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1.通过对比二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对比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差异以及相互影响,提高分析社会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培育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2.整体上把握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两个阶段,培育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3.结合辩证法原理,领会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和意义,正确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培育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4.结合社会现实,理解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培育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知识点一 国家的宏观调控
【基础·精细梳理】
1.加强国家干预
(1)背景
①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以及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2)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 改革以坚持原有制度不变为前提
(3)措施
(4)效果: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
(5)调整
2.健全国际协调机制
(1)建立国际经济组织: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
政府间多边协定,非正式的国际组织
(2)发挥大国作用: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易错辨析 (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既强调市场机制,又主张国家适度调控与国际协调,保持经济社会发展。(√)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调整以计划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向着制度化和体系化的方向发展。(√)
情境释疑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战后协调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华盛顿。”(摘自教材P117)这两大组织成立后,最大的受益者是哪一国家?
提示 美国。
(2)下图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某一经济政策。图片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哪一经济政策?
提示 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干预)。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史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先后实施了8个国有化法案,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等国有化……企业国有化的政策实施后,一般生产都有所发展。
——《世界当代史》
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戴高乐
思考 (1)根据史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何积极作用?
提示 形式:部分实行国有化;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私人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保证生产的社会性。
史料二 20世纪70年代,面对经济“滞胀”,英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
——《世界通史》
思考 (2)依据史料二分析英国20世纪70年代是怎样调整经济政策的。
提示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以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调节作用。
知识点二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基础·精细梳理】
1.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背景
①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
②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
③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2)内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
(3)影响: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
(1)原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表现
①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
②“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
易错辨析 (1)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
(2)科学技术在不同领域各自发展,共同构成整个技术革命。(×)
(3)二战后发达国家出现的社会结构多层次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
情境释疑 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见教材P118):表格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提示 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科技发展
史料 20世纪40年代以来各国出现的科技成果
时间 国家 科技成果
1945年 美国 原子弹爆炸
1946年 美国 电子计算机诞生
1954年 苏联 第一座核电站建成
1957年 苏联 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64年 中国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9年 美国 “阿波罗11号”登月
1972年 美国 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73年 中国 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
1977年 日本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
1981年 美国 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1996年 英国 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莉”成功
1999年 美国 首次成功制造人工DNA分子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20世纪4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提示 特点:以高新科技为主;美国和苏联科技优势突出;中国奋起直追世界科技潮流。
原因:世界科技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推动;美苏争霸的推动;美国经济实力的强大;政府对科技的重视;中国遭受科技威胁和歧视。知识点三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基础·精细梳理】
1.“福利国家”
(1)含义:所谓“福利国家”,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2)评价
①积极性: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了社会稳定。
②消极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
(3)调整
①20世纪70年代:当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减少福利就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
②20世纪80年代:美、英、法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2.社会运动
(1)根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没能触动造成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2)表现
黑人民权运动 ①原因: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如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用文化测验的办法剥夺黑人的选举权等 ②目的: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 ③成果: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
妇女运动 ①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妇女运动兴起 ②目的:争取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③成果: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学生运动 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美国学生发起了反对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的运动
(3)评价: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这些变化,所触及的主要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
易错辨析 (1)社会福利政策是资本主义市场自发调节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
(2)黑人民权运动激发了新时期美国社会民主和自由的斗争。(√)
(3)二战后的社会运动形成了人民民主斗争的高潮,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新变化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情境释疑 (1)1963年8月28日,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发表著名演讲,希望有一天美国人都能在平等与友爱中生活(摘自教材P119)。这次集会有何意义?
提示 进一步推动了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
(2)阅读“史料阅读”(见教材P120):归纳概括二战后美国民权运动取得了哪些成就?
提示 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和民族歧视政策,黑人获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1 福利制度的特点
史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以外……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现代欧洲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
提示 社会保障覆盖面广,具有普遍性,社会保障项目设置比较齐全;面向低收入阶层;政府主导国家福利;国家立法加强福利制度建设。
视角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运动
史料 20世纪60年代的越战期间,美国的反战运动有着前所未有的规模与反响,不少反战团体持续斗争了8年。其参加者众多,包括青年学生、教师、士兵、宗教人士、自由派等,反战形式多种多样。同时反战运动促使不少人去分析国家的困境与人类战争。反战运动虽然没能直接结束战争,但也使得总统不得不加快从越南撤军的步伐。
——摘编自闫俊永《越南战争时期的美国反战运动研究》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越战期间美国国内反战运动的特点。
提示 ①规模大,持续时间长;②参加阶层多;③斗争形式多种多样;④把反战放在对国家、人类命运影响的高度来认识。
唯物史观——西方“福利国家”形成的影响
(1)积极性
①“福利国家”制度实质上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为各国社会成员谋得许多福祉。
②它促进了社会平等,缩小了贫富差距,减少了因贫困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
③展示了西方民主的价值和普遍的社会关怀。
(2)局限性
①“福利国家”制度会培植社会惰性,降低社会发展效率。
②巨大的社会福利开支成为国家沉重的财政负担,进而引发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
随堂检测
题组? 国家的宏观调控
1.(2022年7月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地进行不同程度的政策调整。其中,20世纪五六十年代调整的核心是强化( )
A.市场经济 B.计划经济
C.国家干预 D.国际协调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加强国家干预,局部调整生产关系,故选C。
2.(2022年1月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0)下表的数据变化可以用来说明西欧国家( )
西欧国家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年份 国家 1950 1973
法国 27.60% 38.80%
联邦德国 30.40% 42.00%
英国 34.20% 41.50%
荷兰 26.80% 45.50%
A.克服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出现了滞胀现象
C.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一体化趋势加强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西欧国家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有所提升,说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故选C。
题组?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3.(2022年7月北京市高中第二次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37)以下是《二战后联邦德国就业人口比例变化表》。表中数据反映出联邦德国( )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1950年 23.2% 42.2% 32.4%
1990年 5.1% 40.5% 54.4%
A.建立工厂制度 B.进入电气时代
C.产业结构出现新变化 D.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答案 C
解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农业、工业的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可知,德国的产业结构出现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经济“滞胀”的现象,故D项错误。
4.(2022·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3)下表反映了战后美国(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
经济部门 年份 就业人口占比
农业 1950 12.2%
1990 2.8%
工业 1950 34.7%
1990 25.8%
服务业 1950 48.9%
1990 71.4%
A.农业经济的大衰退 B.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社会贫富差距扩大 D.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中美国就业人口的分布来看,农业和工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说明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项正确;农业就业人口比重的下降并不意味着农业经济在衰退,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第三产业比重较大,排除B项;材料无法看出美国的贫富差距,排除C项。故选D项。
题组?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5.(2022年7月山东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4)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向25万黑人和白人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他的梦想是( )
A.实现男女平等 B.进行财富均衡分配
C.消除种族歧视 D.缓解就业矛盾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金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他的梦想是消除种族歧视,保障黑人权益,C项正确;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消除种族歧视,A、B、D项不是他的主要梦想,排除。故选C项。
6.(2022年1月云南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经过人民的长期斗争,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公民民主权利,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公民享受福利。这表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致力于( )
A.发展第三产业
B.建立“福利国家”
C.扩大中间阶层
D.推动黑人民权运动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中“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公民民主权利,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公民享受福利”可以看出是要建立“福利国家”。故选B。
思维导图 史论要语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既强调市场机制,又主张国家适度调控与国际协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科学技术的较大发展,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 3.随着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一是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二是社会“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 4.“福利国家”的建立是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生存和稳定的重要基石。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运动形成了人民民主斗争的高潮,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