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学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7 14:5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掌握十月革命的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培育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认识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培育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3.比较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异同,培育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4.了解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培育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5.运用历史的、全面的观点认识苏联模式的影响,培育“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知识点一 十月革命的进程及意义
【基础·精细梳理】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1.背景
经济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政治 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阶级 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产生
组织 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 俄国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苏联共产党的前身
思想 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
2.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的革命派
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
3.内容
(1)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2)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3)“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在“同时胜利论”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国胜利论”
(4)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4.意义
(1)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
(2)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1.背景
(1)二月革命胜利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将政权交给资产阶级临
结束沙皇专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时政府。
(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镇压人民的反抗。
(3)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
2.过程
(1)占领冬宫:1917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
(2)成立新政权
①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权,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②这次大会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3.历史意义: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
(1)对俄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2)对世界
①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②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易错辨析 (1)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为俄国在前线战事的接连失利。(×)
(2)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标志着苏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3)二月革命是一场推翻封建沙皇专制统治的社会主义革命。(×)
(4)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
情境释疑 (1)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中说:“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社会主义为什么可以“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
提示 资本主义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极不平衡。
(2)阅读“历史纵横”(见教材P92):二月革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性质是什么?
提示 直接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的失利使沙皇政府陷入困境,国内危机加剧。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1 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
史料一 19世纪末,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的4/5,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1901年,西欧资本家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
——[美]沃尔特·G.莫斯《俄国史》
史料二 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
——摘自《列宁全集》
思考 根据史料一、二,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提示 ①俄国发展落后,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使其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为革命创造了有利的时机。
视角2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史料一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1917年俄国革命的亲历者,通过对十月革命的直接观察,他对布尔什维克党取得胜利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新制度的框架。”……他还豪迈地说:“布尔什维克领导劳动人民,以疾风骤雨之势扫清了历史陈迹。”
史料二 十月革命产生了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还“深刻影响了战后数十年世界历史模式”。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
提示 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意义: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②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此后马列主义在世界广泛传播。
③十月革命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④十月革命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唯物史观——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1)从世界历史看,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2)从俄国的现代化看,苏维埃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为俄国社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3)从民族解放运动看,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为全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新的道路。
(4)从对中国的影响看,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知识点二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基础·精细梳理】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他们通过武装干涉,使苏俄陷入内战当中。
(2)目的: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
      体现了政策的“战时”特点
(3)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4)影响
①积极性: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
②消极性: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说明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新经济政策
(1)实施: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2)内容
①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
②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实质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企业
(3)影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苏联模式 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
(1)背景
①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②1924年1月,列宁逝世。
(2)途径: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3)成就: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
(4)特点
①经济上: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
②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
(5)影响
①积极影响: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②消极影响: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影响了苏联的发展。
易错辨析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导致了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允许私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间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3)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
情境释疑 (1)阅读“历史纵横”(见教材P9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绘了苏俄哪一时期的社会画面?小说塑造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怎样的人物形象?
提示 时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
形象:保尔是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充满青春活力,不畏困难,勇敢坚强,意志坚定。
(2)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摘自教材P96)“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的是什么?
提示 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采取强制手段实行农业集体化。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1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史料一 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作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通过多年的工作来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
——[苏]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
史料二 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苏]列宁《关于共和国的对内对外政策》,《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区别。
提示 区别: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来调整产品生产和分配,而新经济政策则是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很难以此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间接过渡的政策;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视角2 苏联模式的特点
史料
斯大林时期的各项经济指标
思考 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的什么特点?
提示 现象:各项经济指标增长迅速,但重工业遥遥领先,农业增长相对缓慢。
特点:注重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及优先发展重工业。
1.历史解释——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特点
①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②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③是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2)历史作用
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的政治经济危机迅速得以解决,生产稳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②探索了在小农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以及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③从实践上说明采用什么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模式,必须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适应。
2.唯物史观——全面认识苏联模式
(1)特征: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
(2)经验
①计划经济模式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重大问题,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3)教训
①从长远看,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作用,挫伤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
③牺牲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④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和思想文化体制的僵化,产生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随堂检测
题组? 十月革命的胜利
1.(2022年7月新疆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3)下面是某学生在学习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一课后所做的笔记。其中④属于十月革命的(  )
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的要求,①列宁回到彼得格勒领导了十月革命,②推翻临时政府,成立苏维埃政权,③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④
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意义
答案 D
2.(2021年7月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3)1918年,列宁曾这样感慨十月革命:“历史走的是奇怪的道路:一个落后的国家竟有幸走在伟大的世界运动的前列。全世界资产阶级都看到了这个运动,而且了解这个运动。这场火范围很大,德国、比利时、瑞士、荷兰都着起来了。”在此,列宁意在强调十月革命(  )
A.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开启了俄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
C.极大地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
D.致使俄国陷入深刻的政治经济危机当中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十月革命的影响范围很大,“德国、比利时、瑞士、荷兰都着起来了”,强调了十月革命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故选C。
3.(2021年12月贵州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13)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指出:“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一事业……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他旨在强调俄国(  )
A.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
B.仍然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
C.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D.存在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十月革命四周年”,推知时间是1921年,“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可以看出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C项正确;“雏形”表述错误,排除A项;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排除B项;二月革命后,存在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C。
题组?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4.(2020年7月海南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33)1918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苏维埃共和国为统一的军营,要求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口号下,把各项工作都转入战时轨道。这意味着苏俄即将实行(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1918年”“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转入战时轨道”,可知强调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A。
5.(2023年3月云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6)1921年苏俄政府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某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这表明苏俄政府正在实施(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答案 B
6.(2021年1月内蒙古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4)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已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日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苏联经济的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加速发展战略 D.斯大林模式
答案 D
解析 根据“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已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日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可得出此时推行的是斯大林模式,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D项正确。
思维导图 史论要语
1.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 3.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苏维埃政权得以巩固。 4.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模式得以确立,对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