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冷战结束后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逐渐成为历史潮流,正确认识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2.了解人类和平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认识实现和平发展的艰巨性。 3.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治理体系的内容和影响,认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认识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知识点一 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基础·精细梳理】
1.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尽管发生了冷战和多次局部战争,但是70多年以来,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一些局部冲突也得到政治解决。
(2)从1948年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开始实施以来,对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发挥了有效作用。
(3)由于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各国和整个世界的面貌。
(4)二战后亚非地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纷纷获得独立,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
(6)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2.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发展 (1)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 (2)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和平 与安全 (1)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的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争端、叙利亚内战等; (2)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3)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
易错辨析 (1)进入21世纪,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缓和,追求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逐渐缓和。(×)
(4)面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各国人民应携手解决和平、发展、安全等难题。(√)
情境释疑 (1)1985年邓小平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摘自教材P140)这反映了当今世界怎样的历史潮流?
提示 追求和平与发展。
(2)阅读“2009年刚果(金)(刚果民主共和国)内乱中的流亡儿童”(见教材P141):从中我们能获取什么信息?
提示 这张流亡中的刚果(金)儿童的照片真实地反映了当地儿童的恐惧和无助。当今世界地区冲突时有发生,和平与发展遭遇挑战。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1 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
史料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欧美国家和日本是发达国家,继续发展下去,面临的是什么问题?你们的资本要找出路,贸易要找出路,市场要找出路,不解决这个问题,你们的发展总是要受到限制的。
——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
思考 根据史料,回答邓小平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作出了怎样的判断?有何重大意义?
提示 判断:追求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
意义:为改革开放决策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视角2 当今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史料 从当今世界的情况看,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不安宁的因素,将会导致地区冲突甚至引发局部战争,这是对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最大挑战,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应高度警惕。
——章沁生、李大光《世界秩序与中国国家安全利益》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冷战结束后对国际安全新秩序构成挑战的主要因素。
提示 ①经济利益上的矛盾;②领土争端;③民族、宗教问题;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唯物史观——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1)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①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
②战乱和冲突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
①和平事业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而经济贸易往来则能增进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②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因素,减少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
③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2.历史解释——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问题
(1)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艰难
①挑战和压力增大。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工业发展处于不同水平的国家将面对同样的全球化环境,执行同样的“游戏规则”,承担着基本相同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所以那些经济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市场发展欠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②经济运行风险提高。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普遍增大,更容易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上资本规模大、流速快、投机性强,金融风险日益突出。
③不发达国家有可能被“边缘化”。
(2)全球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信息安全、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知识点二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基础·精细梳理】
1.应对全球性问题的途径
(1)重视国际组织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主要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
(2)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
全球层面 1999年组成的二十国集团正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地区层面 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正在有效维护欧亚地区的安全
2009年首次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以及2015年成立的新开发银行,是金砖国家合作共赢、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平台
2.全球治理中的中国方案
(1)原因: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自己的方案。
(2)表现
①中国坚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坚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②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依据
(2)实质
①是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②是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3)措施: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2014年11月,设立丝路基金;2015年12月,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4)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和曲折的过程。
易错辨析 (1)二十国集团属于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需要改革和调整。(×)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世界和平发展、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
情境释疑 (1)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该漫画体现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是什么?
提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阅读“‘一带一路’宣传画”(见教材P144):“一带一路”的宗旨是什么?
提示 “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与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1 全球治理的内涵及特点
史料 对全球治理至今并没有一致的、明确的定义,类似的概念还有“世界政治的治理”“国际治理”“世界范围的治理”“国际秩序的治理”和“全球秩序的治理”等。大体上说,所谓全球治理,指的是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解决全球性的冲突、生态、人权、移民、毒品、走私、传染病等问题,以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全球治理的要素主要有以下五个:全球治理的价值、全球治理的规则、全球治理的主体或基本单元、全球治理的对象或客体以及全球治理的效果。
——摘编自俞可平主编《全球化:全球治理》
思考 从史料中提到的关于“全球治理”类似的概念来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全球治理的价值取向如何?
提示 共同特点:都强调一种全球视野,并指向“治理”。
价值取向: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解决全球性的问题,以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视角2 中国的全球治理观
史料 当今世界,“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并存。……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此起彼伏。……新时代的“哈姆雷特之问”,正悄然把引领世界的希望寄托中国。……中国给世界提供的真诚良方是:打造开放共赢合作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独立自主搞好“自转”,又合作搞好“公转”。
——摘编自史鹏飞《让中国梦与世界梦在
共同命运中交相辉映》,人民网
(2018年1月27日)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提示 意义:有利于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有利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视角3 中国方案的实施及意义
史料 2008年以来,全球化遇到重大挑战,许多国家主张反对自由贸易、反对经济全球化、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2013年中国开始倡议的“一带一路”,是为推动世界复苏、优化全球经济治理、重建世界交往理性而提出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开启了全球化的新愿景,资本主义世界化在狂飙数百年后第一次迎来决定性的转向。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性世界经济。“一带一路”意味着“多中心崛起、全方位合作、全人类共赢”的包容性全球化的开启。
——摘编自陈曙光《“一带一路”:中国与世界》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提出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可行性的条件,并简析“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国际意义。
提示 条件: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全球化的发展;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意义:开启全球化的新时代;有利于构建开放包容的全球化模式;有利于优化全球治理体系,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1.历史解释——全球治理的核心要素
(1)全球治理的规则。维护国际社会正常秩序,实现人类和平与发展的规则体系,包括用以调节国际关系和规范国际秩序的所有跨国性的原则、规范、标准、政策、协议、程序等。
(2)全球治理的主体。制定和实施全球规则的组织机构主要有三类:各国政府当局;正式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非正式的全球公民社会组织。
(3)全球治理的客体。指已经影响或者将要影响全人类的、很难依靠单个国家得以解决的跨国性问题,主要包括全球安全、生态环境等问题。
(4)全球治理的效果。集中体现为国际规则的有效性,具体包括国际规则的透明度、完善性、适应性、政府能力等。
2.家国情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
(1)人类命运共同体汲取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实现了理论的坚持和继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理想,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将实现全人类的幸福作为终极目标。
(2)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取人类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倡导公平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秉持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倡导多种文明和谐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是各国人民共有精神家园的最大公约数。
(3)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倡导全球新型文明观。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的本质特征之一,“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文明的交流互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牢固纽带。
(4)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为塑造大国形象持续提供议题、设置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把握世界未来发展趋势,主动设置“和平发展、共同繁荣”议题,易理解、可接受,是融通中外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随堂检测
题组? 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
1.(2021年12月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5)进入21世纪,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缓和,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
A.和平与发展 B.战争与和平
C.竞争与发展 D.合作与竞争
答案 A
解析 联系所学与现实可知,进入21世纪,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缓和,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A项正确;战争是当今世界局部存在的问题,并非时代发展的主题,排除B项;竞争与发展未将政治主题归纳其中,排除C项;合作与竞争并非时代追求和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排除D项。故选A。
2.(2021·海南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6)迎五洲客,计天下利。海南在2021年迎来了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国际展区由来自69个国家和地区约650家企业参展,参展品牌超1 300个。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展会,联通了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强大动力。这体现的时代潮流是( )
A.公平正义相互尊重 B.全球治理共同繁荣
C.文明对话平等协商 D.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国际展区由来自69个国家和地区约650家企业参展,参展品牌超1 300个。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展会,联通了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强大动力”并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的召开反映了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的交流与合作,即体现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公平正义,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全球治理,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C项错误。故选D。
题组? 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3.(2022·北京市高中第二次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40)2014年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的资产占人类财富总量的近40%,而最贫困的50%人口拥有的资产仅占1%。2018年英国一家慈善组织公布的报告显示,全球前26个大富豪的资产相当于最贫困的38亿人的全部财产。这表明( )
A.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B.粮食安全问题日趋严峻
C.贫富分化十分严重
D.治理贪污腐败任重道远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中“全世界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的资产占人类财富总量的近40%,而最贫困的50%人口拥有的资产仅占1%”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目前全球贫富分化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C项正确。
题组?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2021年7月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5)“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二十一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全球层面倡导(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建立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
C.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D.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这是中国面临世界重大变化而提出的方案。故选A。
5.(2022·北京高中第一次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40)进入21世纪后,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正为世界做着更大的贡献。具体表现有( )
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实现共赢共享
②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③参加万隆会议,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
④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正为世界做着更大的贡献”及所学知识可得,进入21世纪后,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实现共赢共享,同时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世界经济发展,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不是在21世纪,③错误。故选B。
6.(2022年7月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25)有学者指出,所有强国“都是在‘时间的河流’上旅行,它们‘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指挥’这条河流,却可以‘多少用些技巧和经验在河上行驶’。行程的结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华盛顿、莫斯科、东京、北京和欧洲各个首都的政府的智慧”。进入21世纪,为应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遭遇的严重挑战,下列项中,展示了中国“智慧”的有( )
①成立世界银行 ②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③设立丝路基金 ④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银行是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组织,展示中国“智慧”的是②③④,故选D。
思维导图 史论要语
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同时出现了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面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各国人民应携手努力,逐步解决这些难题。已经出现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峰会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和相应的治理机制。 3.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贡献了中国智慧。