做的有益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局限性:国际联盟的建立主要是为了维护以英法为代表的战胜国的既得利益和它们所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因此国际联盟作出的贡献是有限的。
1.唯物史观——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实质:帝国主义国家按照现有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
(2)进步性: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中东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缓和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使世界走向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利于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
(3)局限性:它是建立在宰割战败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基础之上的,具有反动性和非正义性,而且它自身隐藏着许多矛盾,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将走向瓦解。
2.历史解释——全面认识国际联盟的建立
从出发点看 美国的倡议迎合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人民渴望根除战争、保障和平的愿望;为美国介入国际事务、争夺世界霸权创造条件
从进步性看 国际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它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之间的国际合作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它的出现标志着世界人民反战运动的兴起
从局限性看 一方面,美国始终不是它的成员,苏联长期被拒之门外,严重削弱了国联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国联沦为了英法维护其霸权的工具,无法制止侵略和战争
随堂检测
题组?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1.(2021年7月云南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4)20世纪初期,欧洲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使得国际局势日益紧张。由此可知,它们当时( )
A.防范政治危机的发生
B.极力地维护世界和平
C.欲打击社会主义运动
D.寻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新兴国家为了寻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D项正确。
2.(2022·北京市高中第一次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35)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认识历史。下列示意图呈现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国际联盟内部隐藏的矛盾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D.冷战形势下的对抗和冲突
答案 A
解析 由图示可知,由于错综复杂的矛盾,导致德意奥结盟,英法俄结盟,再结合图示中的时间可知,这反映了一战前夕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所以其属于一战的背景,故选A项,排除C、D两项;国际联盟成立于1920年,与图示时间不符,排除B项。
题组? 第一次世界大战
3.(2022年7月北京市高中第二次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33)有位老师在讲解某一历史事件时引用了“德国平民因营养不良而死亡的人数(1915—1918年)”“丘吉尔1923年写的回忆录《世界危机》”“索姆河战役幸存士兵的回忆”等材料。据此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
A.法国大革命 B.德意志统一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索姆河战役”“德国平民”“丘吉尔1923年写的回忆录”等关键词可以判断选C项。
题组?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4.(2022年1月云南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6)列宁评价某国际体系时说:“靠它来维系的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它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产物。“它”指的是( )
A.雅尔塔体系 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C.杜鲁门主义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靠它来维系的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它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产物”并结合所学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体系,该体系由于帝国主义侵略特征和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使得战胜国列强之间矛盾重重,因此列宁评价其为“靠它来维系的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它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产物”,故D项正确;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形成的国际格局,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建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B项错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故C项错误。故选D。
5.(2022年6月广西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3)在巴黎和会上,围绕着不同的议题,列强之间不断改变着排列组合,既勾结又争夺。列宁讥讽地说:“他们像野兽一样彼此斗来斗去,互相撕咬。”这说明( )
A.世界和平成为主流 B.列强之间矛盾重重
C.美苏矛盾成为焦点 D.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斗来斗去,互相撕咬”可知,巴黎和会上,列强为争夺利益,彼此斗来斗去,说明列强之间的矛盾重重,故选B项;冷战结束后,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逐渐成为主流,排除A项;二战后,美苏矛盾成为焦点,排除C项;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排除D项。
思维导图 史论要语
1.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矛盾日益尖锐,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和协约国主要是在三条战线展开激烈的战斗。战争后期,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一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 3.一战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该体系下各国仍矛盾重重;国联建立,但是并不能有效地遏制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